那垄上栽着的分明是叶子形状不同的番茄苗。
黄瓜秧和番茄苗的叶子都快挨到一起了。
王建安顿时气不打一处来“华安舅舅,你搞啥子名堂?!”
张华安被他吼得一哆嗦,手里捏着的一棵黄瓜苗差点掉地上。
他老婆也吓得站了起来,两手泥巴,不知所措。
“我……我种点番茄噻……”张华安转过身,眼神有点躲闪,“建安,你看嘛,黄瓜苗只领得到两千株,就种了半亩多点。
我这棚大棚总共一亩呢,剩下半亩种点番茄,多卖点钱撒……”
“你个瓜……”王建安气得差点爆粗口,硬生生把后面的话咽了回去,“我跟你们讲的话,你又当放屁是不是?!”
他指着那两片几乎毫无间隔,叶子都快纠缠在一起的作物,手指头都在抖:“早就给你们说了,黄瓜金和番茄这些同一种类的东西不能种在一个大棚里面。就算要种也要隔开,中间空几米,用薄膜隔开。”
张华安被吼得缩了缩脖子,但还是小声嘟囔:“都是的菜嘛,夏天在田里面也是这么种的,这不是还分开了的嘛。”
平复了一下心绪,王建安解释道:“这两种东西,都是同一个大家族,黄瓜最容易得霜霉病,白粉病,番茄最容易得晚疫病,叶霉病。
它们两个一个得了病,风一吹,孢子满天飞,另一个立马遭殃。
而且它们喜欢的湿度温度还不一样,
黄瓜要水多,番茄水多了要烂根。
你搁一个棚子里头搅和,到时候黄瓜番茄一起瘟,全都得死。
不听我的,你还想卖猪的事再发生是吧?”
张华安看着自己辛辛苦苦栽下去的番茄苗,又看看王建安那张气得发黑的脸,最后像泄了气的皮球:“那……那啷个办嘛……”
“都弄成这样了,那就分棚,你现在就去找东西,薄膜,草席子,竹竿,在中间隔出个三米宽的隔离带,把番茄和黄瓜彻底分开,棚顶也要隔开,保证两边空气不通。”
张华安蹲在地上,抱着头,半天不吭声,最后重重的叹了口气。
他的经验和王建安的说服形成了冲突,最终还是选择了听从王建安的建议:“听你的,我这就去找东西,你等下帮我弄一下,别又搞错了。”
等张华安找东西这段时间,王建安继续巡视其他大棚。
王建安一开始就向大家强调了:大棚种植和露天种植不同,有些作物不能种在同一个大棚里。
其他人要么修大棚时就分成两个修的,要么剩下半亩种的自家直播的黄瓜,反正都没有出现混种的情况。
帮张华安分完棚之后已经天黑,王建安再三叮嘱他随时注意看隔离带的情况,不要让两边空气流通。
张华安的事给王建安敲响了警钟,这个大棚种植估计不会如想象中那么顺利,自己有得忙了。
第96章 套种
王建安回到家天都擦黑了。
灶房飘出回锅肉的香气,尹祥平抱着儿子在街沿上等他。
见丈夫回来,尹祥平将孩子换了个方向,面朝王建安:“乖乖,看看这是哪个回来了。”
王建安也快步走过去:“爸爸回来咯。”
说着就想伸手去摸儿子。
尹祥平把孩子抱离了王建安:“先去把手洗了,这么脏你干了啥子?”
王建安这才发现手上都是之前帮张华安分棚时留下的泥土。
洗完手王建安接过儿子,在他小脸上轻轻的捏了捏。
儿子被他弄得一阵蹙眉,就快哭了。
王建安立马架着儿子的胳膊将儿子举过头顶,又快速放下。
来回重复了几次后,儿子“呵呵”的笑出了声。
尹祥平一脸笑意的看着丈夫逗弄儿子,每次儿子要哭了,王建安就用这招,屡试不爽。
“他们那边都弄归一(完)了?”尹祥平问道。
“差不多了,华安舅舅那儿差点又出问题,他想节约几米地,把番茄跟黄瓜种在一个棚里面,遭我吼回去了。”
王建安将头靠近儿子,脸上的胡渣扎得儿子又是一阵咿咿呀呀得笑。
“哎,这个华安舅舅……”尹祥平也不知道该如何评价是好,便转移了话题。
“我们屋头那四个棚的黄瓜秧秧,爸跟大哥他们今天全栽下去了。”
王建安心里一松,自家人干活就是稳当。
当然也和这次的种植策略有关,这次为了套种其他叶菜,黄瓜采用的是稀种方式,一个大棚就种了3000多株。
王建安抱着儿子钻进灶房,菜板上堆着切好的蒜苗,张玉清正挥着锅铲在灶头忙活,锅里的肉片滋滋冒着油。
“嗯~好香!”王建安用力的吸了吸鼻子,淡淡的肉腥味飘入鼻中。
张玉清见儿子抱着孙子靠近灶台,连忙喊道:“哎呀,你把他抱进来爪子(干什么)?快抱出去,等哈油溅到他身上。”
王建安:“嘿嘿,没事,让他来学学炒菜。”
随着自制豆瓣酱加入锅中,一股呛鼻的气味充斥着灶房,小王刚瞬间咳了几声,然后大哭起来。
“快出去,快出去,真的是……”张玉清心疼的看着孙子,要不是锅中需要翻炒,她早就抢过孙子抱出去了。
“呃……”王建安也不敢再待着在灶房,赶紧跑了出去,刚好听到儿子哭声的尹祥平也往灶房走,两人差点撞在一起。
尹祥平从丈夫手中抢过儿子,恨恨的看了王建安一眼,然后轻轻的摇晃着,同时嘴里轻念着:“不哭,不哭,不要你老汉儿(爸爸)抱了。”
王建安也是讪讪一笑:“我去喊爸他们回来吃饭了。”
说完就往院子外面跑去。
还没到养猪场,王建安就看到大哥和大嫂在往回走:“大哥,大嫂,吃饭了,爸喃?”
王建平回应道:“在帮你喂猪的嘛,应该也快了。”
之前修养猪场的时候王太平和王建平都参与了,现在他们这一家有三个猪圈,养了共八十多头猪。
王建安现在的主要精力都在大棚上,平时都是父母和大哥大嫂轮流帮他喂猪。
当初王建安也提过不让爸妈去养猪场养,就在自己猪圈养几头就行了,然后再帮自己喂,自己给他们工钱。
老俩口不同意,说多养几十头猪就是几千块钱,他们不累。
王建安知道他们是怕自己大棚这边出岔子,至少还有养猪场能够撑着。
毕竟王建安现在全部家当都投进去了,还贷了几万块。
虽然他自己充满了信心,但王太平他们随时都做着最坏的打算。
让大哥二人先回去,王建安来到自己猪圈。
王太平正在清理猪圈,趁着猪在食槽吃东西时将猪粪推入粪坑。
“爸,吃饭咯。”王建安朝父亲喊道。
王太平嗯了一声:“等哈,马上就弄完了。”
上个月才把肥猪卖了,现在王建安的圈里只有两头母猪,一头公猪和二十七头刚断奶的小猪仔。
几分钟后王建安和父亲清理完猪圈回家吃饭。
王建安两人到家时王湘也才刚回来,正在尹祥平身边逗着弟弟。
她这个月刚上一年级,而王建平两口子现在是忙的昏天黑地的,根本没时间管她。
她也乐的如此,每天玩到天黑才回家。
吃完饭王建安拿出前几天泡好的小白菜,菠菜和香菜种子,大部分都已经开始露白了。
前几天浸种的时候才出了个小插曲,第一次泡种的时候王建安在大棚里忙。
叮嘱王建平及时把种子捞起来晾晒,然后王建平等到捞香菜种子的时候才捞小白菜。
结果就是小白菜种子全都泡烂了,好在这不是什么稀有品种。
第二天喂完猪后王建安一家人齐聚在大河湾的大棚外。
“今天我们尽量把这些种子都种完哈,走我来教你们咋个弄。”
说着王建安走入最近的大棚:“这里面就种小白菜,小白菜和菠菜的播种简单,都差不多,但是和平时露天种有点区别。
平时我都是一撒一大片,现在要改成条播,就是先挖一条一两公分深沟,种子顺着这条沟平铺,铺完种子再把土填回去就可以了,沟的位置就在两排黄瓜的中间。”
说完王建安示范了性的播了几米小白菜。
见大家都没疑问,王建安又带着几人走到隔壁的大棚:“香菜就不能条播了,需要点播。”
“就跟种玉米一样嘛。”王建平开口道,虽然没种过香菜,但这并不影响大家对“点播”这个概念的理解。
“对头,就跟种玉米一样,一个窝窝(种坑)放三个种子就可以了,两个窝窝间隔二三十公分。”王建安点了点头,“爸,妈,你们就去旁边种白菜和菠菜,我和大哥他们在种香菜。”
大棚的土地都是早就翻过的,现在再重新开拢挖坑都非常方便。
不到中午王太平和张玉清便完成了小白菜和菠菜的播种,然后来帮着播种香菜。
一家人一直忙到晚上,终于把种子都播种完毕。
第97章 吊蔓
十五天晃眼就过,王建安蹲下身子扒开叶子查看着,主藤蔓已经有小拇指那么粗了。
藤上那些原先蜷着的小毛毛卷(黄瓜须子)也全舒展开了,像一只只小手在空中抓握着。
中午吃饭时王建安说道:“爸,妈,大哥,大嫂,棚里头的藤藤开始牵须须了,该吊蔓了。”
饭桌上,王太平、张玉清、王建平、冯彬蓉都抬起头看着他。
“吊蔓?”王建平嘴里嚼着菜,含糊地嘟囔道,“啥子吊蔓?不都是插竹竿,让它们自个儿往上爬嘛?”
他有点不以为然,觉得插竹竿是天经地义的法子。
王建安放下碗,抹了把嘴:“今年不一样,你看我种得没去年那么密,棚子底下还撒了小白菜、菠菜那些小菜秧秧,得给它们腾地方见光。
再插竹竿,上面挡得严严实实的,底下的小菜还长啥子?”
“那这吊蔓,是咋个搞法?”王太平放下筷子,眉头微皱。
他种了一辈子地,从爷爷辈传下来就是插竹竿、搭架子,这“吊蔓”又是一个新的名词。
不过这一年多王建安那儿蹦出来的新词不少,且还都有大作用,所以他一点都没有轻视王建安的话。
王建安比划着解释:“简单讲,就是不插竹竿给它爬了。
我们在棚顶那些粗竹架子上拴上绳子,绳子另一头呢就系在黄瓜藤靠近根根儿的地方。
这样,黄瓜藤就顺着这根绳子自己往上爬、往上缠。”
他顿了顿,看大家听得认真,接着说好处:“这么搞,一是省了砍竹子、削竹竿的时间和材料。
二来,藤子是吊起来长的,风能吹进去,光也能透下去,底下种的菜秧秧就能多晒点太阳,长得快。
三嘛,这样长出来的黄瓜,长得称展(顺溜),卖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