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从养猪开始 第66节

  思考了一下,王建安小声的对张华强说道:“华强舅舅,又不是非得你去杀猪,你可以请人杀嘛,到时候你就当个老板,偶尔技术指导下就行了。

  而且二天规模大了,还可以引入机器来杀猪,到时候更用不到你动手了。”

  随后王建安又给他说了乡上的规定,承包屠宰场的要求之一就是承包人得会杀猪,那些干部们还是不想让这个屠宰场发挥它的作用。

  张华强犹豫了一会儿还是答应了。

  随后又讨论了一阵,最终由张华强,吴磨贵和张福德三人一起承包屠宰场。

  三人一人交30%的管理费,另外10%由合作社出资。

  因为涉及到检疫证明的问题,屠宰厂原则上是只能由队级单位承包的。

  所以打算由李家沟合作社承包,然后再转包给张华强三人。

  最后还签订协议:

  未来屠宰厂如果改制,需要重新分配股份,张华强三人享有优先权,并且可拥有股份上限更高。

  合作社养出的猪,优先供应屠宰场,价格不低于当时市场均价。

  年底分红,合作社部分纳入合作社基金,不分给社员。

  ……

  一直商议到九点半,众人因为要回去喂猪不得不离去。

  第二天上午大家继续聚集在王建安家里商议细节,王建安也把昨晚的提议整理了出来。

  最终大家达成了一致,签字画押。

  接下来就是去乡里“竞标”了,毕竟看中这个猪肉生意的不止李家沟。

第100章 竞标

  鸡刚叫头遍,王建安就被屋外的动静吵醒了。

  开门一看,张泽安、张华强、吴磨贵几人在外面不安的来回走动着,嘴里还叼着烟。

  “建安,你瞌睡真是好哦。”吴磨贵嗓子哑得很,一听就是半宿没合眼。

  王建安朝外面望了望,连王太平和王建平都在。

  自从大河湾的大棚建好之后,王太平和王建平就住在那边大棚的两边。

  和王建安所住的泥巴房子形成三角形,能监视到路过大棚的几条要道。

  张华强紧张的搓着手:“建安,我心头还是有点虚火,等哈上了乡政府,啷个说嘛?我怕我嘴笨,把事搞黄了。”

  “虚啥子虚?”张泽安大声说道,“我们钱带够就可以了,他乡政府未必还不赚钱蛮?”

  “就是。”张福德也跟着吼了一嗓子,不过多少有点给自己强打气的意思,“我们李家沟这么多猪,他们拿啥子和我们争嘛。”

  王建安再次安排大家的任务:“泽安舅舅是队长社长,等哈他代表我们合作社去谈承包资格。

  华强舅舅,你们是承包人,等哈你们也要签字按手印。到了那儿都别慌,看我眼色。”

  张泽安再次检查了一下需要带的东西:公章,私章,个人承包协议,承包金……

  都带齐了,张泽安一挥手:“走!”

  颇有几分壮士出征的味道。

  一行人顶着蒙蒙亮的天光,很快来到了街上的村委会。

  本来这里只是四大队的村委会,但街上离各个大队都比较近,很多时候需要几个大队联合开会,都会选定在这里开会。

  此时村委会办公室内已经热闹起来。

  二大队的大队长正叼着烟唾沫横飞地和五大队的会计争得面红耳赤。

  一大队二小队的队长也正和大队支书埋头低语。

  “哟,李家沟的科学家来了嗦?”二大队的大队长眼尖,瞥见张泽安他们进来,怪腔怪调地喊了一嗓子,惹得周围一阵哄笑。

  王建安知道也理解他们是想给己方下马威,毕竟李家沟优势太大了。

  笑着说道:“看到老师都不喊老师好嗦。”

  哄笑戛然而止,大家都是在李家沟学的搞合作社,搞科学养猪,说是师徒也不不为过。

  而且他们还在用着“科学家”教的方法赚钱,刚才哄笑的人顿时一阵脸红。

  不久霍书记等几位村支书和镇供销社的领导走了进来,院子里立刻安静了不少。

  乡里的屠宰场隶属于供销社,所以今天专门派了个领导过来。

  供销社的导是个干瘦的中年人,头发梳得是一丝不苟。

  霍书记清了清嗓子:“屠宰场承包的事,我们也都商量过了,有意愿要承包的有几个队,但是屠宰场就这么一个。

  所以我们决定今天公开竞标,规矩很简单:

  第一,承包人或者承包单位,必须懂杀猪,有经验,保证肉品安全;

  第二,承包费一年八百块,价高者优先;

  第三,必须要保证能稳定供应猪肉,别搞几天就熄火了,乡亲们想吃猪肉都找不到地方买。”

  话音刚落,五大队的会计就跳了出来:“我们五大队承包!我们队杀猪匠都有四个!一年八百……不,八百二!”

  他喊出这个数,脸都憋红了,显然觉得加了二十块已是天大的出血。

  “八百二算个锤子!”三大队的队长吼了一声,“老子们出八百五!”

  “霍老大,你们一大队呢?”霍书记看向一大队的大队长。

  他们大队是除了四大队外养猪养的最多的。

  一大队队长嘿嘿一笑:“我们嘛,八百八,图个吉利。”

  张泽安手心全是汗,其他队都是大队长和要承包的小队长一起来的,主要是大队长在发言。

  四大队有点特殊,大队长就是霍支书,而村支书现在属于“审查组”,所以四大队的发言人选就只有张泽安了。

  王建安站在张泽安侧后方,轻轻咳了一声。

  张泽安定了定神,大声说道:“我们李家沟1500块!”

  这是前两天大家商量的结果,一次性直接报高价,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慢慢跟他们磨,让他们有了心理适应时间,搞不好会竞争到一个非常高的价格。

  果然在李家沟报出这个价格后,其他队的人都安静了。

  连霍支书也明显愣了一下,显然他事先也不知道李家沟的报价。

  一大队队长脸上的得意僵住了,跳脚骂道:“张泽安!你龟儿子疯了嗦?1500块?你李家沟卖血也凑不齐!想空手套白狼啊?”

  吴磨贵和张福德立刻炸了:“霍歪嘴,你狗日的嘴巴放干净点!哪个凑不齐?钱就在这儿!”

  一大队的队长以前中过风,好了之后嘴就一直是歪着的,背地里大家都叫他霍歪嘴。

  现在吴磨贵也是被气急了,直接当面喊出了这个外号。

  “就是!”张福德指着霍歪嘴,“我们李家沟的养猪场,六个月出栏,料肉比4.3比1。

  镇上的人都来参观过,你们一大队那些瘟猪场,比得起?”

  他不懂什么叫料肉比,这词还是王建安以前提到的,这时被他用了出来。

  “你们……你们……”霍歪嘴最恨别人说他歪嘴,此时气的一句完整话都说不出来。

  “好了,都不要吵!”霍书记一拍桌子,压住了眼看要升级的骂战。

  他环视一圈:“李家沟这个养猪场,确实是我亲眼看着搞起来的,从猪圈设计到防疫喂养,都有一套章法,猪长得快,病也少。

  这屠宰场要是交给他们,肉源,品质都有保障。

  至于承包费,李家沟既然敢喊1500,肯定是做了充分考虑的。”

  供销社领导闻言也低声和其他村支书讨论起来。

  几分钟后,供销社领导发言了:“经过我们一致商议,屠宰场就交给李家沟了,一年承包费1500块,合同签三年!”

  张华强呼了口气,一直紧绷的心也放松了下来,他跟着张泽安往前面走,经过霍歪嘴身边时,听到对方从牙缝里挤出一句:“龟儿子,算你幺不到台(了不起)。”

  办公桌上,张泽安代表合作社,张华强代表承包人,在霍书记等人的见证下签上名字,又按上拇指印。

  这屠宰场承包的事就算这么成了。

第101章 收菜

  十月中旬的天,一早一晚都开始变得凉飕飕的,露水也重了。

  王建安钻进自家最大的那个棚,里面比外头暖和不少。

  中间那几垄黄瓜藤早就顺着吊好的毛线绳爬到一人多高了。

  黄瓜藤下面,黄瓜花刚谢,指头长的小黄瓜顶着蔫巴巴的花蒂,藏在叶子底下,还得些日子才能收获。

  倒是藤蔓两边特意留出的空行里,二十多天前撒下去的小白菜已经挤挤挨挨地铺满了垄沟。

  王建安蹲下身拨开密密麻麻小白菜,顺手揪了一小片菜叶,指甲一掐就断。

  随后王建安又去看了其他大棚,生菜和空心菜都达到了能收获的程度。

  看完大棚,王建安来到乡上,这里有全乡唯一的一部电话。

  王建安照着之前尹彬留下的电话拨过去。

  这是棚鲜生成立之后尹彬专门拉的电话,毕竟作为公司总得让人找得到。

  “喂?棚鲜生蔬菜批发公司,找哪个?”听筒里传来尹彬那熟悉的声音,背景音有点嘈杂,像是在搬东西。

  王建安:“三哥,是我,建安!”

  “建安啊?啥子事?是不是菜……”尹彬的声音立刻透出期待。

  “嗯,”王建安抢着说,语速飞快,“小白菜、生菜、空心菜已经可以卖了,一天轻轻松松收个千把斤,你那边的车,准备好没有,好久能下来拉菜?”

  “一天一千斤?!”电话那头声音又惊又喜,“好好好,车早就准备好了,明天我就过去。”

  “要的,明天早点来哈。”说完王建安就赶在满整分钟之前挂断了电话,这也算下意识的反应了。

  第二天一大早,王建安就带着一家人去收菜,就连尹祥平也把儿子放在家里床上,跑过来帮忙了。

  大家割菜的割菜,装筐的装筐,手脚麻利得很。

  八点过的时候,尹彬乘着一辆小货车到了。

  “建安,建安。”尹彬不确定王建安他们在哪个大棚,便大声的呼喊着。

  “哎!来了!”王建安的声音从一个大棚里传出来,紧接着他和尹祥平撩开棚口的草帘子钻了出来,脸上带着笑,“三哥!这么快就到了!”

  尹彬快步迎上去,眼睛往大棚方向瞟:“菜收得咋样了?”

  王建安指了指旁边几个棚:“快了,就剩最后这一个棚的尾巴了。

  走,先把前面那几个棚收好的菜搬到车上去,省得等哈挤一堆。”

首节 上一节 66/13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