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从养猪开始 第80节

  不过区别是现阶段它的定位高端市场。

  “另外铺子开在那些好地段,天天跟那些舍得花钱的主顾打交道,他们喜欢啥子菜?啥新花样愿意尝尝?我们都能第一时间知道。

  这不比我们蹲在李家沟,靠猜,靠三哥你跑到处跑打听强百倍?

  定向种植,投其所好,不愁赚不到钱。”

  王建安的这番话打动了尹彬,他踩灭烟头,手指无意识地在膝盖上敲着,显然在飞快地盘算。

  批发虽然量大,但对终端市场的感知,确实隔了一层。

  而且未来大棚肯定会普及起来,蔬菜价格肯定会降下来,光靠批发蔬菜不是一条长久之路。

  尹祥辉的疑虑还没完全打消,他挠了挠头:“理是这么个理,可这好地段,好铺面,那房租不得贵死人?

  还有,雇的人靠不靠谱?卷了钱跑了,或者天天给你报花账,咋整?”

  “二哥说的有道理。”王建安点头,“铺子位置必须挑好,宁可贵点,也要在那些有钱人扎堆、人流量大的地方。

  房租可能会花的肉疼,但这钱不能省。至于人……”

  他顿了顿,目光有意无意地扫过一直竖着耳朵听的尹志,“我琢磨着,刚开始,不能请外人。

  用自家年轻人最好,一来省心,二来也当是给家里后辈铺条路。”

  尹志的心猛地一跳,他下意识地挺直了背。

  尹彬沉吟片刻:“建安,你这条路风险是有,但棚鲜生也得再往上走,二天也不能总窝在批发市场里跟人抢饭吃。

  这样,我们在蓉城挑一两个好的地段,开一两间铺子搞几个月试试。

  成了,就推广开,不成,损失也还能兜住,就当买个明白!”

  “三哥放心,我懂。”王建安心中一块石头落地,他等的就是尹彬这个态度。

  只要三哥肯支持,肯拿出棚鲜生的资源来试,这事就有了五成把握。

  话说到这里,开铺子探路的大方向算是定了下来。

  火盆里的火弱了些,尹祥辉拿起火钳,又添了两块青?疙瘩进去,火苗又渐渐的旺了起来。

  王建安搓了搓烤得发热的手,像是忽然想起什么,很自然地转头看向旁边一直努力降低存在感的尹志:“对了,尹志。”

  “哎,姐夫!”尹志一个激灵,差点从凳子上弹起来,紧张地看着王建安。

  “眼下这开新铺子的事,我正好缺人手。

  你年轻,脑子活,又认得字,愿不愿意来帮姐夫的忙?

  跟着跑跑腿,学学怎么打理铺子,看看城里人怎么做生意?”

  王建安语气很随意,仿佛只是临时起意找个帮手。

  尹志猛地站起来,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发颤:“愿意,姐夫,我不怕吃苦,跑腿、搬货、看店,啥脏活累活我都能干!”

  他生怕家里人不同意,急切地表着决心。

  尹慕云撩起眼皮,深深地看了小儿子一眼,没说话。

  尹彬则若有所思地看了看王建安,又看了看激动得手足无措的弟弟,似乎明白了点什么。

  王建安这哪里是单纯地给铺子找个小工?

  这是在给尹家,也是给他自己,培养一个将来可能用得上的、知根知底的“自己人”。

  把尹志放在眼皮底下带着,比让他自己出去像个没头苍蝇一样乱撞强百倍。

  “行,你有这个心就好。”王建安笑着拍了拍尹志的胳膊,示意他坐下,“不过丑话咱也说前头。进城干活,可不比在家里自在。

  铺子里规矩多,早起晚睡是常事,算账、招呼客人、打理菜蔬,样样都得细心,出错就得认罚。

  遇上难缠的主顾,也得陪着笑脸,不能耍性子。”

  尹志头点得像小鸡啄米:“要的,姐夫,我一定用心学,绝不给你和三哥丢脸,你咋说我咋做。”

  尹慕云一直沉默地抽着烟,此刻缓缓吐出一口浓白的烟雾。

  他布满皱纹的脸上没什么表情,只是拿起靠在椅边的长烟杆,用烟锅头不轻不重地在旁边的小板凳腿上磕了磕,发出两声闷响。

  这声音不大,却像带着某种权威,让原本因尹志的事又有些活跃的气氛瞬间安静下来。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老爷子身上。

  “老幺跟着建安去学学,见见世面,挺好。建安这开新铺子的主意也很不错,就按你俩商量的办。”

  “知道了,爸。”尹彬和王建安几乎同时应声。

  “还有,”尹慕云的目光最后落在尹志身上,“去了城里,收收你那毛躁性子。多听你姐夫的话,少耍小聪明,别在外头丢人!”

  话虽严厉,却透着父亲最朴素的期望。

  “嗯,爸,我一定好好干!”尹志大声保证。

  火盆里的青?木疙瘩烧到了尾声,通红的炭火渐渐被一层白灰覆盖,只余下温暖的辐射烘烤着围坐的人。

  屋外,山村的冬夜静得出奇,远处偶尔传来几声零星的狗吠。

  一场关于家族生意未来的讨论,在炭火的余温中尘埃落定。

  尹祥平抱着早已熟睡的王刚,轻轻拍着,低声对王建安说:“累了一天,带刚娃儿去西屋睡吧,床铺都铺好了。”

  王建安点点头,小心地从妻子怀里接过儿子。

  小家伙睡得小脸红扑扑,在父亲臂弯里蹭了蹭,发出两声哼唧。

  尹志还沉浸在巨大的兴奋里,手脚麻利地帮着把火盆里烧尽的灰装到角落的铁桶里,又把散落的小板凳收拾好。

  尹彬拍了拍弟弟的肩膀,没多说什么,只留下一句:“早点歇着,过两天跟我去蓉城,先去菜市场那边熟悉下城里的环境。”

  王建安抱着儿子走进西屋。

  老式的木架床上铺着厚实的新棉被,散发着一股阳光晒过的干燥味道。

  他把王刚轻轻放在傍边的小床上,盖好被子。

  尹祥平轻手轻脚地跟了进来,反手掩上门,隔绝了堂屋那边隐约的说话声。

  她走到床边,借着外面透进来的微光,抬眼望向正在脱棉袄的丈夫,低声的问道:“你真打算让尹志去管铺子?他还是个半大孩子,毛毛躁躁的,能行吗?万一……”

  王建安把棉袄搭在床头的椅背上,转过身,脸上带着一丝疲惫却放松的笑意。

  他伸手揽过妻子的肩,让她在床沿坐下。“刚开始肯定不能让他挑大梁。

  我打算让他先去抚琴那边菜摊卖菜,让小妹去搞新铺子的事。

  等小妹那边整的差不多了,再让他跟着去学习。”

  尹祥平靠在丈夫肩头,听着他的话,心里的担忧慢慢散了。

  丈夫做事向来有章法,他既然这么说了,必然有他的道理,不过另一个疑问又冒了出来:“意思是开铺子的事,你不去蓉城?”

  王建安点了点头:“嗯,家里的大棚哪儿离得开我嘛,还有养猪场的自动喂养系统也得我来搞。小妹没问题的,我相信她能把第一个店完美的开起来。”

  “那开新铺子真的有把握赚钱?”

  “把握?”王建安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做生意哪有十成十的把握?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我觉得能行。

  我们的菜值那个价,缺的就是一个让那些舍得花钱的人,看得见、摸得着、信得过的地方。

  而且未来有钱人会越来越多,有钱人的想法和我们是不一样的。”

  王建安想到未来的生活,又加了一句:“我给你说,搞不好二天牛皮菜都有人抢着买。”

  尹祥平听着他的话,噗呲一笑,牛皮菜,人吃?

  尹祥平不再说话,只是更紧地依偎着丈夫。

  屋里只剩下王刚均匀的呼吸声。

第114章 简易自动化养猪设施

  正月初七,王建安哈出一口白气,搓了搓冻得发僵的手,推着自行车出了院门。

  后座两边挂着两个大号竹筐,车把手上还吊着个旧麻袋。

  这自行车王建安考虑到今年要频繁地出门,年前拜托尹彬从县里买回来的。

  “路上慢点哈。”张玉清站在街沿上拢了拢棉袄领子喊道。

  “晓得咯,妈!”王建安头也没回,左腿踩在踏板上,右腿在地上一蹬迅速跨上了车。

  今天他要去镇上买猪圈自动化的材料。

  沿途遇到几个抄着手缩着脖子去赶场的同村人。

  “建安,这么早骑自行车去哪儿啊?”吴磨贵吸溜着鼻子打招呼。

  “去施镇买点东西。”王建安大声的回应着。

  这个年代还没有什么调休,镇上该上班的都开始上班了。

  依然是那个熟悉的建材一条街。

  王建安把自行车在门口锁好,拎着麻袋走进了卖五金农具的店铺,店铺里没看到人。

  “老板,买东西。”王建安敲了敲大门,大声喊道。

  一个中年男子从屋内跑了出来:“要啥子?”

  王建安从怀里掏出早就画好的图纸:“铁滑轮,中号的,二十个。

  一寸粗的水管,给我量二十米,

  还有这种带螺纹的接头,“L”形的弯头,要八个。

  “T”形的三通,要十个。

  哦,对了,还有这种小号铁闸阀,要五个。”

  老板伸着脖子,眯着眼瞅了瞅那张鬼画符似的图纸,又抬眼上下打量了一下王建安:“哟,小伙子,要搞啥子大工程哦?”

  没等王建安回应,他继续报着价:“滑轮一块五一个,水管一块八一米,弯头三通七毛一个,闸阀贵点,一块二一个。”

  这价报得有点虚高,明显是看王建安要得急,想抬一手。

  王建安心里门清:“老板,你这比供销社都还贵了,给个实诚价,价格合适二天还要很多。”

  “要好多?”老板盯着王建安问道。

  王建安:“是今天量的几百倍,今天我只是买回去做样品机的。”

  “样机?”老板疑惑道。

  “具体啥子东西你就不用管了,就这么给你说吧,这次的东西覆盖面积是几十个平方,下次要的东西需要覆盖几千个平方。”

  老板思考了一下:“这样,滑轮算你一块三,水管一块七,接头阀门七毛,闸阀一块一,下次再重新谈价。”

  王建安:“要的。”

  买完这些主材料,接下来是王建安又买了两大捆又粗又结实的棕麻绳。

  十几个大小不一的铁钩,几块厚实的白铁皮,一圈粗铁丝和几包有大有小的铁钉。

首节 上一节 80/13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