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会儿大院里最凄凉的就是贾家!
“刘文生、阎埠贵,早上都吃饺子呢。”
“也不知道去傻柱那儿讨点来。”
“真是没用!”
贾张氏气呼呼地咬下半拉窝头,就着稀粥咽了下去。
秦淮茹看着这一家子的吃相,也是眉头紧锁。
就这食量,得多少饺子才够他们吃!
估计大爷买的那点肉铁定不够。
“棒梗,明儿个你去给易中海还有聋老太太拜年。”
“让他们给你个红包!”
贾东旭边吃边说。
今年就他们家过得最紧巴,总得想办法弄点是点。
“东旭,还是你想得周全!”
“给易中海两口子拜年,一人给个红包。”
贾张氏也在一旁附和。
人家大早上吃饺子都不管他们贾家。
等要了红包,自己买肉回家包饺子!
秦淮茹在一旁没言语。
她不觉得去要红包有什么不对,这本就是老一辈传下来的习惯。
不偷不抢,没啥问题!
最关键的是,贾家现在真的很缺钱。
哪怕一块钱,对他们家都重要。
傻柱家。
“哥,你看刘文生买的鞭炮,噼里啪啦的,这才像过年。”
“知道人家为啥过得那么红火不?”
“听那鞭炮声就知道!”
何雨水吃着饭满脸都是羡慕。
要是哥哥能有出息,哪怕一半刘文生那样,她现在也能过好些。
“以前他不放鞭炮你咋不说?”
“鞭炮不就是个过场嘛!”
“显摆啥呢。”
“吃饭!”
傻柱不爽地把饺子往嘴里一塞。
“哥,要不去车间当技术工吧。”
“技术工找对象可比厨师容易!”
瞧瞧大院里,刘海中、易中海、刘文生这些钳工锻造工,哪个不比哥哥赚得多。
现在改行当技术工,只要肯干,将来肯定比当厨师挣得多。
到时候也能在经济上拉她一把!
“不去!”
“我这手艺不比技术工强多了。”
“全轧钢厂的人都吃我做的菜呢。”
一提车间,傻柱就想起自己搞砸轧钢机的事儿。
下车间门儿都没有!
他还是更爱厨房的活儿。
“不去拉倒!”
“你就跟锅碗瓢盆过一辈子吧。”
何雨水吃完一抹嘴走了。
“雨水,你去哪儿?”
“吃完给我贴对联去。”
不管傻柱怎么喊,何雨水头也不回地出了大院,只甩下一句:“你自己贴吧。”
后院的鞭炮声整整响了三分钟。
三分钟说长不长,但足以让鞭炮震撼整个大院了。
不少吃饱了闲得慌的人,陆陆续续晃悠到后院来。
看见那一地的鞭炮碎屑,比刘海中家门口多多了。
“刘文生往年过年从不放鞭炮,也不贴对联!”
“今儿突然来这么一出!”
“今年刘文生结了婚,又升了八级钳工,自行车、手表、缝纫机都有了。”
“现在也该炫耀炫耀了嘛。”
“这一地的鞭炮碎,至少也有几千响吧。”
“我之前见刘文生拿回来的,应该是五千响的鞭炮。”
“五千响最多放一分半,他的可远不止啊。”
刘文生早上这一挂鞭炮,把大院的风头全抢了。
“街道办事处送的饺子真是美味。”
“嗯...但还是咱们亲手包的更香嘛。”
娄晓娥满脸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结婚后,她的生活彻底翻篇啦!
以前逢年过节,她就是读读书,听听唱片,坐等饺子上门。
而今的一切,都是她和刘文生共同努力的成果!
相比往昔...她更偏爱现在的日子。
“你洗碗,我来贴春联。”
“不成,我得陪你一块贴,贴完我再回来洗碗。”
娄晓娥拿着春联,刘文生端着自制的浆糊,两人忙活开来。
他们分工协作!
刘文生负责在门框上抹浆糊,娄晓娥紧跟其后,贴上春联。
“别贴倒了哦。”
“开什么玩笑,我文化程度可比你高呢。”
虽说刘文生是穿越来的大学生,但这时代的文化水平还真不如娄晓娥。
不过论及专业知识,娄晓娥就得甘拜下风了!
两人不到两分钟,就搞定了两个房间的春联。
望着刚健有力的书法,以及春联角落那不起眼的公安标记。
刘文生满意地点点头!
这春联...倍儿有面子!
这时,易中海搀着傻柱,后面跟着聋老太太,从屋里出来。
聋老太太一见刘文生门上的春联,眼里尽是羡慕。
两家春联一比,她的直接被比下去了!
“老太婆,咱赶紧走吧。”
“等会儿吃饺子就成,过年嘛,讲究的就是热闹。”
“冷冷清清的算哪门子过年!”
傻柱这话虽是对聋老太太说,实则是让刘文生听见。
刘文生再富有又怎样?
到头来,还不是两人躲在屋子里过年。
“去那么早干啥?”
“还不如饭点时候来叫我一声呢。”
过去,聋老太太准乐呵呵地应声前往。
越早越好!
可今年不一样啦!
今年一起过年的,还多了贾家一大家子。
聋老太太瞅见贾家人就头疼!
若非当初顾及自己的生计,她绝不会帮秦淮茹求那份扫大街的活。
“老太婆,你出门咋还这么多话。”
“小心脚下!”
傻柱和易中海一左一右,搀着聋老太太往中院去。
刘文生知道,这是易中海邀聋老太太一起过年呢。
院子里的习惯,过年时易中海总爱把聋老太太和傻柱聚集在中院共庆。
许大茂则回老家和父母团圆!
像他...就在屋里加点小菜自己过。
“文生,傻柱兄妹咋都不和爸妈过年呢?”
娄晓娥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