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群人里头,有一拨是手艺超群的老师傅,早在国家成立前就掺和过洋人的铁路活儿。
还有另一波,是从全国四面八方请来的交通学院的老专家!
这阵仗,简直就是高手如云啊!
比起来办公室里静悄悄的老匠人们,现在这些老专家已经开始吵得不可开交!
“凭咱们国内眼下这点技术,想短时间内捣鼓出火车头,难于上青天呐!”
“如果这是件轻松事儿,咱今儿个也不用聚一块儿头疼了。”.
第一百九十四章 刘文生跟着老专家去吃饭
“这是能增强国家实力的大事,万事开头难,咱们先得把这个硬骨头啃下第一口。”
“火车头的核心技术还在外国人手上攥着呢,光靠自个儿摸爬滚打,还得耗不少日子。”
“最简单的法子,就是找个现成的外国工艺当参照!”
老专家们各有各的主意。
那时候,国内啥都得从零开始。
虽说这些专家搁在国内都是顶尖人才,可限于那个年代,他们现有的技术也就勉强能鼓捣些老掉牙的东西。
造火车头,搁后来就是手到擒来,但在那时候,那可是顶级高科技!
特别是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面对这种高端科技,就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
上头领导要求造出的火车头要用于首都火车站.
还非得用最前沿的技术,好让洋人见识见识国内的能耐。
然而……屋里的老专家们对着这高端科技也是一筹莫展。
讨论来讨论去,方案没讨论出个影,倒是被一群老烟枪熏得屋里烟雾缭绕。
“对哦,听说咱们国内已经有位工程师能修好轧钢机了,而且还加入了咱们这个火车头项目。”
“好像叫刘文生吧?不知这位刘文生同志到了没?”
讨论正热烈时,一位极受尊敬的老人慢慢抬起了头。
通过刚才的讨论,刘文生知道这人叫沈业,大家都尊称他沈老。
他还是这次造火车头项目的总指挥!
“各位好,我就是刘文生!”
“不过我得纠正一下,沈老您刚才说得不对,我现在不是工程师,而是轧钢厂的一名八级钳工。”
这话一出口,屋里专家们的脸上齐刷刷地露出了惊讶,几乎所有眼睛都盯紧了刘文生。
有几个专家推了推眼镜,难以置信地上下打量着刘文生。
没别的,就因为刘文生实在太年轻了!
就他这长相,说他是今年刚毕业来轧钢厂实习的大学生,估计都没人怀疑。
还有几个专家琢磨着是不是名字重复弄错了,毕竟沈老之前提的是工程师,不是八级钳工。
“哎呀,岁数大了,记性不中用了,我老是把你记成工程师。”
“不过也不能全赖我,你问问这些老专家,八级钳工能修轧钢机,他们信不信?”
沈老慈爱地呵呵笑着。
他没想到名单上关注的刘文生这么年轻,但这恰恰说明国内人才辈出。
这算是首次会议上给他的一大惊喜!
“原来你就是刘文生啊,真想不到你这么年轻。”
“你要说你现在还在念书,我都信!”
几个工程师来找刘文生聊天,在那个信息不太畅通的年代。
虽然消息传播慢,但修理好轧钢机这种大事。
作为专业人士的他们还是听说了,甚至刘文生写的那份修复轧钢机的报告,他们也都看过。
几位专家跟刘文生寒暄时,心里悄悄打着小算盘,想探探刘文生的真实水平。
当被问到一些专业领域的知识,刘文生对答如流。
不仅让所有人惊异,还让大家对他好感倍增。
这么高深的专业技能,居然能从一个八级钳工嘴里说出来,这让在场的专家和老匠人们再次感到震惊。
此刻,他们完全信服刘文生这位八级钳工能修理轧钢机,也把他看作了与自己同等地位的行家。
“聊家常的话等去了食堂午餐时再说,我们现在还是先集中精力讨论造火车头的事。”
沈老轻轻敲了敲桌子,一下子把所有人的注意力拽了回来。
随后,大家讨论的核心自然聚焦在制造火车头的关键技术——蒸汽动力!
那个年代,火车大多还是依靠蒸汽驱动。
实际上,系统送他的蒸汽动力技术他已经完全吃透了。
真要动手造火车头,在有人协助的情况下,不靠外国人也完全可行。
不过……这些念头也就自己私下想想。
毕竟,这个年代连那些资深专家都挠头的技术难题,如果他说能搞定,不知道会让多少人脸红。
别人也不会信,只会觉得他在吹牛皮。
刚树立的好形象也会瞬间崩塌!
谁还不会吹个牛?
还是等真正开始造火车头时,再慢慢展示他掌握的蒸汽动力技术吧。
首次会议,刘文生与这些资深专家们交换意见,大家纷纷陈述对承担建造火车头任务的看法。
因为他已经熟练掌握了火车头制造核心技术——蒸汽动力,于是借着交谈,不经意间向这些老专家透露了一些理论知识。
这种看似随意的分享,给众人带来极大的震撼!
时间一点点流逝,办公室里,专家、老匠人、工程师们的讨论越来越热烈,好像所有人都忘了时间的存在。
等到散会出门时,早已错过了午饭时间。
“各位,食堂已经备好了餐,我们先去用餐吧。”
杨厂长不知已在门外徘徊多久,就为了领这些专家去食堂。
身为轧钢厂的厂长,在这些老前辈前他还摆不起架子,甚至没有旁听这种重要会议的资格。
他心底里都有些羡慕刘文生能参与到国家重点项目的建设中!
“也好,想必大家都饿了,一起去尝尝红星轧钢厂的伙食如何。”
在沈老的提议下,众人笑语一片。
“还得劳烦沈老和各位多多指教。”
自从傻柱走后,轧钢厂外聘了一个厨师,手艺不输傻柱半分。
鉴于这次全国的专家都来了,杨厂长特地吩咐厨师多准备几道拿手好菜。
一行人在杨厂长的带领下往食堂去,路上他还沿途介绍轧钢厂的各车间运作情况。
“刘文生,你可真行!”
“刚才那蒸汽动力技术讲得头头是道。”
李春来快步过来,一把勾住刘文生的肩膀。
“那不过是书本上的理论。”
刘文生一进办公室就看到这位在部门学习时结识的好友。
他和师父赵征途都能参与火车头的制造,像李春来这样的六级工程师自然更不在话下。
“你这人总是让人猜不透,感觉像是偷学了蒸汽动力似的。”李春来说。
“我也有同感!”
赵征途也觉得奇怪,上次见面时还没发现刘文生对蒸汽动力有这么深的理解,会议上提出的那几点理论让他仿佛见到了另一个人.
第一百九十五章 火车头造出来后你做饭
面对两人的质疑,刘文生只是笑笑。
如果要说他是暗中学了点东西……
这话也没毛病,毕竟他手里的蒸汽动力技术确实是系统白给的。
“瞅瞅,那些是从外地请来造火车头的大专家吧?”
“真有派头!咱们杨厂长还得在前头领路呢。”
“人家是上面派下来的大专家,杨厂长在人家跟前哪能摆谱。”
“他们这是往哪儿去呀?”
“还能干啥,肯定是去食堂吃饭了,我刚听说刘岚讲的,轧钢厂专门给他们开小灶,买了好几十斤猪肉呢。”
“咱们厂的刘文生也在后边跟着,旁边穿蓝衣聊天的那俩是不是工程师?”
“刘文生现在也抖起来了,能和专家一块儿享受小灶待遇。”.
“真让人眼馋!敞开吃猪肉是啥感觉?”
几名轧钢厂的清洁工聊到刘文生时,不自觉地又瞥了一眼正在捶肩的秦淮茹。
多好的享福机会,自己偏不珍惜,非要嫁个不成器的贾东旭。
这下好了!
男人没了,还得拉扯三个孩子。
瞧瞧人家刘文生如今的日子,一比简直是天差地别!
秦淮茹明白大家看她时心里的想法,但她哪有精力管这些。
今儿个为了迎全国的专家,大清早就被叫来打扫卫生,已经累得不行,加上易中海悄悄告诉她处理结果……
现在的秦淮茹,身心俱疲!
易中海一月才挣三十多块,想帮贾家都难上加难了。
秦淮茹清楚,为了三个孩子,她得另寻出路。
可她一个女人,除了家务就是厂里扫地,哪还有门道挣钱?
特别是看到刘文生跟一群大专家走一块儿时,秦淮茹眼眶都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