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国内的医学水平,还没办法帮你确认这孩子是谁的。”大夫说。
“那就是说,这个流掉的孩子也不能断定就是我的。”
许大茂听懂了。
绕了一大圈,他还是有可能被戴上“绿帽”啊。
那种极低的概率,会降临在他头上?
许大茂清楚自己坏事做尽,不信自己能有这等好运。
“没错!”
大夫看到秦京茹的病历单被撕成那样,也明白了。
这肯定是两口子为了这事闹矛盾了!
一个被诊断为不孕不育的男人,媳妇忽然怀孕,换谁心里能不多想?
大夫也是个男的,能理解许大茂的心情!
甚至……连他自己说的那微乎其微的概率,他自己都不信。
“大夫,我想再检查一遍我的病。”
许大茂心里还是不死心。
说不定上次是机器出故障了呢?
说不定那游医不是骗子呢?
说不定他吃的药起作用了呢?
说不定他的病自己好了呢?
这么多“说不定”,让许大茂想再检查一次确认一下。
因为……那孩子说不定真是他的!
做一次检查也就几块钱,却能消除他所有的疑虑。
“行吧!”
“你先去缴费吧。”
随后的一切都很顺利,许大茂完成了不孕不育的复查。
到了下午……检查结果出来了!
跟上次一模一样!
许大茂拿到结果,差点气晕过去。
“秦京茹,你这臭婆娘又把老子给耍了!”
“你不得好死!”
许大茂直接把检查结果撕了,扔进了河沟。
既然已经没可能了,留着这玩意儿有个鸟用!
许大茂一肚子火回到了家,刚进大院,就看见于海棠在角落朝他招手。
许大茂见周围没人,把自行车停在大门旁,走过去。
“于海棠,啥事啊?”
“你那次被下药,可不是我干的,要算账也别算到我头上啊。”许大茂显得有点不耐烦地说着。
“我明白那事儿跟你没关系!”
“我今天来找你,其实也不是为了那件事儿。”
于海棠边说着,边左顾右盼,眼神警惕地扫视四周。
她现在的名声已经糟糕透顶,周围几乎所有人都在议论她和许大茂的事。
要是再让人瞧见她来找许大茂,那这浑水可就越搅越浑了。
“说吧,到底什么事?”
许大茂却是一副毫不在乎的样子。
反正他已经头顶“青青草原”,就算现在和于海棠在一起被人撞见,又能怎样?
反正他现在已经豁出去,不在乎那些了!
“我这次来,是想告诉你,咱俩那事是何雨水传出去的。”于海棠直言道。
“你的意思是,要我去对付何雨水?”
“那你呢?”
“你想干啥?”
许大茂又不傻,从于海棠的言辞中,他已经听出了些门道。
“我只是来告诉你这事,你爱咋办咋办。”
于海棠说完,看四周无人注意,便戴上帽子离开了。
“这婆娘!”
许大茂感觉自己又被于海棠这女人摆了一道。
这女人算准了他知道真相后,会去找何雨水的麻烦。
“何雨水!”
他之前就在琢磨,到底是哪个嘴快的把那事泄露了出去。
他想过可能是刘文生,也可能想到过何雨水……
只是之前他还不能确定到底是谁干的!
“这些娘们儿,老子一个都不会放过,得一个个收拾你们!”
前有何雨水,后有秦京茹。
许大茂没想到,这几天竟被两个女人玩弄于股掌之间。
走着瞧吧!
这些女人们,他一个也不打算放过。
满腹怒气的许大茂刚走到院子中间,就听见了从贾家传来的秦京茹声音。
好家伙!
他刚才还在琢磨,秦京茹那个傻婆娘跑到哪儿去了。
原来是在秦淮茹家啊!
这秦淮茹也是个没骨气的!
明明秦京茹已经跟她断了关系,她还收留秦京茹。
时间如梭,转瞬之间,秋天悄然而至……
自打许大茂和秦京茹的风波过去差不多三个月了。
这三个月里,大院里也算是迎来了一段短暂的平静时光。
“文生,试试这件新衣服怎么样?”
娄晓娥从缝纫机旁起身,拿着刚做好的衣物在刘文生面前比划着。
刘文生接过后直接穿上,展开双手,又转了个圈。
“手艺精进了不少啊,明天穿去上班,厂里那两个未婚的技术员恐怕又得眼红了。”
刘文生在家中大镜子前仔细端详着新衣。
心里不禁感叹:家里有个贤妻真是好!
“怎么,我以前的手艺不行吗?”娄晓娥笑着问.
第二百六十九章 秦京茹不让棒梗上学
“……行,不过现在更棒了。”刘文生回道。
“你什么时候也学会花言巧语了?”娄晓娥给刘文生一个大大的白眼。
自己的手艺水平如何,她心里跟明镜似的。
虽说现在做衣服手到擒来,但刚开始跟吴芳吉学时,那手艺简直是不忍直视。
多亏刘文生不介意她的手艺才好.
“你都给我做衣服了,我还哪敢有不满意。”
刘文生哪敢得罪娄晓娥。
万一真惹恼了她,将来不给做衣服了,那可怎么办?
“文生,我馋肉了。”娄晓娥抿紧了嘴,轻声说。
“好嘞,我这就去买!”
刘文生刚迈出大院门槛,恰好和冉秋叶不期而遇,撞了个正着。
“刘文生,你这是要出门啊?”
冉秋叶对刘文生印象极佳。
记得初次踏入这院子,与许大茂相看时,多亏了刘文生的提醒,她才没往火坑里跳。
再想到这些日子以来听到的关于许大茂的种种,至今仍心有余悸。
当然,还有庙会上刘文生帮她勇擒小偷的那一幕……
“嗯,我出去买点东西,你这是……来有事?”
刘文生上下打量着冉秋叶,她衣着整洁得体,却不似是来大院相亲的模样。
转念一想,如今这院子里,还有谁值得冉秋叶特地来相亲呢?
许大茂名声已败,傻柱也被关了进去……
“快开学了嘛,我来这儿做做动员工作,顺道统计下报名上学的孩子们。”
那时候,上学还没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
多数人还是目不识丁!
尤其在那个动乱年代,许多人连饭都吃不饱,哪还有余钱供孩子读书。
男孩还算好些,女孩上学的机会更是微乎其微。
动员也难有效果!
“那你忙你的。”刘文生侧身让路,手扶着自行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