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戏腔都不会,你懂毛线京剧 第186节

  这分明是愤怒到了极致的表现!

  而戏台上,马谡抖了下胡须,“哼!谅你也不敢!

  --众将官!”

  “有!”

  “将人马拨与王平一半,山下扎营去吧!”马谡大手一挥,说道。

  “得令~!带马!”王平转身走下山头。

  而后拎着马鞭斜脸仰视山顶,轻声叹息,忧愤交加。

  “哼~!”而后直接走下台。

  “嘿嘿~~!”反观山上马谡,得意万分,“王平年幼,怎知本帅用兵之法?!

  众将官!”

  “有!”

  “多备滚木礌石,小心防守。”马谡吩咐完之后,也跟着下了台。

  幕布再次被拉上!

  第四场结束…………

  ………………

  此时,已经不单单是老戏迷们,看得咬牙切齿。

  就连直播间的许多网友,同样也在忿忿不平吐槽着马谡。

  【这马谡着实可恶,竟然不听丞相的话!】

  【这马谡,还怕别人和他抢功劳?】

  【亮亮糊涂啊,就不该让马谡当主帅。】

  【感觉小王平也很无奈啊,丞相知道王平速来谨慎,为什么就不让王平做主帅?】

  【王平朴鲁,有大将之略。虎卧北境,键闭剑门!】

  【诸葛亮太相信马谡了,不过这个时候其实蜀中也没有几个真正的大将了……】

  【哎,好气啊!】

  【………………】

  弹幕还在讨论着,下一幕已然开场。

  幕布拉开。

  四蜀军站门引王平上台,王平下马——马鞭代表战马,戏台上将军将马鞭交给龙套,便是代表下马了。

  因为之前有弹幕解释过,所以网友也慢慢都看懂了。

  下马之后,王平走了几步,突然想到什么,大呼一声。

  “且住!

  马谡不停丞相将令!

  倘若街亭有失,如何是好哇~~~??々~!”

  他眼睛转了转,突然醒悟!

  “有了!

  我不免将山势营盘,画影图形,送到丞相台前!

  --左右!”

  “有!”

  “融墨~伺候!”

  “啊!!!”

  很快!

  王平便走回桌前,拿起毛笔,画好这山势营盘图形。

  随后吩咐旗牌过来,将山势营盘的图纸,交于旗牌,并道。

  “将画图送到丞相台前!”

  这戏台上的旗牌角色,代表了以前的旗牌官。

  是担任传递号令等职的军吏。

  “得令!”

  旗牌官领命而去!

  而另一边,魏军已经攻来了!

  王平起架大呼一声,“众将官!”

  “有!”

  “迎敌者~~~”

  “啊!”

  而后,蜀兵递给了王平一杆白杆白穗长枪!

  王平上“马”持枪!

  陡然!

  戏台上的锣鼓节奏,一下子变得紧张起来。

  锣鼓经!

  急急风!

  这个经典的武场的锣鼓经,大多是配合紧张急速的动作!

  伴随着这样的锣鼓。

  戏台左侧!

  紫色脸谱,紫色长靠的魏国大将,张郃!

  已然带着魏兵杀将过来!

  王平带着蜀兵应敌!

  戏台上,一共八个龙套兵奖。

  王平张郃两位大将。

  却是走出了千军万马的气势!

  蓝衣的魏兵,与红衣的蜀兵下台。

  只留下这两位大将。

  一位是魏国张郃,紫须紫面,手持黑缨虎头铲!

  一位是蜀国王平,红甲黑须,手持白缨长铁枪!

  随后,两人就战在了一起!

  这也是这出戏中,第一场的打戏!

  伴随着锣鼓点。

  一个武生,一个净角。

  他们穿着长靠,在戏台上并没有太过夸张的翻腾跳跃动作。

  事实上,这也是长靠武生和净角在戏台上打斗的特点!

  净角和长靠武生,工架要优美、稳重、端庄!

  武生演员在舞台上演戏有三种境界,一是要演“准”,二是要演“美”,三是要演出“韵味儿”!

  这三种境界犹如三级跳,一跳比一跳难,而最后一跳更是至关重要。

  优秀的长靠武生不仅基本功功底要扎实,各方面的功夫都要好。

  一抬腿,最好能达到90度,脚尖基本能达到脑门部位。

  这些都是日积月累的练习。

  也是为什么京剧的身段,需要从小就要练起的缘故。

  显然,戏台上无论是王平,还是张郃,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高举武器,跑起来身上的四面靠旗必须纹丝不动,如同“¨¨水上飘”!

  而后交战之时,靠旗和武器纷飞。

  红的靠旗、白的长枪、黑的虎头铲、紫的靠旗。

  及其赏心悦目!

  其实他们脚底的厚底靴底部是由一层层的纸张轧制而成的,相当有分量。

  穿厚底靴在练腿和圆场的同时也是在练脚下的硬功夫,因为在开打过程中,长靠武生要用自己的双腿和双脚来表现马上动作,所以双脚必须能达到随心所欲!

  即“快而不乱”,无论是打“小快枪”还是“大刀双刀”,都要求脚下生风,清晰可辨,这样才能充分表现某一人物武艺高强,才能让观众看清楚演员的“一招一式”!

  这些都在印证着戏曲演员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也是看到这个时候,许多网友这才记起了之前向小园在之前直播时候所说的把子功!

  两位演员的动作,不仅要紧跟(好吗赵)锣鼓经的节奏,更要打的有韵味,端庄!

  再者,戏台上这些颜色的搭配,本身也十分炫目!

  如此一来。

  这一幕,也是引得台下老戏迷,一阵叫好!

  三国演义中!

  张郃位列于河北“四庭柱”,排在颜良、文丑之后的猛将。

  投奔曹操后又位列于曹魏“五子良将”之一,他智勇双全,官渡之战,曹操美誉他为“韩信归汉”!

  对手刘备在汉中之战时夸他“胜夏侯渊十倍”就连诸葛亮都说“魏之名将,非等闲可及”!

  在戏台上,王平显然不是张郃的对手有。

  几个回合下来,王平由下场门败下!

  随后四魏兵上,随张郃追下……

  …………

  后台,艺星看得目瞪口呆,一脸憧憬。

首节 上一节 186/3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