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心科研,你却想骗我谈恋爱? 第160节

  一旁,望着汪博士都找许青舟帮忙,贺当无奈地叹了口气,有点羡慕,同样是实习生,自己目前还只能干干杂活。

  许青舟都已经隐约成为项目里不可或缺的一份子了。

  9点,会议开始,这次由潘教授主持,大家汇报了一下各自工作进度,基本都准时完成,还存在问题的,就下来展开讨论。

  总结完,当然还有下一个阶段的工作内容,主要是关于模型的耦合及纠缠源的性能测试。

  “这里,整个系统的波函数可以表示为这两个子系统波函数的张量积。”

  “我有个要求,大家在进行数值计算时,需要选择稳定的算法和适当的计算精度,以避免由于计算过程中的舍入误差、溢出等问题而导致的计算不稳定。”

  潘教授停顿了一下,看着众人,说:

  “好了,具体的框架就是这些,下面大家可以对已有的框架进行补充,或者提出新的观点看法。”

  马院士他们都摇头,其它自然也没人说有什么补充。

  汪一贵见许青舟在沉思,低声问:“师弟,你呢?”

  相处的这段时间,他可是见识过这个师弟的牛逼之处,每次都能想出些新的东西。

  不过,由于会议室很安静,所以声音格外明显,就连潘教授等人的视线也落到许青舟身上。

  “对于这部分工作内容,我没什么想法。”许青舟摇头。坦白来说,这份关于量子纠缠源的性能测试写得不错。

  里边完整的包括纠缠度、稳定性、传输效率等关键指标,即便是以未来十几年后的目光看,都挑不出什么毛病。

  

  仔细想想也觉得正常,无论是潘教授还是马院士,都是世界一流量子通信领域的专家。

  尤其是潘教授,能够主持搞出世界第一颗量子卫星的人怎么可能会差。

  “呼~”

  隔壁,见许青舟摇头,贺当长心中吐了一口气,威胁感终于小了点。

  也是,虽然一直听说师弟很厉害,但这份方案可是潘教授和马院士两大佬讨论写出来的。

  能有什么问题。

  虚惊一场。

  主要是这段时间受邓学妹影响,说这位师弟多逆天,搞得他这位博一的实习生都压力山大啊。

  师妹才研一,被碾压很正常。

  他现在好歹是博一,大大小小的实验也参加不少了。

  贺当不断进行心理安慰。

  然后,他就听许青舟说:“不过,我写了篇论文,里边有对量子纠缠这一块的想法,包含纠缠光子对的量子保密通信,量子态隐性传输,纠缠光子对的操控这些东西。”

  “另外,我在研究量子纯化理论的时候,推算出了一个高效精准的办法,对我们未来的实验应该有帮助。”

  说着,许青舟把u盘递给潘教授。

  贺当:“.”

  潘教授轻轻点头,把u盘插在电脑上,他挺期待这个年轻人所说的新想法的。

  马院士对许青舟前面说的量子态隐性传输之类的东西没报太大期望,因为他和潘教授已经是这方面的顶尖专家。

  年轻人有闯劲还是得支持的。

  不管这个小家伙所说的新想法怎么样,都得好好鼓励一下。

  至于纠缠对提纯,这东西目前就没什么有效的办法,他更不认为许青舟真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

  其它几个人脸上同样淡淡笑着,放松下来,好奇地盯着前方的投影,在潘教授和马院士面前说量子纠缠.

  年轻人,有点气盛啦。

  汪博士心中叹息一声,有点后悔刚才问师弟,他如果不问,师弟可能就不会在会上把那个什么论文拿出来说。

  搞得现在像在关公面前耍大刀。

  由于电脑连接了投影,论文很快就出现在大家面前。

  【量子纠缠和量子操作】

  【摘要:本文综述量子通信基本原理、方法、技术手段与应用,介绍基于量子纠缠的量子态隐性传输、纠缠光子对的操控.】

  【关键词:量子通信、量子密钥分发、量子隐形传态、纠缠光子的操控】

第243章 你这位师弟又搞事情了

  会议室中,大家的目光放在投影上,论文正文展开。

  嚯~

  写得还真像这么回事。

  贺当心中说着,有些好奇这位天才师弟能在潘教授和马院士都擅长的领域写出什么花来。

  他的视线继续往下看。

  【在量子隐形传态的实现过程中,除了要考虑Bell基测量和幺正变换外,更重要的是要考虑量子信道的建立,即EPR对的制备。常规的办法是制备孪生光子EPR对.】

  咦,怎么感觉,写得挺深奥的?

  贺当表情逐渐古怪,逻辑清晰,条理清楚,更重要的是,比他曾经在书上看到的操作说明更细,让人豁然开朗。

  下意识的,他已经拿出笔开始记笔记。

  而周围的汪博士,黄教授他们也一样,面色严肃。

  潘教授已经陷入沉思,马院士也是稍微坐正,掏出笔记本,把关键点写下来。

  【采用远距离自由空间传输技术实现量子纠缠转换,即增长量子纠缠对的空间分隔距离,如果预先将纠缠对布置在各相邻站点】

  【.继续操作下去,理论上可以实现在很远的两个站点间建立共享纠缠,即实现远距离量子通信。】

  许青舟在用词上还是非常讲究的,尽管他曾经已经用上述办法实现了量子通信,可现在并没有完整的验证过,所以用了“理论上”。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会议室格外的安静。

  论文已经到了最后一页。

  不知是谁起的头,会议室里响起掌声。

  师弟牛逼。汪一贵在心里喊,知道师弟逆天,不知道能逆天成这样。

  潘教授望着许青舟,面色复杂,有兴奋,也有难以置信,“小许,你的这些想法真的算是雪中送炭,好些让我们头疼的问题,一下子都迎刃而解了。”

  “你这篇论文还没公开发表吧?”马院士沉声问,他心中同样很震撼,原本还说要安慰这个年轻人的,现在.

  许青舟点头,说道:“嗯,我已经投到《物理学报告》,离发表还得要一段时间。”

  论文这周二搞定,接着开始的翻译,周四下午投稿。今早收到邮件,显示论文已经被接收,正在走审核流程。

  “我们曾经和牛津大学的量子研究所共同研究过量子纠缠纯化操作,也有了些进展,但你这个方法比我们的强太多了。”

  潘教授没浪费时间,说道:“我建议,在开启下个阶段任务前,先开一个学术交流会议,根据这篇论文的内容制定一个更加完善的方案。”

  “同意。”马院士说。

  “小贺,小贺”

  “啊?哦,教授您说。”

  “去把论文打印出来。”

  与此同时,常次元教授教授刚从魔都开完会回来。

  墨子号卫星由多个机构共同研制,所以在项目推进的过程中都得对接相应数据,进行联动测试,常教授这次去的魔都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就是负责卫星平台的设计、制造和测试等关键环节。

  “教授。”齐万鹏提前在机场门口等着。

  常教授微微点头,正在打电话,“嗯,没什么问题,老季,你就放心吧,这小家伙稳得很,潘教授他们都赞不绝口。”

  “好,嗯,再见。”

  齐万鹏启动车子,观察路况,同时笑着问道:“季主任?”

  “嗯。”常教授无奈地笑了笑,说:“又在问小许的情况,生怕在研究所这边受委屈。”

  齐万鹏哑然失笑,心说也正常,许师弟太年轻了,十八九岁,这个年纪,大多数人都还懵懵懂懂,更别说像师弟这样参与国家级的项目。

  “看老季的意思,是打算在研究生阶段把小许拐到物院来。”常教授感慨,连大型对撞机的研究小组名额都拨了一个过去,虽然仅仅助理研究员,但这东西可是连博士都得争着抢。

  不过,他倒是觉得先把数学搞好似乎没什么毛病,毕竟数学可是解决物理问题最重要的工具之一。

  齐万鹏说:“难度有点大,许师弟可是数院的宝贝。”

  常教授笑了笑,没继续这个话题,问道:“小许现在调到纠缠源分析小组,跟得上吧?”

  “嗯,师弟在计算方面很厉害,完全能够和汪博士他们一样独立承担起一摊子运算。”

  齐万鹏赞叹道,这可能就是真正的天才吧,两个世界级的数学猜想,青年数论专家物理也这么强。

  就算从娘胎里学,都很难有这样的成就吧?

  也在这个时候,常教授手机铃声响起,看来电显示,是马院士。

  “哎,老马,嗯,下飞机了.”

  接通电话,常教授面色逐渐严肃起来,微微点头,“好,我尽快回来。”

  “所里有急事?”见自己老板表情奇怪,齐万鹏问。

  常教授打开电脑,看马院士给说给自己发送过来的论文:“你这位师弟好像又干了什么了不得的大事。”

  “啊?”

  

  10点半。

  简单的休息过后,许青舟来到一个更大的会议室,算是开个小型学术报告。

  人还挺多,二十多个人。

  除了需要守实验的,各个组的负责人基本都来了。

  “在量子纯化理论过程里,首先要做的是:量子态层析成像、贝尔不等式检验等对纠缠态进行测量以评估其纠缠度。”

  许青舟重点讲自己的提纯理论。

  对论文被抄袭这事情倒是不担心,先不说他这里有原稿和投稿记录这些东西,现场有两个顶尖的物理学家,还有七八个人在,脑子秀逗了才会干抄袭的事情。

  接着,是对多个粒子同时进行测量,方便后续的筛选和分类。

  再然后就是选择基于量子门操作的纯化协议。

  当然,这里的钝化协议并不是指大众平时接触到签署某个协议之类的,它是指量子信息处理中的方法,用于通过局部运算和经典通信,将几份嘈杂的量子态提炼成几份高质量的近似纯态。

  “为了提高纯化效率,我们需要对纯化过程进行多次迭代。而在每次迭代中,都会根据前一次的结果调整纯化参数和策略。”

  许青舟轻轻笑着,说道:“上面这种方法,我给他取了一个名字,许氏纠缠纯化理论。”

  许氏纠缠纯化理论

首节 上一节 160/29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