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正话题就很足,一强一弱,一部合拍片,一部纯内地阵容,对比差异很大,话题就很足。
而且蒋博这边,还是纯北影作品,也是一个卖点,学生作品挑战大导演之类的。
再加上北影出了那么多校友,稍微做点 VCR之类的物料,就足够宣传用了,噱头很足!
第65章 得整个根据地
没见面之前,蒋博就已经心里有数,王忠磊是不可能做出让步的,华宜的体量,在内地影视圈,那都是数一数二的存在,当然这是在排除了中影之后。
要是那么容易妥协的话,也做不成今天这等成就!
电影送审了,蒋博的日程,却变得更紧张了。
当着王忠磊和于冬的面,口气那么轻松随意,都是为了在战略上给对手威慑。
已经正面对垒了,认怂或者紧张,都没有实际意义。
不如放轻松一些,干扰一下对手的情绪,或许就能增加一分胜算。
不过那些都只能起到辅助作用。
真正能够决定胜负的因素,还得是实力,外松内紧,就是蒋博现在的思路。
李兵兵人还没从华宜正式离开,但是工作室已经开始筹备了,办公地点就选在了光华路 SOHO。
在零几年的时候,做地产确实是门好买卖,最好的阶段应该是在 08年之后,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为了稳定国内经济,四万亿大水漫灌,确实推高了房价。
当然这里的房价,并不单独指住宅,商办写字楼什么的,也都快速增值。
能操控起SOHO这么大的盘子,潘石亿这个人肯定也不是个简单的角色。
不管是事业线的发展,还是跟他老婆张欣之间的是是非非,都很有意思。
当年老潘赶上了海南房地产大爆发,赚了第一桶金,在泡沫破裂之前,成功出逃,在京城一手缔造了 SOHO,经历就还挺传奇。
回来之后事业上是稳扎稳打,太平了一些,但SOHO是夫妻店,他老婆张欣也在公司,肯定会有矛盾。
张欣这个人,美国留学,华尔街背景,妥妥的一代女精英,而老潘这个人,属于土生土长的企业家,在张欣的眼里,跟土老冒也差不多。
观念认知上的差异,体现在经营思路上,必然会有冲突,好在没有闹崩。
隔壁的当当网就不一样了,创始人李国庆,跟他老婆俞渝,就没那么太平了。
闹离婚,抢公章,就很红红火火,热热闹闹。
还是说回来。
进了工作室,蒋博打量了一下说:“雪姐,你这地儿,稍微有点紧凑了吧?”
“还行吧,暂时也没多少人。”
“这样肯定不行,工作室一旦开始运转,就得有大量的人手进来,到时候再租的话,可能就没那么方便了。”
还没来得及进场装修,基本上就只有之前留下大的隔断,一进来就一目了然,稍微估计一下,也就差不多不到一百平,肯定不够用。
明星的工作室,其实就是小型公司,只不过所有的工作内容,都是围着明星本人转就是了。
不过既然是公司,基本的功能架构肯定是要齐备的,行政人员,财务人员,还有负责业务的工作人员,包括不仅限于广告代言业务,以及影视剧业务等等。
都得需要专门的人来负责筛选,跟进,签约,以及对接等。
还有化妆师,造型师什么的,以及在互联网时代最重要的摄影师。
类似于这些专业工种,当然也可以为了节省成本,选择外包,但那都是非一线,收入不高的情况,才会选择的无奈之举。
一线艺人的时间都很宝贵,赚钱都是可以按分钟算的,不如工作室把团队养起来。
而且用的频次也很高,总体而言,并不比外包贵多少,品质和时间上,还更能把控一些。
其实明星工作室,办公的地方,还是只是小头,按照职能划分的话,零零总总十几个人也勉强够了。
办公的地方集中在一起,也用不了多大地儿,关键问题是,除了办公的地方,还得准备会议室,得气派的那种。
万一约了甲方,来工作室开会,得有个像样的地方吧?
还有化妆间,更衣室,基础的摄影棚,都是占地方的大户。
跟优衣库那种,两个人进去,就很局促的更衣室不太一样,明星的更衣室,跟小型服装店差不多。
借来的,买来的,各种各样的衣服,百八十套不算多。
进了办公室坐下,蒋博问道:“这一层还有空余吗?”
李雪想了想:“有倒是还有一些,不过面积都很大了,你也想租?”
“是的,我那边公司也已经注册好了,正在找办公的地方,这边挺合适,要是有空地儿的话,以后咱们就做个邻居。”
光华路这边位置确实不错,旁边就是国贸和使馆区,京城大部分的影视类,以及文化传媒类的公司,基本上都在这边扎堆。
李雪答应的很干脆:“回头我把他们的联系方式给你,你到时候直接约着谈就行了。”
“不用了,回头我让人联系一下业主,到时候租一层楼下来。”
蒋博现在手头的钱是不多,也就几十万,肯定不够买房子的,但是手里的资产却不少。
当时拍《驴得水》的时候,约定的是出资五五开,蒋博的那一部分,由李兵兵垫付,其实就是借款。
至于任权那边,跟李兵兵怎么协商分剩下的一半,蒋博就没再过问了。
目前拍摄成本八百万,但是账目已经做到了一千万,不是为了做假帐骗自己人,而是考虑到接下来可能的发行分账方式,提前做的准备。
假如票房能到一亿的话,蒋博能分到手的钱,大概是在两千万左右,归还李兵兵的四百万垫付款,差不多还有一千六百万。
还有华宜的股票,多出来的五百万股,按李兵兵的说法是四六分成,相当于蒋博手里,有三百万股,只是还挂在李兵兵名下。
等过了一年,交易限制解除,就算是每股 20元的话,抛出去也有六千万。
就这还没算周讯那边的认购额度。
对于若干年后,魔都二十万一个平方的房子,可能只是杯水车薪,但是对于 08年的京城,租个一层写字楼,问题已经不大了。
09年京城写字楼租赁单价,SOHO这种核心区每平方,每个月,大概在 150元,到 200元之间,满打满算,一千个平方,一个月也就二十万。
成交的话,肯定不会是这个价,空置率,长租期,都是谈价格的利器。
不是蒋博不想买,而是没必要,租写字楼只是个过渡,以后还是得自己盖。
第66章 发行
租办公室的事情先放一边,眼下最重要的事情,还是电影的发行。
蒋博靠在沙发上问:“雪姐,电影发行这方面的工作,你以前有没有接触过?”
到底还是入行时间太短了,蒋博手底下根本没啥可用的人,想法很多,但是执行不了也很麻烦。
果然还是师爷那句话说的没毛病,步子走大了,咔,确实容易扯着蛋。
蛋这玩意儿很珍贵,蒋博还有其他用处,就不必非得在这扯了,所以只能打李雪的主意了。
李雪给的答复也很利落:“没有。”
还好蒋博有准备:“那咱们就得考虑挖人过来了,京城这边,做电影发行的公司高管你有比较熟悉的吗?”
培养肯定是来不及了,而且费心费力,不如挖人来的干脆。
国内大的发行公司,扳着手指头数也就那么几家。
从实力的角度出发,排在前面的,肯定是中影华夏,都是国企背景,进口片和国产片的代理发行都做。
工作方式中规中矩,而且对于院线方有一定的影响力,所以发行工作,还比较有保障。
其次就是华宜,博呐,星美,安乐这几家大型民企,工作方式上,跟中影华夏大同小异。
不过这些民企,区别就在于,这些民企没有进口片的发行权,所以比如好莱坞大片什么的,基本都是中影华夏的菜。
再往下数的话,就是光线了,跟前面几家不太一样,光线采用的是发行矩阵模式。
就是说在各大主要票仓,都有光线的落地发行经理,等影片上映的时候,落地发行发行人员,就会跟当地影院经理,进行工作沟通,以及项目推进。
最后就是福建恒业了,这家公司规模不大,主要负责的也是中小成本电影的发行。
比如,低成本,擦边恐怖片。
李雪想了想:“要说比较熟悉的话,华宜发行部的杨敏,倒是倒是打过不少交道。”
“他是?”
“发行部的总经理,也是院线的副总。”
蒋博一阵无语……
“姐姐,咱能现实点吗?怎么着也得挑个能挖动的吧!”
“怎么不现实了?”
“不管怎么说,他也是华宜的高管,肯定有股份认购,这时候让人抛家舍业的,人家能过来吗?
再说了,就算是想过来,财务上的损失,咱得给补偿吧,华宜眼瞅着要上市了,你觉得给多少合适?”
李雪被蒋博一连串的问话,整得有点蒙圈,重新理了下思路说:“可是,他没有股份呀~”
这下好,轮到蒋博了。
按说华宜的核心业务,其实就是投资拍电影,然后顺带手,捧捧人赚点经纪业务分成,所以的资源基本上都跟电影高度相关。
而作为电影产业的重要一环,发行和院线是电影变现的核心环节。
所以杨雪能坐上华宜发行部的总经理,以及院线的副总,按照蒋博的想法,肯定得是王家兄弟的铁杆才行。
关系都到这份上了,大佬发财,不想带小弟分的话,就有点过分了。
不过也好,正好也是个契机。
只要没有股票牵涉在里面,挖一个人的话,就没那么复杂。
蒋博心里已经有了定计,但是面上不显,故意说道:“总逮着华宜这一只羊薅毛的话,会不会太针对了?”
李雪跟蒋博相处时间也不短了,怎么可能不理解他的小心思,没好气道:“你就装吧,我看你巴不得把华宜给掏空了。
不过也好,人家已经打到家门口了,咱们总不能再认怂。”
小心思被戳破,蒋博也不矫情了:“那就先接触一下吧,看看他有没有想法,对了《游龙戏凤》的话,是不是也是他负责?”
李雪点头道:“没错,公司的重点项目,主要都是他负责。”
蒋博就感觉很幸运……
要是真能把人挖过来,那就是,真·赢麻了……
跟两军对垒差不多,阵势都摆上了,眼瞅着就要干上了,突然把对方的大将挖过来,比特么釜底抽薪还要狠。
不过李雪好像想到了什么,问道:“你跟韩董关系不是挺近的吗?为什么没想着,直接委托给中影来发行,省心还省事?”
蒋博捋了捋头发,解释道:“发行不是件小事,委托给中影的话,的确是个稳妥的选择,这样做风险最小,院线也最有保障。
但是也不是完全没有缺点。
国企有国企的做事方法,首先票房抽点还有费用就少不了,成本偏高,不过这一点,也不是完全不能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