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文豪生活从家庭自卫开始! 第48节

  有的只是对纯粹艺术美学的追求。

  “他很穷,也没什么钱,我问他为什么没去写通俗类小说。”

  回忆起那个车辙被星光拉出去很远的夜晚,小野太郎笑了笑。

  “他说他吃掉了日本百年文运,他要先把这些东西还给我们。”

第57章 :比文章先出名的是专访

  ‘这一百年的文学史总是让人感觉缺少了点什么。’

  两层的小洋楼内,水壶里的水咕咚咚的冒着泡泡,龙川彻看向开篇就是这样一句话。

  “咦,专访可以放在这个位置么?”

  松枝木子将脑袋凑了过来,下垂的发梢挠得龙川彻有些发痒,他往旁边侧了侧脑袋,然后说。

  “正常专访肯定不能放这个位置。”

  首页首篇,即使杂志没有什么重点板块的说法,但是这个位置也足够醒目。

  全篇上下不超过六千字,这与其说是一篇关于龙川彻的专访,不如说是小野太郎新写的一篇短文。

  【龙见于野,别开生面】

  讲述了这位曾经的大作家小野太郎的拿到《雪国》的心路历程,以及他对这部即将连载的小说的重视程度。

  “我来看看,我来看看。”

  明明只是一个白纸作家,但却被新潮社相当重视,松枝木子拉着龙川彻一起在被炉桌前面坐下。

  阳光走过树与树之间的缝隙,在房间里留下斑驳的树影。

  客厅里的茶香随着咕咚咚的热水慢慢弥漫,鼻尖的油墨纸香好像带着龙川彻与松枝木子一起回到小野太郎写这篇“专访”的时候。

  ‘这一百年的文学史总是让人感觉缺少了点什么。’

  从山梨县赶回家的编辑,拿出雪白的稿纸,沾上三两滴黑墨,许久不见的动起了笔。

  ——

  新潮社于大正13年(1924年)创办的杂志《新潮》,杂志创办的根源是源于大正12年发生的那场关东大地震。

  ——

  突如其来的灾害给人们的精神层面带来了强烈的冲击。

  ——

  《源氏物语》《草枕子》这些传统名著无法满足人们的精神追求。

  ——

  灾害使得人们既有的认知被打破。

  ——

  这种精神上的变动无疑促使着新的文学、新的艺术产生。

  ——

  变动催生出阶级主义文学。

  ——

  这很好。

  ——

  不了解我的人可能以为我排斥这种引导阶级对立,以文学影响政治的文学方式。

  ——

  但不是那样的。

  ——

  我钟爱着每种文学表现形式,每种不同的文学色彩。

  ——

  但是阶级文学太难,太重,我很少看到真正有意义的阶级文学作品。

  ——

  阶级文学是日本近代文学的主流,这其中有多方面原因。

  ——

  往远了说有关东大地震,近了有经济泡沫,沙林毒气事件。

  ——

  频繁的灾害让民众不满,大家渴望着有什么能让政府做出改变,让苦难不再发生。

  ——

  阶级文学应运而起,并在现在的文坛占据主流。

  ——

  但我觉得不应该这样,或者说不应该只是这样。

  看到这里的时候,龙川彻的指尖是发麻的。

  这位新潮社的编辑为了他的《雪国》能有足够的关注度,几乎站出来与现在的主流文学公开叫板。

  可以想到这篇文章会在这个新年引发怎样巨大的舆论,龙川彻抿了抿嘴继续往下看。

  ——

  或许很多人说我妄自尊大,敢一人议论近代主流文学。

  ——

  但是各位想想。

  ——

  大约在一千年前,得益于古唐朝,产生了灿烂的平安朝文化,诞生了传统文化的美。

  ——

  那个时代,产生了日本古典文学的最高名著,在歌方面有最早的敕撰和歌集《古今和歌集》,小说方面有《伊势物语》、紫式部的《源氏物语》、清少纳言的《枕草子》等。

  ——

  这些作品创造了日本美的传统,影响乃至支配后来八百年间的日本文学。

  ——

  特别是《源氏物语》,可以说自古至今,这是日本最优秀的一部小说,就是到了现代,日本也还没有一部作品能和它媲美。

  ——

  在十世纪就能写出这样一部近代化的长篇小说,这的确是世界的奇迹,在国际上也是众所周知的。

  ——

  少年时期的我,虽不大懂古文,但我觉得我听读的许多平安朝的古典文学中,《源氏物语》是深深地渗透到我的内心底里的。

  ——

  在《源氏物语》之后延续几百年,日本的小说都是憧憬或悉心模仿这部名著的。

  ——

  和歌自不消说,甚至从工艺美术到造园艺术,无不都是深受《源氏物语》的影响,不断从它那里吸取美的精神食粮。

  ——

  但是现在只有一个阶级主义文学。

  ——

  这对么?这不对。

  “喂,龙川彻,小野先生不会是想.”看到这里,几乎是不太懂文学松枝木子也有些反应过来,她有些紧张捏住男生的手腕。

  “新文化,新气象,别开生面,继往开来。”

  龙川彻眼皮抖了抖,他这才反应过来文章名的含义。

  ——

  我在冬至那天收到了一篇稿子。

  ——

  我在冬至那天见到了一个年轻人。

  ——

  对着白雪他会说:“春花秋月杜鹃夏,冬雪皑皑寒意加。”

  ——

  对着朔月他会喊:“冬月拨云相伴随,更怜风雪浸月身。”

  ——

  “步入峰顶禅堂时,但见月儿斜隐山头。山头月落我随前,夜夜愿陪尔共眠。”

  ——

  他心境澄澈,对禅说月。

  ——

  “心境无边光灿灿,明月疑我是赔光。”

  ——

  他讴歌于自然的美,说他最喜欢的一首和歌是:“浮云霞彩春光火,终日与子戏拍球。习习清风明月夜,通宵共舞惜残年。”

  ——

  我在他身上看到了天人合一的自然性,看到了对纯粹艺术美学的追求。

  ——

  “望断伊人来远处,如今相见无他思。”

  ——

  他对他的恋人说“月色很美,风也温柔。”,对我说“进佛界易,而入魔界难。”

  ——

  我很久没有看到过如此有诗意的年轻人,也几乎没见过如此瑰丽的文章。

  ——

首节 上一节 48/27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