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唯自己留了50斤花生,其余的600花生种子卖了1560元。他自己留了1000元,另外的560元则给了大哥方平、
之前队里的两次分红,方唯一共拿了1600元,盘莲花也拿了1300元。再加上这笔1000元收入,家里居然有了几千元的存款。
队里烤烟的收入没有再进行分配,而是并入了生产发展资金之中。
忙忙乱乱的合并工作,至此总算告一段落。
不仅仅是方唯,其他的队干部也都不想再纠缠各种细节,而耽误了正事。
原三队的账目全部封存,所有的生产资料和结余库存全都登记造册,然后并入了新二队。
从现在开始就没有二队和三队的划分另外,大家同属于合并后的二队,不再分彼此。
由于之前来两个生产队的田地就是挨着的,所以队里的耕地重新进行了划分。其中大田360亩、旱田和坡地110亩,试验田100亩。
现在人员多了,育种组和副业组再次分开,方平继续担任育种小组的组长,副业小组的组长原三队的赵启明担任。
除了育种小组和副业小组,其他的社员分成了四个生产小组。
“好了,合并工作就算正式结束了。虎子,从明天开始你负责安排人员,把灌溉渠和排水渠修缮一下,油菜的田间管理也要跟上。”
方唯安排好接下来的工作,便带人去了姚家岭水库慰问自己的社员。
水库建设已经到了尾声,唐泽吹出去的牛皮即将变为现实,也让他这个新晋一把手感到很有面子。
这是实实在在的成绩,将会给县里的农业生产带来无可估量的好处。
方唯等人去的比较巧,正好赶上了水库竣工仪式。
这是数万建设者艰苦付出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他自己也曾在这里挥洒过汗水,同样感到很自豪。
几天后。
所有参加修建水库的人员纷纷撤回,今年的农业生产由于人手不足多少受到了一点影响。但相比水库竣工之后带来的好处,这点影响也就不算什么了。
“老三,养猪场又新添了42头小猪崽哦。”
养猪场那边又传来了好消息,秋收过后,母猪开始陆续产崽,猪圈里又多了42头小猪。
猪场经过扩建之后,饲养500头猪都没问题。
现在【养猪场】一共有135头猪,其中,淘汰母猪4头、怀孕母猪6头、小猪崽42头、达到出栏标准的成年猪40头,大肥猪43头。
五叔特意来找方唯,问他要人,养猪场的人手不够用了。
方唯当即喊来了赵金生,让对方找两个有养猪经验的社员,补充进【养猪场】。
五叔满意的走了,郑虎随即走进队部,说道:
“三哥,郑支书让咱们去一趟大队,说是要核定明年的粮食任务和生猪任务。”
“那就走吧,这件事躲不过去的,早点定下来也好。”
两个生产队合并在一起,不仅是人口增加了、耕地面积扩大了,同时还意味着上交公粮、征购粮以及上交生猪的数量都会增加。
这个数额需要生产队、大队和公社一起核定,基本上不会出现严重的偏差。
方唯和郑虎来到了大队,见到了郑先发。
“我的意思本来是将你们两队的任务合起来,谁也不吃亏谁也占不到便宜,但公社不同意。所以,这件事我做不了主,咱们一起去和徐书记聊聊。”
郑先发说话不喜欢拐弯抹角,直接就说了实情。
既然公社不同意,他就要带着当事人去评评理,所谓的聊聊大概就是吵架的意思。
“谢谢支书,那咱们就一起去公社吧。”
方唯道了一声谢,郑先发这人护犊子,维护之情他会记住的。
随后,三个人一起去了公社。
“方队长,你们二队因为培育出了优良稻种,所以收入比别的生产队高很多。这种情况下,你让公社怎么给你定任务?总不能和别人一样吧?”
徐广生知道郑先发是来吵架的,所以他必须先声夺人。
事实上他说的也有一定的道理,就比如像交公粮,一般也会按照产出来核定上交数额。
但是,方唯知道自己不能答应的太痛快了,要不然年年加任务,谁能受得了?
本着无理也要辩出三分理的原则,开始“据理力争”。
“徐书记,公社也得讲理不是?现在换购稻种不让我们多收稻谷,八成的稻谷都卖给了收购站,然后又要给我们加任务?
这肯定不行,要是我们辛苦一年连稻谷都不够分,育种工作怎么持续下去?”
徐广生听他说的在理,考虑一会还是松了口。
“交公粮这个没办法,你们二队必须在以前的基础上增加50%。征购粮倒是可以商量,回头我请示一下,看能不能免除一部分。”
县里卡的太死,二队的手上其实没有太多的富裕稻谷。
鉴于二队实际上已经上交了大量的粮食,其他生产队用来换购稻种的稻谷,八成都进了收购站的粮仓,这事倒是可以通融一下。
徐广生让方唯等人回去等消息,自己去找县里协调。
最终县里答应,可以从换购稻种的稻谷中,折算二队征购粮的任务。这样一来,队里每年需要上交的稻谷就减少了一大块。
其实这么说也不对,应该是县里的“克扣”少了那么一点点。
晚上。
盘莲花做了一盘【蒸腊肉】、一盘【韭菜炒鸡蛋】,两个人便坐下来吃晚饭。
【育林区】的育苗、移栽等工作都已经停止,平时除了日常的管理,倒也没太多的事情。
盘莲花最近在看有关“嫁接技术”方面的书,这方面的资料,还是之前的安置人员回去后寄来的。
“过几天我要去一趟清河县,妹子,你和我一起去吧。”
头两天,清河县方面发来了邀请函,邀请方唯带人去参加“育种工作研讨会”。
现在的二队已经稳定了下来,方唯便打算出去散散心。
刚好盘莲花最近也没啥事,他就想着带上对方一起出去转转。
他这么做连假公济私都算不上,人家本来就是想请他们两口子一起去的。
第141章 叫好不叫座,新情况
“好啊,好啊,我和你一起去。”
盘莲花非常愿意出去走一走看一看,而且她还藏了一个私心,等去了清河县要是有机会,就去医院挂个号。
到现在她的肚子还没动静,连她自己都有点着急了。
在本县还担心遇到熟人,万一有什么闲话传出去,对方唯的影响也不好。
要是在外县就没这么多的顾虑了。
两天后。
方唯和盘莲花去公社开了介绍信,并去县城乘车直奔清河。
这次接待他们的依然是常温元,对方如今已经是农业局的局长了,但还是和以前一样,根本没什么架子。
“方队长,听说你手里有不少的杂交水稻稻种?能不能让一些给我们?这对于我们的研究工作可是大有裨益的。”
常温元和方唯这两年处的不错,逢年过节总会托人给对方捎点东西。
东西没多贵,但却加深了双方的联系,人情世故人家很精通。
所以,刚一见面,常温元就提及了【南光二号】稻种。
“不是我不愿意帮忙,实在是县里卡的太死。这样,等我回去之后我请示一下,如果上面不反对我可以卖出一部分,但只能卖给收购站。”
方唯没有一口拒绝,而是答应回去后尝试一下。
私自把稻种卖到临县他做不到,但对方应该有办法通过正规渠道得到稻种。
清河县以前又不是没干过此类的事情。
“多谢!多谢!稻种只要进了收购站,剩下的事情我会处理好的。”
常温元听他这么一说,脸上不禁露出了笑容。
他这次请方唯过来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这批稻种,研讨会只是附带的,另外也是为了和对方搞好关系。
接下来两天,清河县好吃好喝的接待两人,每天有半天时间大家坐一起聊一聊育种工作的心得。
剩下半天,方唯就带着盘莲花到处逛,顺便买了一些需要的东西。
同样是县城,清河县城要比他们当地的县城繁华不少。
到了第三天傍晚,盘莲花才说了自己想去医院看一下的事情。
方唯倒也没有阻拦,他打算和对方一起去做一下检查,省得以后还要麻烦。
晚上和常温元一起吃饭的时候,他就问了一嘴对方在人民医院有没有熟人。
“我和人民医院的院长很熟,回头我先联系一下,明天你去了直接去找李院长。”
常温元也没问具体的事情,吃完饭就帮着方唯联系好了。
第二天一早,方唯和盘莲花就去了医院,找到了李院长。
李院长很热情,亲自带着两人去见了院里这方面最好的医生。接下来就是各种检查,全都是加急出了结果。
“你们两人的身体都非常好,没有任何问题。如果想要孩子,一些细节需要注意.”
检查结果显示,两人在这方面都没有问题。
接诊的女医生还和盘莲花专门说了一些注意事项,据说可以提高怀孕的几率。
随后两人表示了感谢,又去和李院长打招呼,便离开了医院。
既然经过检查都说没问题,盘莲花心里的一块石头也就落了地。反正两人都不是很着急要孩子,就把这事暂时放了下来。
两人在清河县呆了五天,然后就返回了队里。
方唯随后去找了徐广生,告诉对方二队的谷仓里还积压了8万斤杂交水稻稻种。
“徐书记,我寻思杂交水稻的推广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很长的一个过程。
不如我这边先卖出一部分稻种,一方面可以增加一部分收入,另外也可以节省储存费用。”
徐广生还以为方唯找他,是为了推广杂交水稻的事情了呢,结果却是受不了库存压力想变现。
他觉得这样也好,省得打击对方的工作积极性。
“你还是留个两三万斤稻种,剩下的可以卖掉。”
有了徐广生的背书,方唯从公社出来之后就联系了收购站。
收购站听说是新研究出来的杂交水稻稻种,刚开始还不愿意收。毕竟没有经过大规模种植检验的稻种,他们多少还是有点不放心的。
可就在这时,收购站的上级单位传来了消息,让他们只管收购,而且杂交水稻稻种的价格还可以上浮一毛钱(每斤)。
二队随后卖了5万斤【南光二号】三代稻种,自己留了3万斤稻种。
收购站破天荒的给出了每斤1.18元的价格,一共给二队付了59000元的现金。
5万斤稻种当天就转运去了清河县,可见常温元还是很有办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