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我在瑶岭山下当农民 第17节

  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总不能看着水稻旱死吧?

  但这样一来,秋收减产就成了定局。

  几人散去,郑先发路过试验田,正好看到方唯挥汗如雨的样子。

  “你把试验田伺候的蛮好!”

  郑先发居然有点羡慕方唯,1分试验田怎么都好弄,可队里这么多的稻田就不轻易伺候了。

  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缺水。

  “队长,你交代的任务我可不敢马虎。”

  方唯直起腰,笑着回应了一句。

  郑先发心里有事,点点头便快步离开。

  他没有回家,而是去了公社。他还想再尝试一下,看能不能请公社出面,请县里的技术人员到队上打几口井。

  方唯看着对方的背影,忍不住摇了摇头。

  队长这个活儿可不好干,什么事都要操心,事事都要带头。而且还不算国家干部,没有工资,最多能有一点微薄的补贴。

  晚上。

  郑先发从公社两手空空的回来,随即通知全体社员明天挑水灌溉。

  打井的事情自然是没指望了,他能想到的就只有自救。

  方平和方唯吃过晚饭就坐在门前乘凉,听到通知,兄弟俩不禁面面相觑。

  “队长这么搞也是没办法了,但作用有限,今冬明春的日子怕是不好过了。”

  方平干农活是一把好手,经验也很丰富,并不看好挑水灌溉的成效。

  当然,这总比什么都不做要强,起码能缓解一下旱情,说不定哪天就下雨了呢?

  “都说咱们这边打井很困难,到底困难在哪些方面?”

  队里屡次请求县里派人过来帮助打井,但都没有成功。

  今天聊到这儿了,方唯便想问个究竟。

  “听说主要因为地下水埋藏很深,技术人员找不到水脉。”

  方平大概知道一点,便告诉了三弟。

  听完之后,方唯点点头,若有所思。

  他虽然没有透视眼,但有金手指呀,可以进行一些试验。不过这事儿得悄悄的做,能不能成还不一定,但愿自己的想法没错。

  翌日。

  整个生产队都动员了起来,队里的平板车纷纷出动,利用各种装水的器具,往大田那边运水。

  其他的人则用扁担挑水,人多力量大,多跑几趟还是有效果的。

  只不过,依靠这个笨办法灌溉,效率实在是太低了。

  中午吃过饭,方唯带着一把锄头在村里村外到处转悠。

  只见他时不时的在地下挖几下,谁也搞不清楚他在发什么神经。

  最后,他来到了自家的屋后,在距离后院不远的地方挖了一个很浅的坑。

  然后说道:“我想在这里打井。”

  话音刚落,方唯就看到眼前有几行字飘过。

  【一个刚开建的水利设施,地表距离地下水源67米,无岩石层。】

  【你是否将此处指定为水井?】

  “果然如此!”

  方唯兴奋的挥舞了一下手里的锄头,他的想法果然可行。

  系统能识别可以指定的区域和设施,给出的关键信息很有用,比如他在自家屋后就找到了打井的位置。

  南方大部分地方的打井深度在20米-40米之间,而方唯发现的打井深度在67米。

  这个深度,如果是纯手工打井就很麻烦,万一遇到岩石层,工作量还要加倍。

  最好是用机器打井,但他没有路子,却又不知道该如何说服队长。

  金手指的事情自然不能暴露,他需要找个说得过去的借口才行。

  回到家,方唯便睡了。

  接下来几天都是全员出动,利用各种载具以及手提肩挑,给农田浇水。

  大家的热情高涨,偷奸耍滑的社员很少,要是郑先发看到了他能从对方的祖上开始骂起。

  方唯和郑虎等半大小子同样参与了进来,一个个都很积极,没有人叫苦叫累。

  大家的心里都明白,真要是秋收的颗粒无收,大家都得喝西北风去。

  问题是村里就那么几口井,全靠人力灌溉,效率简直是惨不忍睹。可又有什么办法呢?说来说去,还是基础设施太差劲。

  “方三哥,你看那边,好像是公社来人了。”

  一群半大小子凑在一起干活,人多热闹,还有心情说说笑笑。

  郑虎的注意力很发散,有一行人出现在了田埂边,他马上就看到了。

  来的是公社和大队的干部,今年的旱情很严重,个个生产队的日子都不好过。

  公社的唐泽书记以及大队的老支书,听说郑先发带领社员展开了生产自救,今天特意过来看看。

  “虎子,接着干活。”

  方唯瞅了一眼那边,觉得事不关己,该干嘛干嘛。

  可对方显然看到了这群小年轻,于是就朝他们走来,打算和他们聊聊。

  “你们年纪不大,但有志气,好样的?干活能吃得消吗?”

  唐泽看向方唯、郑虎等人,笑眯眯的问道。

  郑虎看了一眼方唯,方唯不动声色的点了点头,他便磕磕绊绊的回应道:“报告领导,能吃得消。”

  唐泽和老书记等人不禁哈哈大笑。

  社员同志有这样的思想觉悟就好,人在灾害面前不能低头,就得像他们一样“不等不靠”,积极地进行生产自救。

  “那你们有什么困难?大胆的说出来,只要能办到,公社和大队一定帮你们解决。”

  唐泽觉得这帮年轻人很有干劲,精神昂扬,便打算鼓励一下大家。

  公社和大队虽然不富裕,但还是能拿出一点资源支持二队的。

  郑虎再次看了一眼方唯,其他人则闭口不言。

  方唯知道该自己出面了,便开口说道:

  “各位领导,我们没别的请求,只是希望上级能派人帮我们多打几口井。”

第23章 打井

  唐泽一愣,同时也发现了一个问题,眼前的这个伢子似乎是这一群小年轻的“头儿”啊。

  他看了一眼老支书,老支书小声说道:“是方家老三,方唯,初中毕业生。”

  老支书当然认识方唯,他以前和方唯父母的关系不错,可以说看着方家老三长大的。

  “还是个读书人啊,难怪!好,我答应你,哪怕是厚着脸皮我也要把打井队请来。

  但丑话说在前头,要是打不出水,你们以后可不得再提此事。”

  在唐泽说话的功夫,队里的社员也慢慢聚拢了过来。

  郑先发和几个队干部也跑了过来,正好听到唐泽的表态。

  他不禁心里一喜,自己去了这么多次没有办成的事情,居然被一个后生仔办成了。

  只能说方唯这个时机抓的太好了,正好唐书记想鼓励一下大家,结果却被将了一军。这个场合对方不答应也得答应,要不然可下不了台。

  “谢谢领导!”

  方唯带着一群半大小子向唐泽和老支书表示了感谢,唐泽等人就和郑先发去了队部。

  “方三哥,你的胆子真大,跟领导提条件一点都不打怵。”

  郑虎等人看向方唯的目光更加炽烈了,崇拜的不行。

  方唯摆了摆手,继续去挑水。

  过了两天,一个由三人组成的打井队来到了村上。

  一个技术员和两个工人,个个都很牛气,甚至见了郑先发都没什么好脸色。

  这一带的地质构造比较复杂,以前就有技术人员过来勘探过,都没有找到地下水源。

  结果领导还是命令他们来打井,他们能高兴才怪。

  而另一边,方唯却大失所望。

  因为对方带来的设备很简陋,和他前世见到的打机井设备根本没法比。

  “技术员同志,请问你们打井,最深能打多少米?”

  “你这个伢子还懂这些呀?告诉你也无妨,我们能打到100米到120米。”

  “那遇到岩石层怎么办?”

  “想办法凿开呗,还能咋办。”

  方唯和技术员聊了一会,人家就开始工作了。

  郑先发见方唯对打井很感兴趣,便让他跟着打井队,负责后勤保障。别的不说,人家来队里帮忙打井,总不能饿着渴着人家吧?

  方唯没有推辞,让郑虎也过来搭把手。

  寻找井眼是技术员的工作,对方在村里村外转悠了半天,也没找到合适的打井位置。

  技术员心里早有主意,他打算在二队呆三天,找不到井眼就根据经验尝试一下,要是没有成果,过了三天他就走。

  晚上。

  队里安排了打井队几人的伙食和住宿,方唯自然是回家吃饭。

  吃过饭,他喊上了郑虎,学着技术员的样子四处挖坑,一看就很不专业。

  “方三哥,你听廖技术员随后讲那么几句是没用的,而且我看对方的水平也不咋地。

  咱们村子里就有人会看水脉啊,就是那个五保户关大爷,我老子说那人很厉害。”

  郑虎以为方唯想学习寻找水脉以及打井,便提了一个建议。

  别看他连初中都没读完,心思却很灵巧。一眼就看出来廖技术员是在敷衍,便向方唯推荐了一个本村的五保户。

  此人姓关,已经70岁了,早年帮别人看风水寻水脉,但早已金盆洗手。

首节 上一节 17/2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