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霞召集所有的知青开了个会,大家纷纷表决心,一定要好好表现、扎根农村。
“你们有这样的觉悟就很好,咱们过年有猪肉吃、有鸭子吃,今天还分了菜籽油,这样的生活条件比城里都强很多。
因此,咱们更应该多做贡献。身体一定要多锻炼、干活要善于学习,咱们知青小组一定不能一直排在末尾。”
最后,姜霞做了总结发言,今天的会议就结束了。
从此以后,每天晚上的知青开会就变成了惯例,总结经验教训,设定下一个小目标,能让他们能一直保持旺盛的进取心。
方唯知道以后,还在全体社员大会上针对知青小组的做法,提出了表扬。
不过他也知道,像干农活这种事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但不管怎么说,有进取心总是好的。
接下来,队里开始翻地、施基肥,一年一度的春播工作正式拉开了帷幕。
拖拉机“突突突”的开进了农田,翻地的效率比人工高得多。
但施肥还得靠人工挑以及播撒,挑担子对于知青来说有点困难。
比如像楚琳琳,挑着担子还有点走路不稳,每次挑的肥料数量也只有别人的一半。
“妹子,要加油哦。”
“我给你说,你在肩膀上垫块布,要不然肩膀会被磨破的。”
走过身旁的大姐大妈,好心的给楚琳琳出主意,楚琳琳咬着牙硬是坚持了下来。
姜霞也好不到哪儿去,都是一帮没怎么干过活的学生娃娃,只有尝尽了苦头才能把农活干好。
当然,干农活也和自身的身体条件有关,这个就没办法了只能慢慢来。
男知青要好一些,但看跟谁比。跟壮劳力比,他们就是个渣渣,能超过半劳力就不错了。
一天下来,知青们累得腰酸背痛,但每天晚上还是坚持开例会。
例会的作用不仅是总结经验教训,还有心理疏导的作用。所以方唯和郑虎都来听过几次,也时不时的鼓励大家两句。
相对于艰苦的地方来说,二队的生活水平要好很多,这也是大家能坚持下去的物质基础。
清晨。
知青们就爬起来开始洗漱。
“琳琳,走了,去吃早饭。”
这几天,队里一如既往的开始吃大锅饭。这是知青们的最爱,毕竟不用自己动手还能节省粮食。
姜霞收拾利索,就喊上楚琳琳直奔队部。
队部门前早已支起了三口大锅,田桂花和一群女人正在忙活。
红薯粥、白面馒头加上经过炒制的咸菜,看着就很诱人。尤其是咸菜里还放了少许的腊肉丁,吃起来香辣爽口,很下饭。
“咦?今天还有咸鸭蛋唉.”
两人来得早,很快就到了跟前打饭。
楚琳琳甚至都没有看到排在她们身后的方唯,眼睛里只有咸鸭蛋。
姜霞正好回头看到了方唯,赶紧笑了笑,然后扯了扯楚琳琳的衣襟,意思是让她不要这么丢人。
其实她也想吃咸鸭蛋,但也不用喊出来嘛。
方唯装作没听到,年轻人嘛还是活泼一点的好,要不然整天死气沉沉的像什么样子。
打好了饭菜,方唯和盘莲花端过去坐下,王竹韵带着小宝正等着呢。
队里的大锅饭并不局限于今天干活的人,大人小孩五保户都能来吃,而且不需要记账。
王竹韵是个例外,但她长期成生活在村里,大家都把她当做了二队的一份子。
吃完饭,该上工的上工,该回家的回家。
生产方面的事情有郑虎管理,方唯基本上不用操心。他随后上了山,来到了【1号禽舍】这边。
“罗工,咱们已经引进了多少只小鸡了?”
“截止目前已经有1200只小鸡,过两天还有一批小鸡到货,大概有1000只。”
养鸡的事情进展很快,现在天气也慢慢变得暖和起来,引进小鸡正当其时。
方唯在罗工的陪同下,在禽舍和周围的场地转了一圈。
这块山林可不小,别说养3000只鸡,养10000只都还显得很宽敞。
几个知青在打扫禽舍,然后将清理出来的杂物和鸡粪,用板车运送到【堆肥场】去。
其实手扶拖拉机也是可以上来的,只不过现在是农忙时节,拖拉机不够用,只好使用人力了。
农业生产要考虑的事情的很多,副业除了能赚钱,最好是能和农业生产形成互补。
比如像养鸭,可以实现“鸭田共生”,鸭子会吃掉农田里的害虫,产生的粪便还可以肥田。
养猪养鸡也一样,猪粪鸡粪可以送到【堆肥场】堆肥,肥料充足了自然促进农业生产。
这就是所谓的“生态农业”,有一个相对完整的循环利用链条,经济效益肯定不差。
“罗工,你们可得好好干啊,以后大家吃鸡蛋、吃鸡肉就全靠你们了。”
转了一圈,方唯感到很满意,然后笑着对罗工说了一句。
罗工一愣,随即就意识到,这可能是队里即将出台新政策的预兆。
“队长,以后各家各户都不让养鸡鸭了吗?”
第175章 挂牌,吃大户
“你的反应可不慢哦,以后队里将禁止各家各户饲养家禽,像鸡肉鸭肉,队里会提供,鸡蛋鸭蛋也会适量的提供一部分。”
方唯没有否认罗工的猜测,而是直截了当的做出了回应。
队里计划在端午节后实施这项禁令,估计可能会引起反弹,所以才会把时间推后,等禽舍这边有了产出再说。
按照每家每户一个月产出50枚鸡蛋和20枚鸭蛋计算,队里起码要给大家提供5900枚鸡蛋,以及2360枚鸭蛋。
这肯定没问题,只要等母鸡开始下蛋,就会有源源不断的物资供应。
随后,方唯去了育林区,和高青山探讨了加大珍贵树种育苗的可能性。
“育苗倒是难度不大,关键是移栽,要保证树苗的存活率的才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这些珍贵林木短期内难以见到效益,确定要这么做吗?”
队里一直在培育楠木、红豆杉等珍贵林木,如果是少量的培育肯定没问题。
要是大量培育,投入进去的人力物力很有可能变成沉没成本。
高青山觉得方唯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没有效益的事情何必去做呢?
实际上方唯除了情怀之外,也考虑了收益的问题。
在他的指定区域之内,林木的生长起码能快一倍,等树木成材之后还是可以砍伐卖钱的。
人工造林和野生林不同,即便是未来出台了保护政策,也影响不到这一块。
“按我说的做吧,十年树木,越早动手就越早受益。”
方唯没有解释,随即下了命令。
高青山便不再多言,随即和大家商量下一步的工作安排。
他没有挂任何的名头,但却是育林区事实上的负责人,就连育林小组的组长都听他的。
这些骨干都是高青山的学生,学生听老师的天经地义。
“三哥.”
等他和高青山等人说完正事,去看了下盘莲花。
盘莲花的工作就是培育树苗,工作量不是很大,时间也比较自由。
“莲花,累不累?”
“这点活有啥累的,中午我让阿姐做你最爱吃的腊鱼,等会我早点回去带孩子,好让阿姐腾出手做饭。”
“好啊,你先忙着,我去山上再转转。”
方唯随后继续往山上走,来到了板栗林。
板栗树越长越高,平均高度业已超过了10米,长势良好。林下的草药也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其中有不少今年就可以采摘了。
当时,在山上培育栽种野生板栗和草药的时候,也有人嫌弃短期内见不到效益。
可度过了最初的几年,效益不就来了吗?
对别人来说可能要十年八年才会有收益,但对他来说三、五年就能有收获。
所以说做事不能太急功近利,要把短中长期的计划安排好,这才是做事的态度。
他还很年轻,能亲眼看到二队脱胎换骨的变化。
中午。
田炳义急急忙忙的来了一趟,吃过饭便和方唯进屋说了半天的话。
谁都不知道两人具体聊了些啥,盘莲花倒是问了一下,可方唯笑而不语,她也就不再追问。
时间匆匆,一转眼就到了春播的日子。
二队仿佛从冬天的沉睡中醒了过来,所有人都投入到春播工作中来。
播种、育秧、施肥、灌溉,460亩水田、190亩旱田坡地、70亩菜田,到处都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三哥,今年的柴油供应紧张,加上陈麻子从中作梗,给咱们的油料票比去年少了一半。”
社员们和知青们只需要埋头苦干就行,二队的干部却要面对很多麻烦事。
郑虎告诉方唯,今年的油料供应出了问题。
“油料不足,得优先保证农业生产,非生产的消耗一律停止,等我搞到新的油料再说。”
这个时候,方唯无比的向往能有电力供应。
姚家岭水库当初为了赶进度,水电站未能同步完工。结果,后面就发生了各种的变动,水电站的竣工遥遥无期。
而且即便是水电站修好了,能不能供应二队还是个未知数。
毕竟距离太远了。
其实按照当地的情况,能找到合适的位置多修建几座小型水电站。
之所以迟迟没有动静,一方面是以前县里的资金紧张,另一方面是现在掣肘太多。
方唯无奈的摇了摇头,直奔县里。
“唐主任,我咱们二队事实上承担着全县的稻种供应,没有我们提供的成型稻种,哪来的次一级稻种?所以恳请县里为我们解决油料供应、氨水供应的问题。”
在县里,方唯见到了唐泽。
这如果是以前,唐泽二话不说就敢拍板。
但现在却需要和其他人商量。他如今也很难,随时都有可能靠边站,做事也变得瞻前顾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