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我在瑶岭山下当农民 第180节

  给他保留了待遇,但没有实职,混日子倒是不错。

  消息传到了二队,高兴的可不止关崇阳一个人。包括郑虎、赵金生等人都很高兴,方唯也觉得轻松了许多。

  陈麻子这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有他在公社杵着,大家都觉得闹心。

  “好了,大家该干嘛干嘛。虎子,你跟我去山上的养鸡场看看。”

  在队部,大家都在谈论陈麻子的事情,一个个都显得很兴奋。

  方唯笑着挥了挥手,让大家不要整天在这里吹牛打屁,都去干点正事。

  然后他和郑虎一起去了山上。

  【1号禽舍】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3000只鸡在草丛里散步觅食,罗工等人也在各忙各的事情。

  相对于二队的规模来说,3000只鸡真心不算多。

  但万事开头难,做什么还是稳健些为好。

  “方队长,郑队长,咱们的小鸡长得很快,基本上一天喂一次饲料就够了,剩下的时间都是它们自己找吃的。”

  罗工看到方唯和郑虎,便停下了手里的事情,走过来和他们打招呼。

  “罗工,我也觉得小鸡长得很好。不过,你们可不要吝啬饲料,该喂食就喂食,咱们可不差那一点东西。”

  方唯笑着回应了一句,开玩笑的成分居多。

  郑虎去和几个知青聊了聊,他们跟着罗工学到了很多养殖方面的知识,进步很快。

  罗工扭头看了一眼郑虎和那几个知青,说道:“到底是读过书的人,学什么都快,而且干活也肯出力气。”

  “那还行,等下次评工分的时候,我会替他们说话的。”

  方唯满意的点了点头,现在就下结论还为之过早,再看看吧。

  但他对于罗工的工作是非常满意的,这次下放到队里的8个人,表现都很好,每个人都是人才。

  表面上他们这些人不能享受更好的待遇,但在私底下队里会悄悄的给他们一些补偿。

  所以,他们无论是口粮还是其他的福利,事实上都不会比满工分的社员少。

  随后,罗工陪着两位队长在禽舍转了一圈,详细介绍了这边的有关情况。

  方唯和郑虎听完,便转身离去。【1号禽舍】有罗工在,他们并不需要过多的操心。

  二人下了山,又去了【2号禽舍】。

第178章 防护林带,大机遇

  今年队里饲养的鸭子也同步增加到了3000只,大部分是禽舍孵化的,小部份是外购的。

  方云英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工作很努力,她的工作同样得到了两位队长的肯定。

  “云英,接下来可以在稻田放鸭子了。你这边的人手有点紧张,回头我给你调两个知青过来。”

  知青成为了队里的劳动力补充,哪里需要就去哪里。

  二队有四台拖拉机,还有插秧机、抽水机、打稻机等农用机械,实际上种田的人手是足够的。

  欠缺的劳动力主要是在副业方面,育林、养殖、再加上新开办的竹器厂,都成为了知青分流的地方。

  在二队,知青们找到了归属感,而且生活条件还不错,所以没那么多的破事情。

  但在其他公社,知青和社员的矛盾并不少见。

  比如像有知情偷社员家里养的鸡,也有个别社员欺负知青,等等。

  这种事多了肯定影响不好,想要化解矛盾,还得看各个生产队的管理水平。

  “琳琳,你就知足吧。别一天到晚看着人家方队长就犯病,我可告诉你,人家已经成了家,你可别犯花痴。”

  这天晚上,姜霞和楚琳琳躺在床上聊天。

  姜霞实在忍不住了,就点了楚琳琳一句。

  这家伙自从上次生病好了之后,总是偷偷地盯着人家方队长,人家走到哪里她的目光就落到哪里。

  别的都不说,就瞧她那眼神,妥妥的单相思啊。

  “我没有,你可别乱说。莲花姐对咱们都很好,我能干那缺德事吗?我那叫欣赏,欣赏你懂吗?”

  楚琳琳噗嗤一下笑出了声,头一回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说真的,她的确很崇拜方唯。先不说人家帅不帅,就凭人家敢于担当,知恩图报,就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她没想过要如何如何,就是纯粹的欣赏。

  “欣赏是可以的,你自己把握好,我就不多说了。”

  姜霞将信将疑,很快就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

  刘会计到知青小组喊了几个人帮忙,和五叔一起挑选了20头猪大肥猪,去公社上交生猪任务。

  于浩是知青小组除了姜霞之外的另一个活跃分子,基本上谁喊帮忙他都会第一个站出来。

  今天也不例外,他和另外几个知青,跟随队里的拖拉机一起去了公社。

  【产出生猪,点数+6320,总点数:522666点。】

  队里收入了将近4000元,养猪场还剩下174头猪。

  不过,养猪场去年年底有8头母猪成功受孕,再过些日子就要产崽了,到时候队里的生猪存栏数又会大幅增长。

  忙完了正事,刘会计给了大家一个小时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去供销社买点需要的东西。

  一个小时之后汇合,大家一起返回队里。

  于浩和几个知青去了供销社,买了点火柴、煤油啥的,就转身走了出来。

  倒不是他们没多少需要,而是囊中羞涩,身上没多少钱。

  “于浩,好久不见。”

  在供销社的门口,于浩遇到了熟人。

  梁雪琴也是一名知青,不过不在下塘大队,而是分到了其他的大队。

  这会距离一个小时间还早,其他人便继续去逛逛,于浩就和梁雪琴找了个相对安静的地方说话。

  “梁雪琴,你今天休息吗?”

  “不是,我跟着队干部来公社办事,一会就要回去了。”

  “我也是,今天队里上交任务,刚忙活完,然后到供销社买点东西。”

  两人站在聊了一会,然后就有人喊梁雪琴,对方便告辞离去。

  于浩也回到了汇合地点,等人到齐了之后,大家便乘坐拖拉机返回了二队。

  刘会计见于浩很机灵,有时候出去办事的时候就会把对方叫上。于浩也不是白帮忙,有工分的,他自然十分乐意。

  一来二去,于浩成了队部的常客。

  “于浩,你跟我走。”

  早上,方唯叫上了于浩,一起去了育林区附近。

  高山青最近找过他,询问树苗往哪儿移栽。红豆杉需要往高处移栽,楠木的适应性更强,移栽到半山腰以下的位置比较好。

  方唯打算实地勘查一下,然后再做决定。

  “队长,山上的林木生长的真好啊。”

  于浩看着远处的板栗树林,以及不远处的苗圃,忍不住感叹了一句。

  “是啊,以后会更好的。”

  方唯笑着回应了一句,便在附近来回观察。

  偶尔他会和于浩一起测量一下长度、宽度等数据,心里很快有了计较。

  楠木扎根深,可防风固土,具有防火功能。可作为一种防护林种植在丘陵地区。

  同时,楠木还具净化空气,隔音效果好等特性。

  所以他决定在育林区的边缘到山脚下一带,移栽楠木。

  等楠木成型之后,就成为村里的防护林带,而且楠木的经济价值也很高,等成材之后可以有序的进行砍伐。

  随后,他就带着于浩去山上找高青山,和对方说了自己的计划。

  “这个计划可行,回头我们就开始移栽。”

  方唯给高青山划定了范围,移栽工作随即展开。

  今年的任务就是移栽红豆杉和楠木,树林中间会穿插栽种一些诸如朴树、南酸枣、香樟树、油桐、白玉兰、银杏树等,以增加树种的多样性。

  这项工作并不着急,计划三年内完成。

  “于浩,你去忙吧,我自己到处转转。”

  从山上下来,方唯便打发走了于浩。现在队里没有空闲的位置,要不然这小子倒是挺适合当队干部的。

  结果他和于浩分开还不到二十分钟,对方又跑来找他。

  “队长,地区来人了,郑队长喊你过去。”

  上个月,当地的行政规划做了调整,撤销了原来的专区,成立了湘陵地区,新林县依然归其领导。

  实际上什么都没变,仅仅是名称发生了变化。

  方唯赶到队部,然后就见到了曾庆。

  “曾主任,你好!欢迎大家到二队指导工作。”

  “哈哈,方队长,好久不见。我们过来看一看育种基地,既然挂了咱们的牌子,我就有义务来检查你们的工作哦。”

  曾庆笑着和方唯握了一下手,态度显得平易近人。

  这时和曾庆同来的一个女同志,悄悄走到方唯的身后,低声说道:“曾主任现在是地区农业局的正主任。”

  一个“正”字,代表了对方又进了一步。

  “恭喜啊,曾主任。”

  方唯笑着向人家表示了祝贺,曾庆摆摆手,显得意气风发。

  随后,方唯领着曾庆一行人去了大田和试验田,着重介绍了【南光二号】杂交水稻,以及育种工作的进展。

  【南光三号】他没提,现阶段主要推广【南光二号】稻种,新品种得适当的延后发布,现在说多了反而不美。

  “杂交水稻的产量能达到亩产千斤,真的了不起!可惜啊,你们的育种只能在当地进行,要是可以推广到全地区、全省,那能增加多少粮食产量?”

  曾庆一方面大力表扬了二队的育种成绩,另一方面又觉得很遗憾。

  不过他也没有多说什么,二队培育的杂交水稻成型稻种、包括各个生产队培育的次一级稻种,基本上可以覆盖全县。

  这也很了不起,硬生生把一个贫困县的帽子给摘掉了。

  接下来,曾庆等人在二队整个转了一圈,查看了【堆肥场】、【养猪场】、【禽舍】等等,觉得二队的副业也搞得不错,正在蓬勃发展。

首节 上一节 180/2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