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我在瑶岭山下当农民 第183节

  陈州商业系统来了不少人,在方唯和盘莲花等人的陪同下,考察了竹器厂。

  竹器厂的条件虽然很简陋,但工人们的手艺却很精湛,做出来的东西堪比精美的工艺品。

  方唯心的话,厂里的技艺是有传承的,可不是野路子随便搞的。

  最后,人家开始下单,一共订购了7万元的产品。

  上一笔湘陵地区的定单还没有做完,现在又加了7万元的订单,竹器厂大概得忙活好几个月。

  盘莲花如今已经取消了寄卖,县里也有一些零散订单,厂子的情况越来越好。

  “三哥,和你说个事,于浩的对象梁雪琴,这姑娘了不得。她自己找了公社,要求和对象在一起,想调到二队来。

  公社刚开始不同意,她就隔三差五去堵郑主任,搞的郑主任都没脾气了。最后答应她,只要二队同意,公社这边就签发调令。”

  知青都安置在集体户上,以后招工、回城都很方便。

  要求调到其他的生产队的情况比较少见,但也不是绝对没有。更何况小姑娘的理由很充分,她说以后必定会嫁给于浩的。

  说实话,现在像梁雪琴这么胆大的女知青挺少见。

  等再过些年,一帮小屁孩都长大成人了,在农村插队呆久了,个个都变成了老油条。

  到了那时,公社干部见了他们都得绕路走。

  “有意思,哈哈!虎子,你去和于浩讲,我同意接收梁雪琴。但是,如果以后两人注定无法结婚,梁雪琴就必须哪来的回哪儿去。”

  方唯笑了起来,然后告诉郑虎去把这事办了。

  于浩和梁雪琴以后能不能结合在一起他不知道,但他也算对得起于浩了。

  不过现在这年月谈恋爱基本上都是奔着结婚去的,凡是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都是耍流氓。

  事情很快办妥,梁雪琴让于浩带着自己,到队部向方唯、郑虎、赵金生等人表示了感谢。

  “小小年纪做事面面俱到,比于浩强。”

  方唯感叹了一句才突然意识到,二队的男知青是不是很吃香?

  要是以后外面的女知青都想嫁给二队的男知青,队里是不是还会增加人口?

  于是他赶紧去找魏光华和郑先发,声明以后再想调到二队,除非是领了结婚证的,否则不予办理。

  于浩和梁雪琴的事情,只此一次,下不为例。

  郑先发笑得不行,说道:

  “小秀才,我让你做烂好人,现在知道怕了?行,以后就按你说的办,不管是谁申请调到二队,我这关帮你挡住。”

  事实上想早早结婚的知青并不多,他们几乎每个人都惦记着回城的事情,没多少人愿意彻底扎根农村。

  知青和知青还好,如果和当地人结了婚,恐怕再也回不去城市了。

  所以到目前为止,二队谈恋爱的知青只有于浩一个,暂时还没有发现相同的情况。

  方唯在郑先发这里呆了一会,又去供销社买了一点东西,然后就直奔县城。

  从县城乘班车去了陈州,然后再坐火车去了省城开会。

  在本次会议上,方唯进行了【杂交水稻改变未来】的主题发言,呼吁省里加大投入,大力推进杂交水稻育种技术。

  既然当了这个代表,他就希望自己能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

  方唯的发言得到了普遍的关注,粮食生产一直都是重中之重。除了前两年有所放松之外,其他时候所有人都很重视这项工作。

  “方唯代表的发言切中要害,希望大家要好好学习,全力支持我们的农业生产。”

  各方面都很重视方唯的发言,在会议期间还专门将发言稿打印出来,组织大家讨论学习。

  很多人都在谈论“杂交水稻”,既然有了方向性的东西,那么大家也就有了努力的目标。

  省农业厅牵头,组织相关的科研院所在接下来几年,重点突破“杂交水稻育种技术”。

  二队又多了一块牌子,【省农业厅杂交水稻育种示范基地】。

  省里专门给二队拨款100万元,要求二队做好接待学习交流人员的工作。

  “三哥,咱们又多了一块牌子啊?啧啧,省里还蛮大方的呢,一下子就划拨了100万元。”

  “这笔钱可不是随便花的,上面要求专款专用。这是把咱们二队当成了教学基地,让咱们把杂交水稻育种技术传播出去。”

  方唯回到了二队,同时还带回来一块新的牌子。

  这件事有利有弊,有利的一面就是二队今后不仅得到了地区农业局的支持,同时还得到了省里的支持。

  队里需要的物资、农具、农业机械等,都不会缺,即便是县里想卡都卡不住。

  弊端就是二队以后恐怕不得清净了,全省范围内来参观学习的人员络绎不绝,必然会对队里的生产以及社员们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

  总的来说,利远远大于弊。

  方唯把带回来的牌子、会议资料等东西放在了办公室,和郑虎等人聊了一会,这才提着包回到了家里。

  “爸爸.抱抱”

  小宝看到方唯,直接扑了过来。

  孩子长得很快,已经一岁多了,会走会说话,就是说不连贯。

  方唯把包放在了地下,然后一把把小宝抱了起来,胡子扎在对方的小脸上,惹得小家伙哇哇大叫。

  “好了,小宝,先让你伢老子休息下,等会吃饭。”

  盘莲花笑眯眯的把小宝抓了过去,让他自己下来玩。

  方唯去洗了一把脸,然后和盘莲花说了自己去省城开会遇到的一些事情。

  不一会阿姐喊开饭了,一家人坐在屋里开开心心的吃了一顿晚饭。

  第二天。

  唐泽和郑先发等人来到了队里,他们已经接到了上级的文件,省里把二队确立为【杂交水稻育种示范基地】,要求新林县积极配合。

  “方唯队长,这是县里专门给你们下发的油料票,稍后还会有一批建材到位,公社会派人帮你们修建三栋宿舍。”

  唐泽说这话的时候,不禁感慨万千。

  之前,陈麻子那些人卡了二队的物资,油料票和氨水的供应都砍了一半。

  当时方唯到县里来找自己,自己没有替对方出头。

  结果方唯直接去找了地区农业局,人家在二队挂了一块牌子,从此二队的重要物资都是直接由地区供应。

  这还没过多久,方唯去省里开了个会回来,二队又多了一块牌子。

  这一次更不得了,省里直接发文要求地区和县里无条件支持二队的育种工作。

  有些人一直和二队别着劲,这下全都老实了。

  “谢谢唐主任,谢谢县里对我们二队的支持。”

  方唯笑眯眯的接过了油料票,他虽然因为一些事情对唐泽有点不满,但大体上还是很尊重对方的。

  然后他说了几句感谢的话,请大家去会议室坐坐,他好代表二队向领导汇报工作。

  “方队长,你们的育种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地区和省里都得到了认可。接下来会有很多农业工作者前来交流学习,你们队里有什么困难吗?”

  大家落座,唐泽便进入了正题。

  上级要求县里积极配合、大力支持,县里总得有所表示吧?

  “唐主任,郑主任,我们二队的地不够用了!本来我们的耕地就不多,大队学校建在了我们这儿、医务室建在了我们这儿,后来又给知青修建宿舍,没地方修建接待用的宿舍啊。”

  方唯还真不是哭穷,队里的土地日益紧张,现在又要修建接待用房,哪来的这么多土地?

  唐泽点点头,回头看了一眼郑先发以及坐在郑先发一旁的魏光华。

  要解决这个问题,只能由公社和大队出面。

  “那怎么办?要不你们二队直接把一队给兼并了?”

  郑先发两手一摊,表示自己也无能为力。

  除了兼并其他的生产队,他一样也变不出来土地。

  魏光华的眼睛一亮,他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

  一队是他的根,要是能并入二队,大家的生活水平会直线上升,他也算对得起父老乡亲了。

  “唐主任、我觉得郑主任提出来的这个建议很好。作为下塘大队的支书、原一队的生产队队长,我坚决支持郑主任的想法。”

  本来轮不到魏光华说话,但在有关一队的事情上面,他还是有很大的发言权的。

  所以他见缝插针,直接表了态。

  唐泽点点头,他觉得郑先发和魏光华就是在一唱一和,这个主意肯定不是灵机一动,而是早有预谋的。

  其实他也觉得这个建议很不错,只不过这件事他不能一言而决,需要回去开会讨论。

  稍后,唐泽一行人又去田里看了看,最后特意参观了竹器厂。

  竹器厂里一派繁忙的景象,有不少不上工的社员也到这边来做活,一件件的竹器经过了各道工序,然后装车运走。

  “唐主任,从咱们这里到大路还有十几里地,司机师傅都反映这段路的路况不好,县里能不能安排计划修一下这条路?”

  现在的交通状况普遍不好,方唯也就这么一说,几乎没抱什么希望。

  然而唐泽的回答却出乎了他的意料,说这件事县里已经有了规划,今年下半年就会着手进行。

第181章 新一轮建设,合并风波

  后来方唯也想明白了,接下来二队要接待各地前来学习交流的人员,如果这条路一直都是这么破烂,大家的面子上都不好看。

  所以唐泽在会上提出来修路的时候,压根没有反对的声音。

  “方唯同志,好好干,争取给咱们县争光。”

  从竹器厂出来,唐泽等人就直接离开了。

  临走前,他还勉励了方惟一句,可谓是情真意切。

  “我会的,请领导放心。”

  方唯送走了唐泽等人,回到队部就把干部们召集起来开会。

  新建宿舍都是小事,关键是接下来的学习交流活动要重视,要让来人能有所收获,这就需要有人能把杂交水稻育种的事情讲透。

  方平不具备这样的知识储备和口才,让他接待各路人员怕是不太行。

  方唯和郑虎都有自己的工作,不可能天天陪着人家参观交流,这就需要专门培养两个人。

  就像导游和解说员,为人处世还得机灵一点。

  “三哥,让于浩那小子负责接待工作,另外还有楚琳琳,这两人都读过高中、模样也长得周正,还能说会道。”

  郑虎都不用怎么考虑,首先就想到了于浩和楚琳琳。

  这两人有文化、外形条件也不错、口才也可以,好好培养一下就可以专门从事接待工作的。

  其他的人也觉得挺好,纷纷赞同郑虎的提议。

  “那行,就于浩和楚琳琳吧。虎子,你去下个通知,把这两人调进育种小组,回头我会请吴老专门对他们进行培训。”

首节 上一节 183/2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