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我在瑶岭山下当农民 第187节

  “涛涛,这么早你干嘛去?”

  “满满,婶婶,我要和你们一起进山。”

  昨天晚上,方唯去大哥家里吃饭,顺便提了一句今天上山采药的事情,没想到这孩子就记住了。

  方涛一大早就在上山的路口等着,打算跟着小叔去山里见识一下。

  这件事他告诉了方平,方平未置可否,他就当是父亲默许了。

  “你能行吗?我们要走很远的山路,回来还要负重。再说了,你偷偷和我们上山,小心你伢老子拿棍子抽你。”

  “我和我爸说了,他没有反对。”

  “真的?”

  “真的。”

  方唯倒不担心涛涛会骗自己,因为从小到大这小子就不敢跟他说谎。

  “为什么今天突然想起来要跟我上山?以前喊你出去玩你都不爱动,说什么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方唯和盘莲花对视了一眼,基本上同意对方跟着一起去。

  不过他还是有点好奇,这小子怎么突然转性了呢?

  “杨老师说,死读书只会成为书呆子,除了读书还要多参加实践活动。”

  涛涛说的杨老师就是杨帆,两人现在的关系堪比师徒。

  方唯不禁莞尔,示意方涛跟上,三个人就一起上了山。

  等到了指定区域附近,方唯打头开路,方涛居中,盘莲花断后。

  这一带的植被实在是太茂密了,得小心毒虫野兽出没。

  方涛出来之前,方平还把家里的猎枪给了他,让他带上。这会儿他就有点紧张了,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能把他吓一跳。

  “涛涛,放松点,你太紧张了反应速度反而会变慢。跟着我,没事的。”

  方唯扭头笑了笑,安慰了小侄子一句。

  涛涛以前也上过山,但从没见过眼前的这番景象。还好是跟着满满来的,要不然他肯定会感到害怕。

  “三哥,这才几个月,林子里又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咱们采摘了草药早点回去吧,我总觉得山上和以前不一样了。”

  就连盘莲花都提高了警惕,眼前的一切都预示着他们走进了原始森林,有时候草木太过茂密也挺吓人的。

  “没事,不是还有我嘛。”

  方唯说完就不再言语,抓紧时间开路,然后来到了生长着成片草药的地方。

  说实话,也就是方唯,换一个人别说采药了,不迷路都算幸运的。

  “涛涛,你跟着我,婶婶教你如何采摘草药。”

  到了地头,方唯便开始低头采摘草药。

  盘莲花让方涛跟着自己,一边干活一边教他,方涛很快就能上手了。对方的身体条件不错,这些年家里没有亏了他和方婷婷,稍微锻炼一下也是一把干活的好手。

  三个人忙到午后,各自的背篓已经装满,大家这才坐下来吃了点东西。

  “涛涛,累不累?”

  方唯看着满头大汗的方涛,笑着问了一句。

  方涛摇了摇头,示意自己没事,实际上他这会儿连一句话都不想说。

  走了这么远的山路,紧接着就是采摘草药,对他来说还是很累的。

  方唯特意多休息了一会,然后三个人才踏上了归途。

第184章 【XY032】稻种,挣外快

  过了节,各家各户把家里的鸡鸭都处理干净了,没有一个社员公然违背队里的禁令。

  从这件事也看出来方唯在二队的威望,基本上是说一不二,连阳奉阴违的人都没有。

  当方方面面还在争论到底是以大队为核算单位好,还是以生产队为核算单位好的时候,二队迎来了夏收。

  夏收之后紧接着就是夏种,这段时间,二队明确不再接待各地的学习交流人员。

  竹器厂上周就停止了接受新定单,所有人都要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双抢”工作中来。

  “三哥,咱们现在是鸟枪换炮了啊,全县都找不出来像咱们这么富裕的生产队。”

  今年的夏收工作采用了大量的农用机械,地区给二队调拨了四台打谷机、省里给二队调拨了两台当下最先进的收割机。

  社员们提前一个月就熟悉了这些农机的操作,在夏收工作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大家都说,这辈子还是头一次经历这么轻松的“夏收”。

  趁着最近天气好,队里赶紧晾晒稻谷,省得下雨了不好办。

  420亩【南光二号】稻种喜获丰收,总产量达到了462000斤。其他还有10亩的【南光三号】、10亩的【优红三】、10亩的【贡米】,以及10亩配对试验田。

  杂交水稻材料不统计产量,10亩的【南光三号】稻种产量达到了14500斤,平均亩产1450斤,已经达到了产量极限。

  这也就意味着【南光三号】稻种已经彻底成型,未来可以进行大面积推广。

  不过方唯暂时不打算付诸行动,再等等,过个一两年再说。

  【采收农作物,点数+462000】

  【采收农作物,点事+14500】

  【总点数:1003006点。】

  “老三,我们这一季的配对试验有惊喜。你带回来的【玉香一号】,可以作为恢复系使用,效果很不错。等下一季我们会尝试种植这种杂交水稻,编号为YX-032。”

  队里460亩水田全部收购完毕,脱粒、晾晒,称重之后全部归仓。

  育种小组这边也是惊喜不断,首先是【南光三号】稻种彻底定型,其次是发现了优良杂交稻种YX-032。

  新稻种是通过不育系和【玉香一号】进行杂交,得到的种子经过检测,具有良好的高产水稻特性。

  下一步就会进行实践验证,如果成功,就可以针对新稻种进行命名。

  “这倒是意外之喜,也不知道常主任他们有没有收获?”

  方唯带回来的【玉香一号】稻种,给常温元寄去了一些,让对方进行配对试验。

  目前这个配对试验在二队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但二队的成功经验不可复制,不知道常温元那边有没有新的进展。

  他打算等夏种结束之后,抽空去清河县看看。

  接下来全体社员也不得闲,翻地之后,大家又开始了夏种工作。

  晚稻将会种植440亩【南光二号】杂交水稻,10亩的【YX-032】稻种,还有10亩试验田继续进行各种杂交水稻试验。

  如今二队的仓库里堆满了各种各样的育种材料和试验材料,所以这一季不需要继续增加材料的库存。

  “虎子,你明天派人将5万斤【南光二号】稻种送去收购站卖掉。到了公社记得先给曾主任打电话,这批稻种是给清河县的,对方会安排好的。”

  队里留了12000斤【南光二号】成型稻种,另外的5万斤送去收购站,曾庆会想办法调拨到清河县。

  当时只说给清河县次一级稻种,但这一季的产量有所增加,方唯干脆给曾庆卖个人情,给对方提供了5万斤成型稻种。

  乍一看这个数字似乎很小,但实际上这5万斤成型稻种,能产出800万斤-1000万斤次一级稻种。

  说实话,也就是看在曾庆的面子上方唯才会这么做,即便是常温元来求他,他都不一定会答应。

  随后,5万斤【南光二号】稻种卖给了收购站,队里增加了一笔59000元的现金收入。

  接下来就是换购稻种,本大队从一队开始换购,随后各个大队才会排队进行换购。

  从这一季的情况来看,种植【南光二号】成型稻种,亩产次一级稻种约为960斤。种植次一级稻种的亩产在900斤左右。

  只是很可惜,【南光二号】杂交水稻的稻种只能种植两代,次一级之后就不能留种。

  整个下塘大队除了二队,其他生产队都是从事【南光二号】次一级稻种的生产,稻种产量不仅可以满足全县的水稻生产,还可以适当供应周边各县。

  这段时间,整个瑶岭公社都很忙碌。

  瑶岭公社事实上已经成为了杂交水稻稻种的供应基地,17个大队各个生产队都要从下塘大队二队换购定型稻种,而县里的其他公社又要从瑶岭公社换购次一级稻种。

  只要延续种植【南光二号】次一级稻种,新林县的水稻平均亩产就能达到900斤。

  这是单季稻的产量,在当下来说已经很了不起了。

  新林县是典型的农业县,粮食增产是头等大事,同时也表明全县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唐泽之所以能历经风雨不倒,这一项工作成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换购工作结束之后,二队收获了80万斤稻谷,以及37.76万元现金。稻种现金计价按照收购价每斤1.18元执行,不再通过普通稻谷折算。

  另外,地区和县里发文,豁免了二队的粮食征购任务,只需要交公粮即可。

  目前二队的库存还有15万斤稻谷,方唯和郑虎等人一商量,决定把库存清了,再多卖15万斤稻谷。

  明天就交公粮,多出的部分按照议价粮卖给收购部门。

  翌日。

  刘会计带着于浩、姜霞以及一些的社员,负责处理此事。

  由于郑虎提前和收购站联系好了,人家派车上门收购,算是给二队的特殊照顾。

  出去交的公粮有69000斤,剩下的231000斤稻谷一共收入了23100元现金。

  队里留了65万斤稻谷,稍后就要给大家分口粮。

  方唯考虑到以后的合并甚至是实行大队核算,所以他想着给大家多分一些。

  “三哥,那就按照平均每人800斤进行分配吧。”

  他本来是想给按照平均每人1000斤稻谷稻谷进行分配,郑虎觉得太扎眼了,还是按照每人800斤稻谷分配比较好。

  方唯也不在意,800斤就800斤,第二天一早就给大家分口粮。

  翌日。

  于浩、姜霞和楚琳琳等人都是早早就爬了起来,快速吃完早饭,就去谷仓前面排队。

  “小霞,琳琳,这么积极啊?”

  盘莲花和田桂花也来了,正好排在了一群知青的后面。

  她俩现在和知青都很熟悉了,见面总得打个招呼。

  “莲花姐,嫂子,我们不积极不行啊,口粮都断顿了,总不能靠借债过日子吧?”

  姜霞和楚琳琳很无奈,她们来了这么久,还是第一次正经的分口粮。

  之前是队里给她们借的粮食,根本不够吃。

  队伍慢慢的向前行进,终于轮到了姜霞。负责分配的郑虎问了下刘会计,就喊道:

  “姜霞,850斤稻谷。楚琳琳,750斤稻谷。”

  姜霞是知青小组的组长,有工分补贴。

  楚琳琳暂时还达不到平均水平,但750斤这个数字已经大大出乎了她的预料。还掉之前借的粮食,怎么着也能剩下500斤稻谷。

首节 上一节 187/2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