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我在瑶岭山下当农民 第197节

  很显然,常温元的他们的杂交水稻研究取得了成功。

  他对于这种不依赖指定区域的稻种很感兴趣,就和对方深入的探讨了一下。

  这种杂交水稻被命名为【清河一号】稻种,植株粗壮、各种抗性不错,产量高口感好。

  尽管在各方面和【南光二号】稻种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但它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在不同土壤条件下种植。

  这一季,常温元的验证试验在清河县多地同时展开,全都取得了成功。

  接下来,清河县育种基地会大面积培育【清河一号】,力争在这五年内将亩产提高到800斤的水平。

  “当然,【清河一号】的抗逆性一般,种子只能种植一代,也就是说农民每一年都得购买稻种。”

  常温元最后叹了一口气,他知道【南光二号】是可以可以种植两代的,这一点【清河一号】比不上。

  不能培育次一代稻种,那么常规育种就会受到产量的困扰。

  不过这个问题在一两年之内肯定能解决,无非是多投入的问题,清河县这点魄力应该是有的。

  如果将育种技术传播出去,五年内有望在全省范围内推广。

  别以为【清河一号】638斤的亩产不起眼,如果抛开方唯搞出来的高产稻种以及次级稻种,那么常温元他们搞出来的稻种在全国都排到前三。

  为什么不是第一?因为这一季方唯也进行了异地种植试验。

  YX-032稻种在瑶寨的试验种植亩产,达到了732斤的水平。在田炳义生产队的试验种植,达到了亩产759斤的水平。

  这是方唯和两家共同的合作试验,从培育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一直到杂交水稻验证,全都在指定区域外完成。

  当然,由于第一代不育株是出自二队的试验田,后续的验证工作还要继续。

  因此,这个合作项目目前处于保密阶段,外界根本不知道。

  一顿饭两人喝了两斤红薯酒,稍后方唯让人带常温元去了接待宿舍,让对方好好睡一觉。

  “三哥,常主任他们的杂交水稻研制成功了?”

  等客人走了之后,盘莲花泡了一壶茶陪男人在屋里坐了一会。

  阿姐带着小宝去午休了,所以两人才难得的有了一点独处的时间。

  “是的,已经通过了验证,的确大获成功。不过,他们研制出来的【清河一号】还是不如我搞出来的【YX-032】。”

  和盘莲花说话就没必要太谦虚,方唯便实话实说。

  历经这么多年,他终于搞出来了普适性很强的杂交水稻。

  实际上常温元的成功离不开方唯,没有方唯传授的技术、没有方唯提供的试验材料,常温元他们的研究恐怕还要走很多弯路。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常温元的成功就是他方唯的成功。

  “三哥,我很好奇,你们用的都是相差不大的试验材料,为什么还有这么明显的差距?”

  “嗯,怎么说呢,试验材料看似大同小异,但其实区别还是很大的。”

  区别当然大了,首先不育株的选择就不一样。

  方唯选择的是二队试验田培育的不育株,再经过瑶寨和田炳义生产队的培育,其本质上已经完全不同。

  只不过他不能这么说,而是换了一种更加委婉的说法。

  盘莲花点点头,不再继续追问。

  “二姐和二姐夫好久没来了呢?”

  话锋一转,她问起了二姐一家人。

第192章 新方案,办法总比困难多

  “前段时间忙着秋收,最近要是不忙了,他们可能会来走动走动的。”

  方唯随口回应了一句,他也不知道二姐和二姐夫啥时候会来。

  结果,说曹操曹操就到,方梅一家人在常温元返回清河县的第二天,就来倒了二队。

  “老三,听说你当了大队长,我和你姐都很高兴。本来应该早点来恭贺你的,前面不是忙嘛,所以才拖到了现在。”

  晚上。

  一家人在方唯这边吃了晚饭,大哥一家人也来了,田炳义还专门解释了一句。

  “无妨,这杯酒迟早都会喝的。大哥,二姐夫,喝起。”

  方唯笑着摆了摆手,如果有得选,他宁可不当这个大队长。

  身上担负着2000来号人的吃穿重任,生怕自己做不好从而让大家失望。

  说实话,他当这个大队长,个人也落不到啥好处,但工作压力却更大了。

  不过他的性格就是这样,既然已经做了,那就尽量做得更好。

  田炳义喝了几碗酒之后,话就多了起来。他本来就属于消息灵通人士,各种小道消息多得很,简直是信手拈来。

  田桂花和盘莲花听得津津有味,连方平都听得很仔细。

  大家平时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听听八卦也是蛮欢乐的。

  吃饱喝足之后,方平一家子就回去了,其他人去洗漱了一下各自回房睡觉。

  方唯和田炳义坐在堂屋里继续聊天。

  “老三,我听说陈麻子在四处活动,上面也有人在帮他说话,说不定很快就要出山了。”

  田炳义之前没说这事儿,现在才说了出来。

  陈麻子的事情本来很难说清楚,结果这家伙不知道从哪儿认了一个爹,说是当年有一个货郎到了村里,和他娘两情相悦,所以才有了他。

  这个货郎已经不在了,但陈麻子找到了几个知情人,这几个人帮他写了证明材料。

  县里对这事儿还没有定论,但已经有人在造舆论了。

  “这种事本来就很难定性,将这个鬼东西赶出了瑶岭公社就是最大的胜利。”

  方唯引起了警觉,他知道陈麻子那帮人没一个善茬,现在的当务之急是不能再让对方回到瑶岭公社。

  第二天。

  他借着送二姐一家人的机会,去了一趟县里,找了唐泽。

  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请求县里尽快把魏光华调到公社去,理由就是为了更好的开展工作。

  “我不能总是把魏支书晾在一边,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我有多霸道呢。实际上我和对方的关系不错,他去了公社大家都安心。”

  “你说的也有道理,我们会考虑的。”

  唐泽这话说的没错,他不可能直接给方唯一个明确的答复。

  方唯也清楚这一点,所以很快就告辞离去。

  过了几天,县里下发了文件,将魏光华调去了瑶岭公社,担任郑先发的副手。

  其实这件事的阻力还是蛮大的,郑先发和魏光华都是从农村上来的干部,把瑶岭公社交到他们两人的手里,很多人都不同意。

  这次唐泽硬气了一把,力排众议,终于达到了目的。

  文件下发之后,方唯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他倒不是害怕陈麻子,主要是不想把精力耗在斗来斗去上面。同时,他也没放松警惕,继续让田炳义打听有关陈麻子的事情。

  可以断定,所谓货郎爹肯定是假的,哪有这么巧,这么多年都说不清楚的身世,突然之间就有了结果。

  他并不关心陈麻子的爹是谁,他只希望对方不要再出来作怪。

  如果有机会,他当然想把那个鬼东西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可惜他的能力不在这上面。

  时间匆匆。

  副业队的四座新禽舍已经完工,方唯很顺利就进行了临时指定,然后消耗了666640点点数,将4座一级禽舍的等级提升到了10级。

  这就可以进行设施合并了,他毫不犹豫的进行了合并。

  【临时设施】→【生产设施】→【禽舍(3号、4号、5号、6号)】

  【设施等级:(10级,050万)】

  【设施属性:防病、强壮、加速生长、提高蛋产量、恋窝】

  【在此建筑内养鸡,全属性额外增加50%】

  【总点数:1392972点。】

  接下来,方唯再花费50万点,将合并后的禽舍等级提升到了11级,然后就可以将全部禽舍合并在一起。

  【临时设施】→【生产设施】→【禽舍(1号-6号)】

  【设施等级:(11级,0100万)】

  【设施属性:防病、强壮、加速生长、提高蛋产量、恋窝】

  【在此建筑内养鸡,全属性额外增加55%】

  【总点数:892972点。】

  这样一来,各个禽舍的出产就会显得很一致。

  方唯满意的点了点头,大队的养殖业这一块,妥了!

  【一号禽舍】的养鸡规模达到了8000只,罗工将鸡的出栏时间调整到了2个月。

  年底前给大家分了900斤鸡蛋,现在每个月的鸡蛋产量已经提升到了6500斤。

  正好水泥厂和煤矿过来买鸡蛋,赵金生在询问过方唯之后,给两个单位一共卖了5000斤鸡蛋。

  另外还给陈州纺织厂销售了5000斤鸡蛋,在圩市上销售了2000斤鸡蛋。

  一共收入了9600元现金。

  【产出鸡蛋,点数+12900,总点数:905872点。】

  方唯最近接下来很忙碌,眼看距离新年元旦越来越近,他需要加快速度把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出来。

  大队的文书、二队的方文书以及几个抽调的知青共同完成了这项工作。

  这年月可没有打印机,所有的规章制度都得用手写。

  工作量十分巨大。

  好在都搞出来了,方唯忍不住松了一口气。

  以后大队的分配原则还是坚持“多劳多得”的原则,但在提留上一视同仁。

  各个生产队的结余提留不低于70%,统一标准,如果欠账,分配的时候会降低30%的数额。

  各队剩余的30%现金,用以分红。

  猪肉、鸡鸭、食用油的分配,划分为三档。档次按照上交提留的绝对数额进行划分,第一档的悉数是1、第二档的悉数是0.8、第三档的系数是0.6。

  档次的划分需要将评议结果进行公示,一切以数据说话。

  口粮的分配分为五档,划分标准按照稻谷的产量来决定。以后各大队会接管各生产队的谷仓,二队的试验材料仓库除外。

  第一档的悉数是1、第二档的悉数是0.9、第三档的悉数是0.8,第四档的悉数是0.75,第五档的悉数是0.7。

首节 上一节 197/2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