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我在瑶岭山下当农民 第201节

  方唯想了想,随后摇了摇头,问道:“姚家岭水电站什么时候能修好?这都几年了,怎么一点动静都没有?”

  “这事我还专门问过,听说水电站一直在修,就是资金紧张,所以延迟了竣工时间。大概一两年之内能并网发电吧”

  郑虎同样很关心此事,但对于水电站竣工投产的时间也不是很清楚。

  “购买抽水机的事情先缓缓,不光是资金问题,咱们搞不到那么多的油票。”

  方唯思前想后,决定暂时先不购买抽水机。

  郑虎也没啥好说的,这都是现实问题,只能把这事先放下。

  过了两天,农机公司的刘经理亲自跑来找方唯。

  下塘大队的订单是可不小,这件事引起了她的高度重视,她需要更详细的了解一些细节。

  方唯给对方说了自己的需求,两人商量了半天,终于确定了具体的型号。

  然后农机公司开始备货,答应在一个月之内全部交货。

  从年底到年初,方唯和郑虎等人就没休息过,忙忙碌碌下来,终于初步理清了大队和各队的关系。

  新的规章制度开始试行,育林队、副业队开始运转,大队还成立了农机队和机修班,邓元恩成为了农机队的负责人。

第195章 年的味道,竹器厂的归属

  以后农机由大队统一调配,比如像拖拉机的使用权收归了大队,遇到一些紧急情况,邓元恩可以直接调派。

  各生产队将队里养的猪,全部送到了二队的【养猪场】,由【养猪场】统一饲养。

  随后各队都将猪圈拆除了,今年的生猪任务由副业队负责,各个生产队不用再操心此事。

  临近年关,所有人都在盯着杀年猪的事情。

  “云英、五叔,杀年猪的事情你们做好计划了吗?”

  方唯把方云英和五叔找来,询问了一下两个人的想法。

  各个生产队送来了137头成年猪、215头小猪崽,现在都在养猪场养着。

  加上【养猪场】以前留存的394头猪,一共是746头猪,

  其中,小猪崽为382头,怀孕母猪72头,成年猪292头。

  “我们合计,今年过年准备一共杀100头猪,然后按照系数给各个生产队进行分配。”

  五叔和方云英早就商量好了,现在大队刚刚开始实行统一核算,过年也不能小气,杀100头猪让大家好好过个年。

  分配的时候先统计各队的人数,再按照系数进行分配。

  之前大队就进行了评议,目前系数能达到1的生产队,只有一个二队。

  悉数能到0.8的有一队等三个生产队,其余生产队的悉数都是0.6.

  比如像一队,平均每人能分到的猪肉是二队平均数的80%,其他系数为0.6的生产队平均数只有二队的60%。

  以此类推。

  “行,就这么办!三天后杀猪,让郑豹负责此事,需要的人手可以从各队抽调。”

  方唯点了点头,有些事不能搞绝对平均,但差距也不能太大。

  现在这个按照系数分配的方案看着还不错,等运行一段时间之后,再听取大家的意见,看用不用修改。

  事情安排下去了,方唯顿时觉得一身轻松。

  杀年猪分猪肉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意味着下塘大队的工作已经初步了走上了正轨。

  这期间可能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都阻碍不了大队经济的快速发展。

  这会距离吃午饭的还早,方唯送走了五叔和方云英,自己便去了竹器厂。

  到了厂子里,他看到大家正在忙碌着。

  节前的订单稍微有点多,他们最近一直在加班加点的生产。

  厂里补充了不少劳动力,只不过这些人还处于实习阶段。等他们的制作技术熟练了之后,生产效率还会进一步提高。

  到了那时,制约厂子发展的因素就不复存在。

  “三哥,来看看?”

  盘莲花一眼看到了自家的男人,便笑着走了过来。

  “我这会儿没事,正好过来转转,温工呢?”

  “温工在那边,你找他?我帮你叫过来。”

  方平过来一方面是看看厂子的生产情况,另一方面是想和温工说点事。

  现在队里成立了农机队,还扒拉出来几个稍微懂一点修理技术的,成立了机修班。

  温工和罗工两口子是搞机械出身的,那才是他们的专业。

  “大队长,你找我?”

  “温工,咱们出去说。我觉得你的长处在于机械方面,有没有兴趣去农机队?”

  方唯和温工从厂里出来,然后他说了自己的想法。

  “去农机队就算了,我觉得竹器厂挺好。不过,要是那边有什么修不了的机器,我可以过去帮忙。”

  没想到温工居然不愿意去农机队,只愿意呆在竹器厂。

  不过他也没把话说死,表示如有需求,自己可以随叫随到。

  “你还真是.行吧,那就按你说的来。不过,你可得抽时间帮队里培养一批人才,这个能做到吗?”

  方唯也搞不清楚对方究竟是咋想的,强扭的瓜不甜,他还是愿意尊重对方的选择。

  但队里缺乏人才,机修班那几个人包括两名知青和三名社员,其实也只是懂点皮毛。

  因此,他希望对方能收下几个“徒弟”。

  “这没问题,我晚上一般都有空,可以给他们讲课。不过,你选出来的人最好能有一些文化底子,学起来容易一些。”

  温工没有推脱,表示愿意当这个师傅。

  方唯点点头,让对方回去忙着,他随后又去找了罗工。

  罗工也一样不愿意去农机队,倒是愿意帮忙带学生。这让方唯感到很郁闷,两个专业人士居然都喜欢“不务正业”。

  后来他才明白,农机队根本没人家发挥的余地,还不如跟着兴趣走,反而舒服一些。

  晚上回到家,盘莲花特意做了一道方唯喜欢吃的【笋干炒腊肉】,另外还有一盘小河虾、两样素菜。

  家里的肉食是不缺的,但缺少新鲜肉。

  不过队里马上就要杀年猪了,家里倒是可以好好过过吃肉的瘾,过年不就是要吃好喝好吗?

  “莲花,温工在厂子里的状态怎么样?”

  吃饭的时候,方唯随口问了一下温工的情况。

  他不是想了解对方的工作情况,而是想知道对方的个人状态。

  盘莲花秒懂,笑着说道:“看得出来,温工蛮喜欢制作竹器的,他的技术现在比我还好呢。”

  方唯点点头,看来温工的确是喜欢现在的工作生活,那就随便他了,只要愿意帮助队里培养人才就行。

  “咱们这两天去一趟圩上,买些年货回来,你走得开吗?”

  话锋一转,他说起了年货的事情。

  无论今年去不去瑶寨过节,该买的东西还是要买的。

  “走的开呀,年前的订单已经生产的差不多了,我在不在厂子里都一样。”

  盘莲花微微一笑,她原本也想和男人说这事呢。

  第二天。

  方唯、盘莲花、王竹韵带着小宝一起去赶圩。

  小家伙坐在自行车横梁的凳子上,一个劲的拉扯脖子上的围巾。大人怕他冷,捂得可严实了,他大概是觉得有点不舒服。

  “小宝,别乱抓,今天挺冷的哦。”

  方唯笑眯眯的说了一句,他还没有冲孩子大声吼叫过,从来说话都是和风细雨的。

  小家伙也比较听他的话,说不让乱动就不动了,眼睛咕噜咕噜乱转,看着路上的风景。

  他们很快到了圩上,挑挑选选,买了不老少东西,其中就有给孩子的几样玩具。现在的玩具样式少,不过小宝很喜欢。

  回到家,盘莲花和王竹韵赶紧做饭,方唯提着一兜东西去了关崇阳那边。

  “老爷子,早上我去赶圩,顺便帮你带了一些年货回来。你看看,还缺不缺什么东西?”

  “够了,够了!过年就我们两个老头子凑一起,东西多了也用不着。”

  关崇阳还是很开心的,东西多少都无所谓,主要是喜欢这种有人关心的感觉。

  正说着话,孙道人正好走了进来,方唯便坐了一会。

  “老三,师兄最近的身体状况大有好转,你看看他的气色,是不是比前段时间好了很多?”

  说这番话也没啥好避讳的,他之前让关崇阳吃药,就打着对方身体需要调理的幌子。

  方唯仔细看了看关崇阳的面色,还别说,的确是比之前好了一些。

  “还得是道长你啊,别人可没这个本事。老爷子,那我先走了,等回头再来看你。”

  三个人坐在屋里聊了一会,方唯估摸着要开饭了,便起身告辞。

  回到家,果然饭菜已经端上了桌。

  “三哥,要不咱们等大年初二再去寨子里?你刚当上大队长,事情多,咱们就在家里过年吧。”

  两人之前一直没想好在哪边过年,盘莲花这句话等于是替他做了决定。

  方唯点点头,算是同意了对方的说法,然后又想起了另外一件事情。

  “对了,莲花,年后我打算将竹器厂收归大队,这件事咱们需要提前和阿公商量一下,你要想好该怎么和他老人家说。”

  “我早都猜到了呢,你把副业队、育林队都收归了大队,不可能把竹器厂还留在二队。

  其实,温工也看到了这个结果,昨天还和我说了一下这事儿。”

  盘莲花一点都不感到意外,将竹器厂收归大队是迟不早晚的事情。

  方唯也笑了,觉得自己的婆娘还是蛮聪明的。

  下午。

  方唯决定利用各队的磨坊,开始磨豆腐。

  当地人在过年的时候有做“酿豆腐”的习惯,要是缺少了豆腐,年夜饭就少了一道非常重要的菜肴。

  接下来就是杀年猪,今年杀的猪多,一共是100头猪。

  12个生产队的好手齐聚二队,那场面堪比走进了屠宰场。但没人会嫌弃,平时盼着过年,过年了还不得多吃点肉,是吧?

  二队同时还分了鸡鸭,其他生产队没得份儿,毕竟各队的家家户户都饲养了鸡和鸭子。

首节 上一节 201/2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