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我在瑶岭山下当农民 第209节

  武耀阳稍微考虑了一会,便答应给方涛一个机会。

  推荐上大学的人选需要经过层层审批,在这个过程中肯定要有一些考核。

  当然,这里说的考核肯定没办法做到像高考那样客观公平,但只要参与选拔,方唯对自己的侄子还是很有信心的。

  方唯当即对武耀阳表了感谢,这次事情的确是他的私事,是任何借口都遮盖不了的。

  等方唯走了之后,武耀阳给某些人打了招呼,让他们不要干扰瑶岭公社的推荐人员选拔。

  这些人都是人精,还能不懂对方的意思?

  因此,大家都默认了方涛参与选拔的资格。

  翌日。

  二队给方涛写了推荐信以及评语,一头雾水的方涛才拿着这些东西到大队部来找小叔。

  “满满,这是有机会能推荐上大学?”

  “嗯,有机会,不过机会很小。东西放桌上吧,你先回去。”

  方唯应了一句,没有给侄子太高的期望值。

  随后,其他生产队也报了一些参与选拔的人员资料到大队。

  下午。

  方唯召集大队干部开会,经过大家的评议,最终决定把方涛和大队小学的铁燕红老师,上报到公社。

  其实方涛的优势还是很明显的,初中毕业生、自学了全部高中的课程,还是生产队的壮劳力。

  另外,他的见义勇为行为,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加分项。

  最终,方涛通过了公社的选拔,拿到了瑶岭公社两个推荐名额中的一个。

  最后一关在县里,不过这一关主要是个人和家庭的背景审查,一般都不会有什么问题。

  “老三,你这么搞不会对自己产生什么不利影响吧?”

  走到这一步,方唯才把事情整个过程和大哥说了一下。

  方平听了首先是感到高兴,他让田桂花多炒了几个菜,把方唯一家都喊过来吃饭。

  喝酒的时候,他回过味来了,三弟这么干别人会不会有意见?

  “有啥意见?我这是举贤不避亲。涛涛的思想品格没得说,论干活也是同龄人当中的佼佼者,更何况这孩子天生爱学习,有几个人能像他一样出了校门还天天学习的?”

  方唯却不以为意,对于这件事来说,只要是利益相关者,无论他怎么做都会有人不满意。

  再说了,推荐自己的侄子怎么了?不服气大家比一比,在公平竞赛的前提下还不是方涛胜出。

  他并不在乎别人会怎么说,除非侄子真的是烂泥巴扶不上墙,否则他还是一样会拼尽全力为侄子争取一个机会。

  “小弟,这次的事情多谢你了。不管最后的结果怎么样,你对涛涛的情谊我们都会记在心里。”

  田桂花很难得的主动和方唯喝了一杯酒,她高兴呀,儿子有出息她也感到很光荣。

  至于别的事情她也想不了那么多,为人父母者,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往往都是自私的。

  “一家人不讲这个,大家等结果吧。”

  方唯干了一碗酒,然后摆了摆手,示意一家人不必客气。

  吃饱喝足之后,他和盘莲花、王竹韵带着小宝回到了自己家,盘莲花看起来有些心不在焉。

  方唯很快发现了对方的异常,便问道:“莲花,怎么了?是身体不舒服还是工作上遇到了问题?”

  其实,盘莲花的身体一向很好,两口子每天早上起来都要练一会养生功,而且经常干活,身体都不错。

  竹器厂现在进入了发展的平稳期,订单较充足,一年下来怎么着也能有30万元左右的利润,按理说也不会有啥困难。

  方唯觉得很纳闷。

  “三哥,不是你想的那样。涛涛有出息,我也很开心,这不想到了咱们的小宝,我很发愁啊。咱们这儿也没有幼儿园,你我平时的工作又忙,谁来教孩子认字?”

  原来是盘莲花在操心孩子的教育问题,所以显得心事重重。

  大队没有幼儿园,她在县里见过,当时就觉得能上幼儿园的孩子真幸福。

  这件事暂时无解,他们也不可能搬到城里住,另外还有农业户口和非农户口的限制,上幼儿园的事情想想也就算了。

  但孩子的启蒙教育不容忽视。

  “也对,小宝到了来年就三岁了,是应该学些东西。这样,实在不行可以让关老爷子给启蒙,老爷子还是有一些学问的,教孩子读书认字肯定没问题。”

  方唯的心里一动,考虑是不是应该在大队搞一个幼儿园。

  不过这事儿八字还没有一撇,所以他也就没提,只说实在不行可以情关老爷子当孩子的启蒙老师。

  关崇阳的国学底子深厚,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教孩子认字自然没问题。

  盘莲花一听就乐了,忙不迭的点头,觉得这个主意好。

  过了两天。

  方唯和大队干部在一起探讨了一下开办幼儿园的事情,有人支持有人反对,说明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

  但既然大家不能达成一致意见,他就把这件事先放了下来。

  幼儿园是一定要办的,他得先找好老师,然后才能继续。相比让孩子上事实上的“私塾”,他更倾向于让孩子上幼儿园。

  方唯觉得自己不能把孩子的童年给抹杀了。

  时间匆匆。

  转眼到了端午节。

  家家户户开始包粽子,当地的碱水粽子还是很出名的。队里不缺糯米,以前不管哪个生产队都种一些,仓库里到现在还存着三万多斤呢。

  糯米用不了多少,接下来分猪肉才是大头。

  “虎子,先给大家把鸡蛋分了,然后再杀猪。今年上面盯得紧,杀70头猪意思一下。”

  过节分猪肉是二队的传统,方唯把这个传统又带到了大队。

  不过今年的形势的确不好,连个人养鸡养鸭都取消了,所以就减少了分配的总量。

  “一次杀70头猪还说是意思一下,三哥,我看你是真的飘了。”

  郑虎一听,撂下一句话就跑,不跑他怕三哥会揍他。

  实际上70头猪听起来不少,但全大队2000来人,每人能分10斤猪肉就不错了。

第201章 知青的执念,修路

  这天一早。

  队里按照每人最低两斤鸡蛋的标准,给大家分了鸡蛋。这一次还是会按照系数分配,【1号禽舍】一共拿出来了6000斤鸡蛋分给了大家。

  还剩下3200斤鸡蛋,归入了库存。

  库存还是很有必要的,可以用来应付关系户,要不然人家每次来都买不到鸡蛋,关系也就维持不下去了。

  次日,郑虎和方平带人杀了70头猪,把猪肉分了下去,猪场还剩下1085头猪。

  现在大家已经习惯了按系数分配的事实,但很多人的心里都憋着一股气,力争在年底重新评定的时候,能把队里的系数提高一些。

  对大队的贡献大,分配系数就高,反之系数就低。

  【产出鸡蛋,点数+9200】

  【产出生猪,点数+24150】

  【总点数:808725点。】

  虽然按照系数分配,各队之间会有一些差异,但大家还很高兴,开开心心的过了一个端午节。

  方惟一家没有去瑶寨,而是让王竹韵回去把阿公接了过来。

  过节当天,孙道人和关崇阳也来了,老爷子陪阿公多喝了几杯,两人的话都多了起来。

  “老三,你做得对,该争取的就是要争取,不要有思想包袱。大队长怎么了?大队长也是人,表现出来一副大公无私的样子给谁看?”

  老爷子身上的江湖习气很重,这一辈子是改不了了。

  但方唯恰恰知道,这世界上还真有大公无私的人,可惜他不是。

  “想好了就去做,不要在意别人说啥。”

  阿公要好一些,但也是一个实用主义者,讲究一个我行我素。

  方唯和盘莲花对视了一眼,都觉得两个老头喝多了。

  不过今年过节就纵容他们一下吧,要是平时肯定不能让两人喝这么多的酒。

  阿公和关崇阳越聊越投机,大概两人都不知道自己在说啥,反正就是兴奋。

  最后,还是方唯和孙道人把老爷子给架着送了回去。

  阿公也是被盘莲花和王竹韵搀扶着进了房间,躺在床上倒头就睡。

  老人家在孙女家里呆了三天,然后就返回了瑶寨。是方唯把他送回去的,正好他要看一看【YX-032】稻种的生长情况。

  田里的稻子大都进入了结实期的后期,再过些天就可以进行收割。

  方唯对【YX-032】稻种的生长情况很满意,这一款稻种具备普适性,应该可以在更大的范围之内推广。

  总的来说,方队长在大事上还是有一些情怀的。

  第二天。

  方唯来到了队部,刚进门就有人送来了文件。

  他看了一下,忍不住露出了笑容。

  方涛通过了审查,然后被省城的省城的一家农学院给录取了。这可是大喜事,工农兵大学生也是大学生,是吧?

  这对于方涛来说也算是逆天改命的时刻,原本他可能要坚持到恢复高考之后才有出头之日,现在却提前了这么多年。

  方唯哪里还坐得住,收拾了桌面,就去找大哥报喜。

  方平这会正好在二队的队部,方唯把他叫了出来,然后给他看了录取通知书。

  “老天保佑!老三,咱们方家终于出了一个大学生,赶明儿你我和去给老子老娘上三炷香,告诉他们这个好消息。”

  方平说着说着,不禁泪流满面。

  他从心里感谢三弟,要是没有三弟从中出力,推荐名额无论如何也落不到涛涛的头上。

  他随即拽着三弟直奔家里,一进门就和田桂花说了这事儿。

  田桂花早些年对孩子的教育并不上心,但自从涛涛年年拿班级和年级第一,她逐渐改变了观念。

  等到婷婷上学的时候,她就积极主动多了。

  “我崽成了大学生了?哎呀,天大的喜事!小弟,晚上你过来,嫂子给你好好做几道菜,你和你哥多喝几杯。”

  方家喜气洋洋,但为了不刺激别人,这件事在村里也没有大肆宣扬。

  但整个公社就出了两个推荐上大学的年轻人,消息不胫而走,很快就传遍了各个大队。

  别的大队暂且不说,反正在下塘大队,大部分人还是很友善的。暗暗嫉妒的人可能有,在背后说怪话的人却没有。

首节 上一节 209/2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