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我在瑶岭山下当农民 第211节

  “三哥,没想到武主任做事这么干脆利索,有魄力有担当,咱们可是沾了人家的光哦。”

  方唯和大队干部压根没想到会出现这种情况,现如今县道都破破烂烂的,上面根本不可能在村级公路上进行投入。

  但他还是低估了他本人和下塘大队的影响力。

  上级不在乎多投入一点,人家在乎的是方唯能不能培育出产量更高、普适性更强的高产稻种。

  再加上整个大队是县里粮食生产的基石,一点物资算什么?

第202章 内心狂野,不一样的采摘季

  这下,修路的进度不知道快了多少。

  技术人员修改了施工方案,队里将所有的拖拉机全部派了过来,并投入了上千人的劳动力。

  道路每一天都在延伸,大家看着就高兴。

  等路修好之后,下雨天出行就方便多了,再也不会踩着泥水艰难前行。

  最关键的是,道路修好好之后,大队出产的活鸡、活鸭、鸡蛋、板栗、花生、黄豆、竹器等等,能更方便的运出去。

  临近中午。

  姜霞和楚琳琳等人挑着绿豆汤、白面馒头和几样菜品,来到了工地。这段时间,食堂一直在连轴转,像田桂花和花婶她们都在食堂帮忙,每天要给工地上供应饭食以及消暑解渴的饮品。

  “都歇一会,开饭了。”

  随着治保主任的一声令下,大家纷纷停下了手里的工作,很自觉的排队打饭。

  餐具都带来了,吃完之后也不用他们清洗,姜霞等人会带回去进行清洗和蒸煮消毒。

  这当然是方唯提出来的要求,他对于卫生方面的事情一向很重视。

  大家打了饭食和绿豆汤,就找个地方随便一蹲,三五成群,然后开始吃饭。

  吃完饭能有半个小时的休息时间,然后继续干活。

  一个月之后,这种大会战形式的集体劳动便告一段落。

  但修路工作并没有停止,队里抽调了将近100人,在技术员和施工队的带领下,继续施工。

  虽然工程进度慢了不少,但预计在年底前就能完工。

  方唯这些日子以来,基本上每天都要到工地上转转,有时候还要亲自参加劳动。

  现在他也可以松一口气了。

  “莲花,这两天咱们抽空进一趟山,把大哥和涛涛都喊上,一起去采药。”

  这大半年的时间基本上坐吃山空,方唯每个月的大队长补贴少的可怜,只有区区的12元。

  好在他还有一年600元的代表补贴,日子倒是过得下去。

  趁着最近有点空闲时间,他想去山里采摘一些草药回来换钱,解决一下存款越来越少的窘境。

  大哥家也一样,涛涛马上要去省城农学院报到了,家里总得给他多添置一些东西。

  “好啊,我可以抽出时间的。”

  盘莲花想都没想就一口答应了,然后她就开始做准备。

  方唯去通知了大哥,两天后,他和盘莲花、方平以及方涛一起走进了大山。

  这一趟的目的地很明确,就是之前他标注好的那几个药材集中地。

  原始森林暂时不去了,一来一回需要一天多的时间,路途实在是有些遥远。

  “涛涛,去了学校一定要好好读书,听到没?”

  “晓得了,满满,我会努力的。”

  方唯在路上叮嘱了侄子一句,便不再多言。

  他其实也不喜欢说教式的教育方法,叮嘱一句,对方能听懂自然会记在心里。要是不愿意听,那说再多也没用。

  到了第一个地点,几个人费了半天劲才开辟出来一条安全通道。

  现在大家对于山林的变化已经见怪不怪,反正植物的疯长,对于他们来说也有好处。

  好处就是药材的年分足、个头大、药效非同寻常,绝对能卖上一个好价钱。

  于是大家也不废话,马上投入到采摘工作中。

  过了挺长时间,几个人纷纷将自己的背篓装满了,然后吃了点干粮、喝几口水,便踏上了归途。

  四个人忙活了一周的时间,每天进山采药。方唯将草药处理好,然后让大哥拿到公社卖给了收购站。

  这一次采摘的草药,品质很好,其中还有不少珍贵的草药,一共卖了4230元。

  “老三,卖草药的钱都在这里了。”

  晚上。

  田桂花做好了饭菜,喊方唯一家人过来吃饭。

  方平把卖草药的钱全部给了三弟,怎么分配一向都是对方拿主意。

  方唯抽出来2000块钱交给了大哥,然后单独给了方涛230元。

  “涛涛,这些钱你拿着,去了学校买些学习用品。家里的事情你不用担心,你要记得经常给家里写信,照顾好自己。”

  吃过饭,方唯和盘莲花、王竹韵带着小宝回到了家中。

  方唯把手里的2000块钱交给了盘莲花,让对方收起来。盘莲花也不问一共卖了多少钱、怎么分的,笑眯眯的把钱装了起来。

  睡觉的时候,她才听男人说了此事,并不在意。

  盘莲花从来都不小气,更不会因为一点钱嫌多嫌少的,她就是这么一个性格。

  第二天。

  方唯陪着侄子去公社迁户口,学习期间,户口要迁到学校去,要不然哪来的定量供应?

  涛涛走的那天,田桂花和方婷婷都哭了,劝都劝不住。

  后来方唯干脆不让他们去送,自己一个人把对方送到了县里。

  方涛从县城乘坐班车去陈州,好在到了陈州有人接。吴迪帮忙买的火车票,然后又把她送上了火车,涛涛平生第一次一个人出远门,也是第一次坐火车。

  过了两天。

  方唯收到了方涛顺利报到入学的电报,赶紧拿给田桂花看,对方才放下了担心。

  “大嫂,你就放心吧。涛涛是个好孩子,等我有机会去省城开会,肯定会去看看他的。再说了,不是还有寒暑假嘛,还是能见得到人的。”

  方唯随后又宽慰了大嫂一句,放下电报便离出了门。

  最近的天气很热,他就走了这几步路,混身就开始冒汗了。

  他随后骑车去了修路的工地,看到大家依然保持着旺盛的斗志,感到很满意。和大家伙儿随便的聊了聊,这才返回了队部。

  有时候他觉得自己就是忙碌的命,现在虽然很少下地干活,但反而没有多少空闲时间。

  他还是坚持以前的工作作风,每天总要巡视一些地方。

  全大队十二个生产队,他不仅跑遍了,而且已然熟悉了每个生产队的角角落落。

  各队的队长可骗不了他,任何假话在他面前都可能会被揭穿。

  “不育系的培育,到底该怎么弄呢?”

  前些天,瑶寨和田炳义生产队都传来了消息。他们种植的【YX-032】稻种喜获丰收,产量又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瑶寨的平均亩产达到了759斤,田炳义生产队的平均亩产达到了783斤,都很接近一队亩产803斤的水平。

  只是经过他们的验证,这个稻种无法留种,次一级稻种会出现明显的性状分离。

  两家产出的定型稻种很抢手,外县专门通过收购站指名要购买【YX-032】稻种。收购价也很高,每斤1.03元,让瑶寨和田炳义生产队赚的盆满钵满。

  以瑶寨为例,山上共有梯田700余亩。他们拿出来550亩种植了【YX-032】稻种,总产量达到了417450斤。

  按照1.03元的收购价计算,总收入可以达到43万元。

  这还是一季的产量,一年下来光是卖稻种就能收入86万元,还是很可观的。当然,他们肯定不能都换钱,还得拿出来一部分换稻谷,要不然就没得吃了。

  这年月,用稻谷换钱很容易,反过来就难了。

  别看【YX-032】稻种的产量要低一些,但相比生产次一级稻种的生产队,他们反而赚的更多。

  方唯保证这两家的不育系材料供应肯定没问题,但要是扩大供应范围,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二队的耕地面积不足,无法同时满足【南光二号】和不育系的生产。

  看来得想想办法才行。

  当然,这事儿并不着急,夏种早已结束,有什么计划也得等到明年开春之后再说。

  就在他坐在办公室反复盘算的时候,清河县出品的【清河一号】稻种,却大获成功。

  成功指的不是稻种的产量,清河一号的平均亩产还是未能突破650斤。而是【清河一号】的推广很迅速,目前的产量已经可以满足全县的农业生产需求,而且已经开始向外县渗透。

  清河县农业育种基地有水田一万亩,其产量自然不是小小的二队可比的。

  不过【清河一号】在各方面和【YX-032】相比,还是有明显的差距。

  第一是产量的差距,第二是口感上的差异,第三是高抗性的差异。

  但即便是【清河一号】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却有一条无比重要的优点。

  那就是可以自主培育三系材料,不受土地的制约,不受产量的制约。因此,【清河一号】的推广速度才会这么快。

  意气风发的常温元发来了邀请函,邀请方唯去清河县参加【杂交水稻育种技术研讨会】。

  研讨会由清河县农业局主办,邀请了地区和省里的部分农业专家,就说连地区的领导都会过来捧场。

  方唯这次没有给常温元面子,马上就要到采摘季了,大队的事情太多,他实在是走不开。

  另外,他觉得自己的任务已经完成了,往后的路需要对方自己走下去。

  清晨。

  方唯和盘莲花一起走进了大山。

  他们这次进山的主要目的是查看野生林的情况,为接下来的采摘做准备。同时,他们还要去原始森林里采摘一些珍贵的药材,大概有十几种药材,在其他地方都快绝迹了。

  无论是采取什么办法,他俩都会想办法将这些趋于灭绝的草药保护下来。

  最直接的办法就是人工栽培,方唯暂时不打算将这些草药移栽到大队的山林,而是移栽到距离较近的那几处做过标记的山林地带。

  原因很简单,那几处地点的加速生长属性,几乎调整到了极致。

  他需要抢时间,没有耐心年复一年的操心这事儿。

  两人先去了野生枇杷林,沿着这条线路随后去了野生板栗林和野生油茶林。这三片野生林,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扩大,直到指定区域的边缘才会停下来。

  盘莲花觉得这些野生林木比去年又长高了不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三哥,今年的采摘收获又会大幅增加啊。”

  “应该是的,我感觉产量最起码要增加三成,或者更多。”

  方唯看着眼前的景象,满心欢喜。

  这几片林子虽然都是野生林,可在他将其纳入了【育林采摘区】之后,就等于是他亲手创造了奇迹。

首节 上一节 211/2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