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未必能帮得上忙,需要我们做什么你尽管安排,尽力而为。”
有关老爷子在前面顶着,方唯根本不需要表态。
廖技术员不管这些,随即带着二人去了田家大队一队,开始做实地勘察。
“整个田家大队的旱情都很严重,我找到了一处地下水源,但根据测算,地下水位距离地面很深,起码有150米,我们的技术条件达不到开采要求啊。”
廖技术员一边给方唯、关崇阳介绍情况,一边把二人带到了之前的钻探点。
关老爷子到跟前看了看,然后嘴里念念有词,像是用脚步在丈量什么。
方唯觉得对方的手里应该再配上一个罗盘,那样才更带感。
他相信对方是有真本事的,但究竟效果如何,还真不好说。
总之,他会一直跟在老爷子的身后做一个小透明。
忙乎了很长时间,关崇阳才走了回来。
“我判断,附近的地下水位都很深,咱们去那边瞧瞧。”
本地多山多丘陵,耕地本就不多,水利设施也很落后。
随后他去村里看到的几口井,据说有上百年的历史了,反正近二十年村子没打过新的水井。
二十年弹指一挥间,但有些东西还是会发生变化的。
午饭是在生产队的队长家里吃的,打井队这次来了四个人,加上方唯和关崇阳就是六个人。
等事情结束之后,公社会给负责接待的社员支付钱款和粮票,不吃白食。
吃过饭休息了一会,关崇阳继续在田野间转悠。
“老爷子,有没有什么收获?”
眼见得快到傍晚了,廖技术员忍不住问了一句。
他知道自己的技术水平很一般,倒是期望两个外援能有所突破。
“情况不是很好,你给我三天的时间,三天要是搞不定,估计谁来了都没用。”
关崇阳是一个很负责任的人,要就不来,既然来了就一定会竭尽所能的。
方唯不懂对方的那一套理论,但对于在当地打井的难度早有心理准备。
当地地质结构复杂,地下水位很深,而现有的技术和设备都不够看。
下午还是无功而返,吃过晚饭,关崇阳和方唯便坐在主人的院子里乘凉。
燥热的天气稍好一点,起码夜晚吹过来的风有了一丝丝的凉意。
“关大爷,您老的身体比得上年轻人,跑了一整天也不累。”
关崇阳70岁的年纪,须发都白了,气色看着不算太好,但精神很健旺。
大家忙活了一天的时间,廖技术员吃完饭没多久就去歇着了,而方唯和关崇阳都跟没事人似的。
方唯年纪小,身体素质碾压同龄人,关老爷子同样不简单。
“哈哈,我的身体底子不错,最近承蒙你的照顾,吃了几顿饱饭,累一点不碍事。”
关崇阳哈哈一笑,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了不起的。
他这一辈子吃过苦、享过福,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养身锻炼,很有成效。
当年,他可是有名的【风水先生】,别的不说,光是帮人寻水脉打井就赚的盆满钵满。
后来因为赖以生存的职业无法继续下去,这才回到了村里养老。
他之前和方唯压根不熟,只是耐不住饥饿才给了对方一份水脉图。
后来通过慢慢接触,他才喜欢上了这个后生仔。毕竟对方读过书、脑子灵活,小小年纪就懂得人情世故。
两人因为水脉图走近,又是因为水脉图一起出来找水打井。
坐在一起乘凉,几乎是无话不谈。
方唯很好奇关崇阳寻找水脉的秘诀,关崇阳也不藏着掖着,主动说了很多。
风水先生并非像方唯理解的那样,只是帮人看阳宅和阴宅,他们还会帮人寻水、寻矿。
如今早已不兴这些了,如果不是今年大旱,公社和队里也不会请关崇阳出山。
说实话,唐泽这么干还是担了一些风险的,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关大爷,听你讲了这么多,受益匪浅。时间不早了,明儿还得早起,进屋休息吧。”
两人越聊越高兴,不知不觉天色已晚。
方唯和关崇阳这才回去歇息,借宿的人家房屋比较多,住宿条件倒也过得去。
翌日。
关崇阳让人去找了两根铁丝,然后亲手做成了两个简易的探针。
探针呈九十度,一头长一头短,短的一截装在木头手柄里,转动很灵活。
他双手持着两根探针,手臂向前伸,与胸口平齐。
探针指向前方,不停的微微转动,两根针时而接近时而远离。
关崇阳不紧不慢的走着,方唯和廖技术员以及一个打井队员,紧随其后。
“装神弄鬼!廖师傅,你说上面的人咋想的,让这么一个糟老头来帮咱们。”
另外一个打井队员是年轻女子,二十左右的年纪,长相普普通通,但嘴巴却很厉害。
她叫李霞,家在县城,家里的条件也不错。
单位上安排她跟着廖技术员学习,平时也能做到勤学好问,但对这些糟粕深恶痛绝。
“你小声点,别让关老爷子听到了。”
廖技术员瞪了对方一眼,李霞这才不吱声了。
方唯走的稍快,但由于离得近,所以听到了李霞的话,当时就有点不高兴。
廖技术员有些不好意思,快走了几步来到了方唯的身边。
“小方,你别介意,小李刚参加工作不久,不能理解书本之外的一些东西。”
现在的社会氛围还过得去,廖技术员虽然不懂关崇阳的那一套,但也没有从心里一杆子打死。
毕竟他和方唯合作过,当时两人就是凭着一张水脉图打出了一口自流井。
于是他赶紧和方唯解释了一句,并没有把对方当做毛头小子对待。
“没事,只要不当着老爷子的面说就行。”
方唯也无意追究什么,轻轻的摆了摆手就不再言语。
廖技术员没话找话说,问道:“小方,你知道老爷子在干嘛?我怎么看不懂?”
“关大爷用的是【双针寻龙法】,看到那两根探针了没?如果走过的地方有地下水脉,它们就会有明显的变化。”
方唯昨晚和关崇阳聊到了【双针寻龙法】,实际上这个方法一直到后世都还有人在用。
他前世看过一些这方面的视频,据说有人使用两把【寻龙尺】还真就找到了地下水源。
关崇阳现在使用的两根探针,可以看做简易版的【寻龙尺】。
他没有给廖技术员多做解释,本着少说少错的原则,只是点到为止。
第31章 事实胜于雄辩
关崇阳走在前面,并没有听到其他几人的话。
随着探针的轻微转动,他脸上的表情越来越严肃,似乎有所发现。
当两根探针完全交叉在一起,关崇阳停下了脚步,开始在小范围不断的进行校正。
“你在这儿做个标记,我去附近看看。”
关崇阳用脚尖在地下画了个圈,然后招手把方唯喊了过来。
他指了指脚下,然后让方唯做好标记,自己则朝着不远处的一座小山丘走去。
方唯出来的时候就带了锄头,同时还背了一包石灰粉。
他先在地下撒了石灰粉,标记出来一个圆圈,紧接着就用锄头刨了一个浅坑出来。
【发现一个井眼,地表距离地下水源117米,无岩石层。】
【此类设施,无法进行临时指定,只能进行唯一归属指定。如果进行新的指定,之前的归属指定将撤销。】
【你是否将此处水井指定为归属设施?】
几行文字从眼前飘过,方唯看了两遍,确认自己没有看错。
怎么说呢,他原本还挺看重归属水井的,毕竟能带给他长期稳定的点数收获。
坏消息是,系统显然没有给他留下钻空子的余地,直接堵死了躺着赚点数的可能。
好消息是,信息提示可以当做探查结论使用,打井的成功率大大提高了。
再看关崇阳测定的这个井眼,地表距离地下水源有117米,廖技术员等人大概率没办法打出水来。
理论上,廖技术员他们最大的打井深度能达到120米,但在实际操作中,恐怕达到100米都很难。
没办法,技术和设备都不给力,对方的能力也有限。
方唯没有吱声,这事儿没法说,也说不清。
稍后,关崇阳走了回来,指着这个浅坑说道:
“廖技术员,附近只有这处井眼最合适,我有八成的把握能打出水来。只是,可能要打的很深,要不你先打50米试一试?”
没有先进的探测仪器,仅仅凭借经验和两根探针,关崇阳就做出了正确的判断。
这让方唯感到十分佩服,他自己是开了挂的,人家靠的才是真本事。
不过,他并不看好这次尝试,打50米?就是打两个50米都不够。
“关大爷,按照你以往说的,这样的地形即便是有地下水源,也会在地底深处。深度有没有可能会超过100米?”
方唯难得主动开口,老爷子和廖技术员听完,都很纠结。
因为两人根据自己的理论体系,就是这样判断的,先打50米只不过抱了一丝幻想而已。
万一地下水源没有预料的那么深呢?
“那我再看看”
关崇阳判断做好标记的这个地方应该能打出水来,只是深度有点拿不准。
现在听到方唯的提醒,纠结了半天,还是决定再找找。
于是他拿着探针围绕着标记处,一圈一圈往外探查。
时间逐渐流逝,在距离标记处70米开外,关崇阳停了下来。
“老三,在这里做个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