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我在瑶岭山下当农民 第24节

  关崇阳也不喊方唯的大名了,而是跟着方平喊老三。

  这明显是把对方当做了自己的后辈,这后生仔心思灵动,自己昨晚和他讲的一些风水知识,对方一听就懂,问的问题往往直指核心。

  要不是担心害了对方,他都想将自己的毕生所学全都传给方唯。

  “来了!”

  方唯提着锄头跑过去,很快就挖了一个浅坑。

  【发现一个井眼,地表距离地下水源63米,无岩石层。】

  【此类设施,无法进行临时指定,只能进行唯一归属指定。如果进行新的指定,之前的归属指定将撤销。】

  【你是否将此处水井指定为归属设施?】

  这个位置更靠近小山丘,深度不到100米,方唯觉得能打出水的概率很大。

  关崇阳和廖技术员商量了一下,最终决定在这里尝试打井。

  李霞跑回村里喊人,说实话她根本不相信糟老头能找到地下水源。不过在这边耗了这么长时间,啥都不干也说不过去。

  生产队组织人手运来了设备和材料,在廖技术员的指挥下,很快就做好了准备。

  这年月的打井技术介于人工打井和机械打井之间,需要依靠人力推动推动钻杆,同时也部分使用了泥浆钻探技术。

  如果是后世的机械钻井,大概几个小时就能打到水层的位置,而使用人力和机械结合,大概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

  这还不包括后期处理的时间。

  关老爷子和方唯都没有去干体力活,也用不到他们,人家生产队来了二十多个年轻后生,那可不是摆设。

  廖技术员带着李霞在现场指挥,其他几个打井队员充当了技术工人的角色。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终于达到了50多米的位置,却连一滴水都没见到,甚至还没有到达湿土层。

  “老爷子,还继续打吗?”

  廖技术员有点骑虎难下,跑过来问关崇阳。

  关崇阳看了一眼方唯,因为他对自己的判断产生了疑惑,说白了就是失去了信心。

  “再向下打10米看看,我感觉有戏。”

  方唯很清楚现在这种情况,廖技术员和关崇阳并不需要专业的意见,而是需要有人给他们打气。

  关崇阳点点头,廖技术员也就不再说什么。

  回去后他大声喊道:“大家再加把劲,很快就能看到希望了。”

  廖技术员没有放弃希望,希望随即就变成了现实。

  再打下去10来米已经打到湿土层了,这个时候都不用关崇阳和方唯说什么,一群人嗷嗷叫的开始冲刺。

  清澈的地下水喷涌而出,水位渐渐回落。

  这当然不是一口自流井,像之前方唯找到的那一口自流井很罕见,所以,新打的这口井就需要提水。

  提水的方法有好几种,排除了手摇提水之外,还可以使用水轮泵或者利用风能。

  等到了60年代中后期,柴油水泵才会出现,至于电动水泵还会更晚一些。

  水轮泵不需要电也不需要燃油,其原理是通过水力驱动水轮机和水泵的结合体,利用水流能量转换成机械能,再转换成水流能量,实现水的提升和输送。

  这玩意的结构简单,维修简便,使用起来却需要一定的条件。

  方唯很好奇,等到水轮泵安装的时候还特意去看了看,弄明白了到底是怎么回事。

  水轮泵的驱动需要的是“势能”,没有高低落差就无法工作。好在打出的这口井位于山丘附近,地势较高,倒是能符合安装要求。

  效率只能说比手工提水强,肯定比不上电动水泵。

  成功打出了这口井,李霞红着脸向关崇阳道了歉。她不是刁蛮的人,之前只是认知方面问题。

  事实胜于雄辩,李霞对待关崇阳的态度来了个180度大转弯。

第32章 丰收的期盼

  接下来,关崇阳和方唯转战多地,运气就没这么好了。

  要么是找不到地下水源,要么就是找到了地下水源深度又太深,无法顺利打井。

  一个月的时间,在两个人的帮助下打出了6口井。

  这个数字不值得骄傲,因为这点数量的水井对于全公社来说,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唐泽说到做到,在公社开了表彰大会,针对廖技术员等人、关崇阳、方唯进行了表彰。

  会后,唐泽还专门和方唯聊了聊。

  方唯是个有文化的人,而且亲身参与了打井工作,想听听他的一些建议。

  “我觉得吧,打井只是补充,要想彻底改变‘十年九旱’的局面,还得大力兴修水利。具体来说就是修水库、修水渠,靠老天爷赏饭吃肯定不行。”

  方唯也没客气,直接照办了历史上的成功经验。

  历史上在经过了几年的自然灾害之后,全国都掀起了建设农田水利设施的浪潮。

  这对于解决农业灌溉、防灾减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人言轻微,说这些仅仅是有感而发罢了。

  唐泽倒是听进去了,今年的大旱把整个公社搞得焦头烂额,所以方唯的话引起了他的共鸣。

  不过他没有发表意见,勉励了对方几句,便结束了这次谈话。

  回到家,方唯美美的睡了一觉,随后才去大哥那边吃饭。

  “大嫂,这是公社奖励的一斤白糖,你收起来吧。”

  公社的表彰以精神鼓励为主,但还是有一点物质奖励的。

  比如像这一斤白糖就是奖励的一部分,另外还有一支手电筒,一顶草帽。

  手电筒他准备留着自己用,草帽直接给了大哥,另外他还在供销社买了一点炒花生,给两个小家伙解解馋。

  “小弟,莫乱花钱,他两个有东西吃。”

  田桂花接过白糖很高兴,连忙放到了柜子里。

  方涛和方婷婷有了零食吃,开心的不行,蹭了方唯一身鼻涕。

  外出一个月,试验田里的稻子长势喜人,已经进入了结实期。

  山谷里的红薯更是有了高产的迹象,方平最近没少去那边照料。

  “老三,试验田多亏了虎子他们几个。这些后生以前虽然很调皮,但现在都懂事了,个个干活不偷懒,学东西还快。”

  大哥一个劲的夸赞郑虎等人,要没有他们几个,方平哪有时间去山里?

  还有,方唯外出之前把自己在山林里布设的陷阱,交给了郑虎照看和维护。

  对方这一个月在山上收获了6只兔子、2只山鸡,全都交给了方平。

  家里也没吃,让大嫂做成了腊味,回头让方唯自己处理。

  【收获猎物,点数+53,总点数334点】

  【稳定产出的水井,细水长流,每日收获点数20】

  【一个月的结算,点数+600点,总点数934点】

  出去一个月,还有这么多的点数进账,方唯自然很开心。

  “大哥,回头给虎子他们两只兔子,行吗?”

  郑虎等人给自己帮了忙,方唯不可能一点表示都没有。

  所以他才想给他们一点东西,吃独食可不是啥好习惯,会没有朋友的。

  “你问我做么子,那是你的东西,你想怎么处理都行。”

  方平难得露出了笑容,觉得三弟长大了,也懂事了。

  晚上。

  方唯让大嫂帮着做了饭菜,一大锅红薯丝米饭,一大盆腊兔子肉炖芋头,然后把郑虎他们几个喊过来吃饭。

  两只腊兔子也不好分,大家一起吃了最好。

  “方三哥,以后有什么事你就喊我们,保管随叫随到。”

  几人当中个子最小的邓元恩,精瘦精瘦的,但饭量可不小。

  他一边吃东西,还一边“表忠心”,惹得郑虎在桌子底下踢了一脚。

  “好啊,以后有事咱们互相帮助。”

  方唯两世为人,在心智方面肯定要比这些小伙伴更加成熟。

  所以不会一味地索取,这样的相处方式才会更长久。

  几人听到方唯的话,果然很高兴,人嘛,谁不喜欢被人尊重呢?

  这顿饭大家吃的很开心,方唯讲了几件在打井期间发生的趣事,一个个都听得津津有味。

  第二天。

  方唯一早就去了试验田那边,虎子等人已经来了。

  看着眼前饱满的谷穗,他的脸上不禁露出了笑容。

  接下来,这片试验田还需要精心的照料,直到享受丰收喜悦的那一天。

  郑虎等小伙伴的脸上也挂着笑容,这块田里有他们的汗水,自然也能体会方唯此时的心情。

  不远处,吴茂盛晃晃悠悠的走了过来。他的本职工作是照看队里的耕牛,但自从接了培育良种的任务,平时放牛、喂牛的活儿就基本上用不着他。

  他虽然还住在牛棚那边,但实际上的待遇却提高了很多。

  “老三,你总算回来了。田里的稻子长得很不错,丰收在望,但还有一些事情需要注意一下。”

  吴茂盛就在田埂上给方唯和郑虎等人,说了接下来的注意事项。

  说实话,之前他对于培育良种根本没抱什么希望,但随着田里的稻子越长越好,他也开始有信心了。

  缺这缺那是个大问题,但架不住运气好。

  距离成功还差得远,但最起码可以看到胜利的曙光了。

  郑虎等人听的很用心,几个以往只知道胡闹的半大小子,不知不觉已经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要不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呢?他们服气方唯甚至有点崇拜方唯,所以平时的举动难免会刻意去模仿。

  时间长了,变化就会自然而然的产生。

  “吴老,我们都记住了。”

  等吴茂盛讲完,方唯看了一眼郑虎等人,然后说了一句。

  吴茂盛对方唯还是很放心的,随后在田里看了看,便转身离去。

  临近中午。

首节 上一节 24/2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