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我在瑶岭山下当农民 第230节

  “我这边没问题,我就是怕给你带来麻烦。”

  沈钰还是乐意的,她之前就在县一中工作,骨子里还是喜欢教书育人的工作。

  对于幼儿教育她也知道一些,并非一窍不通。

  “不会有什么麻烦,只是不能给你一个名头,但具体的工作还是你来负责。待遇比照小学和医务所,不会让你吃亏的。”

  方唯笑着摆了摆手,给沈钰吃了一颗定心丸。

  沈钰自然没有答应的理由,便愉快的接受了这个新任务。

  “托儿所的人员可以从知青当中选拔,大字不识的人是不行的。另外,还得有一个保健老师,要能及时处置孩子的突发状况。”

  她随后还提了一些建议,方唯都一一记了下来。

  三天后。

  下塘大队托儿所破土动工,队里还专门请了一个施工队,避免耽误接下来的插秧工作。

  郑虎抽了一些劳力过来帮忙,现在距离插秧还有一点时间,等忙起来再把人撤回去就行。

  时间匆匆。

  转眼就到了插秧的日子。

  由于农机的普及,现在队里插秧已经用不了那么多的人,再加上实行了轮流劳作的方案,只用了一周的时间,就全部搞定。

  随后,郑虎就把一多半的劳力投入到植树造林工作中,养殖业也在蓬勃的发展。

  蛋鸡和肉鸡的存栏数始终保持着较高的水平,其他几个饲养鸭子的禽舍也开始逐渐增加小鸭子的数量,为即将到来的放鸭做准备。

  十二座【堆肥场】,源源不断的产出优质高效的农家肥,为农业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天。

  方唯和盘莲花一早进了山去采药,陈州中医院那边的库存告急,他们需要补充一笔货卖给对方。

  原始森林的那座山实在是太大了,各种草药生长在山涧丛林里,数量十分庞大,就是采摘起来很费事。

  因为不集中,所以要半山涉水,采摘的效率越来越低。

  “三哥,我现在觉得你当初就开始移栽一些珍稀草药,是多么正确的决定。

  只可惜那些草药的年份不够,要不然咱们根本不用跑这么远,采摘的效率会大幅度的提高。”

  两人越走越远,导致采摘效率在不断地降低。

  现在出来一趟基本上要到半夜才能回去,而采摘到的草药也越来越少。

  盘莲花都有点服气了,现在终于明白,男人为什么要不断地移栽各种珍稀草药,到距离村子更近的山林里。

  现在几个不到半天路程的草药集中生长地点,都快成为了草药的大观园,几乎各种珍稀草药都有。

  方唯也不在乎会不会有人采摘走了,自古华山一条路,要想快速的抵达那一带,就必须从村子后面进山。

  从别的地方进山要绕好几天的路,还不如从别的方向去原始森林里碰运气呢。

  “我们辛苦点也是有好处的,别看咱们由近及远采摘了不少草药,最多到明年,这些区域的采药就又长出来了。”

  方唯笑了笑,拉着盘莲花原地坐下来休息。

  那一片分布着大量珍稀草药的山林,早就被他进行了指定。只要不是对年份要求很高的草药,到了下半年就又可以采摘。

  现在走得远,一方面是让采摘过的区域休养生息,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寻找更多的草药品种。

  说白了,他和盘莲花都属于“大山的儿女”,相比做其他的事情,她俩更愿意在山林里出没。

  打猎、采摘,累了幕天席地,渴了饮用山泉水,饿了做一顿竹筒饭或者烧烤,整个人都会显得格外的轻松愉悦。

  只可惜,这是一种理想状态。

  夜里。

  两人带着猎狗返回了家里,今天的收获不错。

  半个月之后,方唯备好了一批草药,大概够医院用两三个月的量。采购员将这批珍稀草药带走了,并支付了3625元的现金。

  方唯终于闲了下来,时不时的去队里转一转,基本上当了甩手掌柜。

  盘莲花可没他这么自在,厂里最近接了一笔大订单,就俩她都得亲自上阵,每天忙得脚不沾地。

  匆匆忙忙间,队里的托儿所落成,开始招收2岁到8岁的小朋友。

  保育员和老师大多是从知青中选出来的,也有一些读过书的年轻社员。

  田桂花觉得有些无聊,就去托儿所当了掌勺大师傅,负责给孩子们做饭。

  由于托儿所收费低廉,还是有不少人把孩子送了过来。

  刚开始肯定做不到很完美,各种小问题层出不穷。不够沈钰还是很有能力的,通过不断地改进,托儿所搞得越来越好。

  孩子们做游戏、学知识,总比在家里撒尿活泥巴要强。

  家里少了孩子的拖累,有些人就跑到竹器厂“赚外快”,厂里积压的订单很快就完成了大半。

  “三哥,你还跟没事人似的,上级下发了通知,地区组成了考察组,要来视察我们的试点工作情况。”

  上午。

  郑虎急匆匆的跑到了方唯家里,看到对方正坐在躺椅上、美滋滋的喝茶。

  前段时间上山,方唯从之前发现的几颗古茶树上采摘回来了十几斤茶叶,然后经过炒制,变成了他的口粮。

  “慌什么?天又没塌。考察组来就来呗,咱们从去年到今年干了些啥,你心里没数?”

  方唯瞪了对方一眼,然后起身给郑虎倒了一碗茶。

  郑虎还真不敢回嘴,别看已经是大队长了,反而比以前更怯乎方唯。

  “嘿嘿,你不在队里坐镇,我们没有底气啊。”

  郑虎干笑了两声,然后端起茶碗喝了一口。

  这一喝发现不多了,这茶水的味道和当地苦茶的味道,完全不一样啊。

  入口清香,回味无穷。

  “三哥,你从哪里搞的好茶叶?好喝,真好喝!”

  “我在山上发现了几颗古茶树,前些天采摘了一些茶叶回来打算尝一尝,没想到味道居然很不错。

  我顺便搜集了古茶树的枝条,交给育林队让他们栽培,看能不能培育出较好的茶树品种。”

  听到对方称赞家里的茶叶,方唯的脸上不禁露出了笑容。

  他对于检查组、考察组早都习以为常了,只要干好自己的事情,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他又不想升官,大队长和大队支书就到头了,何必理会那么多。

  “考察组来了之后,你和其他的队干部好好接待,有啥说啥,不夸大不贬低,实事求是嘛。

  我回头露个面,剩下的事情我就不管了,听到没?”

  郑虎闻言,脸色一下子就垮了下来。

第215章 功过各半,通电的希望

  “三哥啊,我以前哪应付过这种场面,再说了,好歹是上级领导来考察,你躲起来不露面,是不是对人家不大尊重?”

  郑虎都快哭了,他是真的应付不来。

  “没经验才应该多锻炼!我可没说我要躲起来,只是尽量少露面,接待工作由你全权负责。”

  方唯有些不耐烦了,等郑虎喝完了一碗茶水,就直接把对方赶了出去。

  这小子,都看不出来这是在给他创造机会吗?

  多在领导面前露脸是有好处的,说不定啥时候他就和郑先发一样去了公社。

  喝了一会茶,方唯去育林区转了转。

  现在植树造林的主战场,已经推移到其他的十一个生产队那边。板栗林沿着山势展开,五万棵板栗树树指日可待。

  油茶林散布在高山上,其间还生长着各色各样的树林。

  山脚下的楠木防护林像一道围墙,防护着山下的农田和房屋,深山里的珍贵树木也越来越多。

  “老高,像这种古茶树的培育,大概需要多久?”

  方唯带回来的茶树枝条已经扦插在育苗区了,数量不多,只能慢慢来。

  “起码要五年以上的时间。”

  高青山随后给出了一个大概的时间,这还是因为这一带的水土好、林木生长快速,要是在其他的地方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

  方唯点点头,也不是很在意。

  接下来他又去7号禽舍那边看了看,肉鸡的饲养已经走上了正轨,平均出栏天数在两个月左右,鸡肉的品质还能有保证。

  从山上下来之后,他去了托儿所那边。

  这会儿已经到了下午时分,他在沈钰的陪同下四处看了看,没发现什么明显的问题。

  “爸爸!”

  小宝看到了方唯,直接跑了过来。

  小家伙在托儿所投入运行之后,就直接报了名。

  孩子白天在托儿所,王竹韵就有更多的时间照顾阿公,基本上每天下午放学都是田桂花把他带回去的。

  “婶子,那我就把孩子带回去了啊,你给我大嫂说一声。”

  该看的都看了,该了解的也都了解了,方唯便带着孩子回到了家里。

  盘莲花还没回来,王竹韵正在洗菜,阿公坐在屋里打瞌睡。

  老人家听到动静,马上就醒来了,然后就带着小家伙去院子里荡秋千。

  这个秋千也是方平亲手做的,很结实。

  方唯看着这一幕,心里就很塌实,连心情都好了很多。

  过了两天。

  地区的考察组来到了下塘大队。

  考察组的组长是地区农业局的一名副职,姓万,叫万勇。这人是个急脾气,一来就开始查账,想要知道大队去年的收支到底是什么情况。

  方唯带队迎接了考察组的到来,并举行了一个简短的座谈会。

  接下来他就很少露面,接待工作由郑虎和刘会计负责,每天都有回答不完的问题。

  万勇注意到大队支书总不见人,有一次实在忍不住了就问了郑虎一句。

  郑虎当然是尽量帮着遮掩,万勇就不太高兴。

  他这次来队来考察,说实话是地区想树立一个典型。特别是曾庆对这件事很上心,考察组出发之前,人家还特意为方唯说了不少好话。

  结果万勇等人来了之后,方唯几乎很少看到人影,连敷衍都懒得做。如果不是看在曾领导的面子上,他肯定会发脾气的。

  查完了账,考察组又进行了实地考察,确认了下塘大队的工作成绩。

首节 上一节 230/2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