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我在瑶岭山下当农民 第229节

  要是他省着点,甚至还能存几块钱。

  他听说了小叔家的事情,家里有老人需要看病吃药,开销很大,所以他也想出一点力。

  方平是走不开,竹器厂主要靠他和盘莲花、温工在撑着,盘莲花不在他就必须在厂里坐镇。因为温工没有名分,镇不住人。

  后来方唯就不让方涛进山了,让他好好在家里陪陪父母,要不了多久他又得返回学校上课。

  等到采摘差不多了,方唯去公社给贾科长打了电话,采购员过来把草药拉走了。这个月的草药少一些,但也收入了2640元现金。

  方涛走的那天,方唯把对方送到了县城。

  在对方上车前,方唯给侄子硬塞了200块钱。方涛还想在推脱,方唯不耐烦的挥挥手说道:“赶紧走吧,车要开了。”

  后来方涛写信回家说了此事,田桂花还一个劲的骂儿子不懂事。

  二月二。

  孙道人来找方唯,给了他两张方子。

  这是给阿公和关崇阳开的药,主要作用是固本培元、调理身体。上面用了不少名贵的药材,自然价格也不菲。

  方唯二话不说就去了陈州,然后找到了贾科长。

  “贾科长,我们那边没什么好东西,给你带了一些土产,还请你不要嫌弃啊。”

  趁着中午下班的时间,他把贾科长拉出来吃了顿饭。

  两个要了两菜一汤,没喝酒。

  吃饱喝足之后,方唯才把带来的东西给了贾科长,有瑶山腊肉、腊鸡、笋干、干菌子等,另外还有一桶茶油,的确是一些土特产。

第214章 奋发图强的瑶寨,托儿所

  贾科长看了一眼,脸上顿时露出了笑容。

  这里面要是有什么贵重东西,他还真不能收,这年月大家都比较注重这个,免得哪一天翻了船。

  但只是一些土特产就没事,礼尚往来嘛。

  “方队长,你要的都是名贵药材,要拿批发价得院长批准。为了你的事情,我可以找了好几次院长,终于不负所托,事情办成了。”

  贾科长到了这会儿才吐口,倒不是因为方唯给他送了点特产,而是想卖对方一个人情。

  这两次采购科搞到了珍稀的药材,院长在会上狠狠地表扬了贾科长和采购科。今年医院要分房子,贾科长已经等了很久了,他希望方唯能按时供货。

  所以他耍了一个小手腕,但无伤大雅。

  “贾科长,这次多亏你了,以后你有什么事带句话就行,我一定会尽力的。”

  方唯看得分明,他前世就是搞销售出身的,这点伎俩那还不懂?不过他假装不知道,一个劲的向对方道谢。

  贾科长见好就收,带着方唯去了医院,按照所需凑齐了药材。

  结账的时候,付了3052元,这是优惠之后的价钱。

  “方队长,你慢走。我们需要的草药希望你上点心,要是你那边还有什么其他的草药,到时候我让采购员一并收购。”

  贾科长做人做事还是不错的,他把方唯送出了大门,然后才提到了自己的事情。

  为了调动对方的积极性,他甚至还承诺可以大量收购普通草药,买谁的都是买,不如和方唯建立更好的关系。

  “谢谢贾科长,那我走了,等我凑齐了你们需要药材再给你打电话。”

  方唯笑着和对方道别,然后返回了家里。

  到家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孙道人请过来,让他过过目。

  “都是好药材啊!剩下的药材你这里都有,我现在就给他们煎药。”

  孙道人就在方唯家里开始熬药,等药熬好了之后,方唯去把关老爷子喊来,看着他和阿公喝了药。

  以后他俩每天都要喝这么一碗中药,孙道人负责给他们煎药,别人煎药他还不放心,怕人家掌握不好火候。

  这次的药是一个月的量,吃完之后又要停几个月,然后根据情况再看。

  “三哥,辛苦你了。”

  晚上睡觉的时候,盘莲花含情脉脉的看着男人,道了一声辛苦。

  方唯笑着摸了摸对方的头顶,什么话都没说。他觉得这些事是他应该做的,阿公和老爷子都对他很好,他不认为所做的一切是对谁的恩惠。

  惊蛰过后。

  天空中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连续一周多都不停。

  但天气不是阻止大家下地干活的理由,整个下塘大队都忙碌了起来,开始翻地。

  方唯不管生产的细节,今年队里有了大队长,他干脆就当了甩手掌柜。

  他的职责就是检查巡视,换言之就是专门挑毛病,然后让人家整改。

  现在连赵金生和张楚见了他都害怕。

  在全大队巡视了一圈,他的心里其实是满意的。然后他就去了瑶寨,依然是挑毛病,指出做的不好地方,让大家整改。

  他这个态度表现出来,郑虎和王松林哪还敢马虎?一个个都提高了要求的标准。

  “松林阿哥.”

  “三哥,你喊我名字就行。”

  这么个搞法,就连他喊一声阿哥,王松林都不敢应了。

  方唯懒得理他,继续在现场讲解后续的工作安排。

  接下来就是育秧和插秧,这个不用说,但杂交水稻育种的一些技术要点、以及不不育系的培育难点,他都一一作了说明。

  谁有不懂的地方可以马上提问,他会很有耐心的进行回答。

  但要是等到以后再出问题,他是不会客气的。

  “都明白了吗?不明白可以问,我愿意多讲几遍。”

  “听明白了!三哥,你就放心吧,我们不会出差错的。”

  大家纷纷表示没问题,方唯这才下了山,离开了瑶寨。

  现在他等于是要兼顾下塘大队和瑶寨的全面工作,分身乏术,只能依靠大家的力量才能干好工作。所以就必须要严格要求,光靠以前的威望是不够的。

  匆匆数日。

  春播工作拉开了帷幕。

  下塘大队各个生产队按照生产计划,按部就班的开始播种、育秧,然后还要进行插秧。

  瑶寨也忙碌了起来,方唯的那10亩“职田”,也就是头人才能掌控的水田,这一季会种植【YX-032】稻种。

  毕竟这种稻种瑶寨一直都在种植,而且有自己的销售渠道。

  之前寨子里培育出来的这个稻种,亩产有700多斤,下塘大队一队则达到了亩产803斤的水平。

  现在方唯将瑶寨的田地都进行了指定,今后会有各项属性的加成,其产量还会有进一步的提高。

  方唯给王松林专门做了交待,这10亩地的产出,必须要等他在现场时才能收割。

  他不打算公布产量,反正产出多少都是由他完全支配。

  王松林表示自己记住了,一定会按照方唯所说的办。他知道这位新头人有大本事,估计对方是打算搞什么试验不想被别人知晓。

  粉方唯随后又去看了看寨里种植的黄豆,觉得今年的产量还会有大的提升。

  自从寨里使用了二队提供的【瑶岭黄豆】种子,这几年的产量一直在稳步攀升。

  “松林,我看黄豆培育到现在,高产种子基本上已经定型。定型种子的价格要高不少,应该能带来不错的收益。”

  瑶寨以梯田为主,其中水田有790亩,旱田有1360亩。

  其中旱田,种植了100亩的蔬菜、60亩的红薯,剩下的1200亩旱地全都种植了黄豆。

  寨子的总人口不算很多,男女老少加起来有600多人,属于中大型的瑶寨。

  按说土地是很富裕的,但别忘了寨子是在山上,梯田的产量一向不高,也就是这些年种植了高产的稻种,粮食才够吃。

  现在按照方唯的计划,寨子以后会专门从事育种工作,包括培育杂交水稻材料。

  另外,育种还会涵盖经济作物,并大力提升瑶寨烤烟的品质。

  至于养殖业倒不值一提,本身也不是为了赚多少钱,而是为了保障大家的肉蛋禽的供应。

  方唯在寨里呆了两天,然后下了山。

  回到家,和阿公聊了聊瑶寨春播的情况,阿公听完之后感到很欣慰。想当初他带领寨子在艰苦的环境中踯躅前行,到头来还得靠打猎才能弥补粮食的不足。

  那时候一亩地才能产出多少稻谷?最多百十来斤,遇到灾情连这个数字都没有。

  所以他觉得育种工作是一项神圣的事业,不仅能给寨子带来丰厚的收益,还能造福千万家。

  这才是他努力把方唯推到头人位子上根本原因。

  “老三,只是亏了你了。为了给我看病抓药,你还得去深山里采药赚钱,唉!”

  阿公说到这里就打住了,没办法,现在大环境就是如此。

  “小事!我和莲花的身体好,又有武器防身,多进几趟山没什么关系。阿公,你不要多想。”

  方唯还真不觉得谁亏欠了自己。

  这年月在各行各业都涌现了一大批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英雄模范人物,和他们相比自己还差一些。

  他从来不认为自己能改变这个时代,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只能去顺应这个时代。

  第二天。

  方唯去了公社,找郑先发谈了谈。

  “你打算在队里搞一个托儿所?”

  郑先发觉得很惊奇,他知道在城里的机关单位和一些大企业,都有自己的托儿所和职工子弟学校。

  但这是农村,即便是像下塘大队这样的富裕队,又能承担多少社会性责任呢?

  如今队里有医务室、大队小学,如果再加上一个托儿所,负担可不轻啊。

  “是的!农村的孩子从小缺乏教育,眼界太窄,这样可不行。以前大队没有能力也就算了,可现在有了能力对有些问题就不能视而不见。”

  方唯的决心很大,他提前和郑虎等人都沟通过,大家也很支持他的想法。

  幼儿教育、学龄前教育其实挺重要的。

  “那行吧,这事关键在你们自己,你们觉得行就行。”

  郑先发不再阻拦,回头和黄志刚等人一商量,直接做了决定,同意下塘大队设立托儿所。

  托儿所的职能是“托幼”一体,以自愿为原则。

  不是免费,要适当的收一些材料费以及伙食费,别的费用不收,由大队承担。

  方唯回去之后就开始挑选地点,最后定在了一队。

  抽时间他带了一些山货去看望沈钰,然后说道:

  “婶子,大队准备建一座托儿所,可是我们没有人才。我想你担任托儿所事实上的负责人,只不过没有公开的名头。”

首节 上一节 229/2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