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不可多得优秀著作。”
专家给出的专业意见高度一致,那就是出版社淘到了一本用优秀都不足以形容好书。
出版社的主编大喜,马上决定出版此书。
不久后,方唯接到了这辈子的第一笔稿费,一共是400元。
这年月也是有稿酬的,50年代的稿酬要高一些,反而是到了60年之后,稿酬还降低了,降低的幅度大约有一半。
一本足以改变大多数人命运的科技著作,稿费只有区区的400元,这要是在方唯的前世,说出去谁信?
方唯不在意这些,他还挺高兴。要真是在乎能赚多少钱,他就不会公开发表这本手册。
当然,这本手册严格说起来应该叫入门篇,后续应该还有基础篇、进阶篇、精华篇等等。也就是说这本手册涵盖的只是最基本的东西,方唯并没有把全部干货拿出来。
一下子拿出来的干货太多了,反而不是啥好事。
这本手册对于当前的农业生产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等效果不断地衰减之后,方唯会适时地放出更多的东西。
“三哥,你成为大作家了啊!不对,不应该叫作家,应该叫农业领域的科学家才对。”
出版社在寄来稿费的同时,还寄来了几本样书。
方家这两天热闹非凡,不断有人来欣赏方唯的“大作”,都快把他捧上天了。
盘莲花尤其高兴,自己的男人有本事,她也会觉得脸上有光彩,不管走到哪儿都会提一句男人出书的事情。
出版图书,对于偏远地区的农村来说,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
大家在替方唯感到高兴的同时,对他的崇拜之情愈发的热烈。就一本书,让方唯的威望达到了顶点,他不仅仅是瑶岭公社的骄傲,也是全县人民的骄傲。
年轻的大队支书、全国代表、南光系列高产稻种的发明人、农业科学家,大作家等等,一连串的头衔被大家按在了他的头上,走到哪儿脑后都自带光环的。
“莲花,别人触碰你男人也就算了,怎么家里人也跟着吹捧啊?”
方唯无奈的翻了个白眼,想让盘莲花冷静一些。
“我乐意,你管得着吗?”
盘莲花才不怕方唯呢,她这几天高兴得很,同样也十分享受男人带来的荣耀。
第二天。
国家级媒体报道了方唯的事迹,也特别提到了这本【杂交水稻育种技术手册】。
这本书成为了当下的“神书”之一,各地的农业部门大批量的购买,除了科研院所之外,要保证每个生产队至少有一本。
在方唯的记忆中,当下只有【赤脚医生手册】、【民兵训练手册】的发行量可以和自己的【杂交水稻育种技术手册】相媲美。
如果是前些年,他绝对不会选择出版这本书。但现在的形势又有所不同。
狠抓工农业生产成为了主流,各行各业都在“大干快上”,所以方唯才趁此时机出版了他的书。
主要不是为了给自己捞资本,方支书也是一个有情怀的人好吧?
方唯是早上看到了报纸上的报道,结果仅仅隔了一天,他就被省内的各大媒体堵在了办公室。
【手册】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了他自己的预料,随口应付了媒体,他便落荒而逃。
有道是祸从口出,他不希望接受任何的采访。
接下来几天,他都是早出晚归。天不亮就钻进了深山老林,直到天黑之后才敢回家。
“三哥,你一个人在山里一呆就是一天,都干什么了?”
盘莲花在这种时候不会和男人唱反调,方唯进屋,她就端上来了茶水,然后很好奇的问了一句。
“还能干啥,继续寻找珍稀草药呗。我今天往一号草药培育基地,移栽了21株草药,很厉害是吧?”
方唯不愿意接受采访还有一个问题,上级并没有这样的安排,仅仅是之前国家级媒体的报道的跟风而已。
他已经做了自己该做的事儿,现在只想安静下来。
还好,这样的局面只持续了三天。也不知道是哪位说了话,要求大家不要影响下塘大队的正常生产秩序。
世界顿时安静了下来,方唯终于可以准备好好过个中秋节了。
端午节没杀猪,中秋节前直接杀了120头猪,让大家好好过个节。
【养猪场】的宁乡花猪基本上都达到了出栏标准,这一次分的猪肉全部都是这种花猪猪肉。
【产出生猪,点数+27600,总点数:4201940点。】
养猪场还剩下1789头猪。
宁乡花猪的饲养周期短,平均到180斤左右就可以出栏。不过,队里养的花猪长得更好,这一次杀的猪平均体重达到了230斤。
但还是比不过之前的品种,以前养的猪平均体重都超过了300斤。
但大家回到家迫不及待的尝了尝,这种猪肉的口感却更好,肉质松软,肉香味十足,而且猪肉本身的腥臊味根本吃不出来。
方唯和家里人也对这种猪肉的评价很高,不说别人,看看小宝的吃相就知道了答案。
“老三,这个花猪还能继续育肥不?”
阿公吃了几块花猪猪肉,同样是赞不绝口。
不过,这种猪哪都好,就是体型小了点。
“那就要更长的时间饲养才行,其实不合算,超过了一定的重量线之后,成本加大,性价比太低?”
方唯随口回答了阿公的问题。
阿公虽然听不懂啥叫性价比,但对方的总体意思他能明白。
第二天就是中秋节,一大早,蒋玉芬、郭永清、农机公司的刘经理,县育种基地的王亮等人,不约而同来到了下塘大队。
他们赶在节日这天来,毫无疑问都是来买物资的。
前些年的形势比较紧张,大家都来的少,万一被当做投机倒把抓住,就很麻烦。这两年的大环境宽松了一些,大家也就少了很多的顾虑。
“玉芬姐,恭喜你荣升收购站站长。”
方唯有一段时间没见蒋玉芬了,对方前不久当上了站长,混的挺不错。
“有啥好恭喜的,芝麻大的官都算不上,整天还累的贼死。不像你,你现在可是名满天下,以后要多关照姐姐我哦。”
收购站的站长的确算不上“官”,但手里权力可不小。
不过蒋玉芬这人脸黑,不爱跟人拉关系攀交情,否则也不会过节还得自己买物资。
“今儿要买点什么?”
一堆人坐在他的办公室,他得一个个的打发,所以也顾不上多聊。
“我要100只鸭子、100只鸡、100斤鸡蛋,可以吗?”
“可以!你去找郑队长。”
方唯写了一张条子,交给了蒋玉芬。
蒋玉芬道了一声谢,就拿着条子去找郑虎。她要这么多的鸡鸭和鸡蛋,要给站里的人分还要给亲朋好友分,其实并不多。
“郭叔,你需要什么?”
接下来轮到郭永清,他今年额心情好,所以跑来帮单位采购一些物资。
别看他已经靠边站了,但随着大环境的逐渐宽松,他在县里又有了一定的话语权。单位领导见了他总是陪着笑脸,所以他才会帮单位搞点福利。
第224章 争夺名额,【农优58】
“我要200只鸭子、200只鸡,200斤鸡蛋。”
郭永清要的东西不多,方唯同样给他开了条子,让他去找郑虎交钱拿东西。
刘经理和王亮也是来买鸡鸭和鸡蛋的,刘经理要的东西数量和郭永清差不多,王亮要的数量就多多了。
方唯也不多问,直接给两人开了条子。
蒋玉芬、郭永清和刘经理他们总共买了500只鸡、500只鸭还有500斤鸡蛋,王亮一个人要了1000只鸡、1000只鸭以及2000斤鸡蛋。
把他们打发走,煤矿的人和水泥厂的人又来了。
这两家单位一共拉走了100头猪、2000只鸡、2000只鸭以及2000斤鸡蛋。
队里一个上午总共卖出去3500只鸡、3500只鸭、4500斤鸡蛋和100头猪,一直忙到中午才消停下来。
吃过午饭,队里也开始分鸡鸭和鸡蛋,这一次不按系数分配,按照人头进行分配,每个人1只鸡、1只鸭、5斤鸡蛋。
这又分出去了2000只鸡、2000只鸭和1万斤鸡蛋。
【产出生猪,点数+31200】
【产出肉鸡,点数+22000】
【产出麻鸭,点数+25200】
【产出鸡蛋,点数+14500】
【总点数:4294840点。】
养猪场还剩下1689头猪。
大队收入了5.36万元现金,同时还维系了和这些单位以及个人的关系。
晚上。
方唯和方平两家人在一起过节,孙道人和关崇阳没有来,他们两个和吴茂盛、高青山等人在一起吃饭,同样很热闹。
阿公喝了一点酒,忍不住想起了山寨的一切。人老了就特别怀旧,他的根在瑶寨,真的很想回去住一段时间。
方唯注意到了阿公的神情,就伸手轻轻的拉了一下盘莲花。
盘莲花秒懂,便笑着说道:“阿公,是不是想寨子了?等忙完秋收的事情,我让三哥送你老人家回去呆一阵子,好不好?”
“好!”
阿公一下子就笑了,心情也好了起来。
节后。
方唯应邀去了县育种基地,在王亮的陪同下查看了【YX-032】稻种的生长情况。
以他的经验判断,基地培育的【YX-032】稻种肯定是成功了,初步估计亩产应该在800斤上下。
万亩良田大概可以培育出800万斤稻种,理论上可以为160万亩水田提供稻种。
这是什么概念?截至目前,新林县整个的耕地面积还不到100万亩,大概在85万亩左右。而水稻种植面积,也不过是60万亩左右。
县育种基地大概可以为两到三个县级区域提供高产稻种,而整个湘陵地区还不到10个县。
也就是说,育种基地再继续努力,大概就能为整个地区提供【YX-032】稻种,使得全地区的粮食产量再上一个大台阶。
“方支书,我们应该感谢你啊,你让瑶寨为我们提供的杂交水稻育种材料,是基地能培育出良种的关键。你觉得我们的稻种怎么样?”
王亮在方唯的面前从来没有架子,也不敢有架子。
方唯代表头顶上光环实在是太耀眼了,别说是他,就算是武耀阳还不是一样要对人家客客气气的?
“王主任太客气了!我刚才查看了一下,觉得稻种培育很成功,估计产量差不多。很快就要进行收割了,稻种的后期施肥很重要,稍微注意点就行。”
方唯没什么好说的,该说的都在那本【杂交水稻育种技术手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