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我在瑶岭山下当农民 第250节

  刘会计等人加班加点完成结算工作,接下来就到了一年一度的分红时间。

  方唯接过账册和报表,仔细的看了一遍。

  他首先查看了副业收入,毕竟主粮收入他的心里是有数的。

  去年全年种植了一季花生、一季黄豆、以及一季烤烟,总共收获了105万斤花生、91万斤黄豆和92万斤烤烟。

  另外还有二队生产的高产黄豆种子10万斤,以及高产黄生种子13万斤。

  【采收农作物,点数+1050000】

  【采收农作物,点数+910000】

  【采收农作物,点数+920000】

  【采收农作物,点数+100000】

  【采收农作物,点数+130000】

  【总点数:7449350点。】

  高产黄豆种子卖了48万元,高产花生种子卖了29.9万元,加一起就是77.9万元。

  随后按照平均每人100斤花生、50斤黄豆,进行了分配,一共分出去了20万斤花生和10万斤黄豆。

  还剩下85万斤普通花生和81万斤黄豆。

  这85万斤花生全部用来榨油,一共榨出来29.75万斤花生油。然后按照平均每人50斤的数量,进行了分配,一共分出去了10万斤花生油。

  剩下的19.75万斤花生油,归入了库存。

  今年的花生油很紧缺,收购站的收购价是每斤0.85元(一级),市面上的凭票供应价是每斤0.98元。要是拿到圩市上去卖,每斤1.2元的价格,基本上瞬间就会被抢光。

  黑市上的花生油已经涨到了每斤1.5元的价格,甚至更高。

  方唯让队里给收购站卖了9.75万斤花生油,收入了82875元现金。这个价格多少有点亏,但方唯觉得这是大队应尽的义务,算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的贡献。

  去年瑶寨和田炳义生产队都种植了花生,所以他们不会来购买花生油。

  县机关食堂过来买了2万斤、育种基地过来买了2万斤、煤矿和水泥厂各自来买了1万斤,陈州纺织厂来买了2万斤。

  这8万斤花生油是按照每斤1.2元的价格卖出去的,一共收入了9.6万元现金。

  剩下的2万斤花生油归入了库存,以备不时之需。

  烤烟留下了一部分边角料,一共卖了230万元。所以说不管什么时候烟草的利润都很高,这一笔钱是副业队的重要收入,也是大队的一笔重要收入。

  下塘大队的副业收入,不算林业、林下种植,光是种植经济作物、养殖、再加上竹器厂,全年达到了500万元。

  要是再算上给社员们分配的部分,这个数字还会更高。

  反而是主粮生产收入不算高,一年下来大概是280万元的样子。但这仅仅是现金收入,没有算分配出去的口粮和库存。

  要是算产值的话,下塘大队全年的产值轻轻松松过千万元。

  “刘会计,一会队里开个会,你在会上说说具体的情况。”

  方唯合上了手里的报表,然后召开了大队干部和生产队队长联席会议。

  大家对于去年所取得的成绩都很满意,然后眼巴巴的看着方支书,等对方宣布这一次的分红方案。

  “虎子,还是你来说吧。”

  方唯已经提前和郑虎商量好了,只是没有提前公布而已。

  “上一年,大家努力工作积极进取,大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现在我宣布,这一次分红按照人均800元进行分配。”

  郑虎随即开口,宣布了分红方案。

  会议室里顿时响起了一片欢呼声,大家辛苦一年,分红基本上就是大家唯一的现金来源。

  当然,要是急用钱,也可以拿家里的鸡蛋、粮食去换钱。那些根本没多少钱,如果不是遇到了困难,社员们一般也不会拿去换钱,还不如留着自家吃呢。

  人均800元的分红,分摊到十二个月得有66.67元,比很多城里的工人工资都高。

  方唯和盘莲花一共拿到了2100元,高出平均水平。

  大队这次用于分红的资金是160万元,不算很离谱,主要是大队的总收入高,所以个人的分红也高。

  这才是真正的多劳多得、按劳取酬的分配方案,方唯不怕别人说三道四。

  忙完了队里的分红,方唯又去了瑶寨。

  瑶寨也将进行年底年终分红,寨里去年的经济数据非常的亮眼,但具体到能用做分红的资金却很少。

  主要是因为修路消耗太大,拿不出来多少现金给大家分红。

  寨里的绝大部分人都能理解,路修通了,寨子出产的各种物资才能顺利的运出去。打个比方,像以前山上的春笋、冬笋,就是因为运输能力不够,根本卖不出多少。

  还有,寨里的竹子资源非常丰富,也是由于运输的原因,未能给大家带来多少实际的收入。

  因此,整个瑶寨上下在修路这件事上都达成了一致,那就是宁可苦一两年,也要把这条“生命线”建成。

  实际上,寨里去年的副业收入还是不错的。

  1360亩旱田,种植了一季黄豆、一季花生以及一季烤烟。共收获61.2万斤黄豆、88.4万斤花生、以及54.4万斤烤烟。

  不过都是普通的黄豆和花生,培育高产作物的种子要从今年春播才开始。

  方唯在瑶寨指定【种植区域】的时间比较晚,所以全年的经济作物产量肯定比不上二队。

  【采收农作物,点数+1018000点,总点数:8467350点。】

  经过系统的判定,给方唯增加了部分点数,从今年开始,瑶寨所有的产出都会给他带来点数的增加。

  而且,以后种植的经济作物产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根据目前的情况,我提议按照平均每人230元的标准进行分红。”

  王松林综合大家的意见,提出了分配方案。

  方唯点点头,同意了对方提出来的方案,然后就开始执行。作为头人是不参与寨里的分红的,因为不在寨里生活,所以也没有口粮。

  但其他的物资分配都有份,寨里会安排人手给他送家里去。

  方唯在寨子里住了一晚,第二天上午,队里来了一辆拖拉机,把他和阿公一起接回了下塘大队。

  “阿公,在寨里住的开心吧?”

  盘莲花和阿公的感情很深,在老人家的面前,她永远都是那个活泼可爱的小姑娘。

  阿公宠溺的看着盘莲花,说道:“开心,都开心,回来更开心。”

  盘莲花笑了,然后拉着对方坐下,不停地问东问西。

  现在瑶寨的盘山公路修通了,连接上了县里的公路网,从山上乘坐拖拉机到下塘大队,一个半小时左右就能抵达。

  方唯到家还没到中午,便去了一趟队部。

  在办公室坐下,他看了一会文件,郑虎从外面走了进来。

  “三哥,今天大队还是只有一个‘育种工作先进集体’的奖项,其他什么都没有。”

  郑虎一大早就去县里开了总结表彰会,刚刚从县里回来。

  今年不知怎么搞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就这么一个奖项,他有些不高兴。

  “没有就没有吧,总不能什么奖都发给咱们,是吧?实际上我们需要县里的嘉奖吗?不需要,因为下塘大队名声在外,咱们是全县当之无愧的第一大队。”

  方唯全了几句郑虎,便回家吃饭去了。

  能不能获奖,并非只看粮食产量和现金收入,需要考虑的方方面面的事情。下塘大队吃亏就吃亏在分配问题上,从而导致县里都不敢大张旗鼓的进行表彰。

  这事没设什么好办法,除非政策发生重大变化。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既然选择了实惠,就不要有那么多的牢骚。

  过了几天。

  方唯召开了大队会议,研究今年的生产计划。

  “今年的生产计划和去年差不多,唯一需要调整的是一队的生产安排。从春播开始,一队全面进行【农优58】稻种的培育工作。

  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张楚,你要抽几个育种技术过硬的人员去二队学习,务必保证在今后的育种工作中不会出现重大失误。”

  方唯静静地坐着,郑虎口若悬河的安排了今年的生产任务。

  这些事,两人提前进行了沟通,方唯也点了头,等于是郑虎在今天公布出来而已。

  说实话,郑虎的进步很大,已经算是一个合格的大队长了。不过在其他一些方面,他还需要多锻炼,时间会解决一切问题。

  “大队长,要是我们培育新稻种失败了怎么办?”

  张楚最后问了一个关键问题,一队在杂交水稻育种工作上没有经验,他担心要是把事情搞砸了,社员们会不会饿肚子?

  “你们尽力就好,如果不是因为你们偷奸耍滑或是故意搞破坏,即使是失败了也不会怪你们。其实说实话,失败了可能性很低很低,人家瑶寨能成功,你们也不会差的。”

  方唯代替郑虎做了回答,因为只有他的心里才清楚,一队是绝不可能失败的。

  他很快就会对一队的水田进行指定,春播前,方唯会帮他们搞定育种材料,那么一切都会是水到渠成的事儿。

  “那我就放心了,等春天就开干!”

  张楚露出了兴奋的神情,对未来充满了期盼。

  除了一队,其他各队的生产计划和去年相比没什么两样,所以会议到此结束。

  方唯这一次也是豁出去了,他并不担心别人的质疑,因为【农优58】的产量并不高,甚至还比不上【YX-032】稻种。

  在这种错觉之下,就不会带来任何的麻烦。

  前提是他能一直掌控大队的生产安排,要不然产量变化太明显,肯定会引起有心人的关注。

  在这方面,瑶寨有着天然优势。寨子和外界很少打交道,大家也对寨里的情况不熟悉甚至是一无所知。

  等过个一两年,大家就形成了思维定式,更不会有什么问题。

  年前。

  陈州中医院又过来采购了一批林下种植的草药,重量有83594斤,队里一共收入了31.77万元现金。

  接下来,板栗林中的草药需要封闭生长,一年之内估计是不会再采摘了。

第229章 伤离别,宝贝女儿

  “方支书,等过了年,医院还需要一批珍稀草药,你这边能提供吗?”

  张采购员付了款,趁着装车的空档和方唯聊了聊。

  “应该没问题,到时候你让贾科长等我的电话。对了,马上要过节了,我给你们科备了点年货,你顺便都带回去。”

  方唯打算给医院采购科送一些花生油、黄豆,东西不多,算是自己的一番心意。

  可没想到,张采购员严词拒绝,说太显眼了,拿回去就等于惹麻烦。

  “方队长,你们这些东西富裕吗?能不能平价卖给我们一些?你要是能给我们卖一些物资,那就比什么都强。”

  张采购员话锋一转,提出想买一些物资。

  白送不敢要,如果是自己掏钱买,那肯定就没问题了。

  “小事!别说给你们科室,就算是整个中医院想采购一些物资,我都能拿得出来。”

首节 上一节 250/2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