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先发先是一喜,紧接着又叹了一口气。
现在的形势已经明朗了,瑶岭公社要是继续全面培育稻种,社员们就会面临粮食紧张的窘境。粮食不够,饲养业也会受到影响,那不是又到了吃不饱饭吃不上肉的时候?
到了那时,农业生产肯定会受到影响。
“你不用担心,我还会继续给育种基地那边提供育种材料的。只不过,没办法满足它们的扩张需求,但保证全县的稻种还是没问题的。”
方唯很快就打消了对方的顾虑,因为有县育种基地在,完全可以弥补由于瑶岭公社稻种产量下降带来的市场空缺。
只不过他没能力供应基地2万亩的育种材料,想想办法,供应1万亩的育种材料应该差不多。
“好!那就按照你说的办。大不了老子这个公社主任不当了,真特么憋气。”
郑先发下定了决心,第二天就在公社召开了会议。
各个大队的支书和队长,在会场上就破口大骂,什么难听说什么。
等这帮家伙骂够了,郑先发这才抛出了新的计划。
大家一算账,也只有这个方法最实用。
当然,所谓的一半水田培育稻种、一半水田种植粮食,只是一个指导意见,各大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务必保证社员们的口粮供应。
方唯回到队里,召开了全体社员大会。
这件事肯定要给大家讲清楚,他的计划也需要大家表决,免得以后有人怪这怪那的。
但让方唯感到意外的是,他的计划获得了社员们的大力支持,全票通过,一个反对的社员们都没有。
“那就这么定了,从明年春播开始就按照新的生产计划执行。散会!”
方唯随后宣布散会,回到家里有些闷闷不乐。
本来按照形势的发展,高产稻种很快就可以覆盖整个地区,继而在全省铺开。谁知道突然冒出来一个傻缺从中作梗。
把他之前的计划全都打乱了。
不过,他也不是打不还手的性格,当天晚上就熬夜整理了资料,然后寄往了京城。
他知道这件事的争议一定会很大,但他顾不了那么多,不给对方找点麻烦,他的念头就不通达。
湘陵市。
曾庆作为主抓全盘的主任,看着省里下发的文件很头疼。
“去把唐主任喊过来,就说我有事和他商量。”
到目前为止,地区还没有下发文件到新林县。因为马上就要面临秋收,这个文件一发,绝对会乱套。
他希望给新林县一定的过渡时间,让他们把这一季的稻种换购出去,然后再执行新政策。
所以他需要和方方面面的同志提前沟通一下,要不然他这边压着,有人跳出来捣乱怎么办?
稍后。
唐泽从外面走了进来。
唐泽以前是新林县的主任,由于意外遭遇了车祸,修养了挺长时间。也是他的命大运气好,在地区修养了一段那时间,居然痊愈了,几乎没留下什么后遗症。
之后他又去了另外一个大县当主任,工作干得不错,前不久才调到了地区当副主任。
“曾主任,你找我?”
“来来来,你先坐。我这里搞到了一些好茶叶,你尝尝看合不合你的口味?”
曾庆笑着招呼唐泽坐下来,然后让人泡了一壶茶。
唐泽一尝,味道的确不错,但他却搞不清楚这是什么茶叶。
“曾主任,你这茶叶很不错,从哪儿搞到的?”
“哈哈,唐主任这可是新林县的茶叶,是方唯在高山上找到了几颗古茶树,采摘回来自己炒制的。”
唐泽从曾庆的嘴里听到了方唯的名字,不禁恍惚了一下。
他之前因为去营地任职,和方唯少有联系。现在调到地区,工作上千头万绪还没理顺,也没顾上这事儿。
没想到对方和曾主任的私交还挺好。
接下来,曾庆就进入了正题,说了上级关于禁止新林县搞稻种换购的事情。
“我考虑马上就要进入秋收了,咱们的文件是不是可以等秋收后再下发?总得给人家一点适应的时间嘛。讲句良心话,新林县在稻种育种方面,的确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听到曾庆的话,唐泽没怎么犹豫就回答道:“我也是这么认为的,有关文件的下发最好等到秋收过后。”
“那行,回头你帮我做做大家的工作,这个时候应该团结一致才对。”
曾庆笑着点点头,有了对方的支持,这件事基本上就没问题了。
地区迟迟不下发文件,郑先发和方唯等人虽然很疑惑,但也暂时顾不上了。
中秋节过后没多久,下塘大队就开始了忙碌的秋收工作。
收割稻子、脱粒、晾晒,谷仓里堆满了收获,但大家却高兴不起来。因为不允许换购稻种的消息,早就传遍了全县,大家都很担心。
方唯让郑虎等人把产量统计好,直接以报表的形式交给他,不再当众宣布。
“三哥,数据出来了,你看看。”
这天上午,郑虎拿着报表走进了方唯的办公室。
方唯抬起头,然后发现对方的神情似乎不大对,看起来有些怪异。
不过他的注意力都被报表吸引了,也懒得问对方是怎么回事。
他仔细看了一遍报表,感到很满意。
首先是二队,二队产出的【南光二号】定型稻种,总产量为484000斤。
其次是其余的11个生产队,这一季全都都种植了【农优58】稻种,总产量为362.1万斤。平均亩产为850斤,快速的达到了稻种的产量极限。
难怪郑虎的神色有点怪异,二队也就算了,其他生产队的产量居然也这么夸张。
“有话就说,不要憋着。”
方唯抬头看了一眼,随口说了一句。
“也没啥事,三哥你在农业育种方面没得说,十分厉害。但有人似乎想整你,断了咱们的稻种换购之路,你不会要撂挑子吧?”
郑虎憋了半天没忍住,还是把话说了出来。
这两天他听到一个传言,说方唯因为队叫停稻种换购不满,打算去外省工作。据说人家不仅给方唯解决了户口和干部身份,甚至在省育种中心给他安排了一个不错的职位。
这个传言有的是人信,毕竟之前的清河县和陈州,都开出过很好条件想要把方唯挖走。
“没有免去我这个支书,我就一直干下去。免了我这个支书,我还是二队名义上的队长,怎么撂挑子?别听信传言,那是有心人故意放出来的风声。”
方唯对郑虎在某些方面的智商,已经彻底失望。
具体是谁造舆论,一想就知道了,不是陈州那边就是清河县。
“三哥,你别见怪,我就是这么一说。现在咱们的手里这么多稻种怎么办?上面又不让换购,都卖给收购站?”
郑虎其实不笨,只是在某些方面有些死脑筋。
“你还真是.算了,懒得说你了。现在文件都没下来,自然是该干嘛干嘛,抓紧时间把稻种先换购出去。”
方唯看到上面的文件迟迟没有下来,他就觉察到了这里面的问题。
没有文件那就是还没有明令禁止,他当然敢做一些事情。
于是,他这边马上通知了外地的客户前来换购,同时也让瑶寨照此办理。不过他没有通知肖奇峰,一切都在暗地里快速的进行。
仅用了一周的时间,换购工作就全部完成。
第241章 打了个时间差,阵痛期
瑶寨这一季也实现了大丰收,【农优58】稻种的总产量达到了67.15万斤,亩产同样达到了极限。
【采收农作物,点数+484000】
【采收农作物,点数+3621000】
【采收农作物,点数+671500】
【总点数:14739320点。】
瑶寨的换购工作由王松林负责,寨里换回来了161.16万斤稻谷,并收入了68.76万元现金。
下塘大队这边的换购工作由郑虎负责,一共换回来了965.8万斤稻谷,收入了416.48万元。队里原先还有将近200万斤稻谷,全部加一起是1162万斤稻谷。
“各位,这一次我们打了一个时间差,抢先换回了大量的稻谷。但到了明年就不会有这样的好事了。因此,我决定这次按照平均一个人1000斤稻谷发放口粮。”
随后,方唯召开了大队会议,宣布了口粮发放标准。
以后的粮食不会有这么宽裕,所以这一次会多分一些,也算安抚一下人心。
大队干部都没有意见,各队队长更没意见。
于是,下塘大队开始分口粮,一共分出去了200万斤稻谷,库存还剩962万斤。
接下来,郑虎又去联系了收购站,给收购站卖了662万斤稻谷稻谷,收入了67.5万元现金。这批稻谷不得不卖,一个是大队的储存条件有限,另一个可以抵扣好几年的征购粮任务。
谷仓里只留下了300万斤稻谷给来应急。
忙完了这些事,方唯才赶往了瑶寨。
“三哥,寨里的换购工作已经结束,我们留了80万斤稻谷,其他的稻谷都分了。”
瑶寨这边的速度也很快吗,谁知道文件什么时候下发?没有文件想干什么都好说,有了文件在这么干就会挨收拾了。
这一次大家打了个时间差,但以后不会再有这样的好事了。
“粮食放好,到了明年不允许换购了,我们只能自己种粮食。到时候不仅口粮不会像现在这么富裕,收入也会有一些下降。大家要有心理准备.”
这番话方唯给下塘大队的社员们说过,这会儿当着王松林等人的面I,再说了一次。
王松林等人都能理解,这属于意外,大家只能接受。
瑶寨这边一切正常,方唯也就没有多呆,李娜也返回了大队。
翌日。
地区和县里的下发到了各公社以及各大队。
文件上明令禁止换购稻种的行为,要求各单位生产的稻种必如上交收购部门,不允私下交易。
另外,水稻育种单位必须由县一级认定,认定之后的单位有稻种培育面积、产量等要求,符合要求的单位可以享受定量粮食供应。
“先人哦,真的好悬。”
郑虎等人倒吸了一口凉气,要是当时的速度不够快,等文件发下来可就不能对着干了。
现在尘埃落定,大家不得不佩服方唯的眼光。
“这事儿得感谢县里,武主任亲自跑到地区去据理力争,虽然没有达成目的,但却在客观上迟滞了文件的下发。
还有咱们还得感谢地区领导,是他们为咱们争取了时间。大家心里有数就行了,这事今后不要再提,多说无益。”
方唯已经知道了唐泽调到地区任副主任的事情,还有曾庆,他从内心里很感谢他们。
过了几天,他准备了一些土特产,去湘陵市拜访了曾庆和唐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