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我在瑶岭山下当农民 第269节

  有些事大家心照不宣,他这么跑一趟,人家就知道他是个聪明人,已经领了人情。

  最后,他还单独和唐泽吃了顿饭。

  “唐主任,你现在的身体已经彻底恢复了吧?”

  “嗯,基本上无碍了。说起这事我还得感谢孙老,多亏他当时帮我调理了身体,后续才能恢复的那么好。”

  “我会把你的话带给孙老的。”

  两人谈了一些琐事,都没有谈起工作上的事情。

  这顿饭吃完,第二天方唯就返回了队里。

  郑虎带人已经翻好了地,正准备种植油菜。这是今年最后一项农活了,油菜是跨年生长的作物,到了来年才会采收。

  方唯没管这事儿,他天天都在想来年到底种植什么才合适。

  其实他很犹豫,不知道自己要不要把【南光三号】拿出来,毕竟这种稻种的产量更高,在大队种植的话应该能达到亩产1400斤。

  可现实显然不允许。

  经过前几年相对宽松的环境之后,现在有些东西又开始收紧。要不然也不会因为某人的一句话,就禁止了稻种的换购。

  所以,现在把更好的稻种拿出来并不是好时机。

  综合考虑,那就只有种植【南光二号】和【农优58】了。可以像以前那样,早稻种植【南光二号】晚稻种植【农优58】。

  现在大队有水田4270亩,如果分出来2000亩水田种植粮食,【南光二号】的产量大概在220万斤左右,而【农优58】的产量大概在170万斤左右。

  两季加起来的总产量约为400万斤,分口粮交公粮肯定是够了。

  剩下的2270亩水田可以用来育种,若是培育【南光二号】,大约能产出249.7万斤稻种,价值294.7万元。

  如果是培育【农优58】,大约能产出192.95万斤稻种,价值246.98万元。

  二者的差距还挺大,主要因为收购价不合理,低估了【农优58】的价值。

  “来年春播先种植一季【南光二号】再说,第二季种植什么等春播之后再考虑吧。”

  方唯考虑清楚之后就不再纠结,明年惟一的增项就是经济作物。他打算在全队尝试培育高产黄豆、高产花生的种子,到时候肯定大有收获。

  以黄豆为例,全大队有1800亩旱地和坡地,黄豆种子的产量大约在99万斤左右。其总价值在480万元左右,比高产稻种还值钱。

  问题是收购站能不能吃得下这么大的产量。

  第二天。

  方唯上午骑车来到了公社,去找了收购站的领导。

  “高产黄豆和高产花生的种子,有多少我们都会收购的。”

  对方给出了肯定的答复,这两种高产作物的种子被人们称之为【瑶岭黄豆】和【瑶岭花生】,名气很大,都已经传到了外省了。

  但因为这些年的产量一直很小,名声在外,但播种面积并不算大,主要原因就是供不应求。

  方唯离开了收购站,心里有了底。

  这会儿时间还早,他就去郑先发的办公室坐了一会。

  郑先发没等他问,就说了之前各大队的情况。总之,大家都不傻,在文件正式出台之前,都将手里的次一级稻种进行了换购。

  所以,这一季大家都没吃亏,但明年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总结起来就一句话,要钱还是要粮食?但不管怎么选择生活水平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

  郑先发也在发愁,但发愁也改变不了眼前的局面。

  方唯坐了一会就起身告辞,当他回到队里的时候,肖奇峰已经在大队部等候多时了。

  “方支书,不知道经历了这么多的事,有没有改变主意?我们的大门始终是向你敞开的,随时欢迎你能成为我们当中的一员。”

  肖奇峰见了方唯,连句客套话都没有,直接旧事重提。

  “先不说这个,禁止各单位进行稻种换购,是不是你们推动的?”

  方唯喜欢直来直去,他没有回答对方的问题,而是反问了一句。

  “不是!方支书,你也太高看我了,我哪有那个本事?这件事的关键是新来的那位,不喜欢你们大笔分红大笔分物资的做派,所以才会限制你们的发展。”

  肖奇峰解释了一句,他想要技术、想要挖人,却从来没想过要毁掉方唯。

  而且,他也和那位搭不上话呀,人言轻微,办不了这事儿。

  “你这话我信,不过我不打算挪窝,恐怕又要让你失望了。”

  肖奇峰说的事情跟方唯获得的信息是相一致的,所以他认为对方没说假话。

  但是,他依然拒绝了对方。

  “真可惜!我还是那句话,你多考虑考虑我的意见,现在想不通,可以等以后再说。”

  肖奇峰并不灰心,但也没有继续劝说。

  随后他话锋一转,说了另外一件事。

  “我们和外省的一家地市级育种中心建立了合作关系,你有没有兴趣加入?”

  “暂时没有,肖局长,我最近真的是焦头烂额,没心情搞别的事情。”

  方唯笑了笑,同样拒绝了对方。

  肖奇峰有点惊讶,他来之前就想到方唯可能不会答应去陈州工作,但没想到他连正常的合作都不愿意加入。

  不过他也没有多说什么,跟方唯闲聊了几句,便告辞离去。

  方唯觉得很无奈,他已经在下塘大队打下了稳固的基本盘,跑到外地去自己就会很被动。

  至于合作,没那个必要,他走的路和别人都不一样。

  “支书,陈州中医院的人到了。”

  队里的油菜很快种植完毕,不少社员和知青响应队里的号召,自发的上山采药。

  等草药采摘的差不多了,中医院的张采购员便带着拉卡车来到了队里。

  这一次采摘的草药数量很大,一共有128400斤。

  好在采购科也来了好几个人,光是评定等级就忙活了一整天。

  最后,对方拉走了草药,大队收入了75万元现金。

  这一次的草药当中有不少珍稀草药,价格昂贵,所以总的卖价也上去了。

  【采摘草药,点数+128400】

  【总点数:14867720点。】

  趁着现在的空闲时间,同时也是想给大家提提气,队里决定杀猪,同时给每个人分一只鸡一只鸭和10斤鸡蛋。

  【产出生猪,点数+28000】

  【产出麻鸭,点数+9000】

  【产出肉鸡,点数+8000】

  【产出鸡蛋,点数+20000】

  【总点数:14932720点。】

  养猪场还剩下2831头猪。

  上午。

  公社派人送来了文件。

  方唯寄到京城的材料终于有了回音,文件上说他们已经将方唯寄去的材料转到了相关部门,目前正在研究。

  实际上对于下塘大队之前的做法,争论也很激烈。

  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讨论依然没办法达成一致意见,只好将方唯上报的材料县搁置,等下次会议再讨论。

  “做点事真难啊!”

  这要是等以后取消了粮食定量供应制度,方唯何必操这么多心,闷着头搞好育种工作就行了,有了钱什么买不到?

  但现在不行,他首先要考虑的就是社员们的口粮问题。

  他上报的材料等于是石沉大海,所以他将文件收了起来,不打算再继续上报材料。

  有些话可以等到下次开会的时候再说,他只想痛痛快快和人辩论一场,结果反而不重要了。

  经过他的调整,大队明年可能会有一个阵痛期,但很快就能走上正轨,收入不仅不会减低,还有可能会提高。

  帮助育种基地培育育种材料的事情,他也没忘,到时候应该能保证一万亩农田的所需,两万亩大概做不到。

  这不是他并非是他变卦,而是属于不可抗力造成的。

  晚上。

  关崇阳和孙道人到家里来吃饭,盘莲花让阿姐多做了几个菜,方唯自斟自饮,喝了几杯米酒。

  “老三,你也别想那么多,就算没有换购,大家的粮食够吃就行了,不一定非要那么多的存粮。”

  老爷子知道方唯最近承受了很大的压力,便借着这个机会劝慰了对方两句。

  实际上这几年社员们的生活稍微有点奢侈,就拿眼前的米酒来说,多浪费粮食啊。

  方唯知道对方说得对,他最近就开始有意识的调整心态。

  到目前为止,他的心态已经恢复了正常。

  “老爷子,我晓得的,你放心,我会让大家过上好日子的。”

  “老三,现在的日子已经很好了吧?别给自己那么大的压力,你不过是大队的支书的而已,又不是他们的父母。”

  关崇阳一把年纪,活的很洒脱。

  话说到这儿他便转移了话题,聊起了一些陈年旧事。

  别看他年纪这么大了,记性却很好,连年轻时候的一些琐事都能记得。

  “等明年天热了,我带你们去京城逛逛。孙老到时候也一起去,阿公、阿姐也去,咱们到时候在那边多玩几天。”

  要不是两个老人家的年纪大了,他都想现在就去。

  孙道人含笑不语,能出去见见世面当然很好,但他更关心的是道观。

  “老三,我徒弟传来了口信,他俩获准照看【三清观】,日子过的很清苦。

  我暂时还回不去,人家不让啊。我这几年陆陆续续存了不少粮食,你能不能想办法帮我送上山去?”

  孙道人的气色看起来还不错,但毕竟上了岁数,这么多粮食他是无能力了,只能气求助方唯帮忙。

  现在道观没有任何收入,他两个徒弟靠着耕种,连饭都吃不饱。

  “可以呀,那我最近就去一趟。孙老,你有多少粮食要送过去?”

  方唯点了点头,很痛快就答应了对方的请求。

  “不多,也就是一千来斤吧。”

  孙道人积攒下来的稻谷,有1300多斤。

  方唯也不在意,根本不发愁。

首节 上一节 269/2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