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谢谢了!走,我先带你去看看设计草图,你和他们好好聊聊,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就提出来,我会让他们修改的。”
两人在办公室聊了一会,蒋毅承便带着方唯去了设计(一)室。
方唯和设计人员进行了充分的沟通,有些细节做了调整,总体上他还是感到很满意。
不知不觉,时间就到了中午。
蒋毅承过来喊他去吃饭,他这才发觉自己已经饥肠辘辘了。
来到外面,蒋毅承找了一家国营饭店,请方唯吃了一顿正宗的当地菜。
“方支书,下午你再和实际人员一起探讨一下,然后设计方案就可以定下来,最多再过半个月就可以交差了。”
吃过饭,两人便一起回到了设计院。
方唯在设计室又呆了一下午,一直到晚上下班的时间才回到招待所。
接下来他和家人又在省城玩了一周,这才返回了家里。
此时,媒体的热度已经降下去了,大队有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毕竟现在还没有到提倡保护环境的阶段,之前杨记者的文章更多是赞扬“愚公移山”的精神,以及甘于奉献的品格。
喧嚣过后,依然对这片土地保持着关注的,是一些行内人士。
接下来业内掀起了一股前往大瑶山考察的热潮,下塘大队的接宿舍就没闲过,动不动就是客满。
“三哥,他们又来找我想要聘请向导,可问题是一个两个人谁敢进山啊?总不能请你去给他们当向导吧?”
下午,郑虎走进方唯的办公室,还没坐下就开始抱怨。
他并不反感这些调查队、调查组,是主要是没有人愿意冒险进山。
“你去找你二哥,让他派民兵保护这些专家学者进山调查,所需的费用让对方出,队里会给进山的民兵发放补贴。”
方唯觉得还是要支持科学调查工作,所以他决定让民兵给这些人当向导。
不过他也有要求,每一支队伍必须配备两名民兵,要不然很难保证人员的安全。
“这倒是个办法,问题是他们进山需要携带武器,要不要向公社报告?”
“不用,就以巡逻的名义分派任务吧。”
郑虎还有担心,觉过方唯一锤定音,让他抓紧时间去做安排。
民兵连对于山里的情况比社员们要熟悉一些,而且他们心里都有几条安全的路线,只要不到处乱钻,安全总体上来说还是有保障的。
方唯同样不排斥这种科学调查活动,但对他们能否取得重大的成果,却持怀疑的态度。
怎么说呢,还是要各个调查队(组)的目的是什么。
如果是想寻找一些珍稀植物,只要生长习性相合,还是很可能可能会成功的。
要是想探寻山林环境变化的根源,那么注定会失败。
大队人来人往,不经意间队里还赚了一笔小钱。毕竟吃饭住宿都是要交钱的,白吃白住肯定不行。
“方支书,你们这儿还真够热闹的啊。”
这天上午,陈州中医院的贾科长带人来到了下塘大队。
他来收购队里种植的药材,这一次采购数量比较大,所以采购科一下子就来了三个人。
“都是来山里搞调查的,可能他们觉得我们这里是风水宝地吧。不用管他们,队里的林地不对外开放,不会影响采摘草药。”
方唯和贾科长是老熟人了,也没什么好隐瞒的。
他随后让刘会计去食堂安排饭食,需要什么就去副业队找方云英,一定要招待好贾科长他们。
“这是这一次的采购清单,要不咱们去山上核对一下?”
贾科长等人在会议室坐了一会,喝了几杯茶。
接下来他就拿出了采购清单,打算去山上实地看一看。如果药材的数量不够,他会重新修改清单或者寻找替代的草药。
方唯自无不可,于是他就陪着对方三人去了山上的板栗林。
第251章 路遇劫匪,新民居设计方案
林下的草药生长的很不错,分布在一望无际的林间,似乎能和野生草药相提并论。
像这样培育出来的草药,品质无疑会比普通意义上的人工种植草药要好,但相对来说产量要低一些。
不过,这片山林十分广阔,所以各种草药的基数可不小。
“怎么样,贾科长,能满足你们的采购需求吧?”
方唯看了一眼贾科长,随后开了句玩笑。
“够了,足够了。”
贾科长上来之后才发现,种植草药的区域面积又扩大了很多。
他随后和两个采购员,随机的抽查了一下草药的年份和品质,结果令他们感到很欣喜。
下塘大队的草药不仅年份足而且品质很高,他们算是捡到宝了。
“那行,回头我就让人开始采摘,贾科长,你看是你们在这边等几天呢,还是先回去等我的电话?”
“我给你打电话吧,我们还要去一趟邻省,那边也有我们需要采购的草药。”
贾科长还有事,他们下午就要走。
方唯安排了一顿丰盛的午餐,贾科长等人吃饱喝足之后,就乘车离去。
采购员虽然是当下受人羡慕的职业,但辛苦也是真辛苦。到处奔波不说,路上还不安全,所以他们的吉普上也放了两把枪。
匆匆数日。
进山调查的人员陆续撤离,有人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有人却一无所获。
但“植物宝库”的名声却传了出去,相信以后还会有人从这一带进山。
之前大家都是原始森林里做调查或者做研究,一般是从邻省进山。但自从张记者的文章发表以后,很多调查组(队)都选择从下塘大队二队进山了。
都不需要走多远,超过一个小时的路途就能领略到原始森林的风光,各种植物数不胜数,又何必舍近求远呢?
不过,队里按照方唯的要求,决定从中秋后开始封山。要想进山进行科学活动,得等到明年开春之后。
理由自然是为了保护环境,同时也是为了不影响秋收和春播工作。
节前。
养猪场的生猪基本上都达到了出栏标准。
方唯给向阳公社的秦主任打了电话,对方派人过来,再次购买了2000头良种猪。
价格还是1000块钱一头,队里收入了200万元现金。
瑶寨的大客户随后也来了,他这边购买了800头良种猪,队里又有80万元现金进账。
【产出生猪,点数+792400,总点数:18809280点。】
养猪场还剩下350头猪,其中包括180头怀孕母猪以及170头成年猪。
这些怀孕母猪将会在10月底到11月初产崽,届时养猪场又会逐渐充实起来。
因为不久前才杀了猪,所以过节就不分猪肉了、
“中秋节按照平均每人2只鸭子、2只鸡、20斤鸡蛋的标准进行分配,虎子,你去安排吧。”
方唯制定了分配方案,郑虎随即带人去落实。
【产出麻鸭,点数+18000】
【产出肉鸡,点数+16000】
【产出鸡蛋,点数+40000】
【总点数:18883280斤。】
过节的当天,盘莲花去圩上买了几斤新鲜肉、一条草鱼和几斤豆腐。
现在的物资供应比前些年稍好一些,圩上不仅有卖猪肉的,有时候甚至还能遇到卖牛肉的。
盘莲花今天去晚了一步,没有买到牛肉。
晚上。
方唯和方平两家人在一起过节,关崇阳和孙道人也来了,另外还有于浩一家三口。
这么多人凑在一起过节就很热闹,阿姐王竹韵、田桂花、盘莲花和梁雪琴以及方婷婷在厨房里忙活着,其他的人坐在堂屋里喝茶聊天。
于浩是第一次到方唯家里过节,这是关崇阳的特意安排。
老爷子已经正式收于浩当了徒弟,师徒如父子,对外宣称于浩是他的义子,他老人家这是有意帮徒弟铺路。
方唯也没说什么,一方面他和于浩的关系一直挺好,另一方面于浩已经显示了自己的能力,的确够资格接老爷子的班。
饭菜做好之后,大家便围坐在了一起。
大圆桌坐的满满当当,方唯也很高兴,从柜子里拿出来了两瓶好酒。
第一杯酒当然是敬阿公,第二杯酒才是敬关崇阳。
阿公很痛快的喝了一杯,轮到关崇阳他却有话要说。
“老三,于浩从辈份上来说,算是你的小师弟。等以后啊,我希望你俩能互相帮衬,共同发展。”
关崇阳知道方唯的本事,今儿算是正式把关门弟子托付给了对方。
方唯的嘴角一抽,老爷子身上的江湖习气,这辈子都不可能改掉了。
事实上他并不算关崇阳的弟子,两人亦师亦友,互相之间都把对方当成了家人。
他能拒绝吗?
“老爷子,请你放心,我一定不会辜负你老人家的期望的。”
方唯答应了老爷子的所托,关崇阳满意的点了点头,举起酒杯一饮而尽。
于浩也会来事,当即给“师哥师嫂”敬了一杯酒,姿态放的很低,嘴巴却很甜。
至此,方唯才把对方当成了自己人。
一顿饭吃到了十点,方平和田桂花、方婷婷率先离去。梁雪琴帮着阿姐和盘莲花在收拾,于浩把关老爷子和孙道人送了回去。
然后他又返回了方家。
“于浩,节后你抽时间去一趟三清观,给孙老的两个弟子带一些粮食和现金过去。”
既然是自己人,方唯和于浩也不会客气。
他让于浩去办这件事是有目的的,想看看对方在销售之外的才能。
东西和钱药他都会准备好,但怎么运过去就要于浩的本事了。
第二天。
于浩在知青宿舍吆喝了一嗓子,马上就有一群知青涌上来,纷纷表示愿意给他帮忙。
随后他选了几个人,便挑着东西去了三清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