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我在瑶岭山下当农民 第562节

  “你要相信大家的能力,再说了,前期工作需要的时间也不短,我来早了也没用。”

  方唯不会在意对方的些许抱怨,他说的也是实情,心里自然不会有任何愧疚。

  孙士礼随后把对方迎了进去,考虑到对方刚到,就没有谈工作上事情,不一会饭食就安排好了,大家就一起吃饭。

  吃过饭,方唯没去休息,直接来到了研究小组。

  这么大一个基地不可能全部用来研究新一代的小麦,也没有必要,所以研究的小组的试验田在基地的东北角占了一块地方。

  暂时给他们划拨了100亩的田地,以后要是需要随时可以扩展。

  “支书,我们的前期工作也已完成,筛选出来了10几个品种。接下来就要开始尝试培育,请你帮我们把把关。”

  研究小组有瑶岭农业研究所的人,也有作物的人。

  不过他们和方唯都很熟悉,也都习惯了在对方提出来框架之内进行研究,这样可以少走弯路。

  研究小组的负责人把筛选出来的品种都拿了过来,递给方唯让他过目。

  “都是好品种啊,现在可以尝试培育了。不过,我觉得品种还是有点少,可以从筛选出去的第二流的品种中,再挑选几个品种一起培育。”

  方唯肯定了他们之前的努力,然后提了一个小建议。

  这一次培育新一代小麦品种,方唯没打算将收益权归于自己的名下。毕竟牵扯到作物所的试验基地、研究设备、人力资源等等,怕以后有些事情说不清。

  但既然是合作,科研成果和经理利益归作物所和瑶岭农业所有,就很合适。

  接下来,他大概讲了一下未来培育的要点,便结束了头一天的工作。

  第二天。

  他一大早就来到了试验基地的办公楼,这里面有小型的试验室,可以做一些必要的测定。

  “方支书,你准备走哪一条路?传统育种?转基因育种?杂交育种?”

  第二阶段的培育其实还是筛选,通过几轮种植筛选出强壮的植株,然后才能谈到育种。

  之前孙士礼和对方并没有沟通过细节,但现在必须要确定技术路径了。

  “先按照传统育种的方法的进行吧,来之前我已经写好了方案,等回头交给他们。”

  方唯已经将试验田进行了指定,他和孙士礼都等不起,所以要想尽快完成任务就只有开大招了。

  当然,他也按照规范写好了进一步的育种计划,他们按部就班的进行下去,就一定能取得成果。

  “方支书,真的非常感谢!”

  孙士礼觉得人家的确不是在敷衍,便很诚恳的道了一声谢。

  方唯摆了摆手,示意对方不必客气。

  他在这边呆了一个星期,随后就返回了村里。这次研究新一代小麦,他其实已经把主导权让了出去,所以也没必要太操心。

  反正他知道结果,这项目一定能成功,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三哥,新品小麦的研究项目进展如何?”

  回到家正好赶上晚饭,盘莲花就随口问了一句。

  “还可以,前期的工作都很顺利,接下来就要看运气了。”

  育种这个事情的确要看运气,运气不好好几年也没有进展。

  盘莲花只当是男人谦虚,这么多年对方主导的育种项目还没有失败的先例。

  “对了,你出去的这段时间,罗书记给家里打过一次电话,你明天有空给人回个信。”

  夫妻俩随后聊了一会,晚上洗完澡就早早睡了。

  第二天。

  方唯一早来到办公室就抓紧时间处理公务,忙活完手头上的工作,他才给罗志敏打了电话过去。

  “方支书,你回来了?要不你现在到我这儿来吧,中午一起吃个饭,有些事想和你聊聊。”

  “行啊,我干脆直接去老地方,在那边见面可好?”

  “行,那就说定了,一会见。”

第520章 回馈家乡,投资项目的选择

  中午。

  包间里就方唯和罗志敏两个人,边吃边聊。

  “方支书,我今年的压力很大。县里这两年都没有多少经济增量,反而是一批原先不错的企业遇到了困难,你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

  等大家吃得差不多了,罗志敏就开始诉苦。

  县里的农业发展的不错,工业园区也可圈可点,但总体上经济发展并不顺利。

  主要是因为新林县历来都是农业县,整体的经济发展很不均衡。多亏有瑶岭农业撑着,要不然县里还戴着“贫困县”的帽子呢。

  没有增量就没有发展,罗志敏万般无奈之下,只能寄希望于瑶岭农业,希望对方能加大对本地的投资。

  “我也没啥好的建议,县里要想高速发展惟一的办法就是招商引资,没有资金怎么发展?”

  方唯也知道自己说了一句废话,像新林县这样的农业县,哪有大资金进来?

  县财政一直都是紧巴巴的,银行也不敢胡乱放款,整体的经济形势不是很乐观。

  说句良心话,新林县并不适合发展工业,一些小厂子迟早会被淘汰。比如像之前准备的氮肥厂,以后就会在淘汰小化肥的浪潮中销声匿迹。

  “说的在理!你们瑶岭农业有没有认真考察过,是否能在县里投资几个项目?”

  罗志敏最终还是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他找方唯就一个目的,就是希望对方能在本地投资。

  “想法肯定是有的,回头你等我的消息。”

  方唯这一次没有拒绝,瑶岭农业是从新林县起家的,于情于理都应该回报家乡。

  但具体投资什么项目还需要和蔡桐等人好好商量,不能让投出去的钱打水漂。

  罗志敏很高兴,对方没有拒绝就还有希望。

  吃过饭,方唯便返回了家里。

  下午。

  他在办公室给蔡桐打了电话,和对方说了投资的事情。

  蔡桐随后召开了会议,商量项目的选择以及投资数额的问题。讨论来讨论去,大家建议在新林县城投资一家大酒店,说不好听的,整个县城连一家像样的宾馆都没有。

  酒店有个10层左右就足够了,包括客房、餐饮、娱乐设施等等,起码能有不错的接待能力。

  这个项目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结合瑶寨的旅游项目,前景应该不错。

  瑶岭农业下属就有瑶岭大厦,项目性质和这个差不多,派人去考察一下,如果没什么大问题就可以上马。

  过了两天。

  方唯带着项目考察组去了县里。

  罗志敏相当重视,尽管瑶岭农业派出的是中层干部,他还是让自己的副手陪着对方去考察。

  他自己则和方唯坐在办公室里喝茶聊天。

  “罗书记,实际上县里可以上的项目还有一些,等这个项目落地之后,咱们还可以继续说说。”

  方唯也想明白了,在县城砸一些钱还是有必要的,既可以改变下家乡的面貌还可以解决一些就业。

  投资建厂基本上不可能,新林县没有搞工业的基础,除非是像辣椒酱厂那样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

  五金厂是个例外,随着这几年市场竞争的激烈,也不得不去香山开辟第二战场。

  说不好听的,要是当初电器集团还呆在县里,根本不可能有现在这样的规模,说不定早都倒闭了。

  “那敢情好!你们要是决定投什么项目就和我说,钱我是没有,但我可以给你们批地、给政策。”

  罗志敏当然很高兴,方唯不是一个喜欢吹牛的人,而且做事很讲诚信。

  考察组在县里呆了三天,然后就给出了评估意见,可以在县城投资兴建一座大酒店。

  方唯和蔡桐等人商量了一下,大酒店的名称就叫做【瑶岭大酒店】。等酒店建好之后,县里也有一个拿得出手的集餐饮娱乐住宿为一体的好去处。

  为此,公司又派出了项目小组,很快就和县里签订了合同。

  县里给划的地块位置很好,就在长途汽车站不远的地方,这一带也是人流密集区。

  接下来的设计施工都是由项目组负责,最近方平没什么事,公司就让他到项目组兼了副组长。他的主要职责就是起到监督的作用,别人盯着项目他盯着负责项目的人。

  方唯和蔡桐都没时间管这个事情,一年一度的夏收工作开始了。

  瑶岭农业的主要高层纷纷来到了生产一线,今年还多了一个衡州水稻生产基地,所以大家都很忙碌。

  就连方唯都闲不住,他驻扎在育种中心,指导夏收和夏种工作。

  “方支书,有人找。”

  这天上午,他还在田埂上查看收割的情况,有工作人员跑过来喊他,说有人找他。

  他还挺纳闷,便直接去了会议室。

  “不好意思,方支书,打扰你了。我们的一个客户想要订购一批【南光五号】稻种,对方的行程比较紧,所以我才会找到这里来。”

  来人有两个,不是什么陌生人,是省外贸的工作人员。

  据他们说,最近临时接了一个订单,所以才赶过来看看能不能采购一批稻种。要是实在不行,交货日期也可以推迟到秋收之后。

  “你们的客户要订购多少?”

  送上门的生意自然不会往外推,等他搞清楚了订单的数量之后,不禁松了一口气。

  这一季的稻种生产还是火力全开,夏种同样会满负荷生产,原本打算等到了明年就进行调整。

  没想到还能走一批外销,这样的话,到了明年春播都不用减产。

  “走,咱们去社里谈。”

  方唯随后就和两人去了社里,这一栋办公楼是合作社与瑶岭农业共用的,现在公司的派出人员都在这边办公。

  所以在社里就能签订合同,不需要再去省城。

  双方约定了交货日子,省外贸也不含糊,提前就打了一半货款。等这边开始发货,对方就将会结清尾款。

  效率不是一般的高。

  蔡桐等人也听到了这个好消息,外销是增量,可以保证公司在下来的稻种生产中不需要减产。

  说到底还是稻种的市场容量有限,像稻谷就不存在这个问题。

  晚上。

  蔡桐和几个高管才回到了社里。

  他们下乡一般都会住在社里的接待宿舍,条件虽然差点,但胜在方便。要不然每天从县城赶过来,多耽误时间啊。

  他们几个蹲点的地点比较近,像去阳山、陈州和衡州蹲点的高官,就只能住在当地单位的宿舍。

  方唯拉着他们去大食堂会餐,顺便提了一下外贸进出口权的问题。

  “方支书,现在外卖进出口权还没有放开,手续难办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咱们也没有销售渠道。”

首节 上一节 562/63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