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方唯就和刘勇去了大食堂,两人点了几个菜,便把赵勇带来的一瓶好酒给消灭了。
吃饱喝足,刘勇便自行离开,而方唯则回家睡觉。
现在是农闲时节,集团公司由蔡桐代行总经理的职责,他最近也比较清闲。
一觉睡起来,时间到了下午三点。
方唯随后开车去了乡里,去查看了一下瑶岭乡到县里这条线路的运行情况。
情况还不错,运输公司介入短途客运之后,重点打通了各村到乡里再到县里的交通堵点。这样一来大大方便了社员们的出行,经营情况自然很不错。
运营短途线路赚不了什么钱,但方唯却很开心。
这是他当初建立合作社的初衷,即便是后来又成立了瑶岭农业,但他的初衷就没变过,一切都是为了让社员们过上好日子。
“方支书,社员们都交口称赞,不过那些私营中巴车车主在背后可把咱们骂惨了。”
离开瑶岭乡,方唯便径直去了县里。
县里的停车地点在瑶岭大酒店,由于酒店还没有完工,所以就在附近租了一个大院子,当做临时的车场和调度中心。
方唯做事就这样,要就不做,要做就一定会做好。
他在车场转了一会,等到消息的邓元恩等人便跑了过来。
“支书,你这是视察工作呢?”
“嗯,过来看看。你们现在开通了几条线路了?”
方唯和大家打过招呼,随后问起了线路的事情。
“目前还只是瑶岭乡一条线路,不过相邻的村子每天都至少有两趟车。去往县城是早上和中午各一班车,从县城发往乡上是中午和傍晚各一趟车。”
听到问话,邓元恩赶紧回答道。
之前说各村都要通班车,那只是一个说法,实际上有些村子挨的很近,邓元恩他们就优化了线路。
这样既可以节省费用,也能方便大家,可谓是一举两得。
“不错,你们考虑的很周到。其他乡镇准备什么时候通车?”
县里给批的线路包括县里到各乡镇(来回),虽然现在只是经营了一条线路,别的线路回头也是要搞起来的。
“等明年春节后就会陆续开通,现在主要是营运车辆不够,我们下的订单要到那时候才能交货。”
邓元恩解释了一下,主要是因为客运这件事比较仓促,就算是拿着现金去买车也需要时间。
方唯点点头,这个道理他自然懂,所以就没有再说什么。
至于抢了某些人的生意,这件事不在他的考虑之中。不说合作社,光是运输公司就有多少人?开大车的一个个身强力壮,野性十足,有大客车驾照的又能好到哪儿去?
他们不会主动惹事,毕竟公司有规章制度。但要是有人挑事,恐怕是找错了对象,绝对会碰的头破血流。
而且在新林县几乎没人敢主动招惹瑶岭集团的人。
“行了,你们忙吧,我走了。”
方唯看了一圈,觉得客运这一块很快就会走上正轨,便驾车返回了家里。
说起来也挺好笑,他那天还和王林说了县里“地头蛇”的事情,可事实上瑶岭集团就是本县最大的“地头蛇”,只不过连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
时间匆匆。
集团公司那边开始准备年终决算工作,今年集团公司财务部的压力很大,他们需要和下属各单位对账,然后还要汇总报表。
表面上看成立集团公司增加了人手,多了一部分工资费用,但却理顺了企业治理结构,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只不过他这个董事长有些懒,经常不在总部,而是让常务副总干着总经理的活儿。
他暂时兼着总经理也是有目的的,他要看看蔡桐和胡林伟到底谁能挑起集团公司的重担,到时候就会把这个职位交给谁。
他的内心里是倾向于蔡桐的,要不然他不在公司的时候也不会让对方代行职权。
只不过做企业不能光看远近亲疏,另一方面还得看能力。
蔡桐和胡林伟心知肚明,知道这段时间是对他们的考验,所以一个个跟打了鸡血似的,玩命的工作。
这天上午。
方唯接到了蔡桐的电话。
“支书,我这边接触到了非洲的客户,他们对我们的【南光五号】稻种很感兴趣,打算订购一批尝试种植一季。”
这是公司第一次主动接触国外客户,之前出口稻种都是由湘南省外贸联系的。
蔡桐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接触到国外的客户,出口方面的事情他准备交给粤省外贸公司。没办法,公司没有外贸经营权,而且也没有这方面的人才。
“非洲?是哪个国家?”
方唯愣了一下,他倒不是有什么歧视,主要是担心回款的问题。
“准确说的话,对方也是一家农业公司,在非洲拥有庞大的耕地。支书,你放心吧,不会是骗子,粤省外贸作为中间人两头签合同,咱们没啥风险。”
蔡桐哈哈一笑,详细解释了这里面的情况。
方唯这才搞清楚客户的身份,人家也是国际巨头,购买【南光五号】自然为了利益最大化。
粤省外贸在中间也是有利润的,所以才会两头签合同,出口风险人家承担。
“这就好!按照你说的数量,对方可不是小小的尝试一下,采购量起码占了咱们一季产量(南光五号)的一半左右。”
方唯随后夸奖了蔡桐几句,等这笔生意做完,谁出任集团公司总经理也应该有结果了。
两人随后又聊了一些其他的事情,很快就结束了通话。
晚上。
吃过晚饭,方唯和盘莲花出去散步。
他又说起了外出巡视的事情,倒让盘莲花感到很惊讶。
“三哥,现在成立了集团公司,有专门的巡视员,你还这么辛苦,有必要吗?”
“有必要!我不能总坐在办公室里看文件听汇报,不去一线巡视,就掌握不了第一手的资料。”
不管公司发展到什么程度,方唯都不会丢掉这个传统。
第533章 你们愿不愿意接盘?
进入到十二月,天气越来越冷。
这边不像北方的气温那么低,但湿度比北方大得多,湿冷的感觉并不好受。
方唯对于气温的变化不敏感,他依然按照习惯开启了巡视之旅。
第一站去了省城,顺便和老庞等人聚了聚,然后巡视了瑶岭农业、物业公司、家具公司等企业,既肯定了大家的成绩,同时也毫不客气的指出了各单位存在的问题。
有问题不怕,积极整改就是了,方唯一般情况下不会采用各种处罚的手段。
总的来说,省城的这些企业管理的都很规范,即便是有一些小错误,也都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他打算沿着省城、衡州、阳山、陈州、羊城、香山这条线路巡视,最后回到县里,再去县里的各单位巡视一圈,今年的巡视工作就告一段落。
方唯一直都很赞同“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每一次的巡视也会让自己受益良多。
等他完成了今年的最后一次巡视,时间也到了年底最后几天。
县里召开了先进企业表彰会,鉴于蔡桐、胡林伟和林炳坤都不在本地,方唯便和赵金生一起去参加了会议。
会议结束之后,有工作人员找到方唯,说王书记请他到办公室去一趟。
“老赵,你先去吃饭,吃过饭我要是还没忙完,你就自己先回去。”
赵金生独自去了机关食堂吃饭,方唯则跟去找王林。
“王书记,有什么指示?”
“我能有什么指示?走,中午一起吃个饭。”
王林并不介意别人知道他和方唯走得近,话说回来,县里又有几个人不愿意和对方搞好关系呢?
于是两人就去了一家新开的餐馆,王林去吃过两回,感觉饭菜的味道还不错。
他俩在包间坐下,各种菜品很快就端了上来。
“王书记,我们的榨油厂又投产了一条生产线,来年可以敞开收购油菜。”
方唯和王林都没喝酒,以吃饭聊天为主。
他说起了食品公司下属榨油厂扩产的事情,实际上也是对王林上一次找自己的回应。
瑶岭农业不可能把全县的耕地都收入囊中,但农副产品加工倒是可以大做文章。大米不适合外购原材料,但油料却可以,无非就是生产成本的问题。
公司自产的油菜产量高、品质好、出油率高,收购的油菜差一些,所以价格也会低一些。
相比把手里的油菜卖给二道贩子,榨油厂给出的价格就很良心。
其实这也是带动农户增收的重要举措。
“这可是大好事,你们愿意敞开收购油菜,对广大农民都有好处。”
王林不禁露出了笑容,他本来还想动员方唯在县里多投入一些资金,没想到人家的菜籽油产能都已经扩充完毕。
他才来不久,有很多情况都不清楚。
不过等以后会慢慢好起来的,他推荐和提拔的两人(赵勇和刘奋斗)都很得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应该可以掌控住局面。
“对了,方支书,县里的煤矿早些年就停产了。我打算搞一个试点,让煤矿走破产程序,你有没有兴趣接下来?”
县里以前有一个煤矿,当年方唯和人家物资互换,解决了煤炭供应的问题。
当时,煤矿可是个好单位,结果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硬是要破产了。
之前也搞过承包,但没多久就搞得一地鸡毛,县里只好收回了煤矿。现在已经停工停产,早就不给职工发工资。
“王书记,那原来的职工怎么办?”
方唯最担心的是企业的历史包袱,其次是原有职工的安置。
这两个问题不解决,那就根本不用谈。
“企业都破产了,理事包袱自然由县里接过来,估计退休人员这一块走社保,原有职工进行工龄买断。”
前两年国家已经开始试行养老保险制度,但各地的情况不一样,所以进度也不一样。
王林的心里已经有了打算,要想让煤矿复活,就得把包袱卸掉,要不然肯定没有人愿意接手。
至于承包就算了,那都是坑,承包人赚一笔钱就走人,留下的烂摊子还得要县里来收拾,得不偿失。
“这还好,不需要安置原有职工,就可以聘用上岗,省得不好管理。”
方唯点点头,觉得县里的方案还是很有诚意的。
不过,瑶岭集团是否接手煤矿,这事儿还需要从长计议,他一时半会儿也难以下定决心。
王林见事情还有戏,就没有催促方唯,而是转移了话题。
两人边吃边聊,等时间差不多了,就各自离去。
方唯驾车回到了社里,走进办公室坐下就给蔡桐和胡林伟打了电话。
现在的煤矿不怎么赚钱,但他很清楚,再过几年各种资源的价格水涨船高,煤矿就成为了枪手的稀缺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