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我在瑶岭山下当农民 第575节

  刘雪梅在斌斌家里过了一个快乐的春节,她觉得自己回到学校都有了吹嘘的素材。在这边吃得好、玩的开心,等年后返校以上称都重了好几斤。

  春节过完,斌斌和小洁也都返回了学校。

  瑶岭集团正式兼并了新林县煤矿,煤矿的名称也随之变更为【瑶岭集团新林煤矿】。

  “大哥,经过大家的推选,公司打算让你出任新林煤矿的总经理,有什么想法?”

  节后大家都忙碌了起来,煤矿组建了新的管理层和技术团队,很多都是从外面挖来的。但煤矿的第一负责人却迟迟没有宣布任命,董事会多位董事推荐了方平。

  方唯虽然没有在煤矿干过,但却拥有丰富的管理经验,瑶岭集团下属的家具公司就是他一手建立起来的。

  “老三,我没有行业经验,怕干不好。”

  方平的心里一动,煤矿离家近,管理煤矿总比当巡视员要强。

  不过他没有马上答应,主要是担心给三弟添麻烦。

  “没有经验可以学,公司需要一个绝对可靠的人在那边坐镇,你只要用好人才就行。”

  方唯实话实说,大家考虑让方平出任煤矿总经理,主要原因就是对方可靠、工作作风踏实。

  煤矿需要认真负责的人管理,外行都不要紧,手底下那么多的专业人士又不是吃干饭的。

  “那我就试一试,如果我做不好会主动辞职的。”

  方平答应试一试,他是总经理不需要冲在生产一线,技术问题自然有专人负责。

  他的职责就是用对人、管好人,无论大小事情绝不瞒报,更不会为了所谓的效益而忽视安全生产。

  瑶岭集团拿下煤矿,经济效益是排在第二位的,这一点他很清楚。

  “那好!大哥,你明天就去煤矿走马上任。”

  方唯没有说太多,大哥有自己的管理方法,要是真遇到了过不去的坎儿,他肯定会出手相助。

  接下来,方平便去了煤矿。

  在他的主持下,各种新设备陆续运抵了矿山,各种安全规章制度也建立了起来。

  拿下煤矿基本上没花什么钱,县里的目的也不是为了把煤矿卖个好价钱,主要是为了能够尽快投入生产。

  王林了解到瑶岭集团对煤矿进行了大手笔的投资,不仅极大的改善了员工的生产生活条件,而且投入巨资购买了新设备并改进了生产流程。

  那些小煤矿不是不知道先进设备对于生产的重要性,人家是为了节约成本,甚至为了这目的都把安全生产抛在了脑后。

  随后,王林主动找到了方唯,询问煤矿需不要贷款?需要的话,他可以出面和银行进行协调。

  “王书记,你真是雪中送炭啊!煤矿在购买了各种设备和完善了各项设施之后,资金面还真有点困难。这样吧,我也不多要,能贷出来5000万元就行。”

  瑶岭集团不缺钱,但方唯还是愿意从银行贷款。

  这也是和县里深度捆绑的策略,做企业哪有不贷款的?

第535章 锦上添花的银行,复工复产

  银行也喜欢偿付能力强的企业,雪中送炭哪有锦上添花好?

  煤矿的资金也的确有点紧张,与其从集团公司拨款,不如从银行贷款。

  “你还真不客气啊?那行,回头我和银行协调一下,改天你约张行长出来吃顿饭。”

  王林微笑着点点头,正如方唯想和县里深度捆绑一样,他也想县里和瑶岭集团深度捆绑。

  这样做的后遗症肯定有,但相较于能得到好处,那点后遗症真不算什么。

  周三。

  王林给方唯回了话,方唯就主动给张行长打了电话。

  两人约定今天晚上一起吃顿饭,银行那边有三个人,方唯就把方平和煤矿的财务负责人一起带上了。

  “方支书,你好!久闻大名,今儿总算是见到真人了。”

  张行长是一位女同志,不到四十岁的年纪,留着一头短发,一看就是精明强干的主儿。

  “张行长客气了,大家请坐。”

  方唯和对方寒暄了两句,大家纷纷坐下,互相之间才做了介绍。

  张行长带了信贷负责人和一个信贷专员,大家客套了一番之后,酒菜就端上了桌。

  别看张行长是女同志,喝起酒来却异常痛快,要不是方唯在场,方平他们几个还真喝不过人家。

  酒过三巡,方唯便主动提起了贷款的事情。

  “方支书,方总,目前我们行的贷款额度还很充裕,你们就没想过多贷一些资金?”

  以前方平等人只听过求着银行办贷款的事情,现在却反过来了,银行主动要增加贷款的数额。

  这简直颠覆了方平他们的认知。

  不过方唯对这种事见怪不怪,银行从来都是“嫌贫爱富”,他们需要赚取存贷款的利差,但前提是资金贷出去能否安全的收回。

  煤矿暂时的信用评级不高,但瑶岭集团的信用评级却很高。

  只要有瑶岭集团担保,别说5000万元就是上亿元都可以随时贷给煤矿。

  “谢谢张行长!我们暂时只需要5000万元,以后如果有需要,少不了还要麻烦你们。”

  方平接过了话茬,举起酒杯和张行长碰了一杯。

  张行长也不以为意,现在已经和瑶岭集团建立起了联系,等以后关系处好了有啥事都好商量。

  一顿饭吃的宾主尽欢,随后方平就让财务负责人去和银行商谈,银行那边很快就批准了煤矿的5000万元贷款申请。

  等贷款打到了账上,煤矿这边就继续改造各项辅助设施。

  同时,矿山也在紧锣密鼓的准备复工复产,估计在五一之前就可以全面投入运行。

  方唯这边也开始忙碌起来,林炳坤等瑶岭农业的高层抵达生产一线,开始部署今年的春耕工作。

  几天后。

  大型机械轰隆隆的开进了农田,开始翻地。

  越冬的油菜已经收割完毕,翻好的耕地经过晾晒和消毒之后,就会施肥和注水。

  方唯在生产一线奔波了几日,随后便收到了会议通知,他又要去京城开会了。

  作为代表中的常青树,他年年都会去参加会议,这是一份殊荣,就连吴天明都是最后一次去参会,而他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接到此类通知。

  有时候他也会想,是什么原因让他干了一届又一届,最终的得出的结论不是他在育种方面取得的成绩,而是他一直在走集体经济的道路。

  今年他准备的提案依然是有关种子安全的,联名的人数加上吴天明达到了132人。

  而本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住房改革和教育改革,他和吴天明等人的提案并未引起多少波澜,就连吴天明都有些心灰意冷了。

  “老吴,不要灰心,等到了明年继续。”

  会议胜利闭幕,方唯等人齐聚在餐厅,吃了一顿散伙饭。

  吴天明到了明年就不再参会,这一次的提案失败让他觉得很遗憾。不过方唯随后的表态使得他又重新燃起了希望,喝完这顿酒,吴天明就返回了羊城。

  方唯没有着急走,他去看了一下婷婷一家人,并在对方家里住了一晚,然后才乘火车返回了村里。

  婷婷家里的条件不错,房子不小,大概有90多平,临走时,婷婷给他装了一大袋的土特产。

  回到家,他把这些土特产一分为二,一半是带给方平和田桂花的,自家留了一半。

  匆匆数日。

  瑶岭农业下属的各单位陆续开始插秧,春播工作宣告正式结束。

  这一季的稻种培育依然拉满,这两年稻种的消耗明显增多,而且公司还有外贸定单,这么多的稻种还是不会滞销。

  大家都有这个信心,毕竟公司出产的稻种已经深入人心,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销量大幅下滑的情况。

  上午。

  方唯处理了两件公务之后,就去了煤矿。

  煤矿这边还在紧张的进行建设工作,所有的新设备业已安装调试完毕,招聘的工人正在进行岗位培训,各项管理制度、安全制度也都全面完善。

  “支书,我们现在距离复工复产还有一周的时间,什么都准备好了。”

  方平等人向方唯汇报了复工复产的准备情况,再通过方唯的实地考察,觉得各方面的条件都完全具备。

  “我看可以复工复产了,你们向集团公司提交报告吧,我会提前签署意见的。”

  方唯同意了煤矿的申请,不过还是要走个程序,这件事他和蔡桐、胡林伟早有沟通。

  等到了日子,停产好几年的煤矿再次挖出了煤炭,由于准备工作做的很到位,产出的煤炭并没有积压,而是按照采购协议交付给了客户。

  按照现在的煤价,煤矿不会有太高的利润,但维持正常运转还是没问题的。

  现在各县都已经普及了蜂窝煤,煤气的普及还有待时日,所以煤炭作为作为基础燃料还会存在很长时间。

  等煤矿正式开工之后,方唯就没怎么管那边的事情。

  他这些天除了抽查各单位的稻种生长情况,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几个育种项目上。新一代油菜、新一代玉米、新一代小麦等等。

  目前进展最快的是新一代油菜,而新一代杂交玉米还处于预研阶段,最头疼的是新一代小麦。

  无论是中原基地还是瑶寨的试验田,新一代小麦的研究都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以至于方唯都有些怀疑自己是不是不适合搞小麦的研究?

  而新一代大豆已经定型,方唯把这项研究成果暂时隐藏了起来,作为技术储备秘而不宣。

  毕竟【南豆336】还有很大的潜力,贸然推出第三代大豆只会让自己遭受损失,之前在【南豆336】上的投入也会付诸东流。

  方唯将第三代大豆命名为【南豆339】,试生产的种子全部归入了种子库。

  至于一些小项目倒是不断的取得了成果,像第二代小蜜瓜、第二代草莓等等,这些项目的成功属于锦上添花,对于整个瑶岭农业的贡献并不大。

  晚上。

  方唯刚进屋,就看到了放在桌子上的一篮子草莓。

  “草莓是大棚那边送来的,我说要给钱,人家说回头会和你说的。”

  阿姐说了草莓的来历,他点点头,倒也没放在心上。

  公司早有规矩,像这种情况公司会统一给蔬菜大棚划拨款项,不允许下属单位给公司高层送人情。

  所以,这一篮子草莓属于公司的福利,包括像赵金生等人都有。

  稍后,盘莲花也回到了家里。

  她去洗了一些草莓拿过来,方唯尝了尝,第二代草莓酸甜适度,味道比前一代草莓更好,真的很好吃。

  第二天上班,他问了一下蔬菜大棚的情况,得知第二代草莓已经在省城上市销售,深受消费者的欢迎。

  目前引进草莓和小蜜瓜的地方很少,所以种子的销量并不大。

  方唯没有发表任何意见,他就是想着了解一下情况,其他的事情有林炳坤等人负责,他也懒得操心。

  现在瑶岭集团家大业大,而在他的心里还是稻种最重要。

  稻种培育加上水稻种植,每一年给公司贡献的利润十分可观,而且社会效益也非常明显。这是瑶岭集团的立足之本,不仅仅是钱多钱少的问题。

  打完电话,方唯便开始看文件,看了一个来小时,邓元恩突然敲门走了进来。

  “支书,截至目前,我们已经开通了县城到各乡镇所有的线路。说实话,经营短途客运其实不怎么赚钱,反而是因为投入巨大,搞得公司这边的资金有些紧张。”

首节 上一节 575/63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