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已经封山了吗?”
“已经封山了,任何人未经批准一律不得进入山里。不过,公司管理人员和瑶寨的人,不在此列。”
从承包合同签订的那一刻起,这一大片山林就属于公司,不管是什么原因都不得入内。
公司知道方唯和盘莲花喜欢进山,另外瑶寨有打猎的传统,所以经集团公司批准,特意开了一个口子。
方唯笑了笑没有接这个话茬,现在野生动植物保护法已经出台,除了野猪和野兔,包括麂子都不让打了。
再者说,他也没有趁手的武器呀。
瑶寨也是这么一个情况,所以现在基本上没人打猎了。以后进山也就采摘一点野山菌,有时间的话倒是可以去山里散散心。
“山里的那几片野生林你们打算怎么处理?”
“公司打算采用自然培育的模式,积极扩大野生林的面积。另外我们还要加强人工造林,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努力提高利润水平。”
承包林地和承包农田不一样,有着这样那样的限制。
比如像天然林木不允许砍伐、珍贵林木诸如像银杏树、银杉树、金丝楠木等等,都必须好好的保护。
人造林可以砍伐,但也需要办理砍伐指标和砍伐证,严禁无序砍伐。
另外像列入保护名录的动植物都不能碰,所以承包林地要想有好的利润,就必须多想办法。
野生板栗、野生油茶树、野生枇杷树,可以产出果实,经济效益很不错,完全值得大力培育。另外像野生草药的经济利益也很大,也可以重点发展。
山里的树木生长速度很快,按照目前的砍伐指标,光是历年以来人工种植的树木,起码可以砍伐十年。
十年后,新的一批树木又成长起来了。
所以承包大瑶山的部分林地则怎么都不亏,而这一切的奠基人就是方唯。
“现在的难点在于该如何防范盗猎和私自侵占森林资源,这么大的一片山林,派多少人都不够用。”
方唯点点头,对于林业公司的发展思路很认同。
不过,保护森林资源是一个大问题,还需要多想办法才行。
“我们已经有了一整套的方案,等森林公路全部修通以后,巡逻的效率就会大大的增强。不仅仅是为了防盗,还有森林防火、防止各种自然灾害,都会起到极大的作用。”
两人一边聊着,一边在林地里穿行。
方唯忽然停下了脚步,抬头看了看天色,便示意对方返回走。
第547章 【南油002】定型,走关系
对于林业公司的视察到此结束,方唯感到很满意。
林业公司是从林业大队演化而来的,大家在林业方面都是行家里手,未来的发展不用他过多操心。
回到家,阿姐已经做好了晚饭,她和盘莲花正等着方唯回来吃饭。
“三哥,今儿咋回来的这么晚?”
方唯今天回来的时间比平时晚了差不多一个小时,盘莲花便随口问了一句。
阿姐赶紧去厨房把饭菜端了出来。
“下午去山林转了一圈,了解一下林业公司的发展规划。”
方唯笑着解释了一句,便去洗手,回来坐下就开始吃饭。
他在山上转了一下午,还真有点饿了了。
吃过饭,方唯和盘莲花去外面散步,回来后他就钻进了书房。
这么长时间以来,他已经积累了不少小麦育种的经验教训,需要整理一下然后编纂成册。这是他的习惯,希望这一辈子能多留下一些有用的东西。
翌日。
方唯去了瑶寨。
经过精心的培育,在试验田里培育的小麦种子长势良好。
王松林拿着种植记录说道:“在培育过程中,没有出现明显的异常,和之前一样,所有数据的都显示这次培育出来的小麦应该是成功的。”
“嗯,我看看。”
方唯伸手拿过来了种植记录,然后仔细的翻阅,一切都还能正常。
小规模培育的小麦种子很快就可以收获,等到时候再进行验证,或许就能发现问题的根源。
“三哥,还有一件事。林业公司承包了大片的山林,寨里除了归属集体的山林之外,其他区域都已经封闭。这样的话会影响向竹器厂供应各类竹子,这事儿该怎么办?”
瑶寨一直都是竹器厂的竹子供应来源,竹子生长迅速,所以砍伐竹子的区域早已超过了集体林地。
但现在林业公司开始封山,他们再这么做就不合适了。
所以王松林才会这么问。
“嗯,这件事我和林业公司的负责人谈过,接下来内部记账,属于林业公司的收益和寨里的收益分开,加强内部结算即可。”
这算不上什么大事,都是瑶岭集团下属的单位,只要内部的账目搞清楚就行。
王松林点点头,他打算回头去一趟林业公司,和对方把这事儿定下来。
离开试验田,方唯又去大田转了转。
夏收在即,瑶寨已经做好了各项准备,没有任何问题。
匆匆数日。
各生产单位陆续开始了夏收夏种工作,在田野里到处都可以看到收割机忙碌的身影。
方唯和往常一样去各单位巡视,从衡州到陈州,从阳山到新林县的各乡镇,他都跑了个遍。
等他消停下来,夏收夏种工作也到了尾声。
今年的雨水偏少,各地都有一点轻微的干旱。不过各个生产单位的农田水利设施都很完备,灌溉渠、机井覆盖了整个耕种区域,些许的干旱根本不会对农业生产产生什么影响。
方唯一直都有大农业的思维,大投入大产出,机械化作业,实际上的生产成本,比按照家庭为单位的生产方式低很多。
这就是集体的力量,他从不觉得只要承包到户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支书,这一季的收成起码能和去年同期持平。”
在瑶岭合作社,赵金生向方唯详细介绍了夏收夏种的情况。
社里的收割工作业已结束,只是统计数据暂时还没有出来,他的判断应该误差不大。
方唯点点头,他也是这么认为的。
“那行,老赵,你不用陪我了,我去新林农场转转。”
方唯随后离开了社里,去了最后两家单位,新林农场和育种中心,回到家就到了傍晚时分。
吃过饭,王松林打来了电话,说小麦的验证工作已经开启。寨里的几个老客户帮忙种植了小麦,有的种植了一两亩,还有种植四、五亩的,最多不超过10亩。
毕竟是帮忙进行验证,这一点种植量即便是颗粒无收也无所谓,但要是种植面积太大谁也担不起这个风险。
“松林,你回头可得好好感谢人家,咱们不能总欠人情。另外,你明天给我送一些小麦种子过来,我有用。”
方唯交待了一句,便挂了电话。
验证工作不能在【种植区】内进行,毕竟以后的小麦种子要销售到全国各地,所以只能在普通的土地上种植。
方唯拿了一些种子过来,寄给了远在京城的孙士礼,让他找人在北方地区进行验证。
而孙士礼这边还没有头绪,推倒重来之后,新一代小麦的研发根本没有头绪,他都快绝望了。
方唯决定撤回派到中原基地的项目组成员,同时取消了中原基地试验田的指定。就连孙士礼都很少去那边,自己的技术人员还耗在那边也没有意义。
孙士礼很快接到了方唯寄来的小麦种子,在作物所让人分析了一下,数据还是蛮好的。
接下来他就在冀北基地让人进行种植验证,其实心里也没抱多少希望。
方唯倒不像孙士礼那么着急,他很清楚,搞一个新品种作物出来,有时候花费十年八年的时间都不足为奇。
他比反感这种任务式的项目,育种工作有其自己的规律,人为限定期限并不合理。
当然,孙士礼当时接下这个任务也是有自己的盘算的,无奈运气不好,大概率是无法完成任务的。
第二天。
方唯去了研究所。
“新一代油菜的申报方案写出来了吧?”
新一代油菜已经经过了大面积种植,效果非常好,在端午节前就成功定型,被命名为【南油002】,亩产可达700斤,含油量49%。
这段时间大家正在汇总资料,确定论文的方向,同时也在编写申报方案。
“写出来了,写出来了!”
作物所依然有科研人员在研究所驻扎,他们这些人两年一轮换,到了这边总能捞一些好处。
此时听到方唯的问话就犹如天籁之音,看来方支书准备进行成果申报了,他们这些作物所的外派人员不就出成绩了?
“去把申报方案拿给我。”
方唯拿到申报方案之后,仔细看了一遍,然后就在研究所给孙士礼打了电话。
孙士礼听说对方搞出了新一代的油菜,各项数据指标还那么好,顿时笑了起来:“方支书,你可真是及时雨啊。谢谢,真的非常感谢!”
这个成果虽然不能完全抵消新一代小麦育种的失败影响,但也能保证影响降低到最小。
因此,孙士礼对方唯表示了真诚的感谢,同时心里也有些过意不去。
放下电话之后,他打算等过段时间再给方唯那边的研究所调拨部分设备,再派几个高级人才过去进行技术交流。
而方唯对于学术成果没啥需求,和作物所绑定有很多隐形的好处,他并不在意这些事。
随后,研究所这边将资料和申报方案整理好,寄给了孙士礼。
匆匆数日。
方唯拿到了全面的统计数据,这一季的产量和去年相比基本持平,收成还是不错的。
林炳坤随即决定正式发售各类种子,其中,稻种是重头戏。但由于这一季并没有外销订单,总体上供应量会略大于需求。
夏种还是按照现有规模进行生产,那么到了秋收之后稻种就有可能积压。所以根据实际情况,到了明年很有可能会调整生产计划,减少稻种的供应。
这两年基本上很少进行产量的调整,就是因为一直都有外贸订单的存在。
“林总,你们有没有主动寻找外销的机会?”
上午,方唯来到办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林炳坤打电话。
“我们和省外贸以及粤地外贸都一直有联系,目前有一笔外贸订单尚未确定,应该快有消息了吧。”
林炳坤倒不觉得有什么问题,他对自己的产品很有信心。
瑶岭农业出品的稻种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好,除非对方是傻子,用过一次就会一直惦记的。
“行,这件事你们抓紧。”
方唯没有多说什么,随即就结束了通话。
整个上午他都在办公室里处理公务看文件,临近中午的时候接到了郭永清的电话。
“郭叔?你难得给我打一次电话,怎么着,想喝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