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唯无可无不可,就是有点怕麻烦。
方平一听,马上出去借木料,等以后有了再还给人家。
村里人听说“小秀才”要打家具,纷纷将家里存放的老木料贡献了出来。
人们的心里都有一杆秤,没事的时候感觉不出来,一有事才能看出人心向背。
方唯看着前院堆满了木料,也不知道说啥才好。
他都说了用不了这么多,可人家根本不听,放下木料就走,根本不提还不还的事情。
方唯解决了大家吃饱饭的问题,一点木料算什么?
方平赶紧挨家挨户去说,说家里的木料已经用不完,请大家不要再送了。
一件小事,却可以看出来方唯的威望有多高。
“三哥,我们来打下手。”
郑虎等人跑过来帮忙,农村的孩子,一般什么活都会干点。
即便是没有木工手艺,还能出一把力气。
方唯也不赶进度,兄弟俩慢慢打磨,连带着木工手艺都有所进步。
“大哥,你的手艺到底是跟谁学的?”
方唯的手艺是大哥传授的,但大哥的手艺从哪里来的,他从来都不说。
趁着这个机会,方唯终于问出了心中的疑惑。
“一个老木匠,那几年你在学校读书很少回来,所以不知道这事儿。”
方平明显不想说太多,方唯也就不再多问。
兄弟俩的手艺倒过得去,又不追求工期,精雕细琢之下,做出来的家具还不错。
“大哥,你以后完全可以凭手艺吃饭。”
方唯开了一句玩笑,他只知道大哥离不开土地,只有种地才会让大哥感到踏实。
而他自己,同样也没想过要当一名手艺人。
打好了几样家具之后,家里的木料还剩下不少。退又退不回去,兄弟俩一商量,方唯就建议给村里建一个井亭。
郑先发知道此事以后很支持,四根立柱的木料以及瓦片等人材料,都是队里出的。
设计造型自然是方唯的手笔,前世他见过不少风格各异的【井亭】,随便选一种就是了。
开工的时候,社员们都主动过来帮忙,就连安置人员都来了七八个。
人多力量大,一座朴实无华的【井亭】很快就建好了。
【井亭】坐落在村里最大的水井处,俨然成为了村中的一个景点。实用价值也有,起码能起到挡雨的作用。
忙忙活活之中,时间就过得特别快。
一转眼就快过年了。
村里杀了两头大肥猪,给社员们分猪肉。
安置人员因为没多少工分,所以这一次就不按工分算,每人分到了1斤肉。
社员们要多点,每人能分到一斤半左右的猪肉。
家家户户开始准备过年,过年的气氛比头两年要浓烈很多。
头两年是年关难过,而眼下都不愁吃喝,心情自然也不一样。
田桂花早就买好了布,年前抽空请人给家人都做了新衣裳。
方平则给老岳父和二妹送了一些大米过去,另外每家还还给了一只鸭子。
两边也有回礼,总之这个春节还是蛮有期待的。
“小秀才,明年公社会给咱们500只小鸭子,队里现有的鸭子该怎么处理,你有没有想法?”
郑先发找到方唯,和对方商量队里的鸭子处理方案。
鸭子都长大了,继续喂养也没有必要,毕竟整个冬天都得消耗饲料,反倒不如明年开春重新养一批小鸭子。
他自己能做决定,但还是要尊重方唯这个“鸭司令”嘛。
“适当的留几只,其余的给社员们分了吧。原则上每家分一只,人口少、工分少的家庭,可以两户人家凑一凑,每家半只也行啊。”
方唯马上提出了分配方案,还是按照工分进行分配。
五保户几人凑一凑,工分少的家庭两户凑一凑,至于安置人员也不好一点都不给,17个人一共可以分4只鸭子。
这次都要计算工分,安置人员没有工分那就先挂账,总归是要扣除的。
方唯趁着年前去赶圩,除了自己留下的两只鸭子,其余的都拿去卖了。他个人养不了太多的鸡鸭,以后最多就是养三只鸡三只鸭,就这还是郑先发特批的。
他的个人存款超过了400元,有460元之多。
不枉他辛辛苦苦了一整年。
郭永清以及蒋玉玲、蒋玉芬姐妹,陆续到村里来过。
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了买一些年货,城里的供应有限,也只有到农村还能搞到一点好东西。
方唯帮他们搜罗了一些鸡蛋、干菌子、红薯粉条、糯米什么的,这些东西已经让他们很满意了,也不会再有什么奢求。
大年三十。
方唯去把关崇阳接到了家里,大家一起吃团年饭。
年夜饭很丰盛,除了【炒血鸭】还炖了一只老母鸡。
鸡汤里有干菌子、红薯粉条,涛涛和婷婷闻着香味就开始流口水。
另外像【炒腊肉】、【八宝饭】、【粉蒸肉】、【酿豆腐】都有,再加上一些素菜,摆了满满一大桌。
除了小孩子,就连田桂花的面前都放了一碗红薯酒。
祝大家元旦快乐!
求订阅!求月票!
第80章 人生的一场修行
“老大,老三,这日子是越来越红火了呢。我一个孤老头,多蒙你们照顾,感谢的话不多说,来,大家喝起!”
关崇阳很开心,在此时此刻又有了家的感觉。
年夜饭就是一家的团圆饭,这是大家刻在骨子里的东西,承载了太多太多的情感。
“关大爷,多吃菜少喝酒,都是自家人没那么多的讲究。”
方唯给关崇阳夹了个鸭头,两个鸡腿分别夹给了侄子和侄女。
当地的习俗就是这样的,鸭脑壳要给长辈、鸡腿要给小孩,平辈之间就没啥说道了。
吃过饭,田桂花忙着收拾,关崇阳和方平、方唯坐在一起喝茶聊天,到了九点过便起身告辞。
两个小家伙跑出去玩,方唯回去冲了个澡,一个人坐在屋里静静地坐着。
从他穿越到这方世界就一直没有安全感,忙忙活活做了这么多的事情,无非是为了吃顿饱饭而已。
现在这个目标算是基本达成了,接下来他又想多做一些事情。
大年初一。
方唯起来后换上了新衣裳,去给大哥大嫂拜了年。
“满满,给你拜年了!”
两个小家伙还真给小叔磕了头,方唯赶紧把他们拉起来,然后一人给了五角钱的红包。
吃过早饭之后,他去给关崇阳、郑先发、方文书等人拜了年,喝了一肚子的茶水。
第二天。
方平和田桂花带着孩子回娘家,方唯就闲了下来。
过了初五,方唯收到了吴茂盛的回信。
年前他给对方寄了三斤黄豆和一条腊肉过去,同时还有一斤【南光一号】的二代稻种。
吴茂盛在信中感谢了方唯,黄豆和腊肉都是好东西,在城里有钱都买不到。
然后他表示,会找一些优秀的籼稻稻种给方唯寄过来。
“看来老同志回去之后,过得不错。”
方唯笑了笑,把信收了起来。
吴茂盛承诺的优秀稻种对他很有用,但也不是很着急。
现阶段,【南光一号】的推广才刚刚开始,他就算弄出来了新稻种暂时也用不上。
一直到正月十五,方唯去二姐家耍了一天,和盘莲花去赶了一次圩,年就算过完了。
春天慢慢的走来,空气里多了一丝温暖清新的味道。
方唯趁着最后一点空闲时光,背着枪,走进了深山老林。
经过反复的勘查和对比,他重新指定了【采摘区】,也就是指定了生长着一片野生油茶树的地方。
这里虽然山高路远,但野生林不需要他照顾,等到了时间他过来享受收获就好。
另外,他也是想培育一些优良的树种,到时候可以想办法移栽到靠近村子的山林里。
【狩猎区】的位置没有大的变化,只是稍微朝着原始森林的边缘,前移了二里地。
现在不是打猎的好季节,他也懒得做一些多余的事情。
接下来,他收了自留地里种植的玉米。
一份自留地收获了40斤玉米粒,合下来亩产达到了400斤。
在当地种植玉米,平均亩产大概在200斤左右,收获的玉米自然算是高产的优良品种。
家里不缺饲料,所以这点玉米基本上都留做了种子。
【堆肥场】那边,源源不断的肥料运了进来,堆肥池也由四个扩充到了16个。
好在当初方唯占的地盘足够大,要不然还真放不下。
“虎子,1号堆到4号堆,你测温了吗?”
【堆肥场】划给了育种小组,方唯自然要操心。
这两天他没事就在这边转悠,很快就会开始春耕,肥料必须提前准备好。
“三哥,这几座肥堆内部的温度很理想,发酵的程度很高,再过些天就能成熟。5号堆到16号堆,内部正在升温,最多晚半个月就能用了。”
育种小组最累的并不是方唯这个组长,而是郑虎这个副组长。
不过这家伙乐在其中,整天跟打了鸡血的,忙个不停。
堆肥需要内部升温,温度升不上去就不能很好的发酵。但同时温度又不能过高,所以要保留适当的通风气孔,并经常测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