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我在瑶岭山下当农民 第606节

  匆匆数日。

  各生产单位的秋收工作彻底结束,接下来会种植越冬油菜,然后就到了农闲时节。

  这些天以来,林炳坤时不时的就会向方唯报告新凯奇玉米种子的销售数据,会有一些误差,但误差应该不大。

  从数据上反映,新品上市之初,新凯奇的新品玉米种子卖的不错,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上扬的曲线就变得平缓了起来。

  果然不出方唯的所料,【玉香一号】总体受到的影响不大,市场表现平稳,销售量仅仅是略有下滑而已。

  “支书,我现在真的是服气了。我总担心咱们的【玉香一号】会受到重大冲击,结果如你所料,其影响远远小于我的预判。”

  林炳坤再次打来电话的时候,显得轻松了许多。

  方唯可以风轻云淡,因为人家是瑶岭系的灵魂人物,而且是集团公司的董事长,并不直接参与瑶岭农业的经营管理。

  作为瑶岭农业的总经理,林炳坤自然是压力山大。

  新凯奇和瑶岭农业是老对手了,双方的恩怨一言难尽。他要是在玉米种子这一项上惨败,真的是没脸再干下去了。

  现在的情况比预想中好的太多,他一方面很高兴,另一方面也对方唯更加的钦佩。

  “一件小事,不必放在心上。咱们新一代的杂交玉米正在研发之中,进展很顺利,等成功培育出来之后,咱们又会把对手甩开一大截。”

  方唯笑了笑,显得信心十足。

  他就是要在新凯奇擅长的领域压制住对方,不是拼营销而是拼技术。

第572章 正在繁育,落实建房资金

  农闲时节,方唯也清闲了下来。

  他抽空去山里的试验林看了看,看到这一大片林地中又多了一些珍稀草药的植株。

  现在的绝对数量虽然不是很大,但相较于刚刚把珍稀草药移栽过来的时候,新增的植株可真不少了。

  等到明年春季之后,大量的珍稀草药就可以移栽到草药培育基地去,试验林里面依然会继续进行珍稀草药自然繁育的探索。

  按照未来一两年的产出量,不会对这几种珍稀草药的价格产生影响。

  在不少药方当中,这几种珍稀草药都是起到了主导的作用,供需之间巨大的缺口,不是这点数量可以填平的。

  “不过这一带的野草长得太夸张了,回头还得让三七派一些人来处理一下。”

  山林里树木的快速生长感觉不明显,但其他植物尤其是野草疯长,会挤压珍稀草药的生长空间。

  所以方唯第二天就带着一大群阿哥到试验林里斩草除根,以保证珍稀草药的健康生长和繁育。大家也不是白辛苦,每个人到最后都会得到一笔奖金。

  阿哥们也没觉得有啥不对,山里的野草疯长、林木成材的时间更短,很多年以前就是这样了好吧?

  所以方唯在很多时候都喜欢用瑶寨的人,作为头人,他说什么就是什么,寨里绝不会有人质疑他,更不会出卖他。

  接下来。

  方唯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巡视。

  这次巡视的目标是集团所属的各企业,包括工业园区的所有工厂、向阳锁具、电器集团公司、房地产开发公司、物业公司、物流公司等等。

  他不是那种愿意坐在办公室看报表的企业家,他一直认为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所以这个习惯便坚持到现在。

  一圈转下来,他来到了羊城。

  “咱们今天开会就一件事,商量一下今年的分红方案。另外,几个合作社要求建房的呼声很高,社里的资金有限,看看咱们能不能帮上忙。”

  抵达羊城的第二天,方唯就在集团公司召开了会议。

  会议的议题有两项,说到底还是一项,也就是分配的问题。除了个人分红之外,就是如何支持合作社集体建房的事情。

  其中,瑶岭合作社重新建房的呼声最高,所需的资金也最多的。

  瑶寨不打算推倒重建,仅仅是打算重新修缮一番。田炳义合作社的意见不统一,毕竟他们最早就没有进行集体建房,后续社员们富裕了,很多人都有自建房,多数人都不愿意再折腾。

  “公司是应该支持社员们的诉求,毕竟咱们是集体企业,归属于全体社员所有。但公司不适合直接捐助,只能提高分红的比例。”

  “是啊,个人分红按照去年的标准执行,合作社的提留可以大幅增加。”

  大家纷纷发言,基本上都同意多分红,这是企业性质所决定的,要不然所谓集体企业的牌子就没有任何意义。

  方唯点点头,社员们把所有的积累和土地拿出来办了公司,赚到的每一分钱都是属于大家的,也只能花在全体社员的身上。

  比如像改善环境、整修道路、兴建娱乐体育设施等等,也必然包含改善大家的居住条件。

  本来以为今天的会议要开挺长时间,结果会议开始没多久就达成了共识。

  “那就这样,今年的个人分红和去年持平,合作社提留增加到6亿元。”

  方唯随后做出了决定,然后就宣布散会。

  但这仅仅是解决了资金的问题,后续还有很多麻烦事在等着呢。

  方唯在羊城只呆了几天,便匆匆返回了社里。

  他这一趟出来巡视前后差不多有大半个月的时间,社里还有很多事情需要他去处理。

  “通知大家吧,明天召开全体社员大会。”

  回来后,方唯只休息了一天,便召开了全体社员大会。

  关于建新房的事情,大家自然很欢迎,压根没有反对的声音。但这里面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推倒重建的过程中,这么多人住哪儿?

  “这个大家想办法自己克服吧,总不能什么都靠社里解决。”

  有个理事不高兴了,抱怨了一句。

  可现实就是农村和城里不一样,整个瑶岭乡都面临拆迁,大家难道要到别的乡镇去借宿?

  “都静一静,请方支书说两句。”

  现场稍微有点混乱,工作人员拿起喇叭喊了一嗓子,大家才慢慢的安静了下来。

  “这件事我们没有和大家说清楚,抱歉啊。现在我给大家解释一下,重建工程虽然是一个整体,但各大队的拆迁工作不会同步展开。”

  方唯瞪了那个理事一眼,群众有困难应该耐心的解释,怎么还发起脾气来了?

  按照计划,相邻的两个大队先拆迁一个大队的房屋,等这边的房屋建好之后,再拆迁另外一个大队的房屋。

  这样一来,大家都有过渡住宿的地方。

  你先帮我,等我住进新房再帮你,这样的安排也不会引起部份人的抵触。

  虽然这个工程的建设周期拉长了,但切实解决了大家在过渡阶段的住宿问题,也不会影响大家上班下班。

  社员们议论纷纷,方唯特意多等了一会,然后开始针对几个议题投票。

  房屋重建计划得到了通过,拆迁安置办法得到了通过,每个社员都显得很兴奋。大家一年到头辛辛苦苦,为的不就是过上好生活吗?

  其中住房对大家来说是重中之重,能解决这个问题谁不开心?

  “好!重建工程等到开春之后就动工,大家先好好过个年。散会!”

  社员大会结束之后,方唯把那个理事喊到一旁批评了几句。

  好在那个理事也是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一个劲的检讨,方唯才放过了对方。

  翌日。

  方唯来到了田炳义合作社,找到了二姐夫。

  “姐夫,你们社里是怎么决定的?”

  “大部分社员不肯推倒重建,但还有一些人的住房条件很差,他们倒是愿意。结果这些日子双方吵得不可开交,要不是我及时制止,打起来都有可能。”

  田炳义也在为这事儿发愁,瑶岭合作社那边倒是很齐心,马上就通过了决议。

  可自己这边人心不齐,各有各的想法,真的很难办。

  “那就这样,你回头统计一下,愿意重建房屋的签字画押,回头帮他们新建房屋。不愿意重新建房的也不勉强,到时候给他们方法建房补贴。”

  方唯觉得一直这么吵下去也不是个办法,不如区别对待,但最终体现在钱数上面会保持一致。

  在农村搞这样的事情一定要公平,否则的话后患无穷。

  田炳义一拍大腿,觉得这个主意好,回头就这么办。

  “老三,你别走,在屋里头吃过晌午再回去。”

  二姐从外面提着一大堆菜走了进来,非要让三弟吃了午饭再走。

  方唯笑着点点头,自己和二姐、二姐夫平时见面不多,既然来了肯定要在家里吃顿饭的。

  吃过饭,他又去了瑶寨。

  他来到位于瑶寨的家里,提前烧了一壶茶,然后让人把王三七和王松林叫过来。

  王松林吃了第二个疗程的药,身体差不多已经恢复过来,平时干点活动一动都没有问题。

  “松林,三七,大家对于寨里截留建房资金没意见吧?”

  三个合作社,其实只有瑶寨是真正意义上的集体主义。像田炳义合作社那样的争吵,在寨里绝对不会出现的。

  “没意见,大家都没意见。”

  王三七现在主管寨里的大部分事务,听到方唯的问话,他赶紧回答道。

  王松林也点了点头,之前他们两人已经走访了整个寨子,没有一个人提出反对意见。

  现在的屋子都是寨里建设的,想当初建设的时候就特意多建了一些房屋,直到现在还有空余。

  寨里的阿哥阿姐们通过旅游业赚到了不少钱,对方唯和王松林、王三七等人十分感激,不会有人在这种事情上面唱反调。

  “那行,你们回头召集大家开个会,最后一定要形成决议,我就不参加了。”

  方唯没有多呆,傍晚前就回到了家里。

  盘莲花对于拆迁也很头疼,她可不想在过渡阶段到别人家里去借宿。

  “三哥,要不咱们先住在厂里的宿舍吧,一室一厅也够咱俩住的。”

  竹器厂也有宿舍,像盘莲花就分到了一套一室一厅的宿舍,她中午不回来就在那边休息。

  “我倒是不介意住宿舍,关键是咱们家里那么多的东西放哪儿?你那个小宿舍可放不下。”

  方唯无奈的摇了摇头,一时也想不到啥好办法。

  “社里以前的旧仓库不是还在吗?实在不行就放那边,把东西堆在一起用篷布盖好,也就几个月的功夫就能搬进新家。”

  盘莲花倒是想起了一个地方,社里的旧仓库面积很大,就是整个村里人把东西放那边都没事。

  而且仓库里有通风干燥系统,东西放在那边一两年都不会发霉。

  “你看我,咋把旧仓库给忘了呢?那行,家里的东西就放在那里。原本我还在想,实在不行就去南麓花园买一套房,省得麻烦。”

  方唯不缺钱,南麓花园一套房才几万块,买一套也不亏。

第573章 史上最好成绩,女儿的心事

  当然,方唯和盘莲花也可以住在瑶寨,总之办法很多,几个月的时间怎么都过来了。

  只是住在寨里多少有点不方便,特别是晚上开车走盘山路,遇到天气不好的时候总是胆战心惊的。

  夫妻两人边吃饭一边商量,最后决定可以在宿舍和瑶寨过渡一下。他俩的条件算是不错的,像其他人哪有挑挑拣拣的余地,只能去别人家里借宿。

首节 上一节 606/63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