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我在瑶岭山下当农民 第74节

  两个小孩子就不更别说了,吃的那叫一个香甜,吃完手里的又眼巴巴的望着方唯。

  “吃吧,一人再吃一个。”

  方唯觉得有点心酸,现在农村的小孩,吃没吃的、喝没喝的,小小年纪就要帮家里干活。

  他随即让田桂花再给他们拿两个。

  “你们俩简直就是饿死鬼投胎,吃吧,吃了这一个就没得了哦。”

  田桂花笑骂了一句,给两个孩子又分别给了一个【灯草粑粑】。

  方平吃了一个就停了下来,问道:“今儿开会就给了一张奖状、一支笔一个笔记本,别的都没有?”

  “可不是吗,就这点东西。”

  方唯撇了撇嘴,从包里掏出来卷着的奖状,以及钢笔和本子。

  田桂花见状,有点不满意的看了他一眼,然后去洗了手,回来把奖状贴在了墙上。

  方平没说什么,但三弟做出了这么大的贡献,感觉县里也太小气了吧?

  仅仅过了两天,兄弟俩的这一点不满就烟消云散了。

  这天上午。

  唐泽和公社的主要人员,敲锣打鼓给育种小组送来了一辆手扶拖拉机。

  拖拉机披红挂彩,车头上还挂着一朵大红花,看着就很喜庆。

  车厢里装着一台台式收音机和三台半导体收音机,十盒电池,一堆关于农业生产方面的专业书籍,还有两个手持式扩音器。

  “同志们,育种小组取得了有目共睹的优异成绩,在这里我代表公社向他们表示祝贺。希望大家再接再厉,继续攀登下一座高峰。

  这辆手扶拖拉机是县里专门奖励给育种小组的,另外这些东西也是。郑队长,你们队部可不许截留哦。”

  一行人来到了晒谷场,听到动静的社员们纷纷围了过来。

  唐泽随即打开了扩音器,在现场说了几句。

  等他说完,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

  方唯和郑虎等人也在现场,听到这些东西都是奖励给育种小组的,两个人对视一眼,不禁露出了喜悦的笑容。

  有了这台拖拉机,包括耕地、运输等等事情都很方便,省得总占用队里的宝贝疙瘩。

  这个时候方唯就不能躲在人群里了,他迈步向前,代表育种小组向公社和县里表示了感谢。

  “请唐书记放心,我们不会躺在功劳簿上的,还会继续培育更好的稻种。”

  听到方唯的回答,唐泽感到很满意。

  那天薛宇民和他长谈了一次,他更加坚定了下力气发展农业的决心。在肥料和灌溉系统暂时无望突破的情况下,育种工作的重要性便凸显了出来。

  薛宇民指示县里给瑶岭公社调拨一台拖拉机,奖励给以方唯为代表的育种小组。

  其他的东西都是附带,目的是鼓励方唯等人努力学习,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争取再创佳绩。

  “很好!县里的奖励物品我交给你了,希望能不断的听到好消息。”

  唐泽在队上没有多呆,随后和郑先发聊了几句,便去了其他大队。

  夏收工作成绩斐然,但接下来还有i秋收,他是一刻都不敢松懈。

  “小秀才,拖拉机是你们育种小组的,你有分派使用权。维护和保养就和队里的拖拉机放在一起,你觉得呢?”

  郑先发有点羡慕方唯,不是因为这些奖励,而是对方不仅被唐泽看重,甚至还被县领导看重。

  这种看重,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责任。

  他围着拖拉机转了两圈,然后再次重申了育种小组对这台手扶拖拉机拥有所有权。

  “要得,在一起维护保养,能节约开支。队长,这台台式收音机就放在队部吧,没事的时候大家也能听听新闻。”

  台式收音机是插电和电池两用,半导体收音机只能使用电池。

  他把大家伙给了队部,自己拿了一台半导体收音机,另外两台交给郑虎保管,有空的时候小组成员可以聚在一起听听广播。

  至于书籍,暂时放在了队部。

  育种小组的成员可以借阅,但必须进行登记,并限制借阅的数量以及明确归还时间。

  这件事,方文书主动请缨,以后借书还书就找他。

  中午。

  方唯趁吃饭前的时间,打开了收音机。

  方涛和方婷婷老老实实的坐在一旁,听着收音机里播报的新闻。不管能不能听懂,这件事本身就对他俩有着莫大的吸引力。

  求月票!

第93章 杂交水稻,枇杷果

  “老三,县里和公社对你还是蛮不错的。”

  方平特意舀出来一壶酒,今天的事情对他的冲击很大,让他觉得与有荣焉。

  说一千道一万,这些荣誉都是因为三弟搞出了良种,理应被人尊重。

  “怎么就不错了?真要是这么看重小弟,就应该调他去公社或县里,吃商品粮。”

  田桂花端着一盘菜从厨房走过来,听到自家男人的话,有些不以为然。

  她觉得像小弟这么有本事的人,就应该当国家干部,总比陈麻子那些人有用。

  “大嫂,不说这些,准备吃饭。”

  方唯摆了摆手,他还没有昏头,明白自己压根没有讨价还价的资格。

  方平瞪了一眼自家婆娘,想说点啥,最终还是没开口。

  接下来的日子又恢复了正常,育种小组这边把一半的精力都投入到学习上面。

  20亩试验田,全部都种植了【农垦58】粳稻。

  由于稻种的潜力限制,这一季的产量很难再有所提高。不过考虑到以后的推广工作,该种还得种。

  常规育种,大家熟门熟路,应付起来很轻松。

  有几个成员跟着高青山学习林业方面的知识,方唯去听过几次课,然后不去了。

  他没打算让自己成为全才,但了解一下还是很有必要的。

  新品种的稻种还没有落实,吴茂盛几次写信来都是让他多一点耐心,一旦发现了好品种,会第一时间给他寄过来。

  倒是吴茂盛再浙地的朋友写过一封信,详细询问了【农垦58】在湘南的培育情况。

  这件事应该是吴茂盛告诉人家的,那人是浙地的农业专家,名叫孙振兴。

  方唯回了信,并给孙振兴寄了5斤【农垦58】三代稻种过去。其实初代稻种还是对方寄来的,这份情他一直没忘。

  在他的计划当中,不管是【南光一号】还是【农垦58】,开始大面积推广并取得成效之后,接下来的路有两条。

  一条就是寻找更加优良的初代稻种,然后像【南光一号】一样进行传统培育。

  另一条路就是开始研究杂交水稻。

  杂交水稻的原理和基本方法他都很清楚,毕竟前世他是国内最好的农大毕业生,基础还是不错的。

  经过这两年的实践,方唯对记忆中的知识进行了梳理,常常会有收获。

  杂交水稻这条路比较难走,久久为功,没有十年八年的磨砺,很难取得重大成果。

  “先做前期准备工作吧。”

  方唯很快就不再纠结,准备从现在起努力寻找更多的野生稻种。

  水稻,其实是自花授粉,也就是说水稻花还没完全开放时,雄蕊和雌蕊就已经成功授粉完毕。

  所以正常状态下,水稻都是纯种。

  没办法进行人工授粉,也就意味着无法进行水稻杂交。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利用水稻雄性的不孕性。

  在前世,袁老爷子也是因为在野外发现了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株,从而开启了国内的杂交水稻事业。

  这件事对方唯来说相对比较简单,毕竟前人已经走出了成功的道路,他只需要找到足够多的天然不育株样本即可。

  至少不会走弯路。

  早上。

  方唯吃过早饭,和大哥打了声招呼,便背上背篓带着枪,朝着大山深处进发。

  这样的寻找,仿佛大海捞针,所以他也不着急,只当是出来游玩了。

  经过多天的搜寻,不惜长时间提高【探查】和【辨识】的属性,终于找到了6株野生不育株。

  方唯将这6株植株种在了试验田的边缘,特意用标记隔开。

  这些天然植株可以用来培育不育系,确保水稻雄性不育性能够转移到目标稻种之中,并能够稳定遗传。

  “剩下的事情就是进行不育系的培育,到明年夏天应该可以进行杂交实验。”

  方唯忙活完,便离开了试验田。

  接下来他以寻找野生稻种的名义,每天早出晚归,在山里发现了不少好东西。

  这天中午,他在深山里发现了一片枇杷树,树上结满了枇杷。

  他摘下来一颗擦干净尝了尝,味道甜美,已经熟透了。

  枇杷是当地人很喜爱的一种水果,也有较强的药用价值,于是他标记了这个区域,然后采摘了一背篓枇杷带回去。

  晚上郑虎他们过来向方唯请教育种方面的问题,他便洗了一大盆枇杷招待他们。

  “这个枇杷很好吃呀,现在外面都没得卖,莫非是野生的?”

  方唯给他们上了一堂课,然后大家便坐下来,一边吃枇杷一边聊天。

  郑虎第一个发现了问题,猜测自己等人吃的是野生枇杷。

  “没错啊,我在山里发现的。那一带有很多枇杷树,起码有五六十棵,结满了果实。

  可惜我一个人带不回来那么多,要不可以让你们吃个够。”

  种植的枇杷大约在五六月份结果,而他这次发现的野生枇杷,结果时间要晚两个月。

  移栽就算了,队里也没那么多的林地。

  不过方唯还是挑选了一些种子,打算来年开春后在【育林区】播种,以便在附近山林里留一些种。

  “三哥,明天你带我们一起去呀,人多力量大,多采摘一些回来。”

  郑虎等人跃跃欲试,方唯却摇了摇头。

  那一带距离村子很远,一来一回就是一整天的时间,他有点不放心小伙伴们的体力。

  郑虎等人连连保证没问题,方唯才勉为其难的答应了。

  翌日。

首节 上一节 74/2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