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我在瑶岭山下当农民 第73节

  这一天下来衣服都被汗水浸透了,整个人散发出一股搜味儿。

  “满满,我抓了一些鳅鱼,晚上咱们吃【鳅鱼烧豆腐】。”

  方涛放暑假了,这一年家里的说是有所改善,孩子的个头窜了一大截。

  在农村,这么大的孩子能做很多事情,割禾的时候都要跟在大人后面捡稻谷。

  至于摸鱼、摸泥鳅、摸黄鳝,个个都是一把好手。

  方涛看到小叔从外面进来,便赶紧上前表功。

  “满满,还有我,我帮哥哥提了篓子的。”

  方婷婷也不甘示弱,她最怕被小叔忽视,不能总让哥哥一个人出风头。

  方唯不禁乐了,摸摸了婷婷的头顶,然后拿出来一包爆米花和几块硬糖,给了两个小家伙。

  兄妹俩欢呼一声,拿着东西就跑进了里屋。趁着田桂花没看到,赶紧吃,要不然会被抢走锁紧柜子里的。

  “老三,之前在公社,唐书记同你讲么子?”

  方平冲完澡,泡了一壶茶来到堂屋,一见三弟就好奇的问道。

  当时大家都没往跟前凑,离得挺远,压根没听到唐泽和郑先发、方唯之间的对话。

  方唯便实话实说,说了要去县里参加表彰大会的事情。

  “那咱们在山谷里种地可得小心了,万一被人发现,对你的影响不好。”

  方平明白“人怕出名猪怕壮”的道理,这又是奖励又是表彰的,难免会被人嫉妒。

  所以她有点担心山谷里的那一亩地,自己倒无所谓,因此影响到三弟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等种完这一季黄豆,咱们停一停,看看风向再说。”

  方唯深以为然,现在家里的粮食足够吃,自留地又多了一亩地,山谷里的那块地就没那么重要了。

  人在吃不饱的时候什么风险都愿意承担,一旦能吃饱,考虑的问题就会更多一些。

  方平点点头,认可了三弟的说法。

第92章 披红挂彩,神助攻

  两天后。

  方唯跟着郑先发一起乘坐拖拉机来到了公社,然后搭乘班车直奔县城。

  此时的班车那叫一个破烂,车身、车架和车窗就没一个地方不响,一路颠簸下来,浑身都快颠散架了。

  车不好,路况更糟,这就是现如今的真实写照。

  郑先发在班车上不停的和人打招呼,方唯和这些人不熟悉,也就没有说话。

  来到县城,大家下了车,两人步行去了县剧院。

  今天的表彰大会就在剧院召开,里面乌泱泱的全是人。

  “郑先发,郑队长,这边。”

  两人有点蒙圈,正好公社的刘干事看到了他们,挥手把他俩叫了过去。

  座位是按照公社安排的,两人坐下之后,过了十几分钟就有人宣布开会。

  随后县领导开始做总结报告,总结夏收夏种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存在问题。他对瑶岭公社提出了表扬,着重说了一下二队培育出优良稻种的先进事迹。

  讲话的时间很长,方唯神游天外,听进去了一些,但大部分没听进去。

  稍后到了颁奖的环节,他和郑先发分别登台领奖。

  一张奖状、一支钢笔、一本笔记本,个人奖品就这些,集体奖品就只有一张奖状。

  郑先发并不嫌弃,拿着奖状一直在傻笑。

  他还是很看重集体荣誉的,薄薄的一张纸,却代表了队里全体社员无数的汗水和辛劳。

  “方唯,你先不要走,中午吃过饭领导要见你。”

  方唯和郑先发从剧院出来,公社的刘干事追上他俩,让方唯吃过饭不要走,就在食堂里等着。

  此时临近中午,县机关食堂安排了饭食,可以免费吃一顿饭。

  有些公社离得远,要是空着肚子赶回去,还不得饿坏了?

  “好的,我知道了。”

  方唯回应了一句,就和郑先发一起去了食堂。

  饭食很简单,一份红薯丝米饭、一份【辣椒炒肉】、一小碗丝瓜汤。

  说是【辣椒炒肉】,菜里面只能见到一点肉星星,吃进嘴里有些肉味就不错了。

  方唯和郑先发都不挑食,很快就把饭菜一扫而光,吃的很满足。

  两人一大早就出发,折腾到公社再折腾到县里,到了这会儿早就饿得前胸贴后背,吃什么都香。

  “小秀才,领导接见你,你说话要注意一点,不要什么都往外说。把不准的宁可不说,也不要乱说,省得惹麻烦。

  我先回去了,你忙完自己坐车去公社,听到没?”

  因为领导只见方唯一人,郑先发就打算先走一步。

  临行前千叮咛万嘱咐,生怕后生仔不知深浅,言语间得罪了领导。

  方唯连连点头,能体会到对方的关切之情,尽管他并不需要。作为两世为人的他来说,早就见惯了潮起潮落,不会因为见了谁而失态。

  郑先发走了之后,他就坐在食堂的角落里休息。

  过了不到二十分钟,就有县办的工作人员找到他,带他去了薛宇民的办公室。

  薛宇民是县里的管事人,五十岁左右的年纪,但脸上看起来沟壑纵横,面相比实际年龄老得多。

  “方唯同志真是年轻有为啊,请坐。”

  薛宇民看到方唯,忍不住感叹对方是如此的年轻,却做出了非凡的成绩。

  随后二人分别落座,他的脸上始终挂着和煦的笑容。

  “年轻有为不敢当,我只是做了一点微不足道的事情。”

  方唯知道面对领导的表扬要谦逊,没有哪个领导喜欢个性张扬的人。

  果然,薛宇民脸上的笑容又多了两分真诚。

  接下来,薛宇民询问了育种工作的一些细节,尤其想知道【南光一号】的产量极限在哪里。

  当听说【南光一号】的亩产不大可能突破800斤时,他微微的叹了一口气。

  “人啊,的确不应该贪心。能有现在的成绩已经非常不错了,怎么可能要求更多呢?小方,希望你再接再厉,今后能培育出更加优良的稻种。”

  前后不到一个小时,薛宇民结束了这次谈话。

  等方唯走了之后,他让人把等候在其他办公室的唐泽喊了进来。

  “老领导,你觉得方唯这后生怎么样?”

  唐泽在薛宇民的面前一点都不拘束,薛宇民是他的老上级和指路人,两人很熟悉。

  他坐下之后,就笑着问了一句。

  “很有意思的后生,年纪虽小但心思沉稳,不浮夸不说大话,是个做实事的人。

  你算是捡到了宝,关键时刻推你一把,那件事基本上成了。”

  薛宇民看着自己的心腹爱将,可谓是感慨万千。

  这个唐泽的运气也太好了吧?关键时刻,瑶岭公社取得了粮食大幅增长的佳绩,把竞争者远远的甩到了身后。

  “成了?多谢老领导的提携。”

  唐泽顿时露出了兴奋的神情,晋升的事儿给他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没想到说成就成。

  他按耐住喜悦的心情,略一思索就知道奠定胜局的关键因素所在。

  正因为自己排除障碍,大力推行【南光一号】的种植,才有了全公社稻谷的大幅度增产。

  而这一切的根源就是方唯,是他搞出了【南光一号】的稻种。

  “谢我做么子?首先是你的工作做得好,善于抓机会,换一个人未必敢这么快推广新稻种。

  还有,回头你得谢谢人家方唯,没有他的【南光一号】,就没有你的胜出。”

  县里这次要提拔一名副职,原则上从基层公社当中遴选。

  这一层级的干部人才辈出,唐泽在其中并不拔尖,没想到关键时刻来了神助攻。

  不提二人在办公室畅谈未来,只说方唯。

  他从薛宇民的办公室出来之后,不紧不慢的走在老街上,一时之间勾起了很多关于原身的回忆。

  这是县城唯一的一条长街,路面全都是青石板,光可鉴人。

  道路两边的建筑古香古色,据说这条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年前,走在这里仿佛走在了时间的长河中。

  方唯并不是第一次来老街,但这几年忙忙活活,几乎没怎么来过城里。

  他今儿索性就转一转,也不急着回去。从街头逛到了街尾,这才抄近路朝着车站走去。

  路过饮食店,里面传来一阵阵的香气。香气很诱人,他不由自主的走了进去,里面的东西不多,他一眼就看到了【灯草粑粑】。

  他刚才闻到的香气就是这玩意散发出来的,【灯草粑粑】是当地的一种小吃,用糯米粉和萝卜丝混合压扁、炸制而成。

  方唯上前问了一下,【灯草粑粑】不要粮票,但卖的比较贵,一个要5分钱。

  他随即买了10个,9个装起来打算带回去,还有一个他就直接吃了。这种小吃软软糯糯的,很香甜,吃起来感觉不错。

  随后他就离开了小吃店,快步走到了车站,坐车返回了公社。

  “三弟,这边。”

  他刚下车,就听到了大哥的声音。

  抬头看过去,只见大哥方平扶着自行车站在路边,正冲着自己招手。

  “大哥,你怎么在这儿?”

  “队长说你晚些时候才能回来,我反正没啥事,就骑车过来等你了。”

  方平练了几次就学会了骑车,现在的技术不错,可以骑着骑行车到处跑。

  他之前遇到郑先发却发现只有读对方一个人回来,就连忙问了一下。得知三弟留在县城有事,要晚一些才能回来,他就骑车到公社等着。

  这一等就是一个多小时。

  方唯没说什么,他让大哥坐后面,自己骑车带着对方返回了家里。

  此时,方涛正在写暑假作业,看到小叔和父亲一起走进来,马上就迎上前去。家里的两个孩子都很粘方唯,这不,方婷婷也从里屋跑了出来。

  “给你们带了好吃的,大嫂,先歇一下,过来吃【灯草粑粑】。”

  方唯从包里掏出了九个【灯草粑粑】,分给了大哥大嫂和两个小家伙。

  田桂花很久没吃过这玩意了,在外面买忒贵,家里做又费油,她其实也挺喜欢吃的。

首节 上一节 73/2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