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我在瑶岭山下当农民 第77节

  方唯和大哥一起采收了山谷里的黄豆,这块地最终没舍得撂荒,还是种上了红薯。

  不缺粮归不缺粮,红薯的用处还是有的,起码可以用来酿酒以及制作红薯粉条。其实,红薯干也是一种美味的零食,只不过前几年红薯吃多了,现在连小孩都不愿意吃。

  “老三,这一季的红薯不必太操心,偶尔去看看就成。”

  方平放松了心态,反过来劝方唯。

  方唯自无不可,他对自己的红薯品种有信心,哪怕是靠天吃饭,一亩地都能有两三千斤的收获。

第95章 千元巨款

  “大哥,回头给二姐还有你岳父老子那边,送一些黄豆过去。剩下的除了留种、留足自家吃的之外,我想办法卖了换钱。”

  这一季黄豆的产量达到了品种极限,亩产503斤。

  总之,这一次种植黄豆,包括肥料田间管理等都有所进步。

  但品种极限放在那儿,以后即便是有了化肥,亩产也不可能突破550斤。

  【采收农作物,点数+503,总点数:13017点】

  以前家里吃剩下的黄豆还有一些,他随后开始挑选种子,剔除出来的就和以前的黄豆存放在一起。

  家里吃不了这么多的黄豆,方唯让大哥骑车去给田桂花的娘家和二姐家吗,各送了20斤过去。

  这一次他不打算贱卖黄豆,而是会直接卖“高产黄豆种子”。

  高产种子就连供销社都会议价收购,不至于卖不出去,还不会有任何的风险。

  这年月实行“统购统销”政策,虽然也有赶圩(赶集)的存在,但那点交易量什么都不影响,属于个人之间的互通有无。

  方唯一直都在小打小闹,正是这个原因。

  “老三,我从田家回来,特意去了一趟供销社,他们说黄豆种子的收购价在每斤3元-3.8元之间。还不如卖给个人划算。”

  “卖给个人必须是熟悉的人,不熟悉的人,人家也信不过咱们。所以还是算了,吃点亏就吃点亏吧。”

  种子不太一样,个人卖一些农副产品没啥问题,但卖种子说不定就会惹来麻烦。

  因此,方唯还是决定把黄豆种子卖给供销社,先卖100斤。

  其实方唯也挺憋屈的,他搞出来的高产黄豆经济价值不可估量,但由于没有变现渠道,好东西也卖不出好价钱。

  种子和粮食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粮食一眼就能看出好坏,种子需要种出来才能得知农作物的具体产量。

  供销社收购种子有一套收购衡量标准,价格压得低,怎么也不会亏。

  方平无奈的叹了一口气,就不再吱声。

  第二天。

  方平用自行车驮了100斤黄豆种子去了供销社,打算卖掉。

  供销社倒没问太多,但在估价环节却出了问题。

  “你这个黄豆种子一般,我们只能给到每斤3元的价格。”

  方平一听就火了,哪怕是给个中间价呢,结果给了一个最低价。

  他强压着火气,和人家解释,说自己的种子绝对是好种子,当年亩产达到了500斤。

  结果却遭到了一片嗤笑,500斤?是做梦吧,他们还没听说有这样的高产品种。

  毕竟生产队的主要生产任务是种植水稻,黄豆只是副业,【瑶岭黄豆】的名气根本没打响,即便是在当地也没多少人知道。

  “我不卖了!”

  方平也是一个有脾气的人,既然说不通,不卖了还不行吗?

  于是他又将扛了出去,准备带回家。

  “老大,你在这干嘛呢?”

  这时,郭永清骑车路过,一眼就看见了方平。

  他到跟前停下车,笑着问了一句。

  “郭叔,我来卖黄豆种子,可他们不识货,这么好的高产黄豆种子,一斤才给3块钱。所以我不卖了,打算带回家去放着。”

  方平有些气不过,所以和郭永清多说了几句。

  郭永清一听是这事,表示自己帮不上忙,他和这和收购点的人不熟。

  “不过,我听说老三搞出了高产黄豆,叫【瑶岭黄豆】,是这一种吗?”

  郭永清在县里上班,经常在各公社跑,消息还是很灵通的。

  他上次听唐泽提过一嘴,便记住了【瑶岭黄豆】这个名字,只是刚刚没想起来。

  “是的,就是这一种黄豆。”

  方平点点头,他这会儿没什么聊天的心思,便准备告辞。

  “你先等等,让我看看可以吗?”

  郭永清忍不住好奇,想见识一下高产黄豆的样子。

  方平不好推脱,便打开袋子让对方看。

  郭永清抓出来一把黄豆,拿在手上仔细的观察,还别说,这种黄豆颗粒饱满、色泽油亮,起码卖相看起来很不错。

  “这帮鬼东西,眼睛瞎了吧?老大,你别卖了,这事儿你交给我。”

  郭永清念着困难时期方家兄弟给自己帮了不少忙,便主动请缨,要帮方平解决这个问题。

  方平还能说啥,只能表示感谢。

  郭永清让方平回家等着,几天内就会有音信。

  方平骑车回到家,气哼哼的把黄豆扛进了家里。

  “大哥,咋又带回来了?没卖掉?”

  方唯刚从试验田回来,他准备继续推进“不育系”的培育,为来年的水稻杂交工作做好准备。

  目前他手里的天然雄性不育株还是太少,需要经过多次培育才能形成一定的规模。这事急不来,只能按部就班的进行试验。

  他还在想杂交水稻的事情,大哥就扛着麻袋走进了屋里。

  方唯很惊讶,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

  “卖什么呀?一帮瞎眼狗。”

  方平骂了一句,然后说了今天的遭遇。

  方唯顿时被气乐了,像这样的高产黄豆打着灯笼都难找,这要是遇到识货的人,一斤还不得卖十块八块?

  卖给他们三块八,他们居然还压价。

  “算了,先放着吧,回头自然会有人上门来买的。”

  方唯劝了一句大哥,让他别生气。

  不过,他听说郭永清愿意帮忙联系,倒是心里一动,多少有了点期待。

  没过两天,郭永清就带着一位身穿草绿色军装的年轻男人,来到了家里。

  “这位是部队上主管后勤基地的杨连长,他们到处在找优良的黄豆品种,这不,我就推荐了【瑶岭黄豆】。”

  县里没有部队上的后勤基地,也不知道郭永清是从哪儿找来的人。

  郭永清也没有详细介绍,进门就直奔主题。

  “郭叔,杨连长,快请坐。”

  方唯客气的请二人落座,田桂花听到动静,马上去烧茶。

  方平随即去拿了一些黄豆种子出来,放在了桌子上。他也懒得介绍,说再多也没用,只能看对方是否识货。

  杨连长抓起一小把黄豆,细细的观察,过了挺长时间才放回了盆里。

  “种子不错!你们说说这个品种的黄豆亩产,都达到过多少?然后再谈其他。不过我要把丑话说在前面,不要虚报数据,虚报的后果你们承担不起。”

  杨连长快人快语,一上来就噼里啪啦说了一堆。

  而且言语间很不客气,不知道是不会说话还是横惯了。

  方平有点不高兴,但没说什么。

  方唯可就不乐意了,说道:

  “我说杨连长,你和我们较什么劲?豆子是家里自己种的,信得过你就买,信不过你别买,不要摆出一副天王老子的面孔。”

  杨连长一愣,我说的不是实话吗?谁摆出一副天王老子的架势了啊?

  “老三,小杨这人就这样,说话直,不知道变通,你千万别介意。”

  郭永清也没想到杨连长会这样说话,他恨不能踹对方一脚。

  要不是因为对方是自己带出来的兵,现在就得把他赶出去。

  “老三,少说两句。郭叔,队里种的黄豆品种是我三弟搞出来的。整个瑶岭公社种植的【南光一号】稻种,还是我三弟搞出来的,他不稀罕拿这点事骗人。”

  方平示意三弟别说话,然后也不看杨连长,摆出了事实。

  杨连长一听,觉得很不可思议。

  【瑶岭黄豆】的名字他没听说过,但【南光一号】可是大大的有名,甚至都传到他们基地去了。

  本来他还想着等秋收之后,看能不能搞一批【南光一号】稻种,结果他面前就坐着【南光一号】的研发人。

  他看了一眼老首长,郭永清很坚定的点了点头。

  杨连长臊得不行,恨不能找一条地缝钻进去。他并非蛮横的人,主要是前两年到处找粮食,被骗怕了。

  “对不起!是我犯了经验主义错误,不了解情况瞎说话,我道歉。”

  杨连长意识到自己的错误,马上站起来道歉。

  方唯对他的印象顿时好了不少,他最近也是火气大,要不然也不会反应这么激烈。

  “没事,不打不相识嘛。杨连长,你还没说你们基地到底需要多少黄豆种子?愿意出多少价钱?”

  “多多益善!但量少我也要,凑够一百斤我就收。价钱好说,就5元一斤吧。”

  斗了几句嘴,双方的态度都软化了下来。

  说到底大家之间没有原则性的矛盾,误会也好不是误会也罢,正事还得谈下去。

  “我这里有200斤黄豆种子,你要的话都拿去。杨连长,我和你说句实话,之前队里种的黄豆就是我提供的种子,上一季的亩产达到了460斤,不信你去队里问。”

  方唯见对方开始好好说话,他也就客气了不少。

  杨连长啧啧称奇,现有的黄豆品种亩产最多二百来斤,好家伙,这都翻倍了啊。

  他当即决定买下200斤种子,打算回去后大力种植。这两年的后勤工作不好做,吃不上饭倒不至于,但距离吃饱吃好还差得远。

  杨连长付了1000块钱,让方平给他打了个收据。

  随后,杨连长和郭永清就一起带着黄豆离去。

  方家兄弟捏着这么多的钞票,忍不住开怀大笑。

首节 上一节 77/2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