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我在瑶岭山下当农民 第79节

  方唯走在前面,没注意到大哥已经有些赶不上自己的速度。

  直到听到大哥的问话,才反应过来,然后放慢了脚步。

  半个小时之后,两人来到了这片野生油茶林。

  “老三,这一片的油茶树还不少啊,就咱们两个人,恐怕要忙活好多天。”

  不是方平贪心,实在是现在的食用油太珍贵了。

  城里人吃油凭定量,农村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种植一些油料植物,根本不够吃。

  荤油就更难得了,整个生产队以往就养了那一点猪,还要交任务。剩下的最多春节杀一两头,百十来号人一分,能有多少油水?

  所以方平想尽量给家里多弄一些。

  方唯不太在意这些事情,他并不认为大哥这么这么想有什么不对。

  当然,多吃多占也没有必要,家里留够了,他还是会把好处分润出去一部分的。

  两人到了地头先开始吃东西,这会儿已经临近中午,吃的早饭已经消耗的差不多了。

  吃了东西喝了水,两人便开始采摘。

  采摘是个技术活,好在两个人都是熟门熟路,所以进度非常快。

  只用了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全部箩筐就彻底装满了。

  “好家伙,起码有150斤。老三,我走先,你在后面跟着。”

  回去的时候,方平不敢让三弟打头,生怕自己跟不上对方的速度。

  兄弟俩这一趟能挑回去300来斤的油茶籽,方唯看过成色,估计出油率在25%-30%,回去大概能榨出来75斤-90斤茶油。

  一路上歇了好几次,回到村里的时候天都黑了。

  田桂花做好了大米饭,蒸了一盘腊肉,除了几样青菜另外还炒了一盘鸡蛋。

  她知道方平和方唯辛苦了,所以晚上的伙食,安排的比较好。

  “大哥,喝起。明天咱俩再跑一趟,家里的茶油就足够用很长时间了。”

  这几年属于困难时期,县城的人均食用油月供应量只有2两,即便是在相对宽松的1960年,也只有2两8钱。

  按照每人每月2.5两计算,一家四口一个月的食用油消耗量只有一斤。

  二队由于有自己的油茶树林,相对来说好一些,但一家四口的月食用油消耗量也不会超过两斤。

  方家兄弟再跑一趟,就能运回来总计600斤的油茶籽,出油就算150斤,每个月消耗10斤,一年都用不完。

  现如今的农村,谁家一个月能消耗10斤食用油?

  方唯端起碗和大哥碰了一下,灌了一口红薯酒,决定明天再去一趟油茶林就不去了。

  “也好,这一趟下来的确不轻易。”

  方平即便有点贪心,程度也很有限。

  他默默地计算了一下,忍不住露出了笑脸,便同意了三弟的建议。

  第二天,两人再次去了一趟山里,依然带回来了300斤油茶籽。

  油茶林里还剩下很多油茶籽,方唯便带着郑虎等12个人前往采摘。这一忙活就是一个周多的时间,总共采摘回来了6000斤油茶籽。

  没人笑话他们的效率低,不是谁都能挑着150斤的担子走山路的。

  郑虎他们一趟能带回来50斤的油茶籽,已经算不错了。

  【采摘油茶籽,点数+6600,总点数:20377点。】

  方唯做主从6000斤油茶籽当中,给队里分了3000斤,剩下的3000斤则留在了育种小组。

  “三哥应该拿大头,那片油茶林是他发现的,我觉得应该给他分1000斤。”

  “同意!”

  “同意!”

  方唯懒得管内部分配的事情,就让郑虎来处理。结果这小子居然专门开会讨论,大家一致表示,要给方唯分1000斤油茶籽。

  得知此事后,他还是有些感动的,这两年的努力没有白费,小伙伴们还是心向着自己的。

  最后他只要了400斤,剩下的2600斤任由郑虎他们分了。

  队里多了3000斤油茶籽,家家户户分到手的茶油也多了不少。

  不过郑先发也察觉到了一丝隐忧,队里的油茶树,油茶籽的产量连续两年都有所减少。

  好在方唯已经开始着手进行树种替换的计划,等过些年这种情况就应该能扭转过来。

  方家这次得到了240斤茶油,方唯想起来上次郭永清给自己帮了忙,便装了5斤茶油,骑车去了县城。

  这还是他第一次骑车去县里,可以不用去公社,直接抄近路再上公路。

  路不太好走,但能节省不少时间。

  抵达县城正好是午后,他提前在家吃过饭来的,路上大概花了一个多小时。

  郭永清正准备午休,就听到爱人叫他:“老郭,方唯来了。”

  他赶紧从卧室里出来,然后就看到方唯提着一小壶茶油、一大包炒板栗还有一包花生走了进来。

  “老三,你这是干嘛?”

  郭永清不明所以,板栗和花生也就算了,这年月的茶油可金贵,对方居然拿来送人?

  他下意识的想推脱,这年月谁都不富裕,他不想占这个便宜。

  “郭叔,你听我说。今年队里的油茶籽大丰收,所以油茶也比往年多了不少。你帮过我们家很多,几斤茶油也是我和大哥的一点心意。”

  方唯笑着解释了一句,郭永清还真不好再继续推脱。

  那就收下吧,等回头找机会回个礼。

  “老三,家里最近怎么样?”

  “都还好,就是最近忙一些。”

  接下来两人有一搭没一搭的聊了几句,方唯见对方开始犯困,便很有眼色的开口告辞。

  临出门的时候,郭永清的爱人给他塞了一包红糖和几尺布票,不要都不行。

  接下来两天,兄弟俩给田桂花的娘家和方梅那边,分别送去了10斤茶油。

  然后方唯才算稍微清闲了一些。

  涛涛开学之后,他每天多了喂鸡喂鸭以及喂小狗的任务。当然,他要是有事外出,大嫂会帮他做这些事的,倒不用担心没人管。

  这两天他经常泡在【育林区】那边,和高青山一起做事。

  “板栗容易栽种,就是需要的时间比较长。这些野生油茶树的枝条,扦插栽培要困难一点,成活率取决于枝条的品质。”

  板栗树苗宜采取播种方式培育,而油茶树苗的培育宜采用扦插的方式。

  高青山性格外向,干活的时候嘴巴就停不下来。

  方唯喜欢和对方这样随性的交流,互相之间没那多讲究,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第97章 有朋自远方来,学习交流

  这一次去深山里采摘野生油茶籽,方唯还顺便让郑虎等人带了一些油茶树枝条回来。

  “这些枝条全都采自10年生的大树,母体健康强壮,品质优良。”

  他的一句话就打消了高青山的担心,在他的指定区域内,没有不容易存活一说。

  一年后,他就可以考虑改良队里的油茶树,并培育新的经济林(板栗树林)。

  “方组长,我白天在林地里忙活,晚上会把一些经验整理成文,回头等我走的时候会留给你。你周围的年轻人都很不错,多学习一些知识,未来都能成才。”

  高青山有感而发,和方唯说了几句心里话。

  他和罗工、温工等人都属于育种小组,其他人该有的福利他们都有。

  不管是分口粮、分肉包括这次分茶油,他们几个都有份。

  但俗话说,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尽管他心里还有很多留恋,但该来的总会来。

  “嗯?你们快要回去了吗?”

  方唯的反应很快,马上意识到是不是分流人员要返岗了。

  这是意料之中的事,但他没想到会这么快。

  到了今年下半年,全国各地的情况大多都有所好转,分流人员的回归是可以预见到的。

  不过,他以为这事儿起码要到明年年初才会落实。

  “还没有具体的政策出来,只是我个人的猜测。”

  高青山笑着摆了摆手,他和方唯估计的差不多,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年初,他们这些人就会离开这个小山村。

  方唯默默的点了点头,然后把跟着对方学习的几个小伙伴喊到一旁,叮嘱他们抓紧时间学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一定要多问。

  随后他就离开了【育林区】,打算去【养猪场】看看。

  “小秀才,找你可真难。快,跟我去队部,唐书记在等你呢。”

  走到半道,方唯遇到了郑先发。

  郑先发急急忙忙的跑过来,说公社唐书记来了,点名要见他。

  方唯便跟着对方一起去了队部。

  “方唯,你的动静闹得还挺大啊。浙地那边联系了县里和公社,他们对你改良的【农垦58】新稻种很感兴趣,打算派人来交流学习。”

  唐泽见到方唯,便让他坐过去。

  随后他说了此行的目的,要求二队和育种小组做好接待工作,尽量让浙地过来的同志满意。

  方唯很惊讶,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孙振兴。

  他之前给对方寄过去了几斤【农垦58】的三代稻种,应该是这些种子惹的祸,人家才会千里迢迢跑来学习交流。

  “唐书记,请问一下,浙地的同志具体什么时间到?要是赶在秋收过来,那可有的忙了。”

  方唯其实是想推掉此事的,但他不好直说,只能拿秋收说事儿。

  他走的路别人不可复制,所谓的交流学习纯粹是浪费时间。

  “到不了那个时候,浙地的同志三天后到。方唯,这件事你负责,所需的钱粮公社马上交给你们拨过来,另外还会调拨一些肉食。”

  唐泽没有注意到方唯的潜台词,因为县里很重视这件事,他的压力自然不小。

  但人家是打着学习交流的名义,接待的事情公社不好出面,只能交给二队以及方唯。

  浙地那边的农业生产技术比本地发达,这次能跑到偏远县来学习交流,其本身就很有意义。

  “好的,唐书记,保证完成任务。”

  方唯在心里叹了一口气,只能“愉快”的接受这件事。

  唐泽满意的点点头,对于眼前这个年轻人,他还是很放心的。

首节 上一节 79/2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