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后,我成了东京文豪 第32节

  “嘭~”服务员打开香槟。

  丰富的泡沫涌出,象征着欢庆胜利。

  “来,恭喜乙武老师获奖。”山田主编举起酒杯。

  北条爱子连忙斟满一杯香槟,端到乙武洋匡嘴边:“恭喜乙武老师。”

  大奖在手,美人编辑以身伺候,乙武洋匡现在可谓是春风得意,满脸红光。

  “《残像》的上半部,发表在九月刊,下半部就发表在十月刊上吧。单行本的计划,留着到十一月发售,我这边会给乙武老师争取最大的宣发资源……”

  山田主编沉浸在接下来的商业运作中,心情也出奇地好。

  这半年来,《群像》的销量每况愈下,他身为内容团队的直接领导者,身上背负的压力可想而知。

  接下来三个月的销量,更是关系到他的职业前景。

  为了不出差错,他亲自主导了这次群像赏的结果,并且拦住了许多本能威胁到《残像》的小说。

  只要牺牲几个不知名的小作家,保住《群像》的销量,就等于保住了他的饭碗,这种事为什么不做呢。

  那些小说家失去的只是一次评奖的机会而已嘛!

  至于群像赏的风评受影响,那是另一个部门的事,与他编辑部何干。

  乙武洋匡拿到群像赏,是上半场的胜利。

  接下来三个月的销量,是下半场的胜利。

  虽然现在开香槟有点早了,但山田主编想不到还有什么能阻拦自己脚步的东西。

  越是回顾自己这段时间来做的事,制定的商业计划,他就越觉得自己是个天才,嘴角的笑容怎么都压不住。

  北条爱子的脸上,也满是喜悦。

  自己签约的作家拿了奖,还逼得米仓雪穗离职了,真是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啊。

  贪慕虚荣的乙武洋匡,也成功拿到了职业生涯第一个有含金量的文学奖,心头也十分得意。

  就在三人都有点飘了的时候,山田主编接到属下打来的电话。

  “喂?”

  “主编,大事不好了。”

第36章 《1973年的弹子球》大卖,三岛火了

  “主编,大事不好了!”

  “什么事?”

  “藤宫教授,在推特上开骂了。”

  “这老家伙……”山田主编眉头一皱,心里暗暗埋怨公司为什么要选这种人当评委。

  诚然,藤宫教授的专业能力在业界里无人不服,但为人一点人情世故都不讲,是个很难交流的老顽固。

  曾经有文学奖邀请他当评委,结果获奖作品被他喷得体无完肤的例子。

  山田主编不想被这种事打搅了好心情,便和下属说道:“让他骂去吧,反正乙武老师经常被一些资深作家批评,不差他一个了。”

  “不是,藤宫教授骂的不是乙武老师,而是怒喷黑幕……”

  “什么?!”山田主编瞬间变色。

  “不仅是他骂,好多有分量的业内人士,也都跟着一起骂了……”

  “……”

  山田主编终于感受到事情的严重性了,冷汗瞬间遍布全身。

  9月1号这天,日本文坛非常不平静。

  先是在群像新人赏公布后,身为评审团主席的藤宫教授,率先在推特上开喷讲谈社。

  一篇五千多字的长文里,开篇先是详细地介绍了《且听风吟》这本书和三岛这个人。

  在快到一半的时候,用简略的话概括了三岛和讲谈社签约过程,用春秋笔法点出了讲谈社暗箱操作的幕后真相,不然《且听风吟》是不可能进不了最终评选名单。

  紧接着,快速进入到后面的内容,用剩下将近一半的篇幅大骂某些龙头出版社道德败坏,是导致日本文坛衰落的根源。

  这一口大锅砸下来,直接砸懵了讲谈社。

  法务部的全部员工,盯着长文看了半天,愣是没找出可以起诉藤宫教授的地方。

  最后,讲谈社只能公开发文,表示整个新人赏的评选流程都是公平公正的,绝不存在什么暗箱操作的可能性。

  《且听风吟》没能进最终评选名单,只是因首轮筛选人员的口味和藤宫教授不一致而已。

  讲谈社发文后,藤宫教授立马回怼,说你们讲谈社编辑水平低劣得让人发指,选出来的50部作品没一部能看的,然后号召读者自行去阅读《且听风吟》,看看讲谈社编辑有多离谱。

  与此同时,前后还有十多个改革派的业内大佬下场,支持三岛的《且听风吟》。

  东大教授亲自开团,这种级别的骂战迅速冲上了推特热搜。

  无数吃瓜网民蜂拥而来,阅读了有人贴出来的《且听风吟》和《残像》的对比后,马上冲进讲谈社官推的评论区开骂。

  与此同时,另一条热搜也慢慢提升排名。

  【三岛是谁?】

  暂时未知,没人知道他是谁。

  网络的舆论一边倒,几乎所有路人,都在骂讲谈社。

  公关部一看这架势,吓得魂飞魄散,先是冲进编辑部对着山田主编一阵言语输出,然后启动了紧急公关措施——摇人!

  讲谈社毕竟是龙头出版社,旗下签约作家无数,在业界人脉深厚。

  陆陆续续地开始有古典派作家下场,开始对《且听风吟》和三岛进行批判,成功转移了一部分大众对群像赏黑幕的关注度。

  紧随其后,分量很大的老牌作家下场,痛斥《且听风吟》文笔粗糙如小学生日记,剧情低俗博人眼球,不配称之为纯文学作品,应该被划分到官能(色情)小说行列才对。

  改革派这边马上还击,说你们古典派推崇的所谓“古典繁琐”,写出来的东西又臭又长,早就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了,都不是用来读的,只配拿来垫桌脚!

  双方人马火力全开,在网上吵得沸沸扬扬。

  整个文坛都乱成一锅粥了。

  吃瓜的网友们,也大呼过瘾。

  平日里高高在上的文人们,吵起架来,也是会骂脏话的嘛……

  文学本就是一个小众圈子。

  纯文学,更是小众中的小众。

  要不是诸多大学教授和知名作家亲自下场吵架,许多人都不知道有个叫群像新人赏的东西,更不可能知道有个叫三岛的新人作家被暗箱做掉了。

  现在好啦,文坛上的事破圈了。

  推特热搜榜上,有五六条热搜是相关的事情。

  这是前所未有的盛况。

  另外,还有数不清的人都在问三岛是谁。

  网络时代就是这样的,只要有一个爆点,就能在很短时间内让一个人火遍一个国家或者地区。

  许多人开始走进书店,购买《群像》杂志,就为了看里面的《且听风吟》。

  茑屋书店银座店,凉子也和一个女人坐在了阅读区。

  凉子翻着书,目光专注沉浸。

  

  “感觉怎么样?”对面的女人出声问道。

  “唔,文风很特别,有点意思。”凉子的眼里,光泽闪烁,“这书构筑的意境,啧,我觉得有点熟悉。看着潮起潮涌,海堤上一盏盏灭掉的灯,南方式的温暖与慵懒,不动声色的哀伤,被刻意遮没的细节,颇有菲茨杰拉德的风采。嗯,还有丝丝王家卫的味道?”

  “哦?王家卫?”女人感兴趣地看向她。

  “应该说是普鲁斯特的味道。”凉子纠正自己的说法,“通过气味、触觉、视觉、听觉等小小感受来打开回忆的大门,就是所谓的‘普鲁斯特瞬间’。在王家卫的电影里,我见过太多这种表现手法了,这本《且听风吟》给我的感觉居然有点相通之处。蛮神奇的……”

  “看来开电影公司找你合伙,还真没找错人。”女人淡淡地笑了。

  凉子以微笑回礼,继续浏览着《且听风吟》的内容。

  越来越多的人接触《且听风吟》,就有越来越多的人沉迷在三岛构筑起来的迷茫幻境中。

  而随着口碑发酵,人们更加想知道三岛是谁了。

  身为这件事暗中的策划者,多崎作当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

  滔天的流量,就是滔天的富贵,5G时代穿越而来的他可太懂这事了。

  几乎是耗尽了青叶社的全部流动资金,他买了第一个热搜。

  【#《且听风吟》续作,三岛#】

  这热搜出来后,阅读量节节攀升,越来越多人知道了《青叶》这本杂志,以及刊登在这个月月刊上的《且听风吟》续作——《1973年的弹子球》。

  同时,他还给藤宫教授发邮件,表示自己重新拾起了文学梦,并让教授去买一本《青叶》欣赏他的第二部作品。

  这一下子,藤宫教授猛然回过神来。

  ……坏了,我好像被这小子当枪使了!

  到了这一步,双方都吵红眼了,开了弓就没有回头箭,藤宫教授只能抱着“要是写得不好看我不连你一起喷”的想法,购买了一本《青叶》。

  同一时间里,各大书店再次人头攒动。

  原本无人问津的《青叶》,忽然成了畅销爆品。

  “你好,麻烦来一本《青叶》九月刊。”

  “不好意思,店内的《青叶》已售罄,请明早再来!”

  这样的对话,在每一间书店反复重现,好奇的读者和吃瓜路人一起把全日本的《青叶》期刊一扫而空。

  ……

  月初,求保底月票。

第37章 高贵冷艳的女王,又在挨罚了

  下午两点,午休时间刚过。

  营业部办公区域里,大家刚回到工位,气氛还比较凝重。

  “各位,都来开个小会吧。”营业部的小笠原部长,召集手下的员工聚集到一起。

  营业部六个员工,这里只有五个。

  “多崎呢?”小笠原部长眼神转了一圈。

  “在女王办公室吧。”渡边永泽不无羡慕地说道。

  “那不等他了,我们开会。”小笠原部长也不敢管女王男宠的事,转过身来,在大白板上写下了一个数字。

首节 上一节 32/10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