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界从港片开始 第448节

  有没有读过书,读书的程度多寡,对于厂里的技术人员来说,实在太关键了。

  也就是国家在工业系统,大力提倡八级工制度。

  不然,就那些连字都认不全,脑子也不灵光,只有一把子力气的学徒工,想要晋升真的太难了。

  而到了他这等程度,想要更进一步,最好就是提升理论知识水平,起码也要能看懂简单的机械构造图纸吧,不然还怎么搞技术研发?

  “既然他们这么不想上学,那等放寒假的时候,就让他们去街上替人搬煤赚钱吧!”

  武爱国只是轻飘飘来了句:“让他们知道,做底层劳力和工人,究竟有多苦!”

  真以为他看不出来么?

  不管是亲爹武志,还是后娘张丽,都对两个小弟有些娇惯了,不然哪能调皮成这样?

  “好,就这么办!”

  不等后娘开口,亲爹武志就断然拍板做了决定。

  运煤搬煤,这是京城最近时兴的零散活计。

  随着天气变冷,蜂窝煤的需求量一下子暴增。

  与此同时,方便适用的蜂窝煤炉子,也都成为了最热门的商品之一。

  说起来好笑!

  据说,有些人家嫁女儿的时候,直接明确了男方家里,必须有一个中高档次的蜂窝煤炉子。

  就是那种,旁边有大容量铁皮水箱,还有几个加热夹层的玩意,说起来也算是比较昂贵的大件了。

  这玩意,在寒冷季节特别合用。

  家里要是有馒头包子没吃完,又或者有一点剩菜剩饭之类的,都可以放在里头温着。

  什么时候肚子饿了,拿出来吃的时候都是温热的。

  家里的条件,比之前明显好不少。

  别的不说,单单伙食就是之前,没办法相比的。

  就算武爱国基本不在家里吃,也知道家里天天都能吃鸡蛋,起码一顿是有油腥的。

  还是他私下里提醒亲爹武志,让他和后娘张丽交涉的结果。

  两个弟弟和小妹,都是长身体的时候。

  还是那句话,家里又不缺钱粮,没必要在这上头省钱,有些钱还是花出去比较安心。

  后娘张丽并没有折腾,显然之前的‘前科’,让她在这方面几乎没什么话语权。

  至于武爱国自己,倒不是嫌弃家里的伙食不好,又或者觉得张丽的做菜水平一般。

  而是,他每天都要通过药膳食补。

  武爱国亲自调配熬煮,味道并不差。

  只是营养太丰富了,几乎就是十全大补汤一类的玩意,普通人吃一两顿可以,要是天天吃身体受不了。

  并不是人参灵芝各种珍贵药材使劲用,而是通过自身的医术,以手里的药膳方子为根本,尽量利用普通中药材为原料,将其中的药性,激发出来。

  从而达到部分药膳食补的效果!

  天天人参灵芝的,他也吃不起啊。

  这不,从北海水底下摸到的两条大黄鱼,已经被他花销得差不多了,那可是一斤多重的黄金。

  现在,武爱国有些头疼怎么搞钱。

  他的身体锻炼,已经渐入佳境。

  毕竟年轻身体底子好,只要有合适的环境,实力恢复起来相当迅猛。

  在德胜门黑市混得风生水起的虎哥,倒是没少暗示邀请,希望武爱国也加入黑市的管理团队之中。

  说实话,他有那么一点子心动。

  通过黑市做转手买卖,完全能够负担得起他的修炼耗费,只是后来想了想还是放弃了。

第568章 人心复杂!

  前不久,鼓楼修理厂级别提升的文件已经下来了。

  亲爹武志依旧是厂长,级别却是水涨船高。

  这事,在鼓楼街道居民区,引起了极大震动。

  虽然知道武志混得好,鼓楼修理厂也是红红火火,可谁也没想到竟然混得这么出彩。

  眼下是工人的时代不假!

  可若是能够当干部,哪个工人不积极?

  别的不说,隔壁九十五号院的二大爷刘海中,就是标准的官迷一个。

  而且还不是科级干部,而是一步到位成为了处级干部,有多少认识武志的工人兄弟听到消息后差点破防。

  这时代的街坊关系,真的是相当亲近的。

  更别说,鼓楼街道一大片居民,都是轧钢厂的工人。

  就算平时接触很少,可多多少少都是听过名字的。

  武志在红星轧钢厂的时候,绝对算不得名人。

  就是在工人群体中,比起九十五号院的一大爷易中海,还有二大爷刘海中差远了。

  人家一个八级工一个七级工,都是厂里的技术大拿,哪个厂领导敢于无视?

  可武志突然就崛起了!

  此时的级别,放在红星轧钢厂,也算是中层领导了。

  他凭什么?

  相信绝对有不少轧钢厂的老资历工人,心中都翻涌激荡情绪:武志都能做到的事情,他们只会做得更好!

  可惜,想法也只是想法罢了,最后也只能面对现实。

  武家,一下子成为大杂院的焦点。

  可很快,武志就笑不出来了。

  街坊邻居们纷纷上门庆贺,之后的事情,自然用不着多说。

  本来武志也打算顺水推舟!

  反正符合条件的大杂院子弟,都是他从小看着长大的,什么品行还是心中有数的。

  还真没有那种好吃懒做,甚至混街面的存在。

  可惜,他低估了邻居们的‘野心’。

  不仅自家合适的孩子要进厂,亲戚家的适龄孩子,也要武志安排进厂。

  这就不能忍了!

  武爱国跟他说得很清楚,他真要这么搞的话,估计很快就会调走,去一个清水衙门坐冷板凳直到退休。

  也不想想,当初建立修理厂的时候,目的是什么。

  每年,都要给街道留下足够数量的招工名额!

  除非,哪天修理厂继续升格,成为京城工业部门直辖的企业,不然街道的面子一定要给足。

  被邻居烦得不行,武志本打算直接跑去厂里的办公室休息,那边的条件可比家里强不少。

  不过,却被武爱国劝住了。

  “越是这时候,越不能怕麻烦!”

  “把心中想法说清楚,不用担心会得罪邻居!”

  “爹你和他们,已经不是一个厂的了,以后的关系只会越来越疏远!”

  这是现实!

  同一个工厂的工友,才有共同话题。

  就现在,武志和原来的工友坐在一起,能谈什么?

  许多轧钢厂发生的事情,武志根本就不清楚。

  同理,修理厂的事儿,轧钢厂的工人也不了解。

  总不能凑在一起,聊杨天气聊自家孩子在学校的成绩吧,六十年代的家长不兴这个。

  再说了,不同的工厂,有时候上下班的时间都错开了,还怎么凑一起闲聊?

  事实上,原本关系不错的李师傅,已经很久没有来家里坐一坐了,倒是李婶一如既往的热情。

  等到明年夏天,修理厂第一期职工宿舍完工后,武志和家人自然也要搬迁过去。

  一个工厂就是一个小社会,这话可不是说着玩的。

  外人,甚至外厂的人,是很难融入进去的。

  除非,另一半是本厂职工!

  果然,武志亲自在家解释,虽然遭了一些埋怨和不满,却没有传出什么难听的传言出来。

  在武爱国看来,这已经相当不错了。

  要是因为这样的事情,各种谣言满天飞。

  眼下看来没什么,可过几年就很要命了。

  当然,在这期间也见到了几个大杂院里隐藏得很深的奇葩。

  平时根本就看不出什么问题,可一到了这种时候,就彻底现了原形。

  有几家婆娘,也不知道是不是被娘家灌了迷魂汤。

  对于自家孩子的上班问题都不上心,就一个劲想着侄子侄女们的上班问题。

  武志不答应,还想在家里闹。

  幸好她们家男人还算明事理,第一时间将人带走,不然怕是朋友都没得做。

  还有一个,家里有四朵金花的,男人非要帮着侄子解决进城上班的问题,求到了武志头上。

  都不需要武爱国提醒,武志直接表示,他家年龄合适的两个姑娘可以去厂里上班,至于侄子之类的还是算了吧。

  据说,回家后那家伙威逼自家姑娘,等上班后立即就将工作转给堂兄弟,不然就不认她这个女儿云云。

  真特么脑子进水了!

  武爱国都有些看不过眼了,私下里和亲爹武志商量,等那家两朵金花上班后,立即安排和厂里的青年职工相亲,只要她们不傻就该知道如何选择。

  也就是京城冬季特别寒冷,修建职工宿舍的活计,只能临时中断。

  等到了春暖花开的时候,才会继续动工。

首节 上一节 448/47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