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在国内,就有不同声音传出。
说什么这样的自传体电影,就该往严肃刻板上拍,南华拍摄的太过浮夸了。
而且,电影也不够艺术,太商业化了一点。
消息传到南华这边,自然引来诸多不满。
武爱国就在文艺工作者座谈会上表示:“我情愿电影拍得幽默风趣,起码观众们爱看!”
“再说了,剧本和成片我都看过,和真实情况大差不离,这就很好么!”
“相反,真要是叫某些艺术导演拍摄,我担心受不了刺激!”
“以这些艺术导演的习惯,着重点不是我那后娘的心理和人性,变化,便是我如何忍辱负重的心态变化!”
“这不扯谈么?”
“前一种我受不了,完完全全就是在恶心我!”
“后一种我更受不了,完全脱离了实际。我虽然有寄人篱下的迹象,却没遭多少罪,毕竟是在学校住宿,一年到头待在家里的时间有限!”
“我还有爷爷奶奶等亲戚,他们待我相当不错!”
“我现在还活着呢,国内某些艺术导演,就对我都认可的自传体电影各种指手画脚不满意。要是我死了呢,岂不是任由他们编排?”
“同志们,在我看来电影是一门大众艺术,除了那些宣扬不正之风的影片之外,人民群众喜爱的才是最好的电影!”
“真要是想玩艺术,自己筹钱孤芳自赏去,只要是在影院放映,就要接受观众们的点评!”
“前几年,在国内以及咱们南华,甚至港岛都十分轰动的《高山下的花环》,真有多艺术么?”
“为何会受到这么多观众喜欢?”
“还不是影片的内容,很符合大部分观众的某种朴素想法:权贵,阶层平时已经享受得够多了,到了关键时刻必须承担自身应有的责任!”
“可实际上呢,有些现实绝对叫人心寒。要是将这些情况通过电影的方式传播出去,还不得影响军心士气,所以电影工作者必须有自己的底线!”
“咱们该如何拍电影,就按照自己的节奏来,不要被国内的声音干扰了思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