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三毛钱,一荤一素还有一道汤,另外香喷喷的大米饭管够。
晚上和午饭差不多,一天在伙食上开销七毛五。
加上其它一些开销,一月总共不会超过三十南华币!
学校并不鼓励学生省吃俭用,在学习和锻炼身体的关键时刻,因为营养跟不上出岔子。
这时代的南华大学生,和国内大学生一样,不仅学费全免,而且每月都有固定补贴,就跟拿工资差不多。
只要没有额外花销,吃穿完全没有问题,而且还在水准之上。
目的很简单,就是希望学生们能够心无旁骛读书学习,迅速提升自我。
学生中,自然有那种将大部分补贴存起来,自己只用很少的那种。
可惜,在高强度的学习以及身体锻炼过程中,真的扛不住。
要么身体出问题,要么学习出问题!
学校可不管学生背后背负了什么,自问后勤保障已经做得足够到位,再出问题那就是学生本身的事儿了。
直接发出严厉警告,不管是身体还是学习不达标的话,真的可能直接被劝退的。
学校有不少勤工俭学项目,外头也有各种短工可做,除非是真正的学霸,不然没一个能做长久的。
前文说过,进入大学以后学业相当沉重!
像是何凡这样的学生,只有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学习以及锻炼之中,才能勉强跟上节奏。
可搞勤工俭学或者在外头做短工,自然要耗费不少时间和精力,很容易掉队。
事实上,以何凡的看法,学校给的补贴,已经有不少余量了,一月能够存下二十来块南华币。
而南华币,和RMB的兑换比例是一比一!
但凡农村或者乡镇家庭,一月寄回去二十块,绝大部分问题都能解决。
不仅如此,只要学习不掉队,到了寒暑假时期,去关联工厂打短工,一月的收入都能轻松过百。
随着年级提升,学校的补贴费用也会跟着提升。
大二的时候,一个学生一月的补贴就有五十三块。
等到了大三,就变成了五十六块,大四直接变成了六十块,很不少了。
也是如此,按照辅导员的说法,若是还不足以满足日常生活和学习需要的话,那这个学也没必要上了。
听说,到了大三或者大四的时候,寒暑假出去打短工,一月的收入起码都有一百五十以上。
“学校竟然发这么多津贴?”
听了何凡的解释,何父何母还有兄嫂以及妹妹,全都睁大眼睛满脸不可思议。
乖乖,那可是一个月五十块啊!
比起供销社的售货员都多!
同时,也是吃惊于大学校园的伙食之好。
单单就是听何凡介绍,嘴里就忍不住想流口水了。
“南华那边的肉食很便宜,单单我知道的大型养殖场就有好几家,一养就是数千上万条猪!”
“鸡鸭也差不多情况,食堂里的价格很低!”
“看来,大学是个好地方!”
何父脸上全是光彩,冲着满脸向往的小女儿道:“娟啊,你一定要好好读书,争取能够考上大学!”
小妹连连点头,表示自己一定努力。
何凡笑了笑,并没有说国内的大专院校,和南华的大专院校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不过,这时候也没必要解释得那么清楚!
要是小妹能考上国内的大专院校,出来起码都有一个干部身份,也算是相当不错的待遇了。
经过他的一番解释,家人对于何凡带来的大量南华特产,很高兴的接受了。
对于他们来说,这可是标准的歪果好东西。
当然了,这些东西在国内并不罕见,可在何凡所在山村,却是独一份的存在。
次日,整个村子都知道了,考上南华那边大学的何凡,趁着寒假回来了。
一时间,整个小山村都惊动了。
要说动作最快速的,是已经分家另过的老大一家子。
相比心中还有余怒的父母,何凡对待大哥大嫂的心态,就要平和多了。
一样米养百样人!
这样的道理,他还是在南华的时候,通过看电视新闻体会出来的。
事实上,大哥大嫂并没有伤害他,只是出于维护自身利益,做出的一些叫人有些不爽的举措罢了。
最多,就当一个普通亲戚处着就是,难不成还真不认大哥大嫂以及侄子侄女了?
二哥二嫂有的,大哥大嫂也不会少,起码明面上如此,实际上如何只有大家心中有数了。
给侄子侄女的那份,就没有渗水分。
一大家子,很是热闹的吃了一顿团圆饭。
可也就是如此了!
反正有他这个榜样存在,家里还在读书的小妹,以及侄子侄女,还有外甥和外甥女们,都会受到刺激。
最起码,能够通过他的介绍,还有带来的报纸杂志,率先了解外面的世界,这就已经超过其他村里的同龄人很多了,起码在眼界方面超出一大截。
要不是父母不允许,他还打算带着他们,去最近的城市好好开阔眼界见识一番。
第677章 了不得!
何凡回家,感觉很有些不适。
不仅他感觉不适,父母和哥嫂也是如此感觉。
以他们家的条件,能够顿顿白米饭管够,已经算是相当不错的伙食了,至于菜的话就不要太过指望了。
少油少盐是标配!
而且,基本上都是素菜!
也就是湘省处于南方,冬季比北方多不少能吃的蔬菜,不然天天都是萝卜白菜和土豆。
要是煮上一碗面条,加上一个荷包蛋就是相当不错的待遇了。
可已经习惯了大学伙食标准的何凡,有些受不了。
他每天早上和晚上,都要坚持锻炼一个小时。
幸好,只用在家里的小院子锻炼就成,不用在村子里跑步吸引奇怪目光。
一手八段锦,还有形意三体式,只是穿着简单的贴身衣服,依旧练得满身大汗。
父母本来想说什么,可看到他比半年前高出半个脑袋,浑身上下都是流线型的肌肉群,什么都说不出口。
后来他才解释,学校对于学生的身体素质有要求,不达标的话就无法顺利毕业。
而且读书的话,没有一个好的身体真的不行。
只是,看他轻松一口气干掉三大碗白米饭,还一脸意犹未尽的样子,感觉说不出的古怪。
“幺儿,你是不是没吃饱?”
私下里,母亲趁他写寒假作业的时候,悄悄询问。
“少了点油水!”
何凡也没有憋着,直接道:“妈,早上多来几个荷包蛋吧,多放点油盐!”
“说什么呢,多浪费啊!”
何妈下意识开口:“你这才出去读书多久,就吃不惯家里的饭菜了?”
“只是每天锻炼和读书,需要大量营养摄入!”
何凡认真解释道:“学校不提倡饿肚子读书!”
说着,拿出了上百块RMB,交给老妈叮嘱道:“妈,我回来这段时间就吃好点,伙食费我自己出!”
“你这孩子……”
何妈有些哭笑不得,却没有将钱还回去。
“妈,不要舍不得!”
何凡悄声道:“过几天,我就让你们知道,读书究竟有多大用处!”
在家里晃悠了几天,基本已经心中有数。
除了吃的,和田地里的农具,基本什么都缺。
当然,不是家乡没有好东西,而是乡亲们都没有做生意的意识,同时也缺少交通工具。
村子距离最近的乡镇,要走七八里山路。
这时代的山路,可不是说着玩的。
那是真的难走,而且还有不小危险。
距离县城更远,足有二十多里。
没有合适的交通工具,去一趟县城起码都要一天多时间,黄花菜都凉了。
在家里待了几天,何凡就早早出门去了县城。
回来的路上,他已经和同一个县城的同学,还有学长们约好了在县城会面。
二十多里路程,等何凡抵达县城的时候,时间已经到了中午,正好在约定的国营饭店吃一顿。
结果,因为缺少肉票,只能吃不要票的大肉包子。
就算如此,几个人也吃得相当开心。
“回家这几天,可把我给憋坏了!”
“我也一样,家里连鸡蛋都舍不得吃,我都拿钱出来了,真是无语!”
“哎,还是生产力不够造成的,老家这边连足够的肉蛋供应都做不到!”
“怎么可能做不到,南华那边的红旗农场是怎么做的,难道这边就学不会?”
“不说这个了,没什么意思!”
“确实没意思,老家这里的情况,和南华那边差异太大了,没什么好说的!”
“那咱们,总要做些什么吧?”
“先把家里顾好,以点带面帮助乡亲们发展起来,不枉咱们上过一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