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5章 抄作业谁不会啊?
“这样搞不行啊!”
鼓楼厂的小会议室,武志皱眉开口。
小会议室气氛凝重,其余几个厂领导没有开口。
“你们有什么建议,尽管开口!”
见会议室一片安静,他心中很是不满。
“厂长,别的厂也是如此,咱们何必标新立异?”
“是啊厂长,以咱们厂的体量,想要安置这么多人手,还是安排得过来的!”
“不是还可以组建三产公司么,完全可以将大部分人手都安排过去!”
“……”
这回,厂领导们倒是纷纷开口,可说出来的建议,还不如不说为好。
“你们倒是想清闲!”
武志没好气道:“我不觉得这事,真是难以解决的麻烦,那就对外公开筹集解决方案了!”
眼底,闪过一丝精光。
其余厂领导没有意见,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
等他回到厂长办公室,早就有一位三十出头的中年等候多时,直接问道:“武厂长,如何了?”
“等厂办贴出公告,你就可以将解决方案拿出来了,到时候我自然会让你担任负责人!”
武志淡然道:“不过我话说在前头,要是事儿不顺,你应该知道后果的!”
“我明白!”
中年男子连连点头,脸上满是开心神色,振奋道:“只是照抄作业而已,要是连这个都做不好,我之前那么多年书,就都白读了!”
“你心中有数就好!”
武志摆手道:“你可以私下里开始筹备了,等事情确定下来,估计你连休息的时候都没有!”
“我眼下身强力壮,正是干事业的好时候!”
中年人却是自信满满道:“不怕事情多,就怕没事儿干,整日里读报都要废了!”
目送中年人满脸喜色离开,武志长长吐了口气。
他没想到,自从改开之后,鼓楼厂的事儿一茬接着一茬,就没个消停时候。
这次的事情,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
街道和市里,疯狂的往厂里塞人。
这才过去多久,厂里就多出了八千多临时工!
而且看样子,临时工的数量还会继续增加。
整个鼓楼厂才两万出头的职工,这要是继续塞人进来,那就真的是一个职位两个人干了。
其它工厂和街道企业,情况也差不多,最夸张的是一个职位五个人在做。
本钱雄厚的工厂还好说,可那些本就勉励支撑的单位,日子真就难熬了。
他要是民企老板,自然巴不得职工越来越多,工资就能压得更低么。
可鼓楼厂是京城工业系统的名片,自然不能做这样的事情,也没必要。
他不仅要将新增的工人全部吸纳,而且还不能是简单的安置,一定要将他们全部运转起来。
鼓楼厂可是他的心血,容不得被糟蹋。
正好,刚才那位中年人主动上门,直接给武志看了一份鼓楼厂下属三产公司的筹办申请,还有如何安置那么多的临时工。
文件中,说得条理清晰有理有据,而且还有实例作为证明,很有说服力。
再加上,中年人和其背后的一票人等,都是在南华读了大学大专以及中专回来的,和他天然就是一路人。
所以,武志自然会支持一把。
只是,要如何支持才能让效果最好,就是他该考虑实施的事儿了。
要说京城的众多单位企业里,和南华联系最紧密的,自然就是鼓楼厂。
从七二年开始,鼓楼厂就将厂里子弟学校的适龄高中毕业生,派去南华继续读书深造。
当然了,这事儿全凭自愿。
可每年,都有差不多三分之一以上的高中和初中毕业生,被送去南华。
从七五年开始,就陆续有从南华大中专院校毕业的鼓楼厂子弟毕业,然后返回国内接受安排。
刚开始,他们大部分都是返回鼓楼厂工作!
毕竟,南华才刚刚建立一年多时间,其大中专教育资格虽然得到国内承认,可国内却不怎么认可其教学水平,其它单位不一定乐意接收。
可实际上,这些学生的能力都相当不俗。
鼓楼厂能在改开后,发展速度没有丝毫减缓,反而还在加速的主要缘故,就是这一批接受过南华大中专院校教育的子弟回厂效力导致。
其中的佼佼者,就是刚才那位中年人。
此时,他们大多已经成为了鼓楼厂的中层骨干。
他们在鼓楼厂发挥的作用,也是不小的。
主要是武志愿意信任他们,给于他们施展空间!
不然,就国内各大企业的情况,除非是自家子弟,不然想要得到重视,甚至出头都相当困难。
只是,这些有学历有见识的家伙,觉得这样还不够。
他们能够发挥更重要,也更关键的作用!
这不,鼓楼厂面临人员臃肿的情况,他们立即就设计出了解决方案。
事实上,所谓的解决方案,其中大部分都是照抄南华那边的实例经验。
可不得不说,这份方案看着就靠谱。
只要能够顺利实施下去,指不定鼓楼厂的实力,还能迅速膨胀一圈。
武志认可了他们的方案,这不就耍了一点小手段,顺利的在厂务会议上得到了通过。
怎么说,都混了这么久了,一些无伤大雅的小手段,他还是能用一用的,还能恰到好处。
他将自己的想法,变成厂务会议的集体想法。
就算以后有人想翻旧账,也是对此无可奈何。
免得有人说他搞‘一言堂’,也不知道这样的传言是如何传出去,并且还传得有鼻子有眼的。
事实上,事情正如他所预料的那般发展。
等厂办贴出了收集办法的公告后,拥有南华读书经历的中年人立即行动起来,将解决方案第一时间递了上去,并且很快就得到了认可。
有武志压着,加上厂子的风气还是挺正的,自然不会出现鸠占鹊巢的情况。
很快,鼓楼厂的三产公司成立,同时成立的还有以三产公司为主的鼓楼零售市场建设小组。
事实上,以鼓楼厂的实力,完全可以去秀水街占地盘的,只不过为了避免以后拉扯不清,干脆以鼓楼厂区为核心建立属于自己的零售市场圈。
后面的情节,主要写的是南华的存在,对国内和国际的影响。猪脚的身份地位太高了,一旦主要写他的话,很快就要四零四了
第706章 开门红!
没几天,围绕鼓楼厂主厂区,就多了一条简陋的小吃餐饮街,还有一条同样简陋的服装街。
与此同时,还有一条电子街正处于开发阶段,同时开发的还有一条纯粹的商业街,准备建设一家大商场,以及附属的各种店铺。
一时间,鼓楼厂主厂区热闹非凡。
小吃餐饮街率先火爆起来,此时京城的有证酒店以及餐馆数量有限,哪里见识过一条街全是各地特色小吃,以及特色餐馆的?
吃过一次就忘不了,下次有空一定再来!
结果,小吃餐饮街一经出现,生意就火爆得不行!
经手此事的鼓楼厂南华派干部,一个个乐得喜笑颜开好不振奋。
民以食为天!
国人在吃的方面还是挺舍得的,只要味道不错卫生情况还行,就不愁没有生意。
一干刚开始还十分勉强,感觉被工厂抛弃的小吃摊摊主以及小饭店店主,此时却是忙得脚不沾地,心思活络的已经开始琢磨,直接将店铺盘下来经营。
没错,小吃餐饮街的摊主和店主们,刚开始自然全都是鼓楼厂内部职工兼职。
若非有武厂长亲自开口保证,这些有一定厨房手艺的职工,还不乐意干这样的兼职。
有的觉得丢份,有的则是觉得工厂抛弃了他们。
可工厂的命令,他们又不得不老实执行。
这时候,鼓楼厂内部风气清正的效果,就彻底显现出来了。
要是换做其它厂,被挑选出来不情不愿的兼职职工们,肯定是各种磨洋工暗地里对着干。
可鼓楼厂这边,虽然被挑选出来的兼职职工心情忐忑,或者干脆就是相当不爽,可在小吃美食街开业的时候,还是兢兢业业的忙碌起来。
结果这一忙碌不打紧,等结算的时候才是真的目瞪口呆,全都被火爆的生意惊着了。
生意最差的,一天的营业额都有三十多,利润也达到了十几块,这还是刚开始。
等小吃美食街的名气更加响亮,小吃摊主们的积极性,还有手艺更加精湛一些,赚的肯定更多。
一些心思活络胆子大的兼职职工,就想着看看一个月的生意情况,再决定是否直接将摊位或者店铺盘下。
那些追求安稳的,也可以继续兼职下去,反正摊位和店铺的租金很低,只需要和厂子直接分润利润就成。
负责策划组织小吃美食街的干部们,则是组织起工厂里富余的临时工们,给小吃美食街供应原材料。
只要原材料质量过关卫生情况达标,他们就能源源不断的赚取差价。
一下子,数百近千临时工就被安置妥当了。
起码短时间内,小吃美食街的原材料供应,已经足够他们赚取第一桶金了。
与此同时,经营小吃美食街的兼职职工数量,轻松超过两千,加上其它一些辅助人员,三四千职工就被彻底稳定在这里。
他们空出来的工厂工位,自然由临时工们接任。
鼓楼厂这样的操作,可是把街道,市府还有工业系统的同行们,看得目瞪口呆。
他们哪里知道,这样的状况在南华,以及商品经济发达的地域,根本就不是什么稀奇事儿。
就是营业执照的事儿,因为南华的横空出世,国内改开的步子也比正常时空快了那么一点点。
在八零年的时候,京城就颁发了第一张饭店营业执照,当时很是引起了一阵轰动。
只是,因为各种原因,愿意积极主动下海做生意的,数量还是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