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穷养的我被迫开始二周目 第160节

  他们骄傲啥呢?

  平常可能不表现出来,但内心不知道已经放在一起比了多少次。

  所以唐柯到后面看秦奋和张烊文什么话也不说,判断他们俩大概率是混子,眼神又变了回去,甚至多了一抹鄙夷。

  就拿《三国演义》来说。

  比如,诸葛亮率兵进犯,司马懿听说曹睿派夏侯楙为大都督,差点被气的犯病,立马就要上书奏折说这人不合适,甚至都忘了自己是个下野之人。

  司马懿和夏侯楙同朝为官,认识时间很长,知道他是个什么人很正常。

  但谋士和谋士,谋士和将领,谋士和主公,有可能就见过一面,甚至连面都没见过,只是听别人说了几个事迹,就能大致推断出对方什么人,然后往往推断的还都很准确。

  经常上演开头为:此人xxxx,乃是xxx之辈的句式。

  苏澄之前看到这些情节的时候并不是很懂。

  他寻思他们难道这些人全都认识?他们全都是老乡同学?这么了解彼此?

  你们连面都没见过,怎么知道这么清楚的啊?

  主公要去干个什么事,那些谋士立马就能站出来说,守城将领是谁这人我知道,然后巴拉巴拉一大堆最后总结:废物一个。

  这些谋士们的推断是怎么来的?

  后来苏澄明白了。

  到了那种境界,见一面就知道对方什么人了。

  听别人说他干了个什么事儿,就知道这人什么品性了。

  也不用觉得太玄乎。

  实际上就是根据习惯+行为模式进行的推测。

  攻打一座城池或者解决一个问题可能会面临的一些问题,这是已知条件。

  根据这人的行为模式代入模拟的题目中,列出大概率会碰到的问题,计算出以这个人的思维、行为模式会做出什么样的结果,答题预计能有多少分,结果大概率会很相符。

  所以苏澄答题的时候,每次都会有一个标准答案,就是以这么多年老爹和专家们对他的了解,做出的一些分析和判断。

  把这个人代入这些问题当中,看他的思路和处理办法。

  不得否认的是这种方法肯定有死角。

  但有百分之八九十的概率是对的,最少最少可以看出这人的底色和基调。

  苏澄在心里大概已经能还原出唐柯内心的真实写照。

  在他的六眼面前,唐柯的底裤都被他给看掉了。

  191的身高+博士学历。

  这大概就是唐柯自信和优越的来源。

  小时候可能因为身高,经常被家长和同学家长,亲戚朋友羡慕“我孩子也能长这么高就好了”。

  苏澄估计唐柯每次听到别人说这种类似的话,心里都会暗爽。

  一下子就看到别人的头顶,觉得自己比别人厉害。

  上学以后这句话会再多出半句:“唐柯这孩子除了长得高,学习还挺好”。

  唐柯又爽了。

  能上博士倒也不全是唐柯真的很聪明很厉害,他主要是用这种骄傲感在维持着。

  这是一种非常低级的能量。

  跟苏澄源于本心的强大能量比起来,唐柯的前进动力更依赖于外界的评价。

  非常脆弱。

  非常弱小。

  非常低级。

  其实也不怪唐柯。

  他要是没长那么高,其实会比现在更好,最起码更谦逊,更有礼貌。

  191的身高把这人给害惨了,上限大概率已经锁死,哪怕他是博士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苏澄把人大概划为四种。

  傻子、正常人、精明人、天才人。

  这里的傻子,不是说村里的树先生,树先生不在苏澄的判定范围内。

  四种人前面可以加各种形容词。

  最简单的就是好、坏这种直接的词。

  好傻子,坏傻子。

  也可以随意搭配。

  傻子精明人、傻子天才人、精明天才人、正常精明人。

  前面是形容词,后面是名词。

  像唐柯。

  说他是傻子那肯定不准确,说他精明好像又差那么点意思,说他是正常人,他又有博士学位和一定逻辑能力。

  所以苏澄就会把唐柯划到“傻子精明人”这个行列。

  还有张烊文。

  说他精明,不够精明。

  但张烊文又跟傻不沾边。

  所以苏澄已经把张烊文划入“精明正常人”的范围。

  一个褒义词一个中性词。

  至于苏澄自己。

  他肯定不是天才。

  勉强只能算是后天的天才。

  所以苏澄会把自己划入“天才精明人”范围内。

  对自己的评价嘛。

  双褒就完事儿了。

第168章 重拳

  当天晚上下班回到家以后。

  苏澄打开电脑,开始回看安装在家里的摄像头。

  现在的摄像头还不像几年后的那么智能,否则下面会提醒几点到几点有人活动。

  所以苏澄只能正常浏览回放,无法快速查找。

  苏澄刚开始用的是正常速度,但完全没发现什么异样。

  后面则拉到了四倍速,最后直接用八倍速观看。

  结果看了整整三天72小时的录像,苏澄连个人影都没看见。

  “这什么情况?”

  苏澄知道老东西没在国内。

  但让他惊喜又意外的是,老东西的团队竟然没做任何措施吗?

  没防御啊?

  苏澄心中暗喜。

  那他现在就有充足的理由和说辞给老东西打电话了!

  国内的手机往海外打是打不通的。

  所以苏澄只打半个小时。

  如果不接的话,那他就直接报警!

  国内失踪是72小时才立案,苏澄现在就有充足的证据证明,老东西最起码失联了72小时。

  以失踪为由,借助官方的力量去调查老东西。

  这其实不算苏澄浪费警力。

  因为老东西确实有不构成犯罪的违法行为。

  老东西的违法行为是,他有两套身份。

  如果苏澄记得没错的话,18年有一次标准且全面准确的人口普查。

  官方注销了很多不同身份但同一个人的身份信息。

  苏澄记得很清楚,因为郑嘉伟就是这样的,当时郑叔为了能让儿子能在更好的学校上学,把户口挂到了自己的兄弟也就是郑嘉伟的亲叔叔家里。

  但最后因为种种原因没上成。

  但假户口也没法儿注销,因为你主动去注销人家还要问你为什么注销,户口还能注销?除非人死了。

  这种此地无银的行为会引起怀疑,最后肯定会被处分,最起码也得交几千元的罚款,有可能还要进去蹲几天。

  直到十几年后的人口普查,才被官方打电话到服务中心注销另外一个假户口。

  同一个人,但有两个身份证号,两个户口。

  有的同名,有的不同名。

  郑嘉伟的假户口就叫郑家伟,但是同一个人。

  这是十几年前普通人家稍微动动关系,稍微出点钱就能办到的。

  而官方也只要稍微认真一点就能查到。

  老东西的假身份跟郑嘉伟那种普通托关系做出来的可不一样,可能花了很大功夫才做出来的,一般查不到。

  老东西两套身份同名,都叫苏天言。

  一个是创立帝豪集团的苏天言,基本上只活在千禧年之前。

  一个则是装修工人苏天言。

  前者只活在千禧年之前。

  后者苏澄不确定,他只记得之前在桌子里看到了老爹的出生证明。

  连这玩意儿都有,那就说明老东西做的是全套的。

  不只是出生证明,其他只要正常人能想到的想不到的都有。

首节 上一节 160/25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