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穷养的我被迫开始二周目 第162节

  “谢谢澄哥!”

  他紧接着又问:“小张。”

  “嗯?”

  “你有没有想过自己其实是个富二代?”

  苏澄这句话可把张烊文给整不会了:“呃……”

  秦奋插了一句嘴:“澄哥,他本来就是富二代啊。”

  苏澄说的富二代和秦奋理解的富二代压根不是同一个概念。

  他说的是那种富可敌国的富二代。

  老张家肯定有钱。

  而且还不是一般的有钱。

  苏澄轻而易举地得出了这个结论。

  为什么这么说?

  能让老爹把别人的儿子安排到自己身边进行试炼,那关系不是一般的铁。

  有钱就代表有实力,有资格和老爹成为朋友,在一些问题和事情上能跟老爹达成共识,有相同的看法,在某些方面老苏和老张同一种人。

  就比如“穷养”。

  “我没有想过呀,我觉得我的家境就正常吧,可能比其他人殷实一点点?”

  这不是张烊文的‘凡尔赛’,而是发自肺腑的真心话。

  苏澄在心里默默的叹了口气。

  完蛋。

  张烊文这小子连一点点怀疑和察觉都没有。

  苏澄觉得如果想以他为突破口,那难度应该很大啊。

  算了算了,先暂时不问他了,没啥意义。

  “你来做一下这个卷宗吧。”

  苏澄把一份试卷交到张烊文手里。

  帝豪集团大部分的公司都采用的是师徒制。

  但跟其他公司和单位不同的是,帝豪集团的师徒制是认领制+分配制。

  认领>分配。

  不用看两人年龄差距不大。

  原则上来讲,张烊文现在已经算是苏澄的实习小徒弟了。

  “秦奋你和他一起吧,有什么理解上的问题你给他讲讲。”

  “哦哦,好。”

  张烊文和秦奋接过卷宗坐在沙发上,就着茶几浏览阅读了起来。

  先看题干。

  秦奋一眼就认出,这是唐力咖啡馆的案件。

  不过不是这一次的情况总结成了试卷,而是他们第一次接待唐力时候所面临的问题。

  这个案件他们已经做过一次了,最后大获成功。

  秦奋对卷宗的理解比较到位,让他辅助指导张烊文是最合适的。

  苏澄意在带张烊文梳理分析商业逻辑和底层思路。

  得好好带一下小张公子啊。

  指不定苏澄把张烊文带成才了,老张觉得火候差不多就让张烊文继承家业了。

  他还等着小张公子给他爆点什么惊天大料呢。

  在长达两个小时的卷宗分析和理解以后。

  张烊文恍然大悟。

  他钦佩于苏澄的逻辑能力和商业思维,竟然能想出“杯子战术”这样的打法。

  这问题要是交给张烊文,可能也就是用他在课本上学到的那些传统思路进行改善,可能要一两年才能见效。

  而苏澄另辟蹊径,只用了短短几周就让唐力的咖啡馆由亏损转向了盈利。

  张烊文认同苏澄在这个卷宗中的所有举措和行为,如果让他打分的话,满分100分他会给出120分的超模分数。

  怪不得苏澄能当副组长坐办公室。

  张烊文听别人说,现在这个办公室之前是副主管才坐的。

  他现在也才明白。

  昨天唐力的堂哥和苏澄为什么会吵的那么凶。

  主要就在于。

  唐柯不认同苏澄的方案是关键作用,而是一些无厘头的操作。

  为什么会觉得无厘头?

  因为唐柯的境界不高,完全看不出背后的底层逻辑。

  张烊文刚刚也不懂,但是秦奋稍微一点拨,他立马就明白了。

  张烊文完全站队苏澄。

  他昨天要是在现场的话,肯定会站出来帮苏澄一起跟唐柯进行辩论。

  但似乎又没什么他下场的必要,苏澄光是一个人就把唐柯给打趴下了。

  不然秦奋和叶黎也不会就在一旁默默看着。

  张烊文现在的疑问是。

  为什么唐柯不理解他们付出的努力以及方案中的这些措施?

  明明才采取方案前和执行方案后的经营情况截然不同啊!

  苏澄听到张烊文提出的这个问题以后,觉得有点意思,他思维很活跃。

  “你知道宜家效应吗?”

第170章 宜家效应

  张烊文点点头:“听说过。”

  所谓宜家效应。

  消费者对自己参与制作或组装的产品会赋予更高的价值评价。

  尽管这些产品的质量或外观并不完美。

  这一效应得名于IKEA的商业模式。

  顾客在IKEA门店里购买的家具到家以后需要自行组装,而这种参与感会增强他们对产品的喜爱,并且会产生一种珍惜感和更高的价值感觉。

  宜家效应并不是帝豪集团的精英们研究出来的,早在几十年前就已经有一位北美的行为学专家教授提出了这个概念。

  这位教授做过实验。

  他找来一些社会实验者,让他们用卡纸制作难度较高的手工作品例如千纸鹤和青蛙。

  这些参与实验的人没有任何手工基础,不出意料的是,即便按照说明书的步骤也叠的七扭八歪。

  但他们对自己的手工作品评分都很高,满分10分大家普遍给自己打7分以上。

  他又拿这些七扭八歪的作品让路人们打分,结果普遍是1~3分。

  这位教授还准备了手工大师用卡纸叠出来的青蛙,问路人愿意出多少钱来购买。

  路人们对七扭八歪的青蛙出价不超过1美元,但是大师的作品大家普遍超过5美元。

  但当他把作品又带回去,问实验者们愿意出多少钱回购自己的作品的时候,这些实验者的出价往往高于3美元。

  对于大师们的标准手工青蛙和路人们一样,普遍超过5美元。

  这个实验被帝豪收入经典的资料库,他们每年还给这个教授打一笔钱。

  金额的数量不多,也就几百美元。

  但集团给的并不是版权付费,而是出于对知识Respect给那位教授的打赏费用。

  意思到位就行了。

  苏澄讲完青蛙以后,又换了个更通俗更容易理解的例子讲给张烊文:“就拿你的高达来说。”

  “当时秦哥想买一个你组装好的现成的高达模型,但你为什么不愿意卖呢?”

  “因为这些高达模型你付出了很多时间精力,还有自定义的涂装和改装件,花了很多的心思,所以在你心里是无价的,无法用金钱衡量。”

  “你可以送给秦哥,但是你卖不了。”

  苏澄在解释这个原理的时候,就不再顾及人际关系了,直接把张烊文当时心里的想法给点了出来。

  张烊文其实挺不好意思承认的,他原本以为自己说的话很客气很到位,没想到苏澄早就已经知道他内心的真实想法了吗?

  有点恐怖。

  这跟能读心声有什么区别啊!

  张烊文不得不解释一下:

  “那个,秦哥,其实我说的是真的,模型是真的需要自己组装才会好玩,不然就是个手办似的摆件。”

  “我懂我懂,当时我也就开个玩笑。”

  “那你秦哥玩上高达了么?”

  “才刚起了个头,零件还没动,研究了一下说明书和步骤。”

  “哦哦。”

  苏澄解释完这个理论以后,反而对张烊文抛出一个问题。

  “你觉得唐力在上次案件中的努力占多少?”

  张烊文认真地想了一下。

  他愿意给唐力百分之十的功劳。

  这百分之十是因为唐力找到了苏澄,并且同意了苏澄的方案,做出了他最正确的抉择。

  但苏澄的问题到这里还没算完,他接着问:“那你觉得,唐力自己觉得自己占比多少?”

  “呃……”

首节 上一节 162/25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