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年代从1977开始 第745节

  众人都笑。

  杨大刚也大笑起来:“巴斯夫真是厉害,他们不做亏本买卖啊,在咱身上没赚上钱,把利润都放在了印尼方面了。”

  钱进难以置信:“印尼的工作组就签下了这合同?这是、嗨。”

  他摇摇头。

  这真是对本国人民艰苦奋斗的犯罪!

  王振邦悠悠然的说:“他们肯定签下了这合同,恐怕他们的工作组负责人不像你一样,能抵抗得住糖衣炮弹的侵蚀,他们工作组负责人肯定是有问题。”

  韩兆新饶有兴趣的问:“振邦同志,你怎么突然有这个感慨?”

  王振邦看了一眼,满脸笑意:“你们不知道,就在巴斯夫为我们举办欢迎晚宴的当晚,那个施密特啊,特意派了个穿得跟妖精似的金发女秘书,半夜去敲钱主任的门。”

  “各位是没见着,我们钱主任那门关得多干脆利索,比你们厂里锻锤砸下来还响!”他指向杨大刚说的最后一句话。

  钱进大吃一惊:

  还有人监督我?

  不过也正常,他们工作组里有两位国家安全部门安排的同志,肯定负有其他责任。

  王振邦看到他表情变化,猜到他心中所想,便说道:“可别误会,小钱,我没暗地里监察你。”

  “是当晚我回去后,想起你在晚宴上喝的酒有点多,怕你出事,寻思去给你送一杯醒酒的浓茶,结果我刚出门就看见了那个女妖精去找你,便没有过去……”

  钱进暗道,举头三尺有神明,古人诚不我欺。

  这个神明不是真的神仙鬼怪。

  是有心人的眼睛。

  韩兆新听闻这番故事拍着桌子做了陈词总结:

  “原来还有这么一个插曲?廖副社长,这需要进行宣传报道啊,不过别提巴斯夫的名字,就用‘某资本主义国家大型工厂’来代替吧。”

  廖副社长便是海滨日报社的主管领导之一,他赞叹道:“请领导放心,我们一定把宣传工作做到位。”

  “钱进同志所展现出来的这种铁面无私,这种对设备技术锱铢必较、对每一分国有资产高度负责的精神,还有那种在糖衣炮弹面前毫不动摇、坚守党纪国法和做人底线的硬骨头风范,确实值得全市人民学习!”

  韩兆新说道:“我们先不要求全市人民学习这股精神风范,首先我们要在接下来召开的1980年度全市的各机关单位、企业工厂负责人工作总结会上,要求他们来进行学习。”

  “钱进同志展现出来的精神风貌,是我们改革开放初期最需要的宝贵财富,是我们打入国际市场时最核心的竞争力。”

  他又从笔记本里拿出一张传真纸:

  “另外,同志们,国家在昨天收到了我驻西德首都、波恩大使馆商务处转来的BASF总裁迈耶博士的亲笔签名信,信里头除了表达对合作落实的期许,特意高度赞扬了钱进同志以及整个团队!”

  他清清嗓子,打开传真纸念道:

  “‘……以钱先生为代表的贵方团队,所展现出的技术素养之扎实、信息准备之充分、财务核算之精微,以及对商业规则内在逻辑的理解与驾驭之精准,远超出我方此前对贵国同行的认知预期。

  其坚韧不拔的谈判意志与严苛到令人敬畏的专业标准,赢得了我方农用工业技术总工程师劳腾·巴赫博士(他是一位真正的工业主义者)最高的敬意!

  他坦言,与钱先生这样的对手交手虽艰苦,却令人振奋。

  更令人印象深刻、值得在中国和德国的工业史上留下厚重一笔的,是钱先生在最后关头展现出的、超越纯粹商业利益的、犹如阿尔卑斯山岩石般坚固的职业操守和个人尊严……”

  传真内容相当丰富,洋洋洒洒至少两千字,结果韩兆新一字一句全给读了出来。

  然后,这也得登报!

  后面韩兆新又拿出了国家主管领导对于此事的评价,又得登报!

  最终韩兆新介绍了此次开会的目的。

  要给钱进和工作组做一个专题报道,其中钱进自己占据一个版面,一是报道他在抗旱工作中的成就,二是报道他在海滨化肥厂两次涉外技术和设备引进工作中作出的成绩。

  廖副社长投之以好,又提出了钱进在劳动突击队队员就业和为市民服务两方面作出的成绩。

  韩兆新决定同样进行登报……

第355章 成立建筑大队,解决众多问题

  钱进也没想到,历史选择了自己。

  国家级报纸报道了自己的事迹,然后海滨市要拿他当典型,直接给他专题报道!

  虽然他登报次数很多了,可专题报道不一样。

  根据会议讨论,《海滨日报》将在近期增加一期专刊,全是对钱进参加工作后所取得成就的报道。

  为此当天晚上钱进还加了个班,配合海滨日报社方面进行专访。

  后面两天钱进还特意关注了一下报纸,这种专题肯定得收藏起来。

  然后他还没有等到自己的专题,倒是在《海滨日报》的头版下方看到了一个重要的民生新闻:

  《连日暴雪压塌多间民房,我市部分区域房屋安全状况堪忧》。

  他想了想才意识到。

  也是,元旦开始的大雪看起来挺爽的,全城白雪皑皑,处处北国风光。

  但它其实属于雪灾了。

  所以海滨市还挺倒霉的,刚经历了旱灾又遇到雪灾……

  只是雪灾这个内核被它背后所代表的水力给掩盖住了,多数人在说瑞雪兆丰年,可少数人却因此遭灾了。

  他回忆了一下,当时除雪时候就发现了,很多树木都被雪给压坏了,大量树枝掉落在地。

  但应该没怎么听说谁家屋顶被大雪给压塌了吧?

  然后他仔细看报纸里的新闻才明白,雪灾影响屋顶和楼房等建筑的正常使用,不是因为雪有多厚有多沉。

  实际上哪怕是二十年一遇的暴雪,积累在楼顶的雪又能有多厚有多沉?

  何况因为海滨市海风很大,楼顶的积雪并不像地面那么多,很多雪落下后就被吹到路面上了,所以楼顶积雪要比路面的少很多。

  然而路面的雪可以扫掉,楼顶的雪扫不掉。

  于是随着白天阳光照耀,厚厚的积雪在光照和寒风的交替作用下,开始融化、结冰、再融化并再结冰……

  这就如同反复的撕扯,对那些本就年久失修、结构脆弱的房屋造成了横向的伤害。

  特别是几个月前这些破房子烂屋子还经受过旱灾的考验。

  旱灾不只是伤害农民也伤害城市居民,拿房子来说,楼顶连续五个月被太阳暴晒而没有雨水缓和,很多结构便出现了损坏。

  暴雪到来,给屋顶加了重量再进行反复的冷冻融化,属实是冰火两重天了。

  钱进喜欢这玩意儿,可楼房不喜欢!

  他在家里看了新闻便随口说出来,问道:“大嫂,你天天在街道上,知道咱泰山路有这样的情况吗?”

  正在忙着往洗衣机里塞衣服的马红霞随口说:“那咋能不知道呢?西边那个西大关你去过不?那里好几栋楼遭灾了呢。”

  “今天中午我去那什么,去那边找孩子,还看见有老太抹眼泪。”

  钱进嘀咕说:“怎么突击队这边没有消息?”

  正在给黄锤挠痒痒的魏清欢随口说:“你现在官大了,是全市突击总队的官了,人家泰山路一条小路,有点事哪能惊动您老人家?”

  阴阳怪气!

  钱进立马跑路。

  魏清欢如此善解人意的女人,也没能逃掉孕期怨妇的变身结果。

  她经常不高兴,然后冲着钱进开炮。

  钱进能怎么办?

  谁让他最后那一下抱的那么紧?

  他只能承受。

  不过有机会他也会逃避,比如此时。

  他立刻放下报纸,抓起棉衣披上,蹬上沾满泥雪点子的棉鞋,推门而出。

  最后他关门的时候看见魏清欢在拧黄锤的耳朵:“怎么了?是不是你也不喜欢我说话了?”

  黄锤眯着眼睛咧嘴做讨好状。

  它跑不了。

  钱进出门可不是吹冷风的,他想看看实际情况,便去了马红霞说过的西大关。

  这里曾是清末民初时期外国侵略者主持修建的一批楼房,算是泰山路早期雏形,如今经过了七八十年的风吹雨打,已经成了城市建筑质量的洼地。

  平日里他不怎么来这边。

  如今再看,这地方确实很多问题。

  低矮的红砖或土坯平房连成一片,屋顶大多是简陋的坡顶或平顶。

  为了防风防水,上面覆盖着油毡纸、小青瓦一类的东西,甚至有些人家自己捡了木板给盖在上面,跟给房子打补丁一样。

  狭窄的巷弄里,积雪融化后的泥水混合着煤灰和生活垃圾,在坑洼不平的地面上汇成浑浊的小溪,散发着难闻的气味。

  也就是孩子不在意。

  这边地方孩子多,以前刘家四小还有现在的小汤圆、陈爱国等人,没事就往这里跑。

  不过此时没什么孩子在这里,主要是大人三五成群的讨论什么。

  看见钱进,这些人立马露出笑脸:“哟,钱总来了?”

  “钱总你怎么还记得来我们这个破地方?”

  “钱总过来坐坐?家里自己炒的南瓜子,喷香。”

  钱进或者抬手或者点头的回敬,然后他说道:“我听说这边有些房子被这次暴雪给弄出问题来了?我过来看看怎么回事。”

  这些人闻言立马积极的给他指示:“对对对,你去看二嬢家里,她家今天中午刚出事的。”

  有人带他进入一栋三层矮楼——

  以前钱进住的是筒子楼,在他前世的时候,筒子楼就是低端住处或者城市贫民窟这类地方的代称。

  但是现在筒子楼可不低端,低端是这些跟城市补丁一样的百年旧楼。

  进入楼房单元门,他就听到一阵压抑的哭泣声。

  循声往上走,三楼汇聚着好几个人。

  木头门敞开,钱进往里一看就看到了情况,房子的一角已经塌陷,断裂的檩条和破碎的瓦片、油毡纸散落一地,露出里面糊着旧报纸的土坯墙。

  一个头发已经全白、穿着深蓝色打补丁棉袄的老太太,此时正瘫坐在一张凳子上拍大腿,就是她在抽泣:

  “……你们说说、都说说,哎哟老天爷啊,这叫人怎么活啊,房子塌了,家没了啊……”

  旁边几个是穿着同样朴素破旧的邻居,有男有女,基本上都是老人。

  他们正七嘴八舌地劝慰着,脸上也满是愁容。

  “二姐您别急,好歹您人没事,不像西边拐脚老头,屋顶掉砖头砸他脑袋,嗨!”

  “是,二嬢先别哭,房子、这房子咱再想办法……”

首节 上一节 745/79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