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年代从1977开始 第748节

  他认为这个方案可以以最小的户籍代价——120个编制,引入关键的技术力量——针对性的从农村带出120个优秀匠人进城市。

  然后依托现有集体组织——劳动突击总队,解决最紧迫的民生问题——暴雪导致的老旧危房问题,同时还能探索新路——各城市旧房改造工程,确实是一个极具政治智慧和可行性的方案!

  郑国栋决定特事特批。

  但要求钱进这边必须得明确几个问题。

  他示意秘书开始做笔记,然后对钱进说:

  “第一,这一百二十人,必须是真正的技术人才,我要木工、瓦工、石匠,手艺要过硬、人品要可靠,宁缺毋滥,别给我搞出关系户来!”

  “第二,户籍关系,先纳入泰山路集体户口,由你们居委会统一管理。”

  “当然粮油关系、子女入学等配套问题,我会安排相关同志牵头,协调粮食局、教育局等部门,尽快落实,要确保他们进得来、留得住、干得好!”

  钱进连连点头。

  郑国栋继续说:“

  “至于修缮项目更要公开透明,费用核算要清晰合理。既要保证质量,也要厉行节约!”

  这些没问题。

  钱进很佩服郑国栋。

  一把手还是高瞻远瞩,这么短的时间里就把方方面面考虑到了。

  然后他佩服早了。

  郑国栋继续说:“第四,你这里作为试点,那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事后要总结经验,形成可推广的模式,出了问题,我唯你是问!”

  钱进挤挤眼。

  啊,军令状?

  韩兆新那边笑了起来,说道:“怎么了,没信心了?”

  “不,二位领导!我保证完成任务!”钱进挺直胸膛,声音洪亮。

  “我一定严格把关,把这支队伍带好,把全市的危房修缮工作干好!绝不辜负组织的信任!”

  韩兆新这时候笑着说:“最后一条,国栋领导跟你开个玩笑。”

  郑国栋也笑起来。

  钱进认真的说道:“我还是那句话,卒子过河——有进无退!这个工作我一定能带好,要是我带不好队伍、干不好活,愿意接受政治处分!”

  “好!”郑国栋脸上露出赞许笑容,“老韩,这可是小钱自己说的啊。”

  “这事我们不插手,具体怎么干你来想办法,反正各方面工作尽快落实,并形成会议纪要下发。”

  “告诉各相关部门,积极配合,热烈响应。”

  就此,程序上的障碍迎刃而解。

  第二天,市办公室迅速起草了《关于同意成立海滨市劳动突击总队下属某建筑大队并解决部分技术骨干户籍问题的批复》文件。

  文件下发,明确了120个名额、管理方式、主管部门、胁从协办部门等关键事项。

  文件加盖了市府鲜红的大印,正式生效!

  钱进拿到文件副本的那一刻,心中一块巨石落地。

  政策绿灯已开,程序合法合规!

  正好他在核准委里的工作不那么紧急了,并不是每天都有企业工厂需要从外国引进设备和技术。

  国家汇率是有数的,一月份需要对全面计划进行规划,这种情况下暂停了相关工作。

  于是钱进可以先管劳动突击总队方面的工作。

  他马不停蹄,带着这份沉甸甸的文件和满腔的热情,再次踏上了前往安果县的路。

  这一次,他不再是单枪匹马。

  区建委派了一位熟悉农村情况的干部老吴同行,民政部门也准备了考核专家。

  钱进先去了一趟安果县政府,跟县里的一二把手坐了坐,一起回忆了一下抗旱工作的艰辛,又展望了新年的丰收。

  最后,钱进把自己此次来的任务说了出来。

  其实这是一种挖墙脚的行为。

  钱进需要的这种工匠在农村很重要,改革开放后随着公社和生产队将大锅饭改为大包干,农民生活条件逐渐就有所好转了。

  这种情况下,以后农民是有盖房和修缮老屋需求的。

  此时市里把相关人才给抽走,县里两位领导不太乐意。

  奈何这是市府的安排,另外还有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安果县欠着钱进好大的人情。

  两位领导唉声叹气中,在相关文件上签了字。

  他们也坦言:“钱主任啊,也就是你来要人,如果是别人来要,哪怕是韩总来要,都不会这么顺利,我必须得说道说道,做事得讲公平嘛。”

  “如果市里头是要走一百二十个工匠再要走一百二十个五保户,那我们绝对没有怨言,这只抽人才不要废材——算了,钱副指挥,你放心大胆的去干吧。”

  钱进跟他们握手道谢,他投桃报李,同样给出了承诺:

  “安果县工业要升级,我一定会额外下功夫,我就是晚上不睡觉了,也得加班给你们的工厂选出合适的先进技术和设备!”

  听到这话,一二把手满意的笑了起来。

  可以。

  一百二十个匠人还能换这样一个承诺也够了。

  之前下乡总跑一线有好处,钱进对安果县各大公社的情况很是熟悉。

  哪个公社在山里,哪个公社树林多,这些他一清二楚。

  山里的公社有好石匠,树林多的公社必然出好木匠,这都是必然的。

  钱进在来的路上已经先筛选出了三个公社的情况。

  很巧,其中就包括下马坡的前寨公社。

  前寨公社前没有山后没有林,他们公社是出了名的穷。

  正所谓穷则思变,于是从旧社会开始,他们公社的老百姓就得出去学手艺谋生。

  一直以来,农村的匠人手艺主要靠父子相传,就这样前寨公社里出现了很多工匠家庭,他们有木匠也有泥瓦匠。

  钱进在下马坡当包队干部的时候就听说过,他们大队有不少老匠人以前在国家搞水利工程的时候出过力。

  另外还有两个是大王公社和大柳树公社。

  大王公社靠山吃饭,位于大王山的山坳里,常年往外出石头。

  现在海滨市的劳动纪念广场地面大理石便是由大王公社提供的。

  大柳树公社名副其实,境内有很多树林,其中,柳树林尤其多,各生产队里木匠也多。

  时间紧迫,钱进没法下乡自己去挑选人才,只能相信体制的力量。

  县里一把手亲自给三个公社的主要领导和生产大队领导打电话,全给紧急叫到了县府会议室开会。

  这些农村干部来了看到钱进高兴的很,特别是下马坡生产大队的大队长马从风,握着钱进的手舍不得撒开。

  中午人到齐了,钱进自己掏钱掏粮票给县府食堂,为基层干部们准备了鸡蛋酱夹馍。

  大家伙热切的品尝着充满麦香味的烤馍,然后就看到了市府的红头文件。

  安果县二把手打哈哈:“市里考虑到咱们农民缺少出路,也考虑到去年咱县里遭灾最严重,然后决定给咱县一百个名额的农转非编制。”

  “这可是给县里解决人才出路、减轻负担的好事啊,大家要全力支持钱副指挥的工作。”

  钱进只给出了一百个名额来,剩下二十个名额用来机动。

  他知道肯定有特殊情况,所以手里得留着一批名额当预备队。

  各基层干部全是人精,看到这份文件后,一个个全开始抻脖子。

  噎着了。

  钱进给他们倒茶水,笑道:“怎么了,各位领导,有难处?”

  马从风这边最痛快:“没有难处,这是好事,我回去给俺大队一说,那些师傅肯定得争得打破头!”

  他的话是事实。

  放在个人身上,这是打破头都得抢的好事。

  农转非啊!

  商品粮啊!

  铁饭碗啊!

  这是中专生、大学生才有的际遇呢,寻常老百姓、庄户人哪敢想呢?

  可是放在他们这些基层领导身上就不是好事了。

  优秀的劳动力被带走了。

  这相当于市里对农村吸血了。

  但钱进早就准备好了说辞,而且很简单:

  “各位同志,100个名额,分配给你们这些生产队和公社,其实可不少了。”

  “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你们这个生产队或者公社,在市里扎下根了!”

  “你们大队不是愁没有票证吗?不是怕碰上灾年吗?如果你们的生产队在市里头扎下根,那还愁这些东西吗?”

  “甚至说有点什么事比如孩子上大学老人看病要去市里头,好歹都有个落脚的地方啊!”

  这是切身利益。

  到什么山唱什么歌,钱进一贯是这么做事的,说句难听的就是: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这种话跟县里的领导们说,人家会嗤之以鼻,跟农村干部来说那可就太有诱惑力了。

  所有人一琢磨。

  确实是这么回事啊!

  钱进继续说:

  “你们都知道我喜欢做事不喜欢说话,不会随意瞎承诺,但现在我可以给你们一个承诺。”

  “用不了几年,国家会放开人口流动,如果你们看报纸,就会注意到现在有关部门在探讨给每个人上身份证的这个政策的可行性。”

  “这,就是为以后人口流动做准备,那时候你们可以去市里打工,绝对可以。而那时候如果你们在市里有个落脚地、有个熟人照应着,是不是一切就轻松简单了呢?”

  基层干部们顿时被他说动了。

  大柳树公社的主任咽下嘴里的鸡蛋酱后激动的说:“钱指挥对俺公社有恩,反正他说什么俺就办什么,俺公社响应他的号召!”

  前寨公社的领导更是赶紧说:“俺公社早就决定响应了,不就是要工匠吗?没毛病啊,肯定把好工匠挑给他!”

  其他人也立马拍桌子扯嗓子的进行表态,并询问钱进关于以后可以去市里打工的可行性。

首节 上一节 748/79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