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年代从1977开始 第750节

  “啪嗒!”

  甄大郎手里的刨子掉在了地上。

  他瞪大了眼睛问:“啥?一个人一个月给开45块钱?还、还解决海滨城里头的户口?组长,你逗俺爷俩玩呢?”

  甄开来根本不信这话,手里的活还在继续:

  “老栓,别拿我们爷俩开涮了。城里户口?那是咱泥腿子能想的?”

  “千真万确!”老栓急得直跺脚,“队长亲口说的,市里来了个大领导,亲自来招人,名额有限,咱们队推荐了你们爷俩。”

  “全队里谁不知道?你们爷俩手艺好,人品正,去了城里准能给咱生产队和公社争光,总之你们快去公社报道,晚了就没名额了。”

  甄家爷俩确实干活踏实,但他家是祖传的死脑筋,根本不信这话。

  听听,这是人话吗?

  给市里头的户口,给一个人45元的工资,爷俩一个月能弄九十块?

  一年下来光工资就给开一千块?

  那攒十年不成万元户了?

  谁能信啊!

  要知道现在他们全公社还没有万元户呢!

  老栓正说着,仓库门又被推开,一个精瘦黝黑、眼神机灵的汉子冲了进来。

  这是甄开来的徒弟甄大鹰,他们都是下河沿生产队的乡亲,都是不出五服的亲戚:

  “师父,师弟,听说了吗?公社招人去市里当工人,解决户口、给45块工资,刚才大队的文书去找我了,他是我同学,说这事妥当。”

  他是跑过来的。

  跑的气喘吁吁,脸上满是期待和焦急。

  父子两人面面相觑,心里都打起了鼓。

  这消息太诱人,也太像做梦了!

  甄开来总算停下手里的活,他叼起烟袋锅问道:“哦,大队文书去找你了,那准没有假……”

  “嗨,你们这爷俩!”老栓气的直拍大腿,“我说的就有假了?”

  甄大郎慢吞吞的看了他一眼,说:“你这个人平日里就爱说笑话,俺爷俩不敢信你。”

  “走吧,去公社看看!”老栓推搡爷俩。

  甄开来终于下了决心,放下凿子。

  他披上大衣迈开长腿,风风火火奔驰向公社。

  公社大院门口的空地上,临时搭起了几张条桌。

  钱进、老吴还有县里刚支援来的建筑工匠和工程师坐在桌后。

  此时他们面前排起了长队,都是各大队推荐来的匠人,有木匠、瓦匠、石匠,个个脸上带着期盼和紧张。

  公社干部和民兵在维持秩序。

  甄家师徒三人在当地有名气,特别是甄开来,大柳树木匠一脉,他都算是开宗立派了。

  因为他人心眼好,愿意带徒弟,谁想跟他学木工,只要舍得吃苦下力气,哪怕家里穷得送不上束脩,他都会教几把真本事。

  在场排队的木匠多数是他徒弟,看见师傅来了纷纷让路。

  钱进见此就问怎么回事,甄开来在公社都颇有名气,一名领导就把情况作了说明。

  此时甄开来递上了生产队和生产大队开的推荐信,每封信上都盖着红章,上面写着:

  “甄开来,男,59岁,下河沿生产队,木匠,从业四十余年,手艺精湛,为人忠厚,曾参与修建公社礼堂、大队仓库等工程。”

  “甄大郎(其子),41岁,随父学艺三十年,技艺娴熟,曾参与……”

  “甄大鹰,45岁,甄开来徒弟,学艺三十五年,勤奋刻苦……”

  钱进仔细看了看推荐信,又打量了一下三人。

  甄开来面容沧桑但眼神沉稳,甄大郎壮实有力,甄大鹰干劲十足。

  他有些疑惑的问:“甄大鹰同志,你今年45?”

  甄大鹰紧张的说:“准的,领导,这个做不了假,你不信我给你看户口本,你也可以去俺队里打听,我是三五年的生人……”

  “你别紧张,”钱进笑,“但你们队里干部怎么说你学艺已经三十五年了?你十岁就学木匠活了?”

  甄大鹰点头:“昂,是啊,俺爹没的早,家里穷,俺娘就教俺我跟着俺师傅学本事,那时候还没解放咧,还有地主老财。”

  “我会个木匠活就能去给地主老财家里放羊,因为会木工活就会修羊圈嘛……”

  “那会修房子吗?”钱进问,这是关键。

  “会!”甄开来挺直腰板,声音洪亮,“盖新房,修老屋,打门窗,做梁柱,俺爷们都行!”

  公社的干部知道市里要人的原因,就特意解释了一句:“这次下大雪,俺这边雪也挺厉害,有些人家破房子一样屋顶塌了,他们爷们去修过。”

  甄大鹰说:“一点没错,就是元旦的大雪,对吧?”

  “俺队里老吊头家草房顶塌了半边,就是俺爷仨带着人,半天功夫用现成的木头和草帘子给抢修好了,现在住得好好的。”

  “现场看看手艺。”钱进指了指旁边空地上堆着的木料和工具。

  不过工具简单,就是锯、刨、凿、斧。

  甄大郎肩膀上挎着个木箱子,自己带了家伙什。

  甄开来二话不说,拿起一根松木方,用墨斗弹了条直线,操起大锯,“嗤啦嗤啦”几下,锯口笔直如切。

  甄大郎拿起刨子,在一块杉木板上推了几下,刨花如雪片般卷出,板面瞬间光滑如镜。

  甄大鹰则拿起凿子和榔头,在一块木方上“笃笃笃”几下,一个方正的榫眼就凿好了,边角干净利落。

  三个人一起忙活,麻利的给做出来一条凳子。

  甄大鹰用袖子擦了擦上面的木屑:“领导你坐下试试,准结实。”

  钱进点头。

  三个人动作麻利,手法老道,一看就是常年干活的真把式。

  周围排队的人都看呆了,发出阵阵赞叹。

  有人心虚,开始往队伍后面排。

  县府民政部门安排来的建筑工程师点点头,眼中露出赞许:“他们仨手艺真不错,可惜我们单位没那么多编制,也不可能从农村招人,否则——唉!”

  想想自家单位顶替退休父辈来上班的新员工,他是一阵蛋疼。

  钱进点头:“你们三个,通过了。”

  三人喜出望外。

  但甄大郎还是小心翼翼地问:“领导,那、就是俺大栓叔说的那个户口和工资,真给解决?45块?俺爷俩可是90啊!”

  他着重的又重复一遍:“两个人,一个月得给俺爷俩开90元!”

  钱进笑了起来。

  真够实在的爷们。

  旁边维持秩序的公社干部赶紧插话:“你说这话啥意思?这是市里抗旱指挥部的钱进指挥,你家地里今年秋天有收成都得谢人家。”

  “谁不知道钱指挥说话算话?他还能骗你们不成?”

  “钱指挥啊?!”甄开来猛地一震。

  他听过这个名字。

  抗旱英雄。

  明明是市里供销社的干部,却来到他们旱情最严重的安果县,天天下乡跑,又给打井又给教技术又给从地上往天上打炮降雨。

  现在老百姓没娱乐活动,就喜欢瞎传消息,最喜欢神话一些人物。

  经过三人成虎,现在钱进名声在安果县农村比在海滨市里还要响亮。

  在老百姓心里,他绝对是响当当的、办实事的好官。

  三人心里的疑虑瞬间烟消云散。

  甄大鹰还讪笑说:“啊?你就是钱指挥啊?人家说、都说钱指挥跟那个二郎神一样,额头上还有个眼珠子咧,天生的,能看见地下哪里有水?”

  钱进一愣。

  还有这样的说法?

  他捡了片木屑贴在额头上,笑了笑说:“现在有了。”

  四周的人哄笑,对他观感更好,面对他也不那么紧张了。

  因为他们看出来了,这领导和气,好说话。

  钱进郑重地向三人也向排队的众人说:“各位师傅,你们放心,户口是市里特批的,进了城经过考核后就办。”

  “工资,45块是基本工资,干得好还有奖金还有福利!具体有什么福利嘛……”

  他指了指自己的打扮:“看见我这身了吗?棉帽子、棉大衣、棉靴子,你们全有!劳保手套更是管够!”

  “另外每人还发一个棉睡袋——相当于是褥子被子一体化的东西,好好干活的,公家还会配备工具呢……”

  “俺吃饭睡觉咋弄咧?”有人喊道。

  钱进说道:“住集体宿舍,吃集体食堂,管暖和、管饱!”

  “吃饭每天三顿,保证有荤菜,早上还给一个鸡蛋!另外保证每天一顿细粮供应!”

  “每天有肉?还有细粮?”甄大鹰眼睛瞪得像铜铃,口水差点流出来。

  在生产队里,一年到头也吃不上几回肉。

  细粮也是稀罕物,过年过节包包子包饺子才能用上细粮,平日里都是换一点藏起来,等亲戚来了招待亲戚。

  甄开来听后挤挤眼,说道:“钱指挥,您、您这是活菩萨啊,不光给俺抗旱还给俺家里找活命的路子,你放心,俺爷们一定好好干,谁他妈偷奸耍滑,我断他手脖子!”

  木匠靠手艺吃饭,断手脖子也就是手腕,这是最大的惩戒。

  三人被当场录用。

  这个消息加上个钱进亲口承诺的优厚待遇,如同在滚油里泼进一瓢冷水,瞬间引爆了整个公社大院。

  后面排队的匠人们彻底沸腾了。

  “听见没?每天有肉!有细粮!”

  “还发新棉大衣,新工具,就是领导穿的那样的!”

  “选我!选我!我手艺比他强!”

  “我砌墙又快又直!先让我试试!”

  排队的人都是举荐来的。

  这些人上了名单。

首节 上一节 750/79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