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学霸?我只是天生爱学习 第102节

  这时一直埋头看论文的陈辉也抬起了头。

  看向大屏幕上排名的他皱起了眉头。

  为什么这一次没有弹幕跳出来呢?

  难道因为已经参加过一次国际级别的赛事,拿到了自由属性点,再参加CMO就不会再有自由属性点了?

  从学科等级奖励也体现了这个规律。

  心中有太多的猜测。

  体会过自由属性点有多强大的他难免有些失望。

  可既定的事实已然无法改变,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重要的是把握当下!

  然而,就在陈辉低头继续去看论文时,一条弹幕闪过。

  【以二作的身份发表一篇SCI二区论文,自由属性点+1】

  “发论文还能加自由属性点?!”

  陈辉喜不自禁。

  但很快,他又有些疑惑。

  他什么时候以二作的身份发表论文了?

  没有思考太久,陈辉就猜到了大概是怎么回事,这些天跟论文有关系的,就只有方文了。

  没想到论文二作也能奖励自由属性点,没想到方文会把自己的名字放到二作上,更没想到,那种程度的论文,竟然就能发SCI二区了!

  太多的没想到加在一起,就变成了惊喜。

  东边不亮西边亮,没想到CMO没拿到自由属性点,反倒是无心插柳的论文有所斩获。

  倒是符合了原本计划。

  既然如此,

  “记忆力,给我加点!”

第122章 记忆力的极限

  方文也没想到论文能这么快见刊,虽然Journal of Algebara审稿周期2-4周,是出了名的快,但审稿通过不代表就能立即发刊,往往是需要排队的,尤其是Journal of Algebara这种期刊往往很多人投稿,排队就更加严重了。

  没想到他投稿到现在,满打满算也不过才一个半月,竟然就已经见刊,这速度,他闻所未闻。

  如果不是Journal of Algebara实在是收不到稿子,那么就只有一种可能了,审稿人和编辑认为这篇论文水平很高,所以插队发布了!

  先是给陈辉发了条微信,告诉他论文发布的喜讯,之前因为论文还没着落,他并没有提前把二作的消息告诉陈辉,但现在尘埃落定,当然得通知陈辉了。

  然后打开电脑,点开这些天特意新建的“申奖”文件夹,里面足足有七八个文档,全都是各种奖项的申请表,里面大部分内容他都已经填好了,只用修改论文的相关信息即可。

  修改完成,他开始按照每个奖项申请的渠道一一报名申请。

  做完这一切,都已经过去一个多小时了。

  方文伸了个懒腰,心满意足的拿出手机,登陆围脖。

  在等待进入APP,看开屏广告时,他忽然想到,前些天那些人质疑陈辉时,自己帮陈辉说话还提到了论文的事情,只是那个时候网友们对他可是极尽嘲讽之能事。

  现在论文见刊了,那可不得好好反驳回去!

  光是想想方文都有些激动。

  毫不犹豫的点进我的,点开自己的评论,发现消息列表早已99+,虽然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但因为陈辉不断刷脸,这个话题依旧火爆。

  他也不理会那些回复他的消息,而是在自己的回复下面直接晒出了论文见刊的截图和链接。

  发完之后他还不过瘾,再次回复了一句,“那些质疑的人呢?来,道歉!”

  意气风发,方文不自觉的咧嘴得意笑,感觉自己现在就像是爽文里面的男主角,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

  他也没有期待有人会真的来道歉,自己爽就完事儿了,冲浪这么多年,规矩他是懂的,顺风打团,逆风装死,不要说别人,他自己也是这样。

  退出评论,这时他才注意到,这个话题热度不减反增。

  CMO金牌第一,唯四满分之一!

  好家伙!

  这时他才发现,这才几天时间,陈辉先是斩获阿赛金奖,随后又拿到了CMO金牌,这个家伙简直就是金牌收割机。

  回想起省赛见到陈辉时,那个时候大家还只是觉得这个小家伙很有灵性,上台领奖时也还很青涩,随后阿赛预赛成绩出来,此时已然崭露头角,他们觉得这个小家伙是个天才,未来或许能有一番不小的成就,然后,陈辉就一路势不可挡的拿到阿赛金奖、CMO金牌第一。

  陈辉当真是一次又一次的出乎他的预料,进步速度更是越来越快,从省赛第一,到CMO金牌第一,才过去三个多月而已,颇有种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态势。

  要是再过几天有人告诉他陈辉拿了菲尔兹奖,他可能都不会太惊讶,那个家伙,做出什么样的成就似乎都不足为奇。

  “我去,楼主来真的啊!我去查了,这论文是真的,人也是真的!”

  “666,SCI二区啊,我什么时候才能发一篇,好想毕业,眼睛都红了。”

  “眼红是病,建议挂个眼科。”

  “楼上的建议还是去看看脑子吧,人家高中生都能发二区,你一个研究生都发不了,指定是脑子有什么毛病(doge)”

  “兄弟,我博士生(捂脸笑)”

  “该不会是P的图吧?我虽然不是数学专业的,但SCI二区是什么难度,我还是了解的。”

  “你了解个屁,人家链接都给出来了,不会点进去看啊?这能有假,当我们都是傻子吗?”

  哟嚯,出去逛了一圈,点回来一看,方文才发现下面竟然已经有这么多评论了。

  看着大家在评论下或是羡慕嫉妒恨,或是质疑,或是争辩,他不由翘起嘴角,开始理解什么是“自有大儒为我辩经”。

  “我去,阿赛金奖,CMO国赛满分,金牌第一,这家伙是个真的天才!”

  “建议燕北大学破格录取。”

  “楼上的怕不是个傻子,CMO前六十就能保送清北了,人家满分,并列第一,还需要破个屁的格。”

  “巴巴里阿数学竞赛有点子东西啊,能拿到金奖的,水平是真的高啊,去了CMO随随便便就能吊打其他选手。”

  “我就是数学专业的,阿赛难度比CMO还高,能拿到金奖,CMO满分也不足为奇。”

  “阿赛这么强吗?数学小白小声问一句,为什么阿赛金奖不能保送清北呢?”

  毕业论文已经准备好,在教研室自然是斗鸡遛狗,方文开始高强度冲浪,看着大家的评论,他总感觉哪里有些不对劲,却又说不上来。

  “我艹!”

  “方文你发论文了?!”

  正思考着,教研室中陡然爆发出一阵惊呼。

  “不就是发论文嘛,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一位被打扰了看论文的博士师兄翻了个白眼,一脸不爽的说道,学数学的,谁不得发几篇论文。

  “可是,他发的是Journal of Algebara啊!”

  那位惊呼的博士师兄目光呆滞,嘴里念念有词,宛若梦魇。

  “Journal of Algebara?”

  被打扰的博士师兄眼神一挑,以为是对方说错了。

  他们本就是学这个方向的,自然知道Journal of Algebara是什么期刊,这本期刊虽然发刊数不少,但在业界也是有不小影响力的,本身也是SCI二区,他们这些想要毕业的博士自然对其了如指掌。

  所以他更知道投稿Journal of Algebara的难度。

  方文的水平他知道,哪怕有王建伟帮忙,发Journal of Algebara的可能性都很小。

  一念及此,他直接进入Journal of Algebara官网,点开最新一期发刊,很快,他找到了方文的名字,以及第一作者的工作单位,蓉城大学!

  不是他们教研室的方文还能是谁!

  好家伙,竟然真的发SCI二区了!

  别说网友了,他这个师兄都嫉妒得眼睛发红,他现在有点理解刚才那位师弟为什么这么激动了,换做是他第一个发现,恐怕也会这般激动。

  两位博士师兄的交流自然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很快,大家都看到了方文的那篇论文。

  “溜啊,不声不响干大事!”

  羡慕的同时自然也为师弟感到高兴,师兄姐弟妹们纷纷前来恭贺。

  “不对啊,方文,你这二作的陈辉是谁,竟然既不是导也不是大师兄?”

  很快,有人发现了华点。

  “嘿嘿,谢谢大家!”

  方文也得意的笑着回应,“大师兄和导都知道,这篇论文能发Journal of Algebara,主要贡献人也是陈辉,给个二作是应该的。”

  “哦?这个陈辉是哪个教研室的师兄?”

  师兄姐弟们恍然大悟,他们了解方文的水平,怪不得方文能发Journal of Algebara,原来是有强力外援。

  “不是哪个教研室的师兄,也不是师弟,是上次省赛第一那个陈辉!”

  “啥?你是说那个高中生?”

  “啊。”

  “???”

  “我勒个去,现在高中生都这么变态了吗?”

  “我现在算是知道数学专业到底是什么人在天上飞了……我想回家……”

  大家心思各异,却不约而同的回到座位,下载方文那篇论文仔细研读起来,他们倒要看看,在那个高中生的指导下,方文写出的论文是什么样的。

  ……

  【你的数学等级由2级74%提升到75%】

  【你的英语等级由2级3%提升到4%】

  【你的英语等级由2级4%提升到5%】

  “对偶猜想,高阶范畴论的导出几何应用!”

  在论文上简短的记了个笔记,陈辉眼前就接连跳出了几条弹幕。

  数学熟练度的提升在预料之中,倒是没想到英语的熟练度竟然直接提升了2%,记忆力提升的效果还真是立竿见影。

  对于普通人来说,记忆一个英语单词往往需要大量重复的记忆,加上频繁的使用,才能记得牢固。

  陈辉将记忆力提升到2.6后,他看论文时大多数单词只需要查一遍,下一次就能勉强识别出来,多遇到几次就能形成永久记忆,可以说是初阶版的过目不忘了。

  他原本以为这就已经是记忆力的极限,即便再提升记忆力,也只是让这个过程变得更快,能够记忆的东西更复杂。

  但这一刻,他才发现,过目不忘根本不是记忆力的极限。

  记忆力提升到3.6后,他感觉脑海中的东西开始被分门别类起来,虽然还没有真的像是图书馆一样整整齐齐,但已经有这个趋势了。

  也就是说,如果继续提升记忆力,他就能将看到的知识都存储在脑海中,然后需要用的时候就像电脑检索一般,轻松将他们找出来!

  普通人或许一辈子都遇不到这种情况,因为他们会忘记很多东西,所以能够快速的检索出来,似乎人脑根本不存在检索这个过程。

首节 上一节 102/104下一节 尾节 目录